周明新,刘星辰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高等院校每年培养出一大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但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学校对应聘体育教师者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择校就业要求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导致部分地区学校缺乏体育教师,出现体育教师配备不齐、体育课程开不足的现象。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布《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探索先入职后培训。这为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教师做出了指导性意见,而优秀退役运动员由于长时间受到竞技体育思维的影响,由专业运动员转换成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转变和培训,以便适应新时代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体教融合就是把竞技人才的培养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它既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可落实到竞技能力和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文化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健全人格的可持续发展3个具体目标上。然而,在“金牌至上”的思想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出现了唯金牌、重运动成绩轻文化教育的现象,导致运动员成为一种争夺奖牌的工具。
在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竞技体育运动员训练年轻化现象凸显。运动员从小开始进行专业化的竞技体育训练,有的运动员甚至没有经历过义务教育阶段,运动员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另外,部分教练员为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加大训练负荷,减少了文化课的授课时间,从而学与训出现矛盾导致体教分离。运动员在高度运动训练负荷下身体疲倦,上文化课时也常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不理想,导致专业运动员文化教育素养缺乏现象的发生。
体育教师在众多教师岗位中具有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既要通过自身身体运动将技术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又要将完成技术动作的步骤用语言表达清晰,便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体育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运动与锻炼达到受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既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的学科理论知识。
虽然专业退役运动员长期接受着系统专业的训练,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水平、丰富的比赛与训练经验,但是由于专业退役运动员在体育教学教法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与学习,在运用语言表达某个的技术要领时可能存在不够准确或者表达不够清晰的现象,从而产生会做不会教的问题。另外,部分退役运动员没有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等基础学科课程,难以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难以把控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若将专业的训练方法运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势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学习兴趣下降等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随着体育学科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师身上担负的责任不仅是在课堂上单纯地向学生教授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体育教师还需积极地探索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因此对体育教师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科研水平也提出了要求。
运动员在役期间,学习文化课程时间不足。只有少数运动员在文化课程学习方面严于要求自己,且自控能力较强,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大部分退役运动员虽具有较高的专项技术水平,但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方面较弱。
新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已经逐渐普及多媒体进入校园,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角,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此,体育教师也应该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当进行某些技术动作教学时,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动作进行讲解。例如,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主要分为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4个环节。体育教师在讲解腾空环节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腾空时间较短,并不能很好地将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若此时体育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对腾空动作进行讲解,可便于学生的观察和学习。因此,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较多退役运动员对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缺乏了解,运用能力不足,难以达到信息化的体育教学要求。
退役运动员从小进入体校进行专项技术的学习,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不论是在技术动作的认识与掌握,还是在技术动作运用上普遍高于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做示范时标准的动作示范能体现体育运动的美与魅力,使学生热血沸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退役运动员对专项技术动作的认识比较全面,因此其在进行技术动作教学时会更加注意到细节,让学生在做动作时处理好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也是如此。
丰富的训练与比赛经验也是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比较缺乏的,只有较少的普通体育专业学生具有大赛的经验。训练和比赛经验对于一个体育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丰富的专业训练经验可丰富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体育教师具有丰富比赛经验可在体育教学时让学生避免为了掌握动作技术而重复练习,而是在教学时贴近生活或者比赛实际,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时间合理地运用动作技术,使学生所掌握的动作技术变成动作技能。例如,足球的停球技术练习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停球时把球停在脚下,而在实际比赛中的停球方向位置或与人的距离则是根据场上具体情况而定的。具有丰富比赛经验的专业运动员对技术实际运用能力较强,可以更好地教授学生掌握在比赛中停球的方法和技巧。
专业退役运动员有着超常的意志和不抛弃不放弃、坚持梦想的精神,永不放弃,绝不服输的精神是退役运动员身上特有的一种品质,而普通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上往往难以具备这样的品质。因此,退役运动员在从事体育教学时,可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将其身上的这种品质传递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
运动员退役后应加快转换身份的意识,迅速融入社会生活,要明确退役之后进入学校进行教学,是服务国家、社会的另一种方式,且以这种形式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意义重大。职位有高低,能力有大小,评价一个人对国家、社会所做贡献的多少不只是取决于其能为国家、社会创造多少物质财富,而应更加注重评价一个人对国家、社会创造多少精神财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雄厚的师资力量能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因此壮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自身存在着明显的技能优势,将运动技能传授于学生是退役运动员充分发挥优势的一种途径,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为退役运动员增加就业途径,一举两得。
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就无可厚非,但是在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实施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学与训的矛盾,导致运动员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冲突,文化课学习时间减少、运动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以及社会实践少,进而导致退役运动员的自身素质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更为重要的是,青少年体育和教育事业的管理者、教练员、家长社会群体在体育特长生发展的培养初期到退役的过程中,要将兼顾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体教融合理念贯穿至运动员管理服务、知识学习、训练指导的人生规划中,在训练之余重视文化学习和人格塑造,做新时代全面发展的运动员,为其退役转型储备知识和塑造能力做好准备,使其肩负起体育对完整人格教育的重任。运动员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更有利于运动员全面发展,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退役从事教育事业提供基础保障。
在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学历的高低并不能代表能力的强弱,但是学历里的高低可以衡量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目前,提高运动员学历是解决运动员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有效途径。《意见》指出,制定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等政策,探索灵活学籍等制度,采取综合措施为有体育特长学生创造发展空间,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学生提供升学通道,解除后顾之忧。如今从事教师行业必须考取教师资格证,而教师资格证考试又有着学历的要求,因此提高运动员学历是其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
一个教师需要研究,因为教育和教学需要时时总结和思考,而研究是这些思考和总结的形式与载体。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在教育事业中发展,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因此,退役运动员在学习期间可要求其参加一定的学术交流活动;要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沿和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果、新技术和手段要加以密切地关注;加强体育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学习新理念,重视体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和积累。
学校是广大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育的基础、体育教育的核心、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源头。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要密切联系深化体教融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学生人格。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体育师资技能水平,有利于体教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加运动员就业途径、增强学生体质、为国家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同时,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事业需要政府的有力支持、更需要运动员自身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才能更加轻松胜任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