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真
(兰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甘肃 兰州 730000)
学理上的体能是指人类身体在正常状态下完成某一规定动作或身体运用的基本能力,就其概念而言,可以分成不同的运动能力,如速度、力量、耐力、身体柔韧度、灵敏性等。体能训练是指通过综合训练、专项训练等方式全方位地提升上述多项身体基础运用能力的训练。体能训练又可以分为健身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健身训练指主要针对心肺功能和降低身体脂肪量进行的训练,它可以在训练的同时提升肌肉质量和力量,起到体能训练的作用;功能性训练是指为了训练某项特定的身体能力而进行的专业化训练,有不少的运动员或普通人在健身时都会结合一定的功能性训练来达到平衡身体各项机能的效果。
就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当他们的训练成绩达到一定水平后,很容易遇到瓶颈期,从而停滞不前,此时便会有许多青少年运动员限于瓶颈的制约而导致运动生涯的暂停。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时常忽略训练的整体性,就其所训练的项目过早地开展了针对性训练,导致没有在体能训练中平衡身体的各项机能。人类的身体素质和身体能力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并非针对某一个部位的训练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应该摒弃这种错误的思想。
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将已经脱离校园教育的专业化、竞技型体育人才的培养重新融入校园体育的教学体系,简而言之就是“溯本归源”。因此体能训练也要重新回归到现代体育的教学体系中,以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核心和目标。青少年体能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不同训练体系下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差异,而这种方式也能提升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竞技水平,以此来解决青少年运动员文化知识素养与普通青少年间的差距问题。体能训练还能提升青少年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意识,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达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要求。
在我国现行的体育赛事体系下,省级中学生运动会一般在学校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或业余体校的学生间开展,而这就对体育相关的人才储备有着较高的要求,此类相对专业性的赛事不能只是体育水平高的学生的舞台,要有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因此,青少年体能训练在这种背景下就显得十分必要。校园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可以让体育水平一般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竞技能力和水平,让青少年走出网络、走向操场,让其意识到体能训练对其身体的重要性,让体能训练和体育赛事协同发展。
青少年体能训练的科学化与体系化能与素质教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适应,校园体育教育作为竞技体育教学的补充,能共同推动青少年的身体素养发展。校园体育教育中的体能训练也能够让青少年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训练,为其学习带来活力和新的风貌,也能在校园内形成人人运动的良好氛围。
青少年体能训练在目前中小学教学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虽然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升了体育课程的占比,但若要是达到高水平运动员的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青少年运动员往往会在时间的管理和安排上显得十分局促,他们需要面对学校的学科教学课程、校内外实践活动等,除开这些项目所需要的时间,留给其在体能训练上的时间并不多。同时,由于资金和人才的限制,大部分中小学是以体育教师来担任体能教练员角色的。对青少年运动员而言,其也会经常性地忽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而将精力集中在专项训练中,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在训练时间本就紧张的情况下更要把握一切时间提升自己的专项能力。
为了能够改善以上的问题,在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教学安排上可以参考美国国家体能协会建议的“三步流程”。(1)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应该在训练前向青少年以及家长强调体能训练在训练体系中的重要性,以提升青少年在体能训练方面的意识。(2)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要灵活地安排训练的时间,可以在多个时间段利用碎片化时间,如清晨、傍晚这些学校安排较为宽松的时间开展体能训练。(3)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计划,这里所说的实际情况包括天气、场地等客观因素,体育教师或教练员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
对运动员而言,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在他们的训练中一直有一个争议,那就是是否需要过早地进行专项化训练。在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中,大多会侧重于青少年的专项化训练,导致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发展不平衡。相对而言,更为科学的体能训练方式是通过引入各种不同的体育活动来全方位地提升身体基础素养,进而在长期的全面训练中将这种基础素养转变为青少年运动生涯的长期发展模式。这些基础的运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跑步、跳跃、接抛球等能够训练到青少年平衡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的基本动作。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体系化的基础体能训练可以避免过早的专业化和局限性。
初中到高中的阶段是青少年运动员转变的重要时期。进入高中时期后,他们可以参加各种规模较大的赛事,心理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到成熟的水平。因此,体育教师或教练员需要针对性地在训练计划上作出改变,以便于青少年运动员在高中参加赛事时能够更好地做好准备。处在这一个过渡期的青少年应该端正自己的训练目标,正确的训练目标应该是对技能的打磨以及基础的沉淀,而非取得耀眼的成绩。中学体育与体育中专的教学和训练不同,中学体育应更加注重青少年运动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当下我国青少年体能训练体系和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青少年的身体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其身体的各方面水平还未发展到最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高强度专业化训练会使青少年身体机能发展得不平衡,甚至会导致一些潜在的人才在达到一定运动成绩后停滞不前。这样的训练方式虽然有的时候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成绩,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无异于“揠苗助长”。在基础体能没有做好累积的前提下,高强度专项训练得出的成绩就好似“昙花一现”,同时因为青少年身体发育得不完全,这种训练方式也会大大提升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所以从长远和总体的角度来看,此时进行高强度专业化训练违背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体能训练要遵循科学的前提和原理。体育的本质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而不是对成绩的一味追求,扭曲的“唯成绩论”会导致青少年综合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下。就训练方法而言,体能训练的“老三样”是指举杠铃、长跑和冲刺,分别对应了力量、耐力、爆发力与速度。许多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认知并没有与时俱进,仍然停留在这种较为陈旧的训练思路中,只是单纯地将训练重点放在训练负荷上,忽略了训练方法和手段,长期如此会导致青少年体能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当前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点仍然在力量、速度和耐力上,而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平衡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等要素均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随着体能训练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专项竞技能力的训练上明显与体能训练出现了脱节,这种脱节与训练内容结构的不平衡可能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运动成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科学完备的青少年体能训练体系离不开专业教师或教练员的指导,因此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要在体能训练上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具体而言,可以让退役运动员、体校教师、教练员等进入中小学辅助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化的青少年体能训练,从制度上打通渠道,一方面畅通专业人才进入校园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体能训练的前沿理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拔年轻的、学习能力较强的体育教师参加体能训练的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增强自主课程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选材的特殊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内青少年更要重视体能训练,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在运动实践中可以发现,如果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的运动训练中身体机能得到了合理的运用和发掘,那么其成年后的运动生涯便会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要有意识地加强青少年对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视,使青少年能够自律、自主地参加体能训练,而不是过于集中在专项训练上。同时,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应结合不同青少年不同时期的身体发育特点来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让青少年感受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体能训练一般由基础体能训练和专体能项训练两个部分构成,基础体能训练可以为专项体能体能训练做好铺垫。在基础体能训练中,体育教师或教练员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来全方位地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而在专项体能训练中,体育教师应通过与其专业方向相符合的训练内容来开展专项体能训练,使青少年运动员与专项成绩相对应的运动能力得到提升。上文研究提到,青少年时期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专项训练,这是因为对于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而言,高强度的专业训练可能会导致其身体机能发展的不平衡,也可能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在青少年体能训练中需要平衡基础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比重,因人而异,制订科学的训练方案。但在整体体能训练方案上,要以基础体能训练为主、专项体能训练为辅,只有通过基础体能训练全方位地提升了青少年的身体素养后,专项体能训练才能起到拔高的作用。
就目前的青少年体能训练方式而言,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枯燥且单一,这无疑会导致青少年出现疲惫感,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应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加入理论教学的内容,使青少年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同时,青少年体能训练应增加训练方式的趣味性,要关注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化成长。具体而言,可以在体能训练中结合“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向青少年运动员展示体能训练影片、体育相关电影或者其比较关心的赛事录像,让青少年运动员明白赛场上的高光时刻无一不来自重复的日常训练。
除了心理上的激励外,还可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穿插各种趣味赛事,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兴趣。
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能量消耗与新陈代谢均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再加上青少年运动员需要大量的体能消耗,所以营养的搭配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保证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身体发育水平,家长和体育教师或者教练员都要及时关注青少年运动员身体状况,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良好的营养补充。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让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和训练之余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要以长远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
青少年时期是运动员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之下,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能训练违背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训练目标和训练方法单一、训练内容结构不平衡等。因此,为了能够让体能训练真正地起到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青少年运动员身心素质的综合与全面发展提供保障,需要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加强青少年对体能训练的意识和重视、正确定位基础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提升青少年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兴趣、注重体能训练中的营养搭配。竞技型体育人才需要在青少年时期进行选材和发掘,但更重要的是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因此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教练员,都要以体能训练为桥梁,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