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赋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

2022-11-03 03:10撰文王兴钊
项目管理评论 2022年4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人才人员

撰文/王兴钊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作为项目管理界的“通用语言”,由全国项目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称“标委会”)提出并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能力评价要求》(下称“《要求》”)将于近期发布。《要求》是国内项目管理领域完全自主制定的国家标准,必将赋能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事业高质量发展。

应运而生

据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首席项目管理专家、标委会委员、《要求》起草组组长肖杨介绍,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分步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同时,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制定发布国家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由相关社会组织或用人单位按标准、依规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颁发证书。随后,标委会依据这个会议精神,决定申请立项起草《要求》。

国内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在成长道路上渴望快速成长和晋升,但缺少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力标准指引。同时,国内企业在培养项目管理人才时普遍缺少评价标准。可以说,《要求》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运而生。

肖杨解释,国内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在成长道路上渴望快速成长和晋升,但缺少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力标准指引。同时,国内企业在培养项目管理人才时普遍缺少评价标准。可以说,《要求》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运而生。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下称“基金会”)副主任万金发分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促进了数字经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组织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步伐。“以项目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及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为各组织、行业、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更要基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运用项目管理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基金会参与制定《要求》,正是把握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脉搏,立足推动建立与国际水平对标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资质标准的主要职责,进一步发挥基金会在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国家标准为抓手,引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项目管理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要求》的制定过程自然也不例外。肖杨说,目前国际上缺少统一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能力评价标准,虽然国外不少项目管理协会推出了自己的类似标准,但是普遍与我国国情和组织实际用人特点有较大差异,因此《要求》不能直接借鉴这些标准。

为此,标委会在组建《要求》工作组时,既邀请了熟悉(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AXELOS 和澳大利亚项目管理协会(AIPM)的顶尖项目管理专家,也邀请了来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公司”)、金风科技、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美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项目管理领先企业的实战专家,来自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的军队实战专家,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知名项目管理学者,这为《要求》的高水平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亮点纷呈

肖杨指出,《要求》的内容包括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能力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能力评价维度、能力划分的五个等级、每个能力等级所对应的核心能力要求、能力评价的方法、能力评价结果及应用。以下亮点尤其值得关注。

(1)基于国内项目管理领先企业的实践总结。《要求》规定了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在担任不同类型的职务和职责时,应满足与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经验三个不同维度的要求。其中,能力素质要求又分为三类,分别是对环境能力、个人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要求。

(2)《要求》规定了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由起步到专业的五个阶段所对应的五个能力等级及相应的能力要求。这五个阶段分别是项目管理专业辅助人员、初级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中级项目管理专业人员、高级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专家级项目管理专业人员。

(3)考虑到在实际工作场景下,项目经理与项目管理办公室(PMO)从业人员在工作内容和能力方面的差异,《要求》分别规定了从事项目和项目群组管理工作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以及从事PMO 相关工作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要求。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国际项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常务副主任欧立雄强调,《要求》定义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五个能力等级与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成长阶梯、职位晋升通道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有利于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明确自己的能力发展方向及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能力评价结果的应用。此外,在知识要求和能力素质要求方面,《要求》与PMI 的知识体系、IPMA 的能力要素实现接轨,有利于我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国际化发展。

在华为公司项目管理能力中心部长吴冰看来,《要求》恰当借鉴国外项目管理协会的有关能力评价标准,并对我国企业的良好项目实践进行提炼总结,易于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可以实现快速落地。

意义重大

在万金发眼中,《要求》将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知识体系应用创新、国家标准建设相结合,有效促进我国项目管理领域形成“理论、标准、实践”的良性循环,推动我国项目管理事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提升,不断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的发布与推广将有力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技人才国际化建设,激发各类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力,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国际化人才支撑,继而将成功实践的国家标准向国际推广,为全球解决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能力评价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提升我国项目管理标准水平的同时,提升我国在国际项目管理领域的话语权。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项目管理中心共用信息室原主任、高级工程师方杰认为,《要求》必将对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推动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科学地定义了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依据。《要求》对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在担任不同类型的职务和职责时,应满足与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和经验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我们克服当前一些项目管理培训课程设置上的无体系、无目标、无重点的现状,建立一套适应行业自身特点的、科学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2)明确了不同等级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要求》根据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能力评价维度和项目类别明确了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五级框架,让组织开展培训时可以更精准地分层,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汇聚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最大化培训收益。

(3)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明确了自身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传统的项目管理培训考核无法促使学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态度发生根本性的扭转。组织只有充分考虑到学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才能让学员主动投入,通过参与培训为自身的职业成长丰富知识、拓展能力、积蓄经验。

肖杨向记者强调,《要求》将结束我国长期依赖国外项目管理资质认证的局面,是真正结合我国组织环境、项目环境及人员能力特点而设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评价准则。《要求》将为各类组织提供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的依据:各级政府部门可以据此制定所在部门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的具体政策和指引;各行业可据此设计符合各自特点的项目经理职业技能要求或从业资质;各类企业可据此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项目管理人才画像,划分评价标准和职业发展通道,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级项目管理人才,有力支持企业的科研管理突破、产品开发、数字化建设、工程建设、业务拓展和组织转型等以项目为载体的重要任务;各类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可以据此更有针对性地开发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分级课程,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的实战型项目管理人才。

在欧立雄看来,《要求》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为广大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指明了项目管理能力提升的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也为各类组织的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相对一致的依据和基准,有利于项目管理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及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在不同组织间的交流与流动。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科研管理中心负责人金虹博士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说,《要求》使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告别了漫无目的的成长路径,踏上了清晰的职业成长之旅,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可以从认知、经验、行为、心态、觉悟五个层次,按照环境能力、个人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具体要求,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同时,《要求》也为组织培养项目管理人才提供了客观判断依据和方向,帮助组织搭建更为健康、有序的人才梯队,营造更为公平、向上的职业氛围,从而为组织的创新变革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要求》为组织培养项目管理人才提供了客观判断依据和方向,帮助组织搭建更为健康、有序的人才梯队,营造更为公平、向上的职业氛围,从而为组织的创新变革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按图索骥

对于组织如何基于《要求》培养项目管理人才,肖杨给出了“三步曲”。

(1)标准牵引,识别短板。根据《要求》的框架、分级标准和各等级在知识、能力素质和经验

上的具体要求,组织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项目经理和PMO 人员的角色职责、组织内公认的项目管理标杆人员,对《要求》进行裁剪,绘制符合组织要求的项目管理人才画像并制定专业能力分级标准和评价流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对所有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盘点。通过能力盘点,识别出每名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优势与短板。

(2)精准培养,训战结合。组织根据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盘点结果,基于组织对项目管理各级专业人员赋予的工作职责和能力预期,精准地设计差异化的培训课程,通过集中培训等提升不同等级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并通过项目实践锻炼提升实战能力。

(3)实战考核,认证上岗。组织结合《要求》,通过重点考核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在其所承担的项目上的日常行为表现及项目指标达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依据综合评定结果,组织授予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相应等级的项目管理资质,做到认证上岗,为未来针对不同等级和不同难度的新项目选配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吴冰提醒,组织要根据《要求》制定面向全员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能力评价方案,明确评价要求,创新评价工具,从员工申请到结果生效各个环节严格按流程执行。此外,组织应开发赋能资源,鼓励有意愿员工积极参与同行业活动,如全球典型项目案例学习与研讨、热点主题项目复盘、沙盘推演、研讨思辨等,不断提升员工的项目管理能力。

结语

《要求》为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事业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路径,确立了新格局,既是里程碑,又是新起点。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游更奋楫。让我们在《要求》这一国家标准的指引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开创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事业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人才人员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人才云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