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延安大学 乔鹏真
高校治理现代化之路该怎么走,新时代党建为其指明了方向。探索现阶段先进的高校管理模式,会发现高校党建是一个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当下,多元化的文化浪潮冲击,开放式的教育方式,使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目前,很多高校以创新型党建做指导,探索出很多更贴合实际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这些优秀的典型为学校治理现代化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使高校治理模式更顺应社会发展浪潮。
(一)能有效激励学生发展。从实际教学情况看,党建工作一般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革命传统文化、形式政策等入手。教育的载体不够丰富、方式方法陈旧、内容形式单一。照搬书本内容、缺少创新点、自主学习少、理论灌输的知识多但无法结合实际。这种情况降低了学生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积极性。当代大学生如果思维活跃,创造创新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如果党员的培育形式单一、内容呆板、教学过程僵化,将无法激发当代大学生的激情和动力。完善的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是调动大学生党员积极性、提升工作的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如今,许多高校的党建工作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出现激励供需错位现象明显、对激励时机的把控仍有不足,时效性较差的问题。对学生党员的激励内容不够新颖、激励方式滞后,很难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一些高校的激励方式与大学生实际需要不相符,难以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及时的激励有助于行为的正向强化,而滞后的激励对行为的正向强化效果则仅有20%”。有些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时机把握不及时,激励时机滞后,难以让学生党员实现自身价值,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新时代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建的灯塔指引作用,创新高校党建这一重要载体,紧紧围绕领导班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整洁优美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扎实推进文明高校创建,把全员全方位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对高校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性。高校党建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治理体系包括校党委的政治权、校长负责的行政权、教授和师生互相参与形成的民主权。由于高校的运营情况与企事业单位不同,其治理的主要方向是将行政管理权力、学术研究权力和民主生活权力三者尽可能地平衡化,在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价值最大化。在整个关系链中,可能涉及社会、政府部门、教师、学生等多位主体,如果治理理念发生偏差,可能会对一方整体利益产生不可逆转的侵害。并且整个高校庞大的内部治理机构,会因个体的差异性,不可避免地发生碰触摩擦,但从整体上看来,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因为党建制度的创新度和执行度不够,导致校长负责没有全面的依据,教授治学没有灵活的应用,民主管理没有真正地落地。而高校治理的核心就是充分协调处理四方关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引航方针,不断增强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从根本上强化其把方向、控大局、抓班子、带队伍的领导核心作用。
高校党建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党引领一切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治理特色,方向正,教育之路才不会偏航。在高校这一培养人才的基地里,一旦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混淆了教育环境,教育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更会影响高校的办学口碑。在当前,党建工作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从思想基础教育到培养人才的方式上,都需要紧跟时代要求,时刻展现新时代风貌。
高校党建创新同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一致性目标和任务。新时代高校党建同高校治理现代化在目标和行动上是联动并行的,通过创新型的党建推动科学治理体系建构,二者互相补充,从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党建负责将国家大政方针进行宣传引导,是各级各类高校的共同使命。青年高校生正处于思想定型期和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期,只有对党建的理念以及宣传方式进行创新,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党的宣传政策、理念精髓落到实处,最终打造出高效信息技术赋能的治理新生态。
教育治理的主体并不仅是政府,社会、市场和个人都是重要的参与方,多方参与自然就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当前在行政管理上追求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水平,高校治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高校治理不断探索追求的目标,因此高校现代化治理的路径也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党建制度应更完备。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青年学生已经站在了时代发展浪潮的最前沿,他们对党建制度的需求维度更广。党建工作一方面需要横向完善纪律制度建设,通过高校党委和行政相互配合,构建一套全面的考评机制,系统化测评干部业务能力、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鼓励广大领导干部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要纵向完善各层次程序制度,尤其是克服各部门层层加压、推卸责任、搁置工作等问题。划分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各方面工作细则,建立完善的奖罚措施,进而在全环节把握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协助各战略要素形成系统性的高效运行机制。总体上来看,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建全内部和外部各方面制度,优化党委和基层支部的纪律规范,这样高校上下每个部门,每名学生才能紧跟政策指引、密切配合,共同为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更上新台阶发力。
(二)党建领导组织应实行网格化管理。高校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从校到系到班级到小组到成员,现在的高校治理需将范围细化到每个人身上。党委领导可以引领行政管理者实行网格化管理,从基层小团体开始,以班级为单位,上下联动,强化责任意识,以便于快速贯彻执行新政策,带领高校师生真正把党建工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智慧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要求精准化。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探索智慧党建,在日常党员管理、理论学习、舆论宣传、教育监督、服务群众等领域主动推送、精准施策,使基层党建管理更加精准化,满足党务工作的智能化、教学科研工作的定制化、党员干部学习的个性化、密切联系师生群众的针对化等需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乘上信息化发展快车。
(三)党建工作载体应更加多元化。党建依托有效的工作载体,能丰富党建宣传途径,潜移默化中形成自身高校特色。在当前,一些优秀高校依托自己的研究专业优势、师资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承担起社会实践,服务基层的职责。比如设立各种科学、民生、常识专题讲座,下乡义诊等行动,能切实将党建精神融入校园实践和科学研究。
(一)结合优势,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特色校园。学校应将自己的优势同大政方针相结合,开展公益活动,打造品牌效应,创建“文明型、平安型、专业型”的特色高校口碑。校园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其和谐性上,是党建治理的重要体现,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校园氛围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却又是身在其中的每个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的,像学生组建的各类社团活动,对培养自身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坚强的意志力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党建活动就是引领这种精神,让学生置身于这种环境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久而久之,就会自觉成为一名拥有好的思维习惯、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的新时代青年。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结合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全面落实高校党建的总要求,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德才兼备和拥有健康体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年的风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未来的风貌,所以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核心。目前很多高校在课程设计上融入了党建理念,不断深化学生党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自由的课程学习上,又不局限于书面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发挥党建引领的红色党性。
(二)乘势而上,利用创新化党建打造现代化高校治理人才培养摇篮。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是培养高素质的德才兼备人才,在当前为了避免各方寻求自身利益而影响校园风气,党建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打造优质的人员团队。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班级的学生,所以对教师思想品德的量化不能只局限于有多大的成就,还要着重考察政治素养。另外,要组织师生定期展开党建研讨学习,以活泼的方式让党建丰富与深入到高校日常生活中,比如班级周末举办青年大学习,请优秀的人上台分享自己的重要经验或学术研究成果,大家积极互动,向榜样学习。
2.严格遵守党建制度。在校园推动党建工作时,要注重实效。可以经常组织校园社会实践活动,拒绝形式化,最大化发挥其社会价值,使得高校学生在参与中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3.注重党建正向宣传。高校学生参加党建活动自带感召力,所以要将丰富党建思想转化到日常生活中,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形成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势力。
(三)党建引航,建立高校现代化治理联动共同体。各级党组织要凝聚一切力量,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组织协同上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党委、基层党总支、师生党支部的基层组织架构,在各系部实行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通过配备素质过硬的总支、支部书记,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构建“挂图作战,任务上墙,实效量分”的党建工作格局。加大力度解决高校内部职责不清、执行不力、怠政懒政、考核不过关等突出问题,打造一支本领强、业务精、实战顶得上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不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党组织工作从“有形覆盖”往“有效覆盖”转变。
高等教育治理之路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处于新时代新征程中,高校作为人才的直接培养阵地,要将新时代青年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创造者,担任着更为重要的使命。由此可见,党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必须从上至下,遵守党章党规,有正确的大局观,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