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窑洞民居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2022-11-03 14:22杨璐瑗
当代旅游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庆阳窑洞民居

杨璐瑗

庆阳市艺术研究所,甘肃庆阳 745000

引言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独具特色的传统民居窑洞,也被称为中国黄土建筑的奇迹、人类居住史的“活化石”。庆阳窑洞民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也是文化与精神的记录传承,更是应当系统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下,依托庆阳窑洞民居文化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挖掘其文化旅游魅力,实现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庆阳传统文化的传承,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长足健康发展。

一 庆阳窑洞民居的起源与发展

(一)庆阳窑洞民居的起源

庆阳窑洞属于中国窑洞的陇东窑洞区。它起源于古猿人脱离巢居而“仿兽穴居”时期。后经上百万年的发展变化,由穴居变成独特的窑洞。因西峰区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这里是世界上黄土最厚的地方,号称天下第一大塬。窑洞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前。4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便选择这里为落脚之地。他们利用黄土特殊地质结构取穴构屋,建设窑洞村落,窑洞是住宿文明和农业文明的源头。有了窑洞,人们才摆脱了野兽袭击和寒冷酷暑的自然环境,住进了舒适的家园;有了窑洞,人们才开始安定,结束了迁徙无常游猎生活,发展农牧业生产。

窑洞作为黄土高原一种传统的居住形式,黄土材料,拱形结构,具有明庄、暗庄、半明半暗、地坑、箍窑等复杂多样的形式,还有地形、土质、朝向、采光、通风、排水、防盗等技术问题,在建筑历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长期以来,庆阳居民继承先民的居住习俗,聚落连片,临坡而居,左邻右舍,和睦相处。依山、川、塬不同的地理条件,选择向阳、利水、避风、近田等地利,运用周易文化修建住宅,具有节省资源,封闭性好;经济适用,省工省力;防火、防暗、防噪;冬暖夏凉,优雅清静,利于养生等特点,所以窑洞民居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旅游魅力。清代庆城籍进士惠登甲曾写诗赞美庆阳窑洞说,“远来君子到此庄,莫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又凉。”故庆阳窑洞有“神仙地府”之美誉。

(二)庆阳窑洞民居的发展

庆阳窑洞作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变迁中形成的穴居形式,是历史的记载,是文化的传承。窑洞民居中,有一代代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农事活动、村落治理、家族关系的延续,有建筑艺术、民俗文化的记录。4000年的沧桑巨变,庆阳窑洞民居陪伴着庆阳人民,在漫长的自然与历史变迁中,成为庆阳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文化空间,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2002年庆阳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窑洞民居之乡”,2008年6月,非遗项目《陇东窑洞民居文化》经评审研究,被更名为《窑洞营造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二 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

(一)窑洞民居旅游文化具有深挖的潜在价值

一要深挖窑洞文化的技艺价值。庆阳窑洞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庆阳窑洞营造技艺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充分说明庆阳窑洞的建造技艺不仅独特,有传承发展的必要,而且可以借鉴运用到其他建筑中去,足以证明深挖其技艺价值的必要。

二要深挖窑洞文化的红色价值。在革命战争时期,抗大七分校的石窑洞、邓小平住过的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土窑洞和刘志丹、习仲勋当年住过的南梁苏维埃政府土窑洞等,都已经成为革命遗址,需要我们继续挖掘其红色价值。

三要深挖窑洞文化的生态价值。清代进士惠登甲赞美庆阳窑洞说,“远来君子到此庄,莫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又凉”,当代学者冯骥才也称赞窑洞为“农耕黄土文化的化石”,日本学者曾称窑洞为“会呼吸的建筑”,好多专家也都称窑洞为养生保健的理想地。但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农民“告别”了窑洞,给窑洞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带来新的挑战,深挖其生态价值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四要深挖窑洞文化的艺术价值。庆阳窑洞在营造实践中传承创新,无论从营造技艺、民间科技,还是从外部装饰上看,都能明显地体现出民间造型艺术的美学理念。所以说,挖掘窑洞民居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必将对传承农耕文明和树立文化自信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窑洞民居蕴含丰富的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独具特色的窑洞民居,堪称中国黄土建筑的奇迹,人类居住史的“活化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历史见证,也是北方住宿文明的源头,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集中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庆阳窑洞营造技艺方面蕴含着实用、务实、和谐和长幼有序等思想理念,窑洞文化中有《周易》八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渗透,有刺绣、剪纸、皮影、唢呐等民间艺术的呈现,还有与周祖凿穴定居、窑门窗用料等的优美传说,以及与信仰习俗有关的窑洞营造布局禁忌和丧葬习俗及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不夸张地说,窑洞民居文化,窑洞民居就是“那山那水”,文化就是“那仙那龙”,文化是窑洞的灵性和灵魂所在,也是窑洞民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落脚点和支撑点。

(三)乡村旅游助力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实现

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能够为非遗传承与保护提供契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各地大力支持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又能够将独具特色的庆阳窑洞民居文化传播开来,形成良性循环。庆阳窑洞民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当地群众的生活,来源于乡野民间,融入了代代庆阳人的精神文化之中。深入挖掘庆阳窑洞民居文化的内涵与旅游价值,提升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能实现乡村旅游与非遗的深度融合,增强当地乡土文化的亲和力。以乡村旅游的形式,赋予庆阳窑洞民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活力”,使非遗得以以“活态”开放的形式从历史中走出来,走向民众的生活,实现传承与发展。

三 实现窑洞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非遗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既可以实现乡村旅游深入展开的目标,契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又能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庆阳窑洞民居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窑洞民居的文化魅力,助推非遗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强化政府主导,实现资源整合

无论是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还是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都需要政府发挥出积极作用,通过政府主导,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挖掘窑洞民居的文化内涵,增添乡村旅游的文化气息,又能实现非遗传承保护的理想目标。

庆阳窑洞民居建构独特,效法自然,充分显示出了传统民间建筑文化的特色,也蕴含着极大的文化价值。要实现非遗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注重对窑洞民居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关键。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管理、合理规划,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窑洞民居遗产的管理与开发,研究建筑技术,进行乡村规划,有效地避免窑洞民居遗产遭受破坏。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开发,在充分保持窑洞民居特色与风貌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确保传统窑洞民居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均能得到较好地延续、传承和保留。

(二)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内容

窑洞民居的旅游开发不能脱离文化这个主题,每项旅游产品的开发都要注重深层次文化内涵的挖掘。窑洞文化研究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内容是丰富的。真正立足文化的旅游开发,才能赋予庆阳窑洞民居以更丰富的内涵,带给游客更多元的体验,才能使乡村旅游的推进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撑,有了独具地域特色文化优势的保障。

庆阳窑洞民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传承下来的,是千百年来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产物,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了庆阳窑洞民居这一文化遗产,当地乡村旅游的展开可谓是如虎添翼。打造窑洞民居非遗的文化博物馆,将庆阳窑洞民居千百年来来传承下来的建筑特色与文化优势集中呈现出来,吸引游客的关注,实现非遗的保护;策划高品质的传统娱乐活动,培育市场认可度高的“非遗”体验项目,吸引外来游客参观与体验;开发集文化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娱乐项目,进行独具窑洞民居文化的群众艺术活动,实现演艺、游乐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设计、开发具有窑洞民居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生产当地风味食品,打造与窑洞民居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等文旅产品。将庆阳窑洞民居的文化内涵融入乡村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将有特色有创意的项目与产品贯穿到旅游产品开发的体系之中,打造多层次的非遗乡村旅游系列项目,形成促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支撑。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历史与传承交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乡村旅游的各项活动重新“活”起来,有了更多的生机,也有了代代传承的保障。

(三)嵌入民宿体验,助推“非遗”传承

体验经济时代到来,公众的旅游消费方式逐步呈现出体验旅游的特色。窑洞民居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资源丰富、价值独特的特色,可以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将“非遗”嵌入到乡村旅游的民宿体验之中,并融入现代元素,满足游客多元的旅游消费需求。

要发挥窑洞民居的资源优势,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比如,充分利用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项目和人们返璞归真的怀旧情结,开发经营独具特色的窑洞民宿。把具有浓郁黄土风情的窑洞文化和带有地域特色的小吃相结合,打造以窑洞文化为主题的休闲餐饮特色农家乐旅游项目,充分发挥旅游景点自然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的优势,住窑洞,睡火炕,吃农家饭,享受纯朴自然的乡情乡韵。

结合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打造新式窑洞宾馆等民宿旅游项目,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乡村旅游的优势,彰显出文化促旅游发展的意义。随着我国各地乡村旅游活动的推进,游客对民宿及乡村旅游业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打造新式窑洞,使对窑洞民居充满兴趣的各地游客,既能体验传统窑洞民居的居住特色与文化内涵,获得全方位的文化熏陶,又能在新式现代的居住环境下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还能产生对窑洞民居这一非遗的浓郁兴趣,成为文化的传播主体。

(四)善用网络优势,打造旅游品牌

互联网时代,要实现非遗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要打造庆阳窑洞民居的文化旅游品牌,应当善于利用网络的优势,加强网络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非遗传承与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夯实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根基。

依托各类“微”平台,实现庆阳窑洞民居特色乡村旅游项目的宣传推广。设立窑洞民居乡村旅游的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以图文、视频等多元的展示方式,充分彰显窑洞民居的艺术与文化之美;探索网络直播的宣传方式,通过线上的直播、宣传、销售等活动,既能将非遗旅游体验项目推广出去,实现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目标,又能通过多元传播载体,将庆阳窑洞民居文化遗产宣传开来。以网络宣传为契机,实现非遗与乡村旅游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充分挖掘庆阳窑洞民居的文化旅游魅力,带给受众以全新的文化体验,亦能形成助推当地乡村旅游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 结语

非遗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实现非遗的文化传承。庆阳窑洞民居作为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旅游事业发展中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及价值。要挖掘窑洞民居的文化旅游魅力,实现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也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主要是从强化政府主导,实现资源整合、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内容、嵌入民宿体验,助推“非遗”传承、善用网络优势,打造旅游品牌等方面展开。

猜你喜欢
庆阳窑洞民居
民居智库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Our Best Friend
向阳如葵 奔腾似海
陕北窑洞民居
庆阳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分析
大西北的窑洞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