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022-11-03 14:22赵芳鋆
当代旅游 2022年12期
关键词:导游毕业生实训

赵芳鋆

中原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引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矛盾突出的重要热点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学生毕业就业已失去天之骄子的优势,“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成为近年来的普遍现象,“跳槽闪离”、人员流失严重也是当前突出问题。不同层次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专业对口情况如何?目前存在的就业矛盾突出、行业人员流失快问题如何解决是研究关注的要点。

一 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过去三十年来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所需专业人才亦在增长。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类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院校共2641所,其中普通高等院校1694所,比2017年底增加4所,共招17.24万人。目前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院校有公办、民办,层次上有公办本科、民办本科、公办大专、民办大专、公办职业、民办职业院校。此次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涵盖有公办、民办本科等类型的院校,根据此次的调查报告分析显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初次就业率相对较高

此次调研在河南省高校中以投放调查问卷形式和电子番茄表单为主,以已毕业的毕业生填写和走访高校招生就业办收集数据为主,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毕业前就业、就业途径、是否专业对口、第一份工作多久跳槽、找工作的途径、是否热爱本专业等。经分类,公办本科毕业生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民办本科院校选择了三所民办院校,收回有效问卷188份。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正式毕业前初次就业率普遍较高,公办本科院校该专业就业率为65.7%(含考研生),民办本科院校初次行业就业率平均为81.9%,初次就业率整体相对较高。

(二)就业对口率较低

各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对口率各有差别,公办本科对口率为41.1%,民办本科为62.7%。由此来看,此数据并不算高,原因在于随着行业发展和专业的细化,很多用人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除了学历要求,更加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方面。而多数学生并不愿意从事旅游行业。

(三)行业流失率高

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曾对河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前后近3年的对口就业率和流失率进行了详细调查后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平均在56.8%,3年之内的流失率几乎达到90%;杨卫武等人通过调查也发现:“综合性大学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就业率约在 10%~20%之间,几年后从本行业流失约20%~70%,旅游业内就业的“低进入率以及高流失率”现象已经显著影响到旅游本科教育的发展,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旅游行业的高流失率不是无缘无故的,选择专业初期抱有很大的期望,进入工作岗位发现,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各种不满接踵而至,以至于跳槽或转行,最后能留下的要么是对行业真的感兴趣,要么是各方面真适合。但这部分人群从目前的数据和调研情况来看,实在少的可怜。

二 旅游行业人员流失过多过快的原因

(一)人才培养制度存在问题

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改革对于课程的根本性特点、实践教学的应用反馈评估、校企合作的人才使用机制、学生的职业社会存在感、行业从业幸福感在初期的认知上存在一定不足,各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亦有不同。如定位为研究型高校培养模式的,注重专业类课程的学习,实践类教学的安排较少,甚至缺少配套的实训室,一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将培养方案定位于应用型培养模式,理论和实践课程双行,但以理论课为主。还有一部分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目标不明、定位不准、动机不纯,以至于培养廉价劳动力,与第三方企业单纯以利益合作输送劳力,实习生去酒店、工厂进行实习,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旅游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与要求不对应。

(二)行业的薪资水平竞争力不强,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当前旅游从业人员所能得到的薪酬机制、劳动保障机制及激励机制都不完善,短期薪酬与长期薪酬没有衔接。目前很多旅游企业对于毕业生并没有及时缴纳各种保险,会拖一定的年限。不仅毕业生待遇如此,很多老员工理应缴纳的“五险一金”也未能很好保证。实际上旅游人员工作压力很大,尤其导游,福利待遇与理想状态相差甚远。旅游旺季,忙要忙死,但并不代表忙碌就收入高。进入旅游淡季时,导游人员生存状态堪忧,陷入少团甚至无工作任务状态,甚至没有收入。“调动导游工作积极性,让游客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是双赢的措施”。

(三)旅游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

旅行社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对导游人员所采取的激励方式单一且力度不够大,通常还会采取重惩罚轻奖励的措施。旅行社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首先是旅行社缺乏对员工的培训。其次,对导游的培训工作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方案,大多都是由老带新进行一些经验传授,随意性很大,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旅行社也缺乏充足的培训资金,通常为了降低公司运营成本,往往会缩减员工的培训费用,因此导游人员就得不到专业化的培训。

(四)旅游从业职员社会认同感差,在业职员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国旅游还处在转型发展期,导游人员的社会地位较低、群众认同度不高。由于个别案例的影响与传播,提起导游就会和回扣、宰客等不良话题关联,使得民众对导游人员的信任感大大降低。个别旅游者会在难以满足其要求的情况下刁难、投诉导游,因此导游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且得不到旅游者的尊重和理解。形象大使、民间大使的荣誉在现阶段的事实面前很难落地。大多数人认为导游适合年轻时干,旅行社在招聘导游人员时也会偏向于聘用年轻人,没有稳定、长期的用人机制,无法使导游人员对旅行社产生归属感,很多导游人员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只在旅行社工作一小段时间后就会选择离开。初次择业对口的学生在一段紧张忙碌的日子过后,会成为行业高流失率的一部分,跳槽或转行。

以上种种情况,造成毕业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原因有四:一是眼高收低、没有系统的受到课上课下双结合的旅游教育模式;二是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培养方案厚此薄彼;三是学生对行业的认识不足,吃不了苦,对口找工作过程中总觉的各种不满意;四是行业的用人模式、薪酬机制、个人发展路径存在一定问题。

三 应用型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就业举措

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导向,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按照有利于落实学校办学定位、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原则,夯实第一课堂,繁荣第二课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功底,发展有后劲,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一)坚持产出为导向,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

要贯彻产出导向理念,认真分析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分析社会和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行业及岗位,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毕业要求,说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可就业的领域、人才培养的特色等。保证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

(二)坚持办学定位,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和同行业、同类别高校的建设状况和教育教学经验。要深入旅游行业、旅游企业一线,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全面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知识能力结构需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标准,建立和完善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循环往复中将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外显为能力。对实践教学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从传统单一化向灵活多样化转变,从传授知识为主向提高技能为主转变。

(三)坚持“三全”育人理念,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创新创业方面的文件精神,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个性化的育人体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把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整合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衔接、比例协调、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广泛吸纳校外专家学者、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深度参与,切实制订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体现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

(四)倡导结果导向的教育,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结果为导向指导过程,提高教学绩效,避免因人设课、内容重复、相互交叉、前修后续关系不合规律等现象。构建旅游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劳动教育课程群,构建课程之间、课程模块之间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

坚持多课堂育人理念,打造多课堂相互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夯实第一课堂;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繁荣第二课堂。根据学生及社会需求,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多样化的成才途径。

四 构建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是在近十几年进行的,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的研究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并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模板标准。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就业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薪资分析、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离职率等。秦建国是最早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的,他提出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四大指标:“大学生就业前的主客观前提指标、大学生就业岗位质量指标、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指标、大学生就业宏观表现指标”。王翔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问题时提出,将工作待遇、劳动环境、社会保障、个人满意度、未来发展作为一级指标研究。就业质量的体系构建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存在主要和次要关系。大学生进入旅游行业之所以流失率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望值与现实状况的不匹配。因此,建议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体系的构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用人单位反馈体系构建

1 用人单位诚信反馈机制

用人单位在大学生求职就职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就职质量反馈体系应加强以用人单位为主展开的就业质量反馈机制建设。根据“互联网+”时代特点,用人单位创建诚信反馈体制。创建信用档案,将高校学生应聘的个人信息、招聘部门的自身状况进行档案管理,有据可查。高校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反馈信息,培养学生形成守信的品德,引导学生反思择业中的不诚信行为,凭借个人的能力参与择业竞争。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在诚信反馈机制中是一个结合体。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在于用人单位和高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关系保持。

2 构建科学就业平台,创建市场反馈体制

学校如何搭建科学合理的的就业平台,构建有效的市场反馈体制,是实现优就业率的必经路径。高校首先要做的是整理收集毕业生资料和就业信息,向社会各用人单位沟通协调邀请,召开校园招聘会。用人单位也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进行预选择,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双方各自做好“双选会”的前期准备工作。高校建设参聘企业台账,做到适合于双方的反馈模式、表格、电话、定期回访、系统填报等方式皆可促进就业平台与市场反馈体制的运行。

3 建立电子智能调查反馈系统

互联网时代,应该建立对高校学生追踪调查的电子反馈系统,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体系,研发适用APP。反馈系统的APP包括实习、就业、信息反馈,注册登记信息,定期填写个人信息,便于后台数据收集和整理。APP可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有签到统计、日志统计、预警统计、进度统计等。学生端有签到记录、实习日志、职位投递、请假记录等。还有毕业生就业信息、是否对口就业、换工换岗更新信息等端口,方便实用,省时省工。

(二)实习实训质量跟踪体系

1 实训基地建设需科学合理

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进行专业实习。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用人单位、社会已经对毕业生实习和建设实习就业基地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共识。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科学、合理,专人负责管理。专注安全、温情服务。

2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实训管理模式

需要用人单位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人单位急需转变观念,应认识到与学校合作的实习就业基地是人才队伍的培养基地和后备库的重要意义,对实习就业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有专项工作负责人和企业指导师,促进形成有效的人才输送、实习实训、双方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需要毕业生主体增强主观能动性。在实习中,毕业生要加强自我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理念,珍惜校外实训基地实践学习的机会,掌握专业必需技能,为今后就业做准备。

需要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做到实习实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为业绩,为学生真正能够学而致用的开发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训中心。做好实训和第二课堂的教学改革,选用“双师型”教师担任实训实习授课和管理老师。

3 实习实训质量反馈

学校与企业建立对接系统,可聘用第三方进行学生管理。学生信息的反馈除了由第三方提供外,还可通过让学生注册登录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简而言之就是适用于实习就业反馈的APP:主要针对实习就业过程中的监管困难、实习指导缺失及实习资源不足等问题,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实习生、学校、单位三方互通的桥梁,为实习生提供职业测评、实习、就业岗位信息和之前培训等。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过程管理及实习基地资源,为单位提供实习生招聘信息等,全面提升学生实习和就业能力,实现学校、学生和单位的三方共赢。

(三)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路径构建

1 加强高校与政府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构建的认识

高等院校和政府必须认识到学生就业双向反馈制的构建实施的重要性。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优秀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出处是就业,学生和家长对于就业质量的关注度与期望值比当初填报志愿的选择更高。高校要发展,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就是高校的无形资产,而这些质量的书写与宣传是就业数据、就业质量做支撑的,数据的整理收集需要就业反馈机制来提供,弄清楚二者的因果关系,作为高校来说,应该积极建设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政府部门应着力于改善宏观就业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

2 加强以毕业生为主展开的就业质量反馈机制建设

首先,建立行政化体制。其次,专人负责学生信息反馈工作。学生在校时体系结构完备,收集信息很方便,过去是学生一旦毕业离校基本脱离院校,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需多方联动,辅导员、教研室专业教师、学生就业处联合,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建设并管理班群,能够在毕业后的三年内有效收集和掌握一手资料。第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引导或者多途径加大政府力量的介入和专项资金投入。

3 拓展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获取信息的渠道

毕业生的信息获取比较难,需要“加强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获取信息的渠道、组织建设”。所以反馈体系的建立需要用科学的途径进行系统性有效反馈。首先建设网络反馈机制,学生注册填写信息。有些信息化水平较高的高校已经可以运用校园网系统进行毕业生就业的追踪调查;也可以与第三方合作,借用第三方的资源开展高校学生追踪调查;发放高校学生就业追踪调查问卷这种方式目前已逐渐被淘汰。互联网时代,真正方便的还是 APP软件的使用,尽早研发使用专项信息系统。

五 结语

现阶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能力应是各高校必须重视的严峻课题。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学校课程设置的完善、学校就业服务指导体系的科学建立,方能保障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培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通过结果为导向的培养体系、信息反馈体系的构建,分析探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的优化组合,使这种优化后的发展模式和策略能够在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导游毕业生实训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黄希川
网约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