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朱迪
腕部近端的桡动脉是有创血压监测最常用的部位[1]。临床实践中,常轻度伸展腕关节以利于在桡骨茎突水平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操作[1-2]。然而,对于腕关节的最佳伸展角度还没有明确的共识。本研究采用超声技术观察腕部伸展0 °~75°对桡动脉尺寸的影响,以期为桡动脉穿刺操作时的最佳腕部角度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2年1—3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行择期手术的女性患者100例,年龄18~30岁,ASA分级I~II级。排除标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腕部活动受限(瘢痕、骨折内固定等)、外周血管疾病史、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不术前用药,禁食禁饮8 h,患者入术前准备室后开始本试验。固定一位高年资有丰富超声使用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桡动脉超声检查。所有患者使用自制的夹板固定腕部,使其在0°~75°(增量为15°)的腕部伸展体位下接受血管超声检查。取平卧位,手臂外展60 °自然放置于手架上,超声采集部位为非优势手的腕部近端桡骨茎突水平。将6~13 MHz高频线阵超声探头(索诺声公司,美国)垂直皮肤横向放置,并做标记使得各个腕部伸展角度下的超声图像在同一位置上获取。操作者尽量避免探头自重对动脉尺寸的影响,所有患者的超声成像增益和深度保持固定。超声图像的测量由另外一位不知情的麻醉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超声图像测量所得的桡动脉血管腔高度(前后径)、宽度(左右径)和深度(皮肤到动脉的距离)。高度是沿矢状轴从上边缘到下边缘测量的最大直径(b),宽度是沿水平轴从右边缘到左边缘测量的最大直径(a),深度是从皮肤到上边缘或壁腔界面的最大距离(c)。见图1。
1.4 统计方法 使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rkey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所有患者均完成超声图像采集,其中2例患者因超声图像采集不全而剔除,实际纳入98例。年龄(22.3±3.6)岁,BMI(22.1±1.8)kg/m2。
2.2 桡动脉超声参数腕部各伸展角度下超声测量的桡动脉宽度和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腕部伸展0°时相比,60°、75°伸展角度下的桡动脉高度减小(均P<0.05),见表1。
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可提高一次成功率,并可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置管时间[3]。近年来随着便携式超声在麻醉和重症学科的应用普及,大量研究将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不同年龄组和不同临床环境中,尤其是休克、严重低血压、脉搏难以触及的危重患者以及儿科患者中,均显示了对穿刺成功率的显著提升效果[4-5]。本研究借助超声技术,关注桡动脉尺寸与腕关节伸展角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腕部伸展角度在0°~45°范围内时,桡动脉的宽度、高度和深度均无显著的改变;然而当伸展角度超过60 °时,桡动脉的高度显著降低。笔者认为桡动脉高度的降低使血管横截面积减小,穿刺成功率可能降低,并且如果长时间保持腕关节过伸体位可能增加动脉闭塞的风险。此外,腕关节的过度伸展,增加动脉在长轴方向上的张力从而使其相对固定,有增加穿刺成功率的可能性。因此,尚需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探讨腕部伸展角度对实际穿刺情况的影响。
表1 超声测量的桡动脉尺寸参数cm
Kucuk等[6]研究评估了不同腕部伸展角度时,超声长轴平面内技术行桡动脉穿刺的时间、尝试次数和成功率,结果发现在腕部伸展45 °时,可以减少穿刺时间和提高穿刺成功率。然而,该研究将观察人群限定于60岁以上的老龄患者,鉴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降低动脉的可扩张性和血管直径[7],因此该研究结果不一定适用于“相对健康”的年轻患者。另有研究表明,男性的桡动脉尺寸明显大于女性[8],故而性别是一个重要的混杂变量。鉴于上述原因,本研究中仅纳入了18~30岁年龄组的年轻女性患者。
同时,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仅是对桡动脉尺寸的超声评估,并未进行穿刺和置管操作;其次,为了更高的人群普适性,排除了高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患者;此外,虽然固定了一位操作人员和一位测量人员,心动周期、测量手法、超声探头压缩等因素仍可能对桡动脉参数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0 °~45 °的腕部伸展不影响桡动脉尺寸,伸展角度>60 °使桡动脉高度减小,可能影响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