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幼儿园 芦君
在陶行知的整个教育思想中,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是居于中心地位,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因此,“教学做合一”既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生活自理教育的内容根植于我们的生活,生活自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各种生活技能的掌握,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教学做合一”理论和生活自理教育的内容、目的都非常契合,并且为开展生活自理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因此,本文是以“教学做合一”为理论指导开展促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相关教育研究。就目前来看,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弱,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借助生活自理教育,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幼儿从容应对各种生活难题,并且对幼儿的发展有巨大价值。实际生活是生活自理能力内容的源泉,能帮助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自理问题、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这也是生活自理教育的目的。因此,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研究幼儿生活自理教育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的。
在部分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阻碍幼儿自理能力发展和提高的一大问题。在家中,幼儿可以说是享受到各方的宠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会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幼儿在生活上的任何要求都会得到无条件的满足。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的提升,但部分家庭的教育理念却没有进步,由此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这种长时间的溺爱,会不断侵蚀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会对他人产生极大的依赖性,不会主动学习各种生活技能。
一些幼儿其实产生了一些独立自主的意识,他们有时也渴望亲自做某些事情,但是,部分家长总是过度保护孩子,怕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受伤或者做不好,由此总是会不自觉地想要代劳。例如,幼儿在吃饭时,部分家长一来怕孩子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清理起来太麻烦;二来怕有些食物幼儿处理不当,伤害到孩子。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只有学会放手,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部分家长认为幼儿还小,没有必要急于让他们学习各种生活技能,等他们长大了,这些东西自然会更好掌握一些,因此,错失了幼儿自理能力养成的关键期。万物的发展都有其时节,过了那个时刻,就失去了发展的最好机会。长时间地依赖家长,会让幼儿产生心理和思想上的惰性,这关乎的不仅仅是一些技能的掌握,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人生态度。
教的方法要依据学的方法。对幼儿的教学应该秉持创新的精神,避免在形式与内容上千篇一律。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的大致水平,了解他们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对教的方法进行确定。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较强的自主性,能对幼儿做调查,进行深入了解,绝对不能把网络上的现成教育资源进行照搬,这样无法将学的方法和教的方法进行深入融合。为人师者,就不能跟随潮流、盲目行动,要有教育方法的自主性,以现实为基础,准确明晰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由此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行为,开展差异化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拿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年龄在3~4周岁之间,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生活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对于陌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不过,他们的情绪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自身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对成人的依赖性也较大。因此,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幼儿形成良好习惯、促进自理能力发展是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以由此出发,进行相关的生活自理教育。此外,幼儿教师也应该关注幼儿的自主性,小班幼儿对某事物的兴趣是其发挥自主性的动力,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利用幼儿的兴趣进行教学。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内涵之一即生活本身便是教学做合一。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无法脱离生活,并且,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到生活这一层面上。幼儿的生活自理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生活性,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源于一种强烈的现实需要,其教育的方法基于幼儿的生活实情,教育材料的选择源于生活,教育情境的创设也基于生活。因此,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能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的幼儿生活自理教育完全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实际,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来的现实需要。除此之外,在幼儿园中开展生活自理教育,不一定非得是集体性的教育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幼儿园其他游戏活动中,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生活自理教育的渗透。这需要幼儿教师做好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抓住更好的教育契机,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充足的锻炼。同时,幼儿在一日生活环节中也能对自己所学到的相关生活自理经验进行实践和运用,从而得到锻炼,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幼儿生活自理教育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核心是“做”,“教”和“学”应该主要以“做”为基础和前提,而“做”的实质是“既要劳心,也要劳力”,强调实践性。其次,幼儿的生活自理技能的经验和方法的获得是从实践中来的,同时,幼儿的生活实践又能对其所学到的相关经验和知识进行验证和实践。即真理产生于实践,真理往往也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最后,生活自理教育的内容、方法均来自实践,同样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依靠实践,只有不断借助于动手操作、实践,才能保证技能的提升、经验的理解。
在生活自理教育中实际应用“教学做合一”理论时,部分教师对“教学做合一”理念的理解不到位。在笔者看来,“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比如,在“我的小手真干净”这一活动中,涉及的内容便是学习洗手的方法,从教师对幼儿的关系上,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做”;从幼儿对教师的关系上,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做”,这就是“教学做合一”。“合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活动都具有“教学做”的含义;二是活动中的不同主体、地位、作用都是合一的,即都为了同一件事。因此,幼儿教师应正确理解“教学做”不是割裂的活动环节,而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只有正确认识“教学做合一”,才能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含义,进而能在实际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更好地运用。
在幼儿生活自理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对“小先生”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即“小先生”在学会后及时为他人提供帮助。比如,一名幼儿在脱衣服时遇到麻烦,在教师没及时发现时,班级中的“小先生”观察到这名幼儿的遭遇,会站出来给予其指导和帮助,而那名幼儿也欣然接受“小先生”的帮助,问题得到了解决,获得了自我的进步。同时,“小先生”在幼儿生活自理教育活动中可以成为幼儿的榜样,符合小班幼儿的学法。“小先生”的行为、言语都会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进而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相关生活自理能力。另外,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小先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压力,让幼儿教师能对整体活动进行较好的把握。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生活自理教育活动时要重视并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
“教学做合一”这一理论的内涵之一便是教法源于学法,这要求教师不能站在自己主观立场上盲目地采用一些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基于对幼儿身心发展、性格特点的专业认识。因此,幼儿教师首先要对幼儿进行深入了解,其次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最后选择合适的教法将具体的内容呈现出来,如故事情境法、儿歌教学法、榜样示范法、比赛法等。例如,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是最短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比较低下。因此,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儿歌进行教学。儿歌的句式普遍都很简单,内容也比较直白,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此外,幼儿一般都有模仿的兴趣,因此,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能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模仿对象,让幼儿在模仿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教师应关注到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学法定教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尊重、照顾幼儿间的个性差异,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做合一”指导下的生活自理教育目标及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下幼儿的发展目标及水平。幼儿教师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时,应关注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也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内容及目标。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为幼儿的生活服务的,而关于幼儿的生活自理内容也一样从生活中来。“教学做合一”作为生活教育理论思想,幼儿教师在运用该思想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时,首先要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是人为的创造,作为幼儿教师要多一些耐心和爱护,当幼儿在生活自理上出现问题时,不能对其进行过分的苛责,要多鼓励、多引导,避免幼儿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多一些温和的手段,轻松的心理环境氛围就会出现。此外,幼儿教师要加大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视,要立足长远,看到此项培养任务对幼儿认知发展的积极意义,由此才能在活动中更加认真、更加细心地开展各项活动,并构建良好的活动环境。生活自理能力要从实践中获得,幼儿教师要在既有的条件下,多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进而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只有理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既需要“劳心”,也需要“劳力”,这样才能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思考和进步。
不管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是幼儿其他方面的需求,都要家长与幼儿教师两方深入沟通和交流,对小班幼儿来说尤其如此。他们刚刚步入幼儿园,开始适应新的环境和人群,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能更好地了解幼儿情况,在缓解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上取得突破。另外,家长也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一份深深的担忧,加强与教师的沟通,能使他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具体情况,不至于陷入担忧中。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的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在组织幼儿其他实践活动时,也要密切与家长的交流。幼儿教师要从家长那里获悉幼儿的一些特殊情况,如幼儿在家中的一些行为表现。由此,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加全面地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有了这些了解,幼儿教师才能创设更加合适的学习内容。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不能完全代表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他们在家中是否同样表现良好,更是幼儿教师教育成果的真实反馈。在幼儿园中,部分幼儿行为带有表演性质,回到家中,没有了幼儿教师的监督,往往任性而为。“教学做合一”理论强调生活性,幼儿的生活包含园所的一日生活,也包含亲子相处的生活。因此,对幼儿“做”的检验,要将其在园所的表现和家中的表现联立起来。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所获得的教育成果,要和家长一起进行维持与保护,使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引起重视,加强对幼儿的管束与引导。从以上来看,幼儿教师对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是极为必要的。
总而言之,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幼儿教师要深刻认识“教学做合一”的内涵,真正看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重要力量真正运用到幼儿生活自理教育中,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