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婷
(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1)
银屑病(psoriasis)又称“牛皮癣”,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具有慢性、复发性等特点,常表现为浸润性红斑,上覆干燥云母状鳞屑,一般临床将其分为寻常型、红皮病型、脓疱型与关节型。据流行病学统计,全球银屑病总患病率为0.09%~5.10%,其中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多见,约占96.5%。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发展可能与T细胞分化、炎症细胞浸润、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等因素相关。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局部或系统使用维A酸类药、维生素D衍生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治疗该疾病,但长期使用易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诱发二重感染、停药后复发等不良反应。中医药相对于西药疗法较缓和,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疗效好且复发率低,副作用反应少。本文通过文献回顾,从中药内治和中药外治两个方面总结用药规律,探讨不同中医疗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的证型依次为血热瘀滞证、血热毒盛证和阴虚血燥证,其治法主要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血润燥。内治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以生地黄、赤芍、当归、牡丹皮、土茯苓为核心药物。
1.1 活血化瘀 刘久利等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血瘀型银屑病可选红花、桃仁、丹参为核心药物,以理血药和性味苦寒药居多,药物归经肝经,居十二经之首,借鉴此规律用药可提高临床用药精准度。代丹等研究认为,银屑病进行期治疗重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自拟方剂解毒活血汤治疗瘀毒热结型银屑病,该方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白英、半枝莲、蛇莓、龙葵、甘草等组成,以解毒活血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收效满意。崔彦君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采用活血散瘀汤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治疗两组血清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的检测发现活血散瘀汤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并有效降低PASI评分、DLQI评分,说明以活血化瘀为原则,选用理血药和性味苦寒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1.2 清热解毒 研究发现,血热证银屑病最优药物依次为蛇莓、苦参、重楼,与银屑病临床治疗经验相符。王丽等采用清营汤口服治疗血热证银屑病患者,以阿维A胶囊口服为阳性对照,共治疗12周;结果显示两组各观察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改善,观察组皮损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清营汤口服可调节外周血IL-23/Th17细胞因子平衡,促进疾病改善。朱周等研究发现,中药银屑病一号方(包括生地黄、土茯苓、牡丹皮、白茅根、槐花、赤芍、紫草、大青叶、黄芩、蝉衣、当归、甘草等)治疗血热型银屑病能降低患者PASI评分,且疗效显著优于使用复方青黛胶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此外,研究发现土苓饮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治疗后患者血清IL-17、IL-27、TNF-α水平及银屑病皮损面积和PA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以清热解毒为治则疗效显著且兼具安全性。
1.3 滋阴润燥 李冠汝等检索总结近50余年血燥证银屑病用药特点,得出结论应用最多的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其中当归、生地黄、白鲜皮、土茯苓、生甘草、丹参、赤芍、牡丹皮、防风、白芍应用最频繁,整体体现“从血论治”的特点,血热与血燥病理演变关系密切,为血燥证银屑病临床药物选择提供参考。徐佳等观察发现,肝郁脾虚是银屑病血燥证常见的兼夹证型,采用调肝理脾养血之调肝养血解毒汤治疗血燥证兼有肝郁脾虚证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养血解毒汤,说明应用调肝理脾养血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兼有肝郁脾虚证具有更良好的临床疗效。张理涛教授主张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为原则治疗血燥证银屑病,自拟牛3号,又名血燥方(包括熟地、当归、蜂房、白芍、白鲜皮、天冬、麦冬、何首乌)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收效满意。杨素清等采用养血润肤饮联合海贽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结果显示,养血润肤饮联合海贽油治疗银血燥型屑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改善患者不良情绪,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多样。药物疗法如中药涂擦、中药药浴、中药封包等疗法,非药物疗法如针刺、火针、刺络拔罐、刺络放血等能明显改善皮损症状,延长皮损缓解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研究发现,中医外治主要“从血分论治”,辨证施治多围绕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辅以解毒祛风、杀虫止痒、清热利湿等。
2.1 药物疗法
2.1.1 中药封包疗法 中药封包疗法是将中药膏涂抹在皮疹局部,以不透水薄膜或其他无渗透作用材料将药物密封在患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在肥厚性皮损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治疗银屑病常用的中药膏有青黛膏、三黄膏、金黄膏等。李晓睿等将青黛膏外涂后进行加热封包,运用自身对照研究法治疗并观察48例银屑病患者。选用右下肢皮损为治疗组,外用青黛膏后加热封包,对照组以卡泊三醇软膏外涂同一患者左下肢皮损,两组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皮损改善效果更为显著。陈战等将中药颗粒剂(黄芩片、黄柏、黄连片、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紫草、牡丹皮、生地黄、土茯苓、大黄、制乳香、制没药、蛇床子、枯矾、桃仁、蝉衣)冲泡融化后涂刷于皮损处并封包,配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血热型斑块型银屑病,对照组单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局部封包可以提高角质层水合程度,使角质形成细胞体积增大,同时促进水分进入细胞间质脂质,细胞间脂质组成发生改变后可使药物在角质层的储蓄量增加,从而经皮吸收能力。银屑病皮损肥厚,中药封包疗法可增加药物透皮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2.1.2 中药药浴疗法 中药药浴是使用中药水洗浴全身或局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中医认为,中药药浴具有疏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杀虫润肤止痒等功效。王华等观察发现使用清热化瘀方药浴能降低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PASI积分和DLQI积分,其可能通过抑制IL-17A的合成和/或释放而发挥治疗作用。张晶等研究发现,中药药浴(主要成分:丹参、红花、地肤子、地骨皮、苦参、白花蛇舌草、白鲜皮、生地、蛇床子)能显著降低静止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ASI评分、VAS评分,推测其机制是通过降低外周血VEGF水平从而抑制皮损处微小血管形成发挥治疗作用。吉彬使用自制中药药浴Ⅴ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药浴(主要成分:苦参、苍耳子、蛇床子、苍术、黄柏、玄参、白癣皮、丹参)治疗。每周药浴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PASI评分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安全可行。在药浴过程中中药能够直达病所,所起到的疏通经络气血、解毒治病的效果远比其他疗法更为直接。
2.2 非药物疗法
2.2.1 针刺疗法 包括针刺法与火针等疗法。李立红等通过针刺背俞,行针后再以香丹注射液注射于穴位处治疗血热证银屑病,取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肾俞穴,每穴注射1 ml,每周2次,结果显示PASI、瘙痒程度、DLQI评分,外周血Th1相关因子低于治疗前,Th2相关因子高于治疗前,安全性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免疫偏移、抑制炎症反应有关。火针疗法是将针具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的一定部位的治疗方法,可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祛腐生肌。现代研究表明,火针疗法能改善微循环,有利于炎症和代谢物质的吸收,抑制炎症介质的形成和释放,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止痛、止痒、止麻、止挛、止泻之效。邓婧靓等通过研究发现活血解毒汤联合火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相关因子平衡偏移,达到改善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症状的治疗效果。胡素叶等以火针点刺局部皮损处,配合银翘三黄膏外用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的对照组。此外,毫针针刺可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从而发挥抗炎、抗损伤及调节免疫力等作用,促进皮损恢复。吕士琦等通过对毫火针联合针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针刺治疗,毫火针具有补泻双向调整功能,具有易操作、省时、无创伤、疗效确切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2.2.2 刺络拔罐法 刺络拔罐法为于皮肤作浅刺,然后再拔火罐,以吸出少量血液,多用于软组织劳损、扭伤、肩背或腰腿风湿病等症。杨素清等运用刺络拔罐法配合散风苦参汤口服治疗湿热型银屑病,对照组予以复方青黛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PASI评分、血清中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银屑病多因风、湿、热、毒之邪相搏,蕴积于肌肤或因营血亏损,血虚化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拔火罐能够祛除人体表层乃至深层组织的风、寒、湿、毒、燥、火等病邪,达到平衡阴阳、通畅气血的效果。
近年来,中医药在银屑病治疗领域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方式多样,各俱优势,且多种治法联合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丰富了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手段,且具有副作用小、易操作等优势,中医治法强调个体化治疗,因人施药,但寻常型银屑病内外治法均离不开“从血论治”这个核心,活血、凉血、养血贯穿银屑病治疗始终。中医内治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血润燥为主,用药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核心;中医外治辨证多围绕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养血润燥,辅以解毒祛风、杀虫止痒、清热利湿等,治疗手段多样。遵循此用药规律可为提高临床用药精准度提供参考,随证加减,并合理配伍中药可从整体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虽然近年来中医药对银屑病的基础研究、辨证分析、临床观察不断深入,但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①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分型及剂量影响等仍需进一步明确,以期更多科学证据支持;②临床对银屑病的辨证分型、疗效评价及外治法操作的时间、频率、深度、强度需制定统一标准;③需提高临床设计样本量、合理性、严谨性;④远期疗效不确切,需长期随访;⑤可进一步研究不同证型优选药对不同个体的最优用量。期待中医药在银屑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