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问题培养说理能力
——《周长》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2-11-01 04:20范秋香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请举手心形周长

文 范秋香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 页。

【教学过程】

一、唤醒经验,揭示概念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周长》,听说过周长吗?

生:听说过。

师:你会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教师静静等待,学生陆陆续续举手)

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

生1:周长就是一个图形的长度。

生2:(指着下图说)周长是这个图形这样一周的长度。

生3:长方形4 条边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生4:我认为周长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谁说得对呢?请打开课本第83 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师:什么是周长呢?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思考: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通过核心问题“你会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什么是周长,初步体会周长的含义,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有关周长的知识做铺垫,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降低后续学习的难度。】

二、自主探究,测量周长

1.指周长。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组图形,想看吗?

课件出示:

师:你会指出它们的周长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同桌互相边指边说,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上台指一指这些图形的周长)

师:都和他指的一样吗?

生:一样。

【思考:通过对多边形及简单的曲线图形“指一指”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平面图形中抽象出“线”的过程,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周长的本质是“边线”的长度这一难点,初步构建周长的概念,比较好地理解周长的本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什么是周长,为测量周长做铺垫。】

2.量周长。

师:那你会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吗?拿出尺子,动手量一量吧。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

师:都量好了吗?(有部分学生点点头)那为什么没有同学举手呢?有困难吗?

生1:我有疑问。最后一个图形它不是直直的边,而是弯弯的边,它没有周长。

生2:我觉得心形是有周长的。

生3:我也认为这个心形是有周长的,因为它并没有断开。它的两条弯弯的边就是它的周长。

师:所以,这个心形它也是——

生:有周长的。

师:还有困难吗?

生:很难测量。

师:有办法解决这个困难吗?

生:可以用一条绳子绕着它的边围一圈,然后再用尺子量这条绳子的长度,就能量出这个心形的周长。

师:那你刚才用什么来测量这个心形的周长?

生:因为现在没有绳子,我就只好扯一小根头发来测量。

师:为什么她要用头发来测量?谁听懂了?

生:她的意思就是用头发围出心形的边,然后拉直了用尺子再测量。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生:还可以用软尺测量。我们用软尺测出爱心的一边是5 厘米,所以爱心的周长是10 厘米。

生:还可以用卷尺测量。

师:那其他三个图形的周长你们都测出来了吗?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生:我是先测量出各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求出了它们的周长。

师:求一个图形的周长,就是求这个图形各条边长之和。

【思考: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在“怎样量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一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主动手探究多边形和简单的曲线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在测量曲边图形——心形时,教师没有事先提供绳子、铁丝等物品,而是放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困难——交流讨论——验证方法,在探索多元的方法中深化对概念的认知,同时感受“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3.比周长。

师: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两个图形,想看吗?

课件出示: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师:老师先了解一下:认为一样长的请举手。

师:认为不一样长的请举手。

师:真好,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现在还认为一样长的请举手。

师:认为不一样长的请举手。

(还有一些同学)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1:我认为第②个图形的周长比较长,因为第②图形凹进去一小块,所以周长比较长。

生2: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两个图形一样长,因为把第②个图形凹进去的两条边分别向上、向左平移,两个图形就变成一样了。所以它们的周长是一样长的。

师:谁听懂了?

生:我听懂了。她的意思就是通过平移,可以把两个不一样的图形变成一样的图形,所以它们的周长是一样长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较知道,虽然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的周长却相等。如果我再拿出一个和图②一样大小的图形,你们猜,它的周长会跟图①、②的周长一样长吗?

课件出示图③:

师:图③的周长和前面两个相等吗?请独立思考,并说明理由。

师:都有想法了是吗?把你的想法跟同桌交流一下。

生1:我认为它们的周长都是一样长的,因为直接把下面这条边平移上去,就能变成一样的图形。

生2: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把下面这条边平移上去以后,那还剩下两条边,所以第③个图形的周长比图①、②的周长长。

师:同样大小的图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

【思考: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紧密依存,而这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困难。虽然面积的学习在三年级下册,但学生对面积的感觉已经存在了。所以,通过两个图形的周长对比后,学生的反应经历了这样的变化:图形②长——质疑后——一样长。通过思辨,学生第一次尝试了周长和面积的剥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质疑并有理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说理能力。】

三、实际应用,感受价值

课件出示: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腰围吗?

生:就是腰这里围一圈。

师:腰围就是我们腰部的周长。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量一量父母或同学的头围、胸围和腰围。

师:关于周长,你们还有其他的问题吗?周长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路径。因此,在学生深刻理解周长的概念、初步掌握了简单图形测量方法后,教师设计如上练习通过“腰围、头围”等生活常见、常用的素材,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周长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体会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

【课后思考】

《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掌握了测量线段的方法,认识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把握这节课教材的地位与学生的认知起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本教学案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聚焦核心问题,培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突出这节课是学生认识周长的起始课的特征,聚焦“什么是周长?请你举例说一说。”“怎么测量图形的周长?”这两个核心问题,并在核心问题的驱动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交流讨论的时间,放手让学生通过“找”和“画”两种方式,找生活中的例子和自己画图解释什么是周长,再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动手实践用线“化曲为直”,自主寻找测量周长的办法。通过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逐步加深学生对周长本质的认识,积累数学学习经验。与此同时,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有倾听、有质疑、有思辨、有表达,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2.经历建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

通过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思考,使学生经历建立周长概念的过程。首先借助生活经验说周长,学生的这些想法可能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教师在课堂上一直以包容的态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在生生的相互评价中,逐渐完成纠错,使全体学生对周长均有初步的感知;再通过动手量直边图形周长,比较三个不同图形的周长,理解图形所有边线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在测量与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一周的长度”即是所有长度的和;最后通过测量实物上曲边图形的周长,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突破不能用直尺直接量的图形到底有没有周长的难点,深化学生对周长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初步掌握简单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猜你喜欢
请举手心形周长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Heart心形浪漫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吗
制作心形贺卡
制作心形贺卡
小语录
将自动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