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斌,胡娜娜
(荆楚理工学院a党委组织部;b党委学工部,湖北 荆门 448000)
高校学生社区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场域,也是学校教育管理育人的主阵地。自教育部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以来,荆楚理工学院自主开展试点,以强化育人功能目标为导向,以党建引领治理模式改革为路径,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中心,积极探索学生社区治理模式与育人体系协同改革的有效举措,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统筹推进学校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和协同育人体系改革。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个引领、两轮驱动、三项功能、四重体系”的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即在党建引领下,以队伍进驻和学生自治为驱动,统筹各项治理要素,实现思政教育有效覆盖、管理服务有效提升、枢纽力量有效汇聚的治理功能,不断健全和完善共建、共享、共通、共融治理体系。在该新模式下,荆楚理工学院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断完善,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更为显著,为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学生社区是开展学生思想引领、教育管理的重要场域,也是高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政治建设,维护学校学生安全稳定,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话语权,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的重要阵地”。因此,将学生社区这一学生学习生活最基层的单元纳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可以依托重大项目组、科研平台或者学生社区等设置师生党支部”,这为“一站式”学生社区设置党的基层组织提供了政策支撑。在学生社区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依托党建工作站完善党员网格化管理、党支部帮扶、结对共建等工作体系,能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同时,党建引领社区建设能发挥党建组织力量,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师生协同共治的社区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社区建设同规划同部署,能充分体现思政工作在“时”与“势”中的新思路新作为。荆楚理工学院依托学生社区将思政教育压实到学生一线,通过思政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退役军人工作室、红色书屋等阵地,开展“七个一百”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强信念、跟党走”系列主题教育,以及红色经典诵读会、党史故事分享会、荆楚道德大讲堂等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至社区、楼宇和寝室,做到思想引领有力渗透到学生日常,实现学生思政教育精准滴灌。
依托学生社区开展亮、精、美的特色社区活动,对于丰富和繁荣校园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社区多功能阵地平台举办主题党团日、宿舍文化节、社区故事汇、社团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以及中秋话团圆、冬至包饺子、周末社区影院、心理素质拓展等特色活动,彰显青春向上、健康活泼的社区文化氛围。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特色文化活动,将荆楚文化、学校精神融入社区楼宇、楼道展示墙,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工作队伍依托学生社区孵化工作项目,培育推广一批社区特色文化品牌。
引导学生组织、学生社团进驻社区开展普及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对于构建师生共治的社区工作格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为理念,结合不同社区、年级、专业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样化需求,科学开发服务项目,科学规划服务活动。通过项目化招标、申办领办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承担社区志愿服务,将社区工作纳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课程体系,通过社区工作开展劳动实践学分认定,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将社区勤工助学、志愿服务计入创新学分,将学生参与社区工作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整体推进的过程,只有作为一把手工程持续推进,才能真正实现社区建设的各项目标。学校层面须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机制,校领导定期组织职能部门召开领导小组会、联席会议、工作推进会,分类分步统筹推进。落实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制度,结合“我为师生办实事”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定期到包联学生社区面对面接触学生每月至少两次,指导、参与社区党团建设和学生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常态化走访、调研学生思想状态、生活状态、生活需求及发展需求,协调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
以践行辅导员“一线工作法”为抓手,执行辅导员社区轮值制度,各学院每天轮值至少一名辅导员在学生社区办公,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活动指导。在每栋宿舍楼分别设置一个辅导员寝室和一个辅导员工作室,由三年内新入职辅导员组成社区辅导员工作队伍入住学生社区,由轮值辅导员依托辅导员工作室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等工作,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作为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立班导师(班主任)联系学生机制,在学生社区依托名师工作站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课程实践、专业答疑、学业辅导等服务,将教学科研、学业指导、就业规划等专业教育活动下沉到学生社区一线,更深入地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使其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研习惯,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将大学生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融入社区建设,构建一体化的课程实践体系。
由校内思政工作队伍和校外党政领导、劳动模范、抗战老兵、行业先锋等兼职辅导员组成思政导师团队,依托党建工作站、思政工作室、荆楚道德大讲堂等阵地平台,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时政热点,进社区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国情社情教育,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鲜活成果和典型案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建立心理健康教师常驻学生社区工作机制,依托心理咨询室、谈心谈话室等阵地,组织心云工作组、心语工作队、朋辈帮扶队在社区一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咨询等服务,面向社区学生提供“菜单式”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满足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及时防范、化解心理危机,常态化在社区一线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团队心理辅导、心理电影解析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
建立学生社区后勤工作人员如食堂工作人员、宿舍管理员、水电维修员、保洁员等群体联系学生、展示服务的平台,定期举办“舌尖上的美食”厨艺大赛,邀请学生作为美食品鉴官,实行美食档口末位淘汰。设置餐饮服务、水电保障、商超服务、维修服务、绿化保洁、宿舍管理等线上线下服务意见箱,定期发放《后勤服务质量问卷调查》,收集、吸纳社区学生合理需求和意见建议,并及时改进、及时落实,提升学生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
学生是社区的主人,也是社区建设的主体。许多高校在建设中存在对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定位不清、认识不足、激励不够的问题,学生大多处于旁观者、被管理者心态,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社区工作的内生动力显得尤为关键,可充分做好顶层设计,指导学生会、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学生服务队伍,承担社区文明创建、朋辈帮扶、秩序维护、活动组织等工作任务。建立常态化学生服务和权益维护机制,加强协同联动,在疫情防控、社区管理、安全自护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服务效能,突出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体作用。
根据“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组织特点,须适时创新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建立寝室长、楼层长、楼栋长、片区长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社区学生信息库、社区活动项目库,对社区学生学习、生活、活动进行精准掌握和动态管理。通过社区项目申领招标,引导学生团队参与社区阵地管理,加强对团队项目化运营的指导和培训,提升学生团队运营功能性空间能力,让社区空间用起来,平台功能活起来,真正践行师生共治的社区治理理念,提高学生在社区治理中的能动性、参与性和实效性。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于学生社区“一站式”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覆盖。通过规范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建设,承担社区急、难、险、重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党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辟学生社区党建思政园地,建设党建工作站,设置党员示范岗,挂牌学生党员寝室,让党员师生亮身份、明职责、做表率,用实际行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争做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排头兵,让党旗飘扬在基层一线。
学生社区的治理须“紧扣学生需求,服务拓展延伸,增强学生社区工作吸引力,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把握学生的深层次需求,增强社区的服务职能”。学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育人资源,合理设置目标任务,分步骤、有重点地突破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难点、热点、堵点问题,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服务端口前移,削繁、治慢、疏堵、解难。各级各类育人队伍下沉学生社区积极服务学生,推动解决学生思想、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学生社区是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阵地,领导干部、教研队伍、学工队伍、行政人员、后勤人员与学生在这里形成一个新型联结体,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社区,真正形成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的枢纽力量,结合学生实际问题开展教育、管理和服务,打通学生工作“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让学生社区成为师生之间面对面、心贴心的纽带,师生沟通无距离、无障碍,师生情感联一起,推动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通过建设实体化“一站式”学生服务大厅,打造党建和思政引领区、学生事务办理区、育人文化展示区、学生交流研讨区等区域,健全学生社区服务平台。推动学生活动空间不断改善,建设标准化“两家三室”,即党员之家、退役军人之家、辅导员工作室、思政教育工作室、学生多功能活动室,为学生社区活动提供平台保障。
机制制度建设是完善社区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模式应通过修订完善校领导包联社区制、中层以上干部深入学生一线联系学生活动制度等组织制度;辅导员入驻社区制度、新聘教师社区导师制等人事制度;“网格化”治理工作制度、学生安全信息联络工作制度等管理制度;社区项目招标管理制度、社区党团组织工作制度等运行制度,形成以制度保障社区工作有序运转的管理闭环。
依托信息技术提升网络育人能力和社区治理效能,探索实行线上“一网通办”的信息综合体系,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部门为主体的信息运作模式,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涵盖学生学习情况、党团(社团、学生组织)活动情况、校园行为、社区生活等全息大数据的信息平台”。借助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社区民意一网收集、公共服务一网整合、学生诉求一网办理、矛盾问题一网调处、治安防控一网联动,在生活、学业、交际、心理、安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做到精准施策、靶向服务。
统筹党建工作项目、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学生工作项目立足社区,依托特色社区工作品牌,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和思想引领,使学生参与面大、满意率高、获得感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凝练特色亮点,将学生社区打造成学校党建、思政、文化等工作品牌“孵化地”,涵养出一批叫得响、擦得亮、有成效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品牌。
学生社区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由于“学生社区的多功能化使其摆脱了单一的物理空间意义,拓展了更多学习生活工作职能,随之带来的校园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财产安全等教育也亟须跟进”。因此,要夯实社区网格管理体系,设立社区治安巡逻岗,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有力抵御“三股势力”渗透,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增强对非法校园贷、金融电信诈骗及传销等诱骗行为的揭露宣传和防范意识教育,构筑、构牢社区安全“防火墙”。
荆楚理工学院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自主试点建设,逐渐探索党建引领学生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改革的新路,依托学生社区平台建设,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治理体系更加系统、教育管理更加高效,“三全育人”不断走深走实,学生满意度、获得感显著增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一个长久、持续推进的过程,今后,学校将在社区党建机制创新、师生共建共治、管理与育人协同、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探索更加科学、完善的建设路径,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