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精品图书助力出版强国建设的路径

2022-11-01 05:30翟福军
今古文创 2022年33期
关键词:出版业强国图书

◎翟福军

(人民日报出版社 北京 100733)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在文化建设中,出版处于基础地位,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是思想文化的物质载体,建成文化强国势必要建成出版强国。然而出版强国任重而道远,全球化推动人们从全球的视角重新构造文化活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文明的冲突和文化的对抗加剧,大数据时代将数字出版与电子阅读推向前台,近几年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线下购书日渐遇冷,纸质图书的出版发行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虽然2021年出版业克服了新冠疫情大流行、国际形势不稳定带来的下行压力逆势上扬,但是出版业乃至出版的上下游还是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出版业如何坚守,如何发展,如何建成出版强国,值得每位从业者认真思考。

助力出版强国建设,要坚定出版的理想与信念,对中国的出版产业充满信心,对出版事业心存敬畏;更要扎扎实实打造有持续影响力的精品图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紧跟时代形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过硬的精品图书为基石,才能让出版真正发挥其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启智增慧、资政育人的作用,才能真正助力出版强国建设。

一、从事出版需行业自信、行业自律

近几年出版市场一方面受数字阅读方式的冲击,受新媒体内容和传播方式挤兑。另一方面,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赶不上出版的速度,虽然年度出书品种数已经从最高峰40多万种调整到20多万种,但真正优秀的图书仍然屈指可数,加上互联网的冲击,读者对图书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一些业内人士感慨,书业或将在不久的将来逐渐消亡。其实从诸多方面来看,出版业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我们离世界先进水平还很远,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很远,我们可走的路还很宽很长,出版从业者应该充满信心。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阅读率远低于国际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阅读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这意味着我们未来面临的是相当大的图书消费市场,它还没有被完全激活,前景十分广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年均出书不到1万种,改革开放后达到1.5万种,2015年达到峰值约47.6万种,近几年持续调整后,2020年下调到21.4万种。这样迅猛的发展速度,既显示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旺盛,又证明了出版业的编辑出版实力。

在政策层面,近几年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被列入国家长期发展规划。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这为出版业提供了极为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

图书出版是一项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事业。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出版业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出版在延续人类文明、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知识信息、促进文化交流等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中坚作用。

图书是传播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从书本开始的,图书伴随了我们学习的整个过程,不管是基础知识、专业理论还是人生哲理、工作技能,绝大多数知识都来源于书本。图书是传承文明最有效的手段。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

与近百年来才出现的广播、影视、新媒体相比,图书是最悠久、最便捷、最环保、最易保存、最有利于学习记忆的载体。

图书是教化育人最直接的方式。读书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传播引导社会风尚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图书出版事业伟大而崇高,作为出版人,作为文化的传播人,在思想和认识上对出版事业都应该心存敬畏,保持行业自律,努力策划出版优秀的精品图书,充分发挥图书化人育人的重要作用,以优秀的作品引人向善。

二、出版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图书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种传播载体,出版业应该在实现中国梦的大潮中摇旗呐喊,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文化强国,为中华文化引领世界做出应有贡献。《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出版工作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从传播的角度讲,图书可以很大程度上与报刊形成互补,并且在理论研究和宣传中更具系统深入的优势,特别是主题图书,能更深入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更准确地阐释党中央决策部署,从而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出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决维护党和国家利益。出版应该在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宣传上不缺席,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时事热点,推出紧跟时事热点、解读大政方针的优秀图书,不断增强针对性、扩大覆盖面,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增进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应该注重政治、历史和文化相结合,将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出版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应该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出版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导向正确是第一效益”的意识,把杜绝导向错误和偏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出版社每个人都应该有导向意识,自觉履行把关责任,在图书选题策划、论证、编校、审稿、设计、印制、宣传、营销等全流程各环节道道把关,层层传导。

出版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图书是价值观的一种输出载体,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出版工作。作为出版人要不断提高判断力和甄别力,加强内容建设和创新,把真正有文化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呈现给读者,多宣传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时代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读者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出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选题策划和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质量、创新形式、拓展受众、融合出版。从主题到内容到语言都力求生动、形象、有故事、接地气,做到大众化、普及化。不断推出读者喜闻乐见的图书,引导广大读者深入学习新思想,形象了解新时代。具体形式上,可以选择好角度,从小切口呈现大视野;可以增加故事性、文学性,让有意义的书读起来有意思;可以充分利用实例、数据、图表,让内容更容易理解,更能入脑入心。

三、策划出版要注重细节、贴近读者

图书是高雅的,也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因此不能脱离读者脱离群众,要贴近实际、求真务实,书的内容应该真善美,不能假大空,也不应出现那么多高大全。应该反映真实的生活,适应大众真实的心理和普遍的审美。同时从开本与装帧设计上发挥纸介质的优势,使图书成为美的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即便是主题图书,也应该形象、生动才能让读者主动购买,对于死板枯燥的图书,读者只会用脚投票,基调再高,鲜有人买,没有人看,如何能够发挥引导读者的作用?

贴近读者离不开市场经营意识,图书市场动向、读者需求、潜在读者规模、读者群购买力、同类书出版发行情况等,都是必要的调研内容和市场依据。可以通过与销售人员交流、关注图书销售榜单、与读者换位思考等方式,了解读者了解市场,从而策划出版切合实际、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产品,力争不重复出版,不跟风出版,不浪费资源。

打造精品图书需要不断提高编辑自身的思想水平与知识水平。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指导出版工作,准确把握现实社会问题与思想认识问题。需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大局意识,自觉遵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积极关注社会发展动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需要服从主管部门与出版社整体规划、整体战略,在规划目标的指导下进行,为总目标服务。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博学而又有专长,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素养,既在专业领域学精学深,时刻关注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掌握相关行业信息和变化趋势,努力成为专家型编辑,运用出版专业素养,协助作者对知识进行分析、梳理、整合,为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意见建议。

编辑出版离不开耐心和细心,要用心做事,对作者与作品注意甄别优中选优,既让优秀的作品出版出来,又让优质的内容传播出去。要沉下心来看稿,不仅是看更要打磨,每一本精品力作的背后,都有一段绣花般精细劳作的艰辛,每一位优秀的编辑都是以艺术家的眼光审视装帧,以文学家的语言雕琢文字。在具体编辑出版工作中,除了注重内容提升,还应该注重整体品质提升,在章节标题设计、目录提示语、章节提示语、数据图表等细节上下功夫,在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印刷质量上下功夫,以形式上的细节与创新赢得读者关注。

在内容把关上不仅包括内容质量,更包括价值问题、格调问题和政治问题、导向问题。图书是引领人们向上的而不是向下的,特别是社科类图书,更要弘扬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先锋。应该充分行使图书把关人的作用,让作品发挥鼓舞人教化人的作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注重细节与把关要求编辑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从大的方面讲,编辑出版要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又要引导读者提高文化品位和知识层次。从小的方面讲,要注重质量、格调与价值,不能让低劣的出版物影响读者对知识的认知,带偏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得起良心,坚持出版的理想与信念,坚守职业道德,不轻易动摇,不轻言放弃。敢于向作者明示,不是所有的书稿都能出成书。要强化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熟悉和掌握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法律法规来规范编辑出版工作,避免著作权侵权、违规出版等情况的发生。

四、出版战略要放眼全球、引领世界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范围进行文化传播,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价值追求为世界其他民族所接触、了解、接受和认同,从而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文化环境。面对国际出版业,我们既要努力提升“硬实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版名牌企业;又要大力增强“软实力”,打造能够影响世界文明进步的畅销书,让中国形象、中国故事、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为全球所共享。

我国出版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新闻出版署发布的《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当年我国图书出版营收989.65亿元,同年德国贝塔斯曼营收180亿欧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合人民币为1390亿元。虽然统计口径不同,贝塔斯曼的营收数据可能涵盖图书、报刊、数字出版、版权、发行等诸多方面,但这一数字对比也足以让我们反思。此外,有业内专家表示,欧美出版总量中70%以上是虚构类文学,主要是小说,而国内出版总量中百分之八九十是教材教辅。这些都说明,从文化的角度,我国的图书产业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近些年国内组建了39家图书出版集团,更有15家出版公司在内地和香港上市,获得资本青睐。但是也要认识到,我们出版业的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与贝塔斯曼、爱思唯尔、培生、兰登书屋等世界知名出版集团还有明显差距,要以他们为目标和学习对象,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在出版战略规划上要有国际视野。我们的眼光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内市场,要具有国际竞争的视野与野心,让我们的图书走出去,也要让我们的图书出版企业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引进版权方面,目前国内出版社已经比较有经验,几乎每家都有引进版权的渠道和产品,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比差距较大。有的出版社步子迈得大一些,已经与国外出版企业共同策划开发出版项目,在国外设立出版、发行、版权代理分支机构,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邀约作者,直接向海外作家约稿,与世界知名出版企业争夺出版资源。

相比之下,规模小一些的出版社也要将全球视野融入出版规划,可以先从精品图书走出去入手,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走出去,这样才有可能转化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进而影响甚至引领世界文化。

五、结语

出版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出版事业责任重大,需要我们互励共勉,出版事业发展壮大,需要我们携手努力。近二十年是出版业飞速发展的二十年,未来二十年正经历2035年远景目标建成文化强国,我们身为21世纪的出版人,有理想、有眼界、有责任、有担当,应以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踏实的态度、细致的工作、创新的精神、开阔的视野,努力打造能够畅销百万更能畅销百年的精品图书,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为助力出版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出版业强国图书
铭记五四精神 争做强国少年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班里有个图书角
曙光初现了,出版业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调研座谈会在长沙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