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本菊(山东:烟台开发区第五小学)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这也决定了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不能一成不变,要注意抓住科学课的特点,采取有效手段,大胆创新,不断实践,激活科学课堂。几乎每一堂成功的小学科学课都离不开科学微课的有效运用,有时候一堂成功的微课还需要运用好几个微课,这充分说明,微课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应用上,结合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具体意义,探究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科学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特点十分鲜明。它需要让学生拥有更多自行探索的空间,需给学生提供实践、探究、思考、学习的途径。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发展,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成了当下科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工作重点。巧妙认识微课,有效利用微课,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大的探索空间,给学生提供实践、探究、思考、学习的途径,从而激活科学课堂,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将知识碎片化呈现在学习者面前,通过缩短教学过程、扩展教学素材的方式,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立体、更结构化、更规律。它有别于单一的传统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是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产物,特点鲜明,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成果简、传播广、针对性强等突出特点。
《礼记·中庙》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科学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时,提供的课程资源比较少,只有课本和科学活动手册等文本类的材料,这对于科学素养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难度,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预习。课前微课丰富了学生预习的资源,大大提升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可操作性,降低了课前预习的难度,有助于提升课前预习的参与度和课前预习的实际效果。
巧妙利用微课能够降低教师讲解、演示的难度和浓缩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重复、机械性讲解,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直观、更清晰,从而大大提升学习效率。可以说,微课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的备课压力和实际教学压力,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降反增。这让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真正实现了科学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
微课的出现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原有科学课堂的讲演+示范式,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停留于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上,时间长了这种重复、单调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而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微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被动参与课程学习的机械性模式,让学生更能集中精力于课堂。它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力,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提高科学学习效率。
微课有助于学生课后的有效复习。教师上完一节新课以后,可以把这节课的知识要点制作成复习微课,发到班级群里让学生观看复习已学内容。学生利用微课进行查漏补缺,思考自己在参与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更多机会进行学习的自我完善。复习微课给学生的课程复习提供了工具和抓手,让学生的课程复习有的放矢,不停留在口头上,避免复习流于形式。
预习是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让学生进行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良好的预习,能促进学生在正式的学习中紧跟教师的脚步,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在正式教学新课之前,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需要做哪些具体的准备等制作出课前预习微课,可以提前一天或几天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开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预习。这样,既丰富了学生预习的资源,让预习变得简单可操作,不再像过去那样,一说让学生预习,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有的即使预习也只是形式化地简单翻翻课本,意义不大。课前预习微课的有效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微课的循环播放功能,大大提升课前预习的效果。
布鲁姆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应当在导学阶段抓住学生的兴趣发展点,做教学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微课新颖、有趣、有感染力,能够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微课,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物的启示》时,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可以利用微课直观展示蜘蛛侠的超能力,瞬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地驱动学生思考“蜘蛛侠的超能力来自哪里”。学生思考后不难发现这样精彩的特技、创作的灵感竟然来源于生活中小小的蜘蛛,进而初步理解生物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类带来启示。这样,学生能够在观看之后对本课的学习和研究充满期待,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学习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很好地为后续的学习探究做好铺垫。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难以运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或者难以让学生利用肉眼直接观察。面对这些抽象且难懂的科学知识点,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微课打破教学束缚,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实现学生对该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如在教学《月相变化》这一课时,月相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从而提高感性认识呢?如果仅仅按照书本中那样,简单地跟学生讲解一番,然后就要求学生回家以后一天天地观察和记录,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打乱教学进度,而且学生还有可能对月相变化规律缺乏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此时,科学教师可以根据月相变化规律精心设计和录制一个微课视频,利用微课动态展示月亮的阴晴圆缺和变化规律,并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启发学生对月相成因进行各种猜测,调动科学思维。在学生思维活跃之际,再利用微课中的flash 动画将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一个月每天运动位置的变化图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打破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真正理解月相成因。课后,再让学生回家去慢慢观察和记录月相的变化规律,实地验证甚至批判地质疑我们在课堂中总结的现象规律,学生观察和记录的积极性一定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实验是科学课堂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探析科学知识的途径。小学科学教师应当致力于改变原有科学课堂的“演示式”实验模式,建立开放式实验模式,将学生真正带入科学探究中。
过去的演示式实验模式,教师只能在讲台前进行,后排的学生看不到,或者由于演示时间过长、实验现象不太明显等客观原因,会导致学生理解不到位。而将演示实验制作成微课,如电路的连接方法、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制造霜等等,利用微课的放大、标注、画中画等功能再次突出强调演示实验的重点和实验现象,既能提高实验的可见度、清晰度,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真正做到清晰、直观、突出。
而且,教师利用微课演示实验或利用微课提供实验思路,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设计新的科学实验方案,完成科学探究。这样,既让学生有章可循,又能给学生相对自主、自由的空间,大大提升科学实验的探究效果,有助于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科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课本中已有的知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微课能够拓展延伸相关知识,将丰富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利用微课做最后环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要依存于教材,从教材出发,将与教材主题相关联的各种微课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才能够彻底地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强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学习。
如教师在教学《岩石和矿物》时,可以基于教材的举例,为学生展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岩石与矿物;如教学“比较不同的土壤”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动态展示各地区因地区环境不同而产生的土壤差异等,这能够让课堂内容变得更丰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认知也会更丰富。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观看课后复习微课的形式,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巩固。这样可以查漏补缺,思考自己在参与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提升科学学习的实效。
同时,科学课程相比于其他课程,实践性色彩明显。学生可以在课下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无穷尽的探究与学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建立线上课程互动学习平台,在线上将各种各样的微课资源传输。同时,让学生在课下线上学习、课下实践的过程中将学习成果传输在线上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登录客户端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课下科学学习成果,借助微课线上平台延伸拓展科学教学场所,提高科学教学实效性。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手段,让小学科学课堂学习不再单一、不再单薄。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微课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灵活利用微课,激活点亮课堂。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微课在科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科学世界,遨游科学海洋,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