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炳镐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实施了许多民族政策的重大举措,团结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推动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本专题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民族政策的4个重大举措,即中国共产党的“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本专题研究从中国共产党的这些重大举措所提出的背景梳理入手,深入分析考察其实施过程,实事求是地观察归纳其实施成效,深刻总结其实施经验。
中国共产党“对口支援”这一重大举措,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要求,为了恢复“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很大影响的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党中央在1979年全国边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这一高瞻远瞩的宏观布局。“对口支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民生。这已成为民族地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战胜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西部大开发”重大举措,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中共中央于1999年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这是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实施至今,西部地区在基础建设、经济增长、生态质量、区域开放、民族关系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效。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共产党“兴边富民行动”重大举措,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配套工程于2000年正式启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坚定决心。这一重大举措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实现了“兴边、富民、强国、睦邻”的既定目标,推动了边境和边疆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安全,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社会稳定,打牢了边疆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取得了系列宝贵经验,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中国共产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重大举措,是根据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聚居在边境地区、多数为跨界民族,总人口不足200万,发展水平不高,自然禀赋、历史传统等方面的情况,于2001开始实施的,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这对人口较少民族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维护国家边陲稳定、国泰民安、社会进步的意义深远。目前,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