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沂岚,陈 林,蔺小霞,唐 敏,陈淑媛,邓胜全
1.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肛肠科(成都 610500);2.广汉市人民医院 肛肠科(广汉 618300)
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门范围的软组织及空隙出现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肿块,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手术是治疗肛周脓肿最有效的手段[1],但由于解剖位置及疾病特点等因素,导致创面容易被污染;加之手术创伤引起疼痛反应,术后还需在术区填塞敷料,因此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常出现伤口疼痛、小腹胀痛、创面水肿、小便困难、排尿延迟甚至尿潴留等并发症。
中医药特色技术中的中药塌渍可使药物通过肌肤、毛发的孔口进入脏腑,起到疏通经络及调理气血等作用。中药熏洗是中医外治肛周脓肿的常用方法,药物直接接触患处,有效成分不仅被创面吸收,还能促进病变区域的血运及保持创面的清洁度,加快患者康复速度[2]。因此为促进肛周脓肿患者手术后顺利恢复,减少创面水肿、伤口疼痛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在术后以神阙穴为中点位置进行中药塌渍联合中药熏洗肛周伤口的方法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肛周脓肿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肛周脓肿诊断依据、疗效评定标准者;已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排除标准:尿潴留、前列腺增生或肥大患者、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精神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35.37±4.32)岁。试验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35.54±4.7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实施手术方式(直肠肛门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及麻醉(腰俞穴)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时均向患方做好告知任务,取得患方知情同意。本研究已通过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复(No:2020CYFYIRB-BA-78-01)。
1.2.1 对照组肛周脓肿术后第1天,使用1∶5 000高锰酸钾温热溶液1 000 mL熏洗术处伤口20 min后换药,1次/d,一共熏洗7 d。
1.2.2 试验组肛周脓肿术后予以中药塌渍和中药熏洗后换药:使用院内自拟中药塌渍方[黄柏、白术、当归、丹参、鸡血藤、败酱草、木香、红花、艾叶、牛尾独活、没药(醋)等],先将中药方打成细粉与适量石蜡油混匀后调制成糊状,均匀涂抹在桑皮纸上备用,涂抹面积约20 cm×25 cm,操作时可根据患者体表面积灵活调整涂抹范围大小。取神阙穴为塌渍部位,将备好的塌渍包塌在以神阙穴为中点的位置,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hermal design power,TDP)局部照射加热40 min。术后2 h内开始执行第1次塌渍,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根据温度适当调整TDP照射距离,严防烫伤。中药熏洗于术后第1天开始执行,方剂采用院内制剂“三黄解毒汤”(黄连、黄芩、虎杖、黄柏、苦参、五倍子、芒硝、石菖蒲等)1 000 mL,熏洗20 min后换药。中药塌渍和中药熏洗均为1次/d,共施行7 d。
1.3.1 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诊断标准参考《手术并发症学》中尿潴留的诊断[4],术后6~8 h未排尿且患者有尿急、下腹按压胀痛、窘迫感,耻骨上方隆起,叩诊呈浊音,即可诊断为尿潴留。观察两组术后首次排尿时区,并比较尿潴留发生率。
1.3.2 术后7 d内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判患者术后7 d内疼痛的严重程度:采用10 cm长度标尺,由患者根据术后疼痛感觉选取疼痛所对应的数字,0代表无痛,10代表极度疼痛。
1.3.3 创面水肿程度以创面无水肿,记0分;创口周围轻度隆起,皮纹可见,记1分;创口周围中度隆起,皮纹不明显,记2分;创口周围重度隆起,皮肤发亮,皮纹消失,记3分[5]。
1.3.4 患者满意率对两组患者术后满意率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定量资料采用()表示,两因素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除特别说明外均设定为0.05。
试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1)。
表1 两组术后初次排尿时区及尿潴留发生率比较[n(%),n=80]
试验组患者满意率(97.50%)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n(%),n=80]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VAS评分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增加均有明显下降。术后第1、3、5天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和时间点存在交互效应(P<0.05),表明两组VAS评分下降趋势存在差异(表3)。
表3 两组术后 7 d VAS评分比较(分, ,n=80)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术后创面水肿评分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创面水肿评分随着时间增加均有下降。术后第1天两组创面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两组创面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组间和时间点存在交互效应(P<0.05),表明两组创面水肿评分下降趋势存在差异(表 4)。
表4 两组术后创面水肿评分比较(分, ,n=80)
有研究[6]表明,肛周脓肿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肛门腺感染导致。我国肛肠病发病率约为51.14%,肛周脓肿占肛肠疾病的8%~25%,多见于青壮年男性[7]。肛周脓肿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感受到肛门周围有肿块或小硬结,随病情发展,肿块周围发生红肿、疼痛加重等。肛周脓肿一旦确诊,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才能治愈。但由于解剖位置及疾病特点,肛肠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尿潴留、伤口水肿和疼痛[8]。尿潴留主要是由手术刺激、术区敷料填塞、伤口疼痛等因素引起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从而发生尿潴留[9]。肛门周围属于神经特别丰富的部位,支配它的神经由脊髓直接完成,痛觉非常敏感,加之排便时粪便污染伤口及伤口自身的分泌物刺激,导致括约肌痉挛引起疼痛。创面水肿是由于饮食不节、二便不畅、术后包扎敷料松紧不适宜等造成局部渗液、渗血而引起[10]。因此,加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管理、加速康复、减轻患者痛苦势在必行。
中药塌渍方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辨证论治,合理选择相关药物,多种药物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温经、止痛消肿之效[11]。此方剂中黄柏、白术等有清热燥湿、泻火、利尿消肿作用,当归、鸡血藤、红花、丹参等有舒筋活络、止痛诸多功效。塌渍药物加热后产生热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中药透过皮肤的吸收,药物离子利用药物浓度差从外界经皮肤腠理进入人体,其药理作用和热疗效果可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利于渗出液的吸收,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解痉止痛、消退炎症的作用[12]。中药塌渍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广泛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13]。中药塌渍的外敷时间一般为30~60 min[14]。肛周脓肿患者塌渍部位常选穴于脐部,其中下脘、水分、神阙、关元等诸穴可治疗小便不通、理气止痛、缓解腹痛腹胀,通过中药塌渍刺激各经络可有效调节全身机能,达到止痛、理气、小便通畅的效果[15]。中药熏洗是将中药汤剂加热后,产生热蒸汽直接熏洗患处,蒸汽透过伤口直接被吸收,达到消肿止痛、疏通经络、清热解毒等功效[16]。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选取院内制剂“三黄解毒汤”熏洗肛周伤口,此汤剂中的地榆、白矾、黄柏、大黄、黄芩、紫花地丁等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痛泻火等作用;苦参可清热燥湿,治疗湿热下注证。中药熏洗和中药塌渍两种方式联合使用、互相配合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使气血更加通畅,临床效果更佳[17]。
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塌渍联合中药熏洗可以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术后第1、3、5天试验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塌渍联合中药熏洗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术后第 3、5、7天试验组创面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药塌渍联合中药熏洗可减轻术后水肿。本研究试验组患者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中药塌渍联合中药熏洗使患者具有更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肛周脓肿术后联合运用中药塌渍和中药熏洗,可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舒经理气、清热利湿,促进患者术后小便排出,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减轻术后创面水肿和疼痛程度,加速患者康复。同时可提升患者满意率并改善患者医疗体验感;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