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斌, 钟 勇
(1.钦州海关, 广西 钦州 535000; 2.南宁海关, 南宁 530029)
钦州港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北部湾的钦州湾内,是我国西部沿海唯一的保税港。作为广西口岸指定粮食进口监管场所之一,整个港口年吞吐能力可达亿t 以上,进口粮食数量达百万t 以上。我国作为世界粮食需求量最大国家之一,进口粮食数量逐年增加。据中商情报网[1]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豆进口数量逐年递增,2017 年进口量为9 554.00 万 t, 2018 年 进 口 量 为 8 803.10 万 t,2019 年进口量为 8 851.00 万 t,2020 年进口量为 10 032.70 万 t,2021 年 1 月至 11 月进口量为9 216.90 万t。随着大豆进口数量的逐年递增,携带各种杂草籽进入国内的风险不断加大。随着大豆进出口贸易交往频繁,杂草传播范围及速度均有提升。因此,必须加强进口大豆杂草检疫监管,避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根据巴西和美国大豆生长周期对比可知,巴西大豆的种植期和收获期在每年11 月至12 月到次年4 月至5 月,美国大豆的种植期和收获期在每年5 月至6 月到同年10 月至11 月,同一年份内两国大豆的生长周期正好错开[2](见表1)。这为我国全年进口大豆提供了丰富资源,基本实现全年无缝对接。
表1 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
钦州口岸进口粮食作物中,大豆进口量占比最高,占整个粮食进口量的83%左右,广泛用于食用油和豆粕生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2021 年(截至2021年11月30 日,下同)钦州口岸进口大豆226 批次,共计1 314.85 万t,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2.91%。
近5 a,钦州口岸进口大豆来源国主要有巴西、美国和乌拉圭(见附图)。巴西每年通过钦州口岸对中国出口大豆批次均处于最大量,5 a 内共出口大豆158 批次;其次为美国,5 a 内共出口大豆59 批次;乌拉圭5 a 内共出口大豆9 批次。由此可见,通过钦州口岸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大豆主要为巴西和美国大豆。
附图 2017—2021 年钦州口岸大豆进口数量(批次)
随着进口大豆数量的增加,携带各种杂草籽进境的风险也不断增大,有害生物随大豆传入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检疫性杂草籽的危害共性:(1)通过生态位竞争与作物争夺水分和养分;(2)繁殖能力超强;(3)有拟态性和宿根性,难根除。一旦传入定植,容易形成单一优势群体,危害农业生态环境。有毒有害杂草植株体内含有毒性,误食会产生中毒,麻痹神经,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其中假高粱体内含有氢氰酸,动物食用后会导致中毒死亡;豚草的花粉可以引起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病,易导致“枯草热症”,年久失治还会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甚至死亡;曼陀罗属植物的毒性存在于根、茎、果实、种子以及花上,其中种子的毒性最大,曼陀罗中的化学物质通过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头痛、幻觉,严重还会导致在昏迷中死亡。通过对进境大豆携带杂草籽风险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粮食尤其是大豆检疫工作,可以为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和粮食检疫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有效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文中通过参照SN/T 1848―2006 检测标准[3],对2017―2021 年钦州口岸进境大豆中截获杂草籽进行鉴定、分类。结果表明,钦州口岸进口大豆中截获检疫性杂草籽有大戟科、禾本科、菊科、苋科、豆科、茄科共6 科,10 属,19 种(见表2)。
表2 2017―2021 年钦州口岸进口大豆中截获检疫性杂草籽情况
2017―2021 年,钦州口岸工作人员从进口大豆中共截获检疫性杂草籽609 批次,其中齿裂大戟160 批次,截获率为70.81%;假高粱118 批次,截获率为52.21%;豚草118 批次,截获率为52.21%;黑高粱58 批次,截获率为25.66%;刺蒺藜草53 批次,截获率为23.45%;三裂叶豚草44 批次,截获率为19.47%;蒺藜苍耳29 批次,截获率为12.83%;其他10 种检疫性杂草籽截获率相对较少,有待工作完善后提高检出率。
检出有毒有害杂草共18 批次,其中曼陀罗15 批次,截获率为6.64%;紫花曼陀罗3 批次,截获率为1.33%。根据统计分析,齿裂大戟、假高粱、豚草3 种杂草籽属于风险较高的检疫性杂草籽,检出率均超过50%,在杂草检疫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齿裂大戟主要在巴西大豆中检出;三裂叶豚草、蒺藜苍耳主要在美国大豆中检出;假高粱、黑高粱和豚草在3 个进口国中均有检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检疫人员在工作中可以通过不同来源国判断和区分检疫性杂草籽,对不同区域进口大豆在后期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对检出率高的杂草籽应制定相应监管措施;对检出率不高的杂草籽,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检出率。总之,要通过对外来有害杂草籽监测,持续关注和正确评估杂草籽风险,加大防控力度。
通过对钦州港指定监管场地周边1 km 范围和附近厂区周边植物种类进行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发现有检疫性杂草假高粱和刺蒺藜草在路边定植。
根据外来有害生物监测及截获数据分析,假高粱和刺蒺藜草易于定植因素:一是假高粱和刺蒺藜草在进口大豆中均属截获率偏高的杂草籽;二是在运输过程中假高粱容易撒落,刺蒺藜草由于具有粘附性,容易通过钩刺粘到其他物品上,从而造成撒落定植;三是假高粱和刺蒺藜草具有极强地适生能力。从定植情况来看,粮食进口企业在装卸及运输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工作,发现杂草籽或植株应及时处理销毁,防止繁殖蔓延。
在杂草籽检疫工作中,齿裂大戟检出率最高,按进口巴西大豆批次计算,其截获率为100.00%;美国大豆尚未检出齿裂大戟。目前钦州口岸尚未发现定植情况,检出率过高则要求进口粮食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对携带疫情的下脚料采取处理措施,加强防控。
根据齿裂大戟生长情况分析,齿裂大戟7 月至10 月开花结果,种子要经过5 个月的休眠期后才能萌芽[4]。从巴西大豆生长周期来看,11 月至次年3 月,巴西大豆处于种植期至灌浆期,正好给齿裂大戟提供了休眠期;至4、5 月份为大豆收获期,齿裂大戟刚好处在萌芽阶段。由此可知,进口巴西大豆携带的齿裂大戟容易繁殖,一旦撒落,种子便会进入发芽生长阶段。
在2017―2021 年进口大豆携带杂草籽情况统计分析中发现,有毒有害杂草籽主要有曼陀罗和紫花曼陀罗。巴西、美国和乌拉圭3 国的出口大豆中均有检出,其中美国检出批次较多。据计算,检出含量未超出国家标准(GB 19641―2005 植物油料卫生标准)和粮食卫生标准(GB 2751―2005)[5-6]中规定的1 粒/1 kg 限量标准。曼陀罗属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为莨菪碱,误食后可引起中毒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3~8 颗种子的量,即可引起中毒,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杂草[7]。因此,尽管其含量未超限量标准,但仍需对曼陀罗属有害杂草籽加强监管。
植物检疫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同时又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目的是为了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从而保护国门生物安全。虽然目前钦州口岸检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实际工作中,苋属和苍耳这2 种杂草籽检出率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1)由于苋属颗粒小,平均直径在1 mm 左右,再加上各个种之间特征不明显,从而增加了鉴定难度;(2)由于苍耳在运输过程中粘附杂质及磨损原因,使得种子果体产生污染与残缺,给鉴定工作增加困难。
目前,口岸检疫人员对杂草籽的鉴定主要采用种子外部形态镜检、解剖结构镜检和幼苗鉴定这3 种方法[8]。镜检鉴定缺点是对于特征不明显的杂草籽辨识度低,工作人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无法得出准确鉴定结果。对于这种情况,利用分子生物技术鉴定可以弥补工作中的不足。
对于提高检出率的工作建议:(1)将监管疫情信息化与日常工作有机融合,按照海关总署智慧动植检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本职工作业务特点,制定相应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简易检索信息表,助力植物检检疫工作有效开展。(2)建立植物检疫人员交流群,通过相互学习,了解借鉴其他地区植物检疫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9]。
致谢: 文中统计数据由钦州海关统计分析科班爱华同志提供, 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