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婧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为争取更多居住空间与更大经济效益,高密度住区大量涌现,并伴随出现绿地面积不足,服务设施低效,邻里关系淡漠等一系列问题。绿道在住区中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增强设施联系,促进居民交往等功能。良好的绿道规划有利于实现居住环境与开发效益的协同,推动高密度住宅区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学术界对于高密度住区缺乏统一定义,本文参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各级生活圈居住人口、住宅数量、居住区容积率等控制指标的规定,以各项指标上限值作为判别标准,超出上限值即定义为高密度住区(见表1)。
表1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及指标
早期绿道设计大多是以环绕着沿河流、道路等线条型分布的特征,功能上体现了其连通度与游憩审美,在环境生态方面仅限于为人们提供接近自然风景的机会。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众趋向于关心绿道建设的综合功能,力求解决城市自然和文化相关联的功能以及动植物物种生存的需求。近年来,绿道规划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开,影响程度不断扩大。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将绿道定义为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放空间,一般是指林荫小道,供行人和骑单车者进入的游憩线路,可走、可跑、可游。通常是指沿着河道、溪谷、山脊、风景带等自然通道和人工廊道建立而成的。与国外对比,国内绿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高密度城区绿道又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如何利用城市修补理论来更好地指导高密度住宅区中绿道的改造过程,仍有待探索。所以笔者希望能够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总结出适合城市高密度住宅区的绿道设计经验,使其绿道改造能在城市修补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出一条更加有针对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查看国内外有关城市更新、城市修补和涉及绿道改造的理论与案例,对绿道的发展史有初生的了解。并运用实例分析与比较法,对实际案例的绿道改造进行分析,讨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改造修补策略,提出可供借鉴的措施。
城市高密度住宅周边的绿道设计从三个方面进行打造设计:生态环境宜人,服务设施便利,人文环境舒适。可通过提取住区特色景观要素,构建系统连接、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环境优美的绿道网络,以使住区的绿道空间品质得以改善,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城市休闲为主导,通过自然现代式的设计手法,使宝贵的土地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并且强调植物造景,使绿道沿线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景观面貌。在服务设施的完善方面,利用绿道空间建设小型公共服务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密度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空间的不足;以自然绿道为基础,人工绿道为补充,完善住区绿色慢行网络,以改善由于现状路网绕行率高、连接性弱导致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低、利用率不足等问题[2],建立起一个具有景观多样性和兼容休闲的空间框架、塑造出各种不同的开敞程度的活动空间、达到休闲与绿色的结合、为人们的游憩休闲、交往健身等创造优美自然的空间环境。在人文环境的打造上,绿道规划遵循“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在提高使用舒适度的同时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将提升居民幸福感作为绿道规划的重要目标。
工程建设地点:普陀区甘泉社区 (西乡路-新村路);真北路沿线(金鼎路-宝山区界)。(见图1)
图1 区位图
甘泉社区段绿道东至西乡路,西面向南弯至新村路,中间被灵石路分为东西两块。绿地周围均为居住区,包括新灵小区、南泉苑小区、东旺雍景苑等等。绿道长度约为713m。
真北路段绿道位于普陀区真北路沿线,南至金鼎路,北至宝山区界,莲花公寓。沿线周边多为居住区(上海家园、星河世纪城、杨桥二街坊、大华颐和华城、莲花公寓、复地太阳城等)。绿道长度约为2.5 公里。
设计内容包括绿化设计、道路铺装、绿道划线、花坛坐凳、景观灯光、城市家具、标识系统等。
(1)甘泉社区绿道——西乡路-新村路。包括2.2m绿道+两侧绿廊;改建绿道;调整改造坐凳、景亭;两侧绿廊调整提升;照明系统;标识系统。
(2)真北绿道——金鼎路-宝山区界。包括2 米绿道+两侧绿廊;改建绿道、新建绿道;新建廊架、坐凳;两侧绿廊调整改造;照明系统、标识系统等。
甘泉社区绿道周边围绕着多个小区,人群密集,属于城市高密度住宅区。随着城市的变迁,住宅区周边开敞绿地中破损陈旧的基础设施和道路地坪的沉降变形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活动,郁闭度过高的植物群落以及夜间缺乏必要的照明灯光,使得部分绿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绿道规划建设,计划对绿地进行局部调整和改造。这将有利于绿道发挥更好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周边住宅区的居民。相对甘泉绿地,真北路沿岸绿地景观,小品设施等条件稍好一些,借由绿道调整改造,将更有利于发挥绿地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两条绿道的建设将为提升和改善普陀区内高密度住宅的绿化景观有所脾益。
4.3.1 甘泉社区段绿道(见图2)
图2 总平面
(1)基本现状
甘泉社区段现状基础设施陈旧,坐凳、景观亭及树池等小品设施均需调整改造以满足日常使用。绿地照明系统缺失,现场植物生长茂盛,影响市民夜间使用,并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道路情况:现有道路存在破损、脏污、积水等情况,材质需要重新统一替换。小品及其他配套设施:基础设施陈旧,坐凳、景观亭及树池等小品设施均需调整改造以满足日常使用。绿地照明系统缺失,现场植物生长茂盛。影响市民夜间使用,并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设计策略
策略一:完善并丰富慢行系统,构建完整交通线路。利用现状道路,串联贯通形成绿道,构建完整的慢行系统。使市民可以通过慢行系统方便、快捷、安全的出行。
策略二:设置景观节点、丰富观赏游线。改造现有场地节点,局部调整绿化空间,打造景观亮点,丰富景观效果,为市民游客提供优美宜人的休憩空间。
策略三: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人性化景观。分别从使用者和管理者的视角出发,以人为本,完善更新基础设施,打造人性化的景观空间。
(3)绿道建设
完善优化道路线型,明确绿道选线走向,更新绿地内道路及地坪,提高场地平整度。绿道路面采用透水沥青,其他路面与地坪更新铺设材料。绿道路面为透水材料,倡导海绵城市理念。
(4)植物设计
调整绿道两侧绿廊。现有绿地绿树成荫,上层乔木如:香樟,无患子,银杏等长势良好,但是历经多年生长冠幅不断增长,已出现了密度过大,阳光无法照射到中下层苗木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本次植物改造方面对密度过大的区域采取抽稀、移栽、淘汰并举的方式,调整过后达到既有遮阴效果,又不影响中下层苗木生长的效果。
原绿地中缺少开花植物的搭配,使现状景观效果较为单调。因此景观调整梳理原有花灌木,并增加如:垂丝海棠,红枫,帚桃,毛鹃,百子莲,黄金菊等。增加开花植物的同时也使得中下层空间更饱满、色彩更加丰富,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
原绿地中存在着大量的麦冬、兰花三七。这些地被植物已把下层空间填满,密不透风,给人感观上十分压抑,本次调整一并对保留的麦冬、兰花三七等地被植物进行翻种,控制长势,调整下层空间比例关系,使景观效果达到最佳。
(5)竖向设计
绿道园路基本保持原有标高,局部地坪广场抬高以保证景观的完整性。
(6)园林小品、其他服务设施
在绿道节点、主要道路交叉点、危险路段前50 米等处设置相应标识牌。对绿地内坐凳、景观亭等小品进行维护,对园内废物箱、坐凳、标识牌、植物名录牌等做统一调整。
(7)景观照明
安装绿地照明系统、提高绿地的通透度及安全性,更好的服务于周边居民。
(8)节点设计(见图3)
图3 效果图
1)道路改造:完善优化道路线型,明确绿道选线走向,绿道路面采用透水沥青,两侧侧石调整。
2)园林小品改造——廊架:原有老旧廊架拆除,原址新建简约造型廊架,为周边居民提供遮风避雨的空间。
4.3.2 真北绿道(见图4)
图4 总平图
(1)基本现状
局部园路地坪可改造为绿道。沿线大多为纯绿化,缺少照明、标识、小品等设施。
(2)设计策略
策略一:明确绿道线型,完善绿地功能。利用现有道路调整改造为绿道,明确线型。断点、高差处打通连接成为完整连续的道路系统。
策略二:适当调整两侧绿廊。对道路两侧绿化进行适当的调整梳理,形成连续的、有特色的景观空间。
策略三: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人性化景观完善场地基础设施包括坐凳、小品、标识等等,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
(3)绿道建设
完善优化道路线型,明确绿道选线走向,新建2m宽绿道,局部节点利用现有道路改造为绿道。绿道路面采用透水沥青,其他路面与地坪更新铺设材料。绿道路面为透水材料,倡导海绵城市理念。
(4)竖向设计
根据绿地地形设置绿道,形成高低起伏园路,丰富景观空间层次与变化的视觉效果。利用地形自然排水,经济合理。
(5)植物设计
调整绿道两侧绿廊。现场整体植物效果一般,多为长条形主干道边绿地形式,上中下层次较为模糊,色彩单一,开花植物不足等问题。植物设计构思主要考虑在重要节点区域增加色叶乔木:黄连木、那塔栎无患子等。中层增加花灌木,如:日本早樱、红枫、垂丝海棠、紫薇、木芙蓉等花灌木,下层加入火焰南天竹、毛鹃、百子莲、金边玉簪等地被植物,使植物色彩更加丰富多彩。重要节点布置花境、四季花草打造缤纷绚丽的景观效果。提升主干道真北路沿线的景观品质。
(6)小品、标识牌等服务设施
在绿道节点、主要道路交叉点、危险路段前50 米等处设置相应标识牌。绿地内现有小品、废物箱、坐凳、标识牌、植物名录牌等维护调整做统一设置。沿路现有灯具更换、使原本杂乱的风格协调统一;灯具补缺,完善照明系统。
绿道景观工程的建设和持续管理对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周边地区景观形象,完善城市发展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推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根据生态园林的原理,运用植物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优化人工生态群落、构成层次丰富,生态效应良好的复合型的生态空间。以上海市普陀区甘泉社区、真北路沿线绿道改造为研究对象,基于对高密度住宅区绿道的概念及关系的解析,认为高密度住宅区绿道应具备生态环境宜人、服务设施便利、人文环境舒适三大特征,并提出了织补绿道网络,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完善绿道设施,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打造文化绿道,体现社区人文关怀三大策略,以期通过绿道规划改善高密度住区的人居环境,营建生态宜人的幸福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