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艺术普及: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10-31 23:35梁雪琴
戏剧之家 2022年21期
关键词:音高音符音乐作品

梁雪琴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文化馆 浙江 嘉兴 314000)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一个人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建立在聆听、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听是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前提条件,是音乐创作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应该成为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在全民艺术普及中,学校要从低学段开始,逐步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这是音乐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如听觉表象力、听觉专注力、听觉有效力、听觉感知力等,是每一位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一、一静一答——提升聆听专注力

(一)闭眼静听,无声胜有声

好的音乐作品只有静下心来欣赏,才能解其意、品其感。专心致志地聆听音乐作品方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表达。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一位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忠实的欣赏者。作为“音乐的欣赏者”就要知道怎样做音乐的践行者,要给自己、他人创造一个比较好的音乐欣赏学习天地,最要紧的就是心无杂念,聆听音乐。在平常的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感知音乐,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自觉地投入音乐氛围中,趁学生完全放松时,再开启音乐的智慧之门,让聪明、才智与灵动在音乐中得到释放。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中,让学生们闭目养神、静静端坐,才能使其充分运用耳朵感知音乐,提升听觉专注力。例如,在欣赏《摇篮曲》时,笔者关闭了培训教室的电灯、拉上了窗帘,然后让学生闭眼静心,随着笔者的语言想象自己在摇篮中或者在妈妈的怀抱中等轻柔又温馨的画面。随后音乐轻轻响起,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作者所要描绘的画面和所要传达的情感中。当学生关闭部分感觉器官时,听觉器官的优势和作用才会最大化。因此,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强弱、高低、调性、节奏等因素,从而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自然而然的判断。“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沟通。在空灵之中,音乐使人的精神升腾、澎湃,那才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课堂上,师生表面的“静”却是内心深处的感动,这正是音乐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

(二)答题接龙,检验好方法

在欣赏一首乐曲时,每位教师都会设计针对性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方向地引领学生聆听音乐,让学生不迷失“方向”,“听之有物”,并希望他们“耳听脑想”,但在现实中,有时教师很难检测是否所有学生都在按要求认真思考与聆听。因此,回答问题的形式,回答问题后的后续措施就成了督促他们仔细聆听的手段。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经常开展答题接龙游戏,以培养学生的听觉专注力。在聆听前,笔者一般会提出三个问题,欣赏结束后,笔者会请一位举手的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剩下的问题就由这位学生后面的人接着回答。当回答不够贴切或者需要补充时,其他同学可以另起“接龙”与他们进行竞赛。在这个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表扬,回答得最好的小团体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回答得最贴切的个别学生还可以得到“最灵小耳朵奖”,学生累积这些奖励,兑换奖品。这个接龙答题的游戏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优秀的学生为了得到“最灵小耳朵奖”,更要用心地聆听音乐。大家带着问题去聆听音乐,可以培养听觉专注力,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当大家有了听觉专注力,就能积累听觉经验,发展对音乐的感知力、分享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音乐游戏——提升聆听表象力

听觉表象力,即能随意地反映音高关系的听觉能力。听辨音高或者听音高画旋律线是听觉表象力的主要形式,也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用专业的训练方式进行听音教学,可能会使他们觉得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和畏难的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常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音高听辨训练。

(一)辨一辨音的高低——“小鱼爱游泳”

例如一年级教材有听辨音高的教学要求,教师让学生在游戏中用身体和动作来感受和表现。听辨音的高低时,教他们玩“小鱼爱游泳”游戏。两个音为一组,如果听到声音先高后低,学生就模仿小鱼的动作从座位上摆动到地上蹲下来;如果听到声音先低后高,同学们就在座位上站起来,摆动手臂学小鱼向上游。

(二)听一听音的长短——“我学小鸟飞一飞”

在听辨音的长短时,可以让学生模仿他们熟悉的小动物的动作。如听到长音,学小鸟原地飞一圈,听到短音,学小兔子在原地跳一跳。一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听辨游戏。

(三)找—找正确的音高——“给音符宝宝找家”

再如,在听辨具体音符音高时,笔者教他们玩“给音符宝宝找家”游戏。学生把听到的音符贴到五线谱正确的位置上,给音符找到正确的家。找对的学生还能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一起唱这一个音符。

这些听辨音高、音值的游戏,既活跃了氛围,又加深了学生对音符音高的感受力,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听辨能力和听觉表象力。

三、律动表演——提升聆听感知力

音乐感知是指依靠听觉来感悟、分辨、接受信息的能力。既然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那么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运用身体的音乐律动,会提升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引导学生们全身心地感知音乐、投入音乐和表现音乐,提升听觉感知力。特别在低学段音乐欣赏中,笔者经常采用“小”动与“大”动两种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

(一)“小”动

对于好动的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静态化完整欣赏一首乐曲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让一年级学生建立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在第一遍聆听音乐时坐在座位上,借助各种肢体语言“小动”来欣赏。如点头感受音乐的节奏,让音乐节奏与身体节奏合二为一;听到欢快的音乐时要微笑,眼睛亮起来;听到优美的音乐时,身体轻轻左右晃动;听到音乐变强时可以舒展胸膛,张开双臂放在胸前,感觉自己是一个“大胖子”,听到特别弱的音乐时,缩小自己的身体等。让学生通过微小的动作感受具体、动态的音乐元素演变的过程,让身体在音乐流动的时间范围内,有意识地激发起来,并让学生们全神贯注地置身于一种情境中,感受所有音色或节奏的不同。

(二)“大”动

在欣赏音乐时我们需要把有控制的“身体”运动当作内心感受,化体验为一定意义上对音乐的“表达”,因此,在复听或者独立欣赏重点片段时,我们往往采用“大动”的形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例如,《小袋鼠》有一段跳跃型的音乐,形象地表现了袋鼠的跳动和停下后的左顾右盼。笔者让学生想象这段音乐中小袋鼠们在干什么?经过学生的积极发言,一只在草丛里跳跃并左右查看又谨慎又可爱的小袋鼠形象出现了。然后,笔者顺利请出个别学生跟着这段跳跃型的音乐模仿袋鼠的动作。个别学生带头跳之后,很多学生跃跃欲试。于是,在复听时,教室里就出现了各种神态的“小袋鼠”,他们跟着音乐节奏快乐地律动。

这种强化学生感知音符的跳跃变化、体验旋律节奏的音乐游戏,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形象分析和记忆能力。学生也在聆听中感受到了音乐带给自己的开心快乐,在表演中体验到律动带给自己的人生体验。

四、节奏游戏——提升聆听记忆力

听觉记忆力是指人在注意倾听的基础上,保持、回忆一般听觉信息的能力。在儿童听觉记忆中,运用节奏、旋律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节奏、重复节奏,培养聆听和记忆的习惯。例如:学习x x(走 走)节奏和xx xx(跑跑 跑跑)节奏时,可以将相关的节奏组合如“x x xx x”进行节奏传递游戏。第一名学生拍出节奏x x xx x,依次往后传递,但后面的同学在这条节奏的呈现上必须要有改变。其可以改变身体动作(跺脚、拍腿、拍肩等)往后传递,还可以加上动物的叫声或者音高进行传递,还可改变力度、速度,力求练习的趣味性、多样性。创造性的节奏游戏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提升了听觉专注力,也加强了听觉记忆力。

音乐听觉能力的训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平时多“听”多“练”,在视听练耳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它需要贯穿平时的音乐教学活动,有的放矢训练和发展。当学生有了一双音乐的耳朵,他们的内心听觉能力就变得丰富,音乐学习力、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审美力都能得到提升。

培养良好的听觉能力,是音乐教育过程中学生外在听觉至内在听觉的一种转换。这一转换过程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坚实的乐理基础和技术支撑。培养学生通过音响感知较准确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可以使学生依靠长期的听觉积累、学习积累和实践艺术经验而建立内心听觉思维,对音乐作品产生最深层次的思考,发挥广阔的想象空间。这能使学生心感于外,情动于中,在鲜明有序的音乐教学节奏中,陶怡情操,增益心智,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音高音符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一串快乐的音符
春天的音符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音符(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