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希航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二胡演奏中对艺术意境的营造的首要条件需要演奏者积累个体感情,从艺术分析视角,情感的作用可以为艺术创作和意境展现提供助力。在二胡演奏中,只有演奏者融入更深厚、丰富的情感,才能塑造出强烈的艺术意境。所以,情感的铺垫与积累是营造二胡演奏意境的决定性因素,具体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惯性;二是理性;三是感性,从这三个层面,让演奏者获得感情的需求、感性与理性的经验。尤其需要感性与理性的经验,感性经验需要经过大量的感性认知并经过实践验证后得到的经验,相比单纯的感性认识有很大的差别,而主体经过一定的感性经验积累后,会逐渐向着理性经验过渡,当演奏者随着经验的丰富,演奏时间越长,就会实现感性经验与理性经验的融合,成为演奏者既定的艺术心理结构。同时,演奏者经过对二胡的不断练习和演奏,随着演奏次数、练习程度和时间的推动,演奏者会通过对身体的刺激,不断适应和协调自身与艺术创作的关系。由此,演奏者在二胡艺术表演中可以充分利用情感的作用,有助于演奏技巧与情感的磨合和适应,演奏者基于长久的理性经验,能够清晰地辨别不同二胡曲目所需要的不同演奏方法,以此获得最佳演奏效果,为听众带来良好的艺术意境体验。
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想象力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处理原作品与二度创作的关系。一般原作品在听众心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听众自身也对作品会有一定的评价,也因此在二度艺术创作中,听众的既定评价和对原作品的形象认知会被重新定位,而演奏者想要再次抓住听众的心,让听众能够融入艺术演奏意境中,需要演奏者发挥个性,释放想象力。演奏者可以结合演奏的二胡曲的内容特点,根据选择的演奏技巧以及自身对作品和艺术的理解与观念,综合各要素,进行合理加工,重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以赵震霄与鲁日融先生改编创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为例,一是在曲调与音乐主题的运用上,作品融入了一种戏曲文化,借用秦腔戏曲音调的“苦音”特点,并选取了“入洞房”等曲牌,表现出浓厚的秦风艺术韵味以及西北人民豪爽大方的性格特点;二是结合戏曲音乐的唱腔特点与二胡艺术语言的特点,找到二者的共同处,既体现出戏曲音乐的特色,也能突显出二胡演奏的艺术风情,并结合了自身的艺术情操与艺术个性进行创作。所以,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戏曲风格特点,还更多展现了创作者对艺术的审美追求和个性表达,演奏时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创作理念下,按照乐谱上的旋律和节奏,结合自身的理解,深入分析乐曲并作个性化处理,在演奏前仔细研究和精心雕琢各个层面,这样戏曲的韵味和二胡演奏艺术意境就自然生成了。
从演奏者本身来说,需要夯实演奏的基本功,既需要将作品内容完整呈现,运用恰当的艺术处理技巧,更需要演奏者能够充分把握作品内容、情感,能够还原作品中的主题思想,把握好乐曲的旋律、节奏等。了解乐曲每一段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采取的演奏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演奏者的想象力,融合作品创作理念,以艺术演奏方式呈现出作品的意境。以乐曲《江南春色》为例,这首乐曲与江苏民歌《大九连环》中的曲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既有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也有二胡声色的宛转悠扬的韵味,通过作曲家的改编后,重新创作了一曲融入了江南音乐特色的二胡曲。首先需要先聆听这首乐曲,用心感受《江南春色》的意境表达,这首曲子以抒情笔法,勾勒出动人的江南春景图,并以朝气蓬勃的音乐旋律,令人感受到春风拂面,醉于生机盎然的万千世界中;其次了解了乐曲内容,把握了乐曲风格特点之后,理清乐曲每段之间和整体乐曲内容与意境表现的关联,挖掘乐曲的内容和意境联系,并经过加工和艺术处理,将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意境营造完美融合起来;最后演奏者需要在全方面理解作品内容和艺术处理后,借助自身想象力和舞台表现力,塑造音乐形象和意境,展现出具体的、可感的音乐形象,同时,舞台演奏中,表演者会与观众有交流,这种交流方式是借助对音乐的审美和情感进行互动的,听者可以从演奏者的演奏方式中获得良好的视听体验,感受到乐曲的内容、音乐特色以及演奏者的情感等,以此根据听众的反应效果可以了解到听众的心理,抓住了听众的心理,才能让听众跟随演奏者的演奏变化和对乐曲的表现方式产生情感和心理共鸣。
意境的展现和作品创造需要演奏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演奏技术同样重要。除此之外,演奏者还应具备成熟的知识体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只有演奏者同时具备这些专业素质和技能,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和艺术价值,然后通过思维作用和意念等心理活动,调动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通过大脑重新编码和重构,生成基于客观物质世界的艺术情境,并将这种感性的理解、印象和认识融入二胡演奏中,呈现出融合作品本身与演奏者情感的信息。所以,在二胡作品演奏中,演奏者的这种印象和感性认识都是相对主观和片面的,基于自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主观意识出发,通过思维对感官的编码,通过信息筛选与整合、加工,并渗透各种心理因素的结果,当脱离了客观事物,这些信息也自然因为外界的刺激在意识中再次展现出来,形成我们所说的意境。
秦派乐曲具有粗犷、浑厚、质朴等特点,具有浓郁的秦晋高原风格。关铭先生所创作的《兰花花协奏曲》是根据陕西民歌《兰花花》的主题音调创作而成的二胡协奏曲。首先,这首乐曲运用了不同的创作方法,既包含西洋奏鸣曲的曲式特点,还借鉴了传统戏曲音乐的板腔板式;其次,运用叙事方式,真实表现出作品主人公兰花花的人生遭际和思想情感;最后,从演奏方式来看,演奏者需要运用二胡琴弦,将秦腔主奏乐曲板胡的表现技法,如左手的滑压、搂揉等,凸显出秦地音乐性格和三秦地域特色。此外,在对乐曲的艺术处理上,可以采用在二胡的风格作品中常见的处理方式,即滑音。作品风格和演奏形式方式不同,所采用的滑音要求也有差异。比如:在《兰花花叙事曲》“哭诉”的第一乐段,就使用滑音的处理方式,将作品中兰花花的委屈、悲凉的情绪以艺术处理方式,展现出形象可感的音乐形象和良好的音乐效果。因此,综合上述秦地音乐风格特点和艺术处理方式分析,演奏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具有一定的演奏经验和对艺术处理的独特方式,也需要演奏者积极学习更多民间传统音乐,从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养分,夯实自身的文化知识和艺术基础,从不同音乐理解视角,把握多元音乐风格,并利用自身对乐曲的理解和想象力,表现出作品的意境,形成具有个性的演奏风格。
中原地区具有民间音乐鲜明特色的二胡曲也不少,作曲家刘文金先生的《豫北叙事曲》从熟悉的家乡文化出发,搜集了很多河南地区的音乐素材,此外,还有刘明沅创作的《河南小曲》、蒋才如创作的《忆亲人》等等,对这一类乐曲的演奏方式,需要了解中原地区的音乐特色,从当地风土人情、音乐表现特征、创作背景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和艺术情感。如刘明沅先生的《河南小曲》,就是围绕河南地区人民而创作的民间乐曲,这首乐曲在音乐曲调形式上采用了河南当地特色的大起板和霸王鞭,表达了河南人民的淳朴个性,如果演奏者缺少对当地音乐创作背景的了解,对这首音乐风格难以准确把握,需要演奏者把握好河南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情,以此借助二胡琴弦,通过触弦的力度大小、不同滑音的运用等不同演奏方式,演奏出不同乐段的情感变化。与此同时,刘明沅先生也运用了河南广为流传的二胡演奏乐器,即板胡,在《河南小曲》中可以感受到诸多板胡演奏的痕迹,而且通过使用滑音,共同表现出二胡艺术的地域特色和技巧表现。
以郑华延先生所创作改编的《塞上之音》为例,这首二胡曲是郑华延先生围绕宁夏地区的乡音乡韵为背景,以欢快热烈的小快板诉说为特点,表达了宁夏劳动人民对“塞上江南”宁夏川的无比热爱,展现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乐曲采用宁夏民歌质朴的音乐特征,在演奏者扎实的演奏技巧和对二胡曲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以慢板甜润优美、饱满缠绵、如泣如诉,欢快明亮的特色反映到乐曲的具体演奏上,呈现出乐曲强弱有度、张弛结合、收放自如的演奏风格。演奏者把握住了这些演奏特质,从乐曲的内涵思想出发,在乐曲的柔和度和清新亮丽的对比度上,在速度变化和力度变化上都控制适当,既舒展又大方,又给观众以震撼和美的享受。尤其在运弓运指上,变化多端,大气而不拘泥,朴实自然。乐曲采用复二部曲式结构,A 段以徵调为主,以徐缓的慢板描述“塞上江南”、高耸入云的贺兰山和宽广雄浑的黄河水、沃田千里的平原粮仓,借景抒情用以表达宁夏山川的秀美风光。B 段以商调(2-6 弦)和羽调(6-3 弦)平行关系转调,使乐曲达到柔美的诉说,展示地域文化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