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锐桤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这首《g小调叙事曲》是肖邦根据《康德拉·华伦德洛》这首长诗所创作的,作品歌颂了波兰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华伦德洛为祖国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这首诗讲述了公元11 世纪,日耳曼十字军东征使得整个欧洲笼罩在刀光剑影中,十字军侵入立陶宛后,使得那里的人们受尽了煎熬,立陶宛皇太子康德拉·华伦德洛被俘后,在敌营中长大,并成为一名骑士。华伦德洛的父亲生前有一位好友,他乔装成游吟诗人来到敌营中,用无比感人的诗句,激发了华伦德洛为祖国复仇的决心,然后华伦德洛取得敌人的信任,被推举为首领,此后他开始在内部瓦解敌军,并最终率领敌军陷入了立陶宛军队的重围中,使得十字军全军覆没,但华伦德洛最终也以身殉国。这首诗作于19 世纪波兰亡国时期,作者想通过这个历史事件来号召波兰人民为民族独立而奋起斗争。肖邦最具代表性的音乐风格就是民族性。在1830 年以前,肖邦生活在自己的国家,他的创作更偏向于生活化,那时候的作品大多反映了肖邦早年富有浪漫色彩的青春和爱情生活。1830 年后,肖邦在巴黎生活,这使得他的创作偏向于更大的体裁,作品思想内容逐步加深,这一时期,他的钢琴音乐中注入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肖邦创作的这首《g 小调叙事曲》在曲式结构方面是相对复杂多变的。他没有拘泥于古典主义时期的固定曲式结构,而在奏鸣曲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入了不曾用到过的附属主题。从第一小节到第八小节是引子部分,调性为全曲的主调g 小调,拍号是2/2 拍,两手同时弹奏出沉重而庄严的上行八度音,好像为故事进行铺垫,很快把聆听者带入凝重的气氛中。然后,从第八小节开始正式进入主要部分,8-93 小节为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像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娓娓道来。主部主题是8-35 小节,速度为中速,拍号6/4 拍,调性为g 小调,开始有一点像华尔兹音乐,右手和左手的配合仿佛一男一女在对唱歌曲。21-29 小节,主部结构开始发展出新的动力,情绪上一步步逼近,但是到了30 小节又缓和下来,在33 小节出现了华彩旋律,像一位少女从美梦中醒过来。连接部为36-44 小节,肖邦没有使用传统的连接方式,而是加入了独立的主题音乐。旋律采用模进的方式并且是切分节奏,为音乐增添了不少色彩。中间到了40 小节变为八度音程,慢慢地使音乐推向高潮,然后逐渐回归平静。下面紧接着是副部主题68-82 小节,拨开云雾见月明,充满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最后83-94 小节为连接部,肖邦运用弱起节奏表现他内心的忧郁和惆怅之感。94-165 小节为展开部,分成了主部、副部与插部。主部是94-105 小节,a 小调,加入了许多不协和音程、和弦,创造出压抑紧张的氛围。副部是106-125 小节,A 大调,同样通过不协和的和弦表现紧张的气氛,左手的分解和弦与右手八度交织在一起,将乐曲推向高潮。插部是126-165 小节,降E 大调,运用了两种明显不同的音乐素材制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使音乐听起来更加丰富。第166-207 小节的音乐称为再现部,调性是由降E 大调转到了g 小调。肖邦又进行了创新,运用了本末倒置的写作手法,把副部主题放在了主部主题的前面,使激昂的部分更加突出。208-264 小节是尾声部分,调性又回归g 小调。肖邦在最后部分加入了炫技性的音阶与八度,使得整首乐曲推向了顶峰,表现出带有民族情结的英雄与悲惨命运作最后的斗争,充满了叙事性、戏剧性与民族性。
这首作品运用了奏鸣曲式结构。刚开始由缓慢的引子部分进入,双手整齐弹奏出沉重的上行音阶,透露出庄严肃静的气氛,使人们迅速对远古时期展开追溯和遐想。这种对英雄的回忆和缅怀,在呈示部中从主部主题开始一一展开。主部主题的旋律和副部主题的旋律都充满了叙述性,整支旋律既让人感到亲切又令人忧患,象征了英雄对祖国命运的不幸哀叹和决心为祖国的独立、解放而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坚定决心。紧接着就到了展开部,这个阶段大概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描绘了华伦德洛的英雄气概和他的悲剧性结局,抒发了肖邦内心跌宕起伏的感情。第一部分是展开部的开始部分,以主部主题的材料作为基础,力度的强烈对比和密集的不协和和声的连续使用,使得这段音乐充满了紧张感。这种激烈的情感反应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而后就进入了展开部的第三部分,整个展开部变得更加戏剧化,同时肖邦也使音乐进一步上升,此时的音乐已经变成急速流动的音流,并婉转地引出了再现部。
想弹奏好这首叙事曲是不容易的,由于它的音乐色彩极为丰富,所以触键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所要表达的音响效果。从引子部分开始,以沉重的上行琶音慢速推进,犹如老人的叹息一般。这时手指需要用指腹大面积接触琴键,使每个音都能很透彻地缓慢弹到底,在给出第一个音时要有延留的感觉,缓慢拉开序幕,也像是在讲一个故事埋下的伏笔。这一部分是最需要控制手指力度以及下键速度的乐段。这首叙事曲属于比较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在刚开始的第8 小节,这种相似的旋律音型在接下来的部分连续不断出现,这时主要突出的就是右手旋律,要适当加重突出,像一位女高音在歌唱,左手慢下键,音量仅次于右手并且两只手要很好地衔接。在弹奏第33 小节时,要注意右手快速下键并紧贴琴键,用指尖发力,将一连串密集的音群清晰流畅地弹均匀,左手柱式和弦要整齐并准确对应好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和平均型六连音。末尾是一组带有装饰音的反向八度六连音,弹奏这个地方时要用上全身的力量,用大臂带动小臂,通过小臂传递到指尖发力快速敲击键盘,与此同时,八度的手型要固定不变,紧紧地扒住琴键,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加上刻苦努力的练习,才能奏出自己想要的音乐。
在笔者看来,肖邦第一首叙事曲并不难弹,但是想要完美演奏它,也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踏板的控制方面,就需要很多的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乐器的功能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相比之前会更加完善。在浪漫时期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中,已经运用到了很多的踏板来渲染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当然这首叙事曲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首叙事曲中会运用半踏板、弱踏板、快速点踩踏板以及长音踏板等多种方式来制造不同的音响效果。比如,在刚开始的第6-7 小节,左手主要弹奏和弦,这时可以左脚踩下弱音踏板,控制左手和弦的音量,衬托右手旋律。到了67-93 小节,这段旋律变得轻松愉悦,非常富有歌唱性,就像在回忆曾经的美好事物。这段踏板就要更加灵活一些,不能全踩,一个小节至少要踩两次,并且使用切分踏板会有更好的效果。到了尾声部分210小节时,踏板标记非常密集并且出现在弱位,在快速弹奏的时候难以控制脚下的动作,因为这种律动不太符合平时演奏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放慢速度进行练习,从多方面寻找规律,尽可能做到既突出和声色彩又显得清晰明了,烘托出作曲家所想要的气氛。踏板就像是钢琴的灵魂,能够恰当地使用踏板会使整首乐曲产生诗意盎然的感觉。
弹奏肖邦的音乐比较难的一点就是对节奏的把控,在他写的幻想曲中出现过二对三、三对四、六对八的错位节奏。这首叙事曲也出现了复杂多变的六连音节奏。这种自由节奏被称为弹性节奏“Rubato”,这种节奏在弹奏的时候是极其复杂多变的。例如,在178 小节处,左手是连续不断的六连音,我们要流畅地弹出来,右手是旋律声部,其中夹杂着一些变化音和装饰音,因此,这段音乐听起来是自由的,不规整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整首乐曲的节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从乐曲的创作背景着手,对肖邦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旋律特征一步步展开分析,并详细地对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进行探究,更加深入地了解肖邦的这首作品。在笔者看来,肖邦不愧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生命的力量,给人以奋发昂扬的激情,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期望。肖邦的作品是常人难以模仿的,他用一种新颖独特的方式,在曲式结构、调性和声等多方面无限制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别出心裁,他的夜曲、舞曲、谐谑曲等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极为动听。通过分析这首作品,笔者更直观地了解肖邦的钢琴音乐,了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笔者通过自己的弹奏感受以及对作品的认识开展浅略分析,希望能为钢琴演奏者弹奏《g小调叙事曲》提供参考。
①爱德华·巴克斯特·培理著,钱仁康译.肖邦的叙事曲[J].音乐艺术,2006,(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