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语境下花山岩画的艺术化表征

2022-10-31 13:27:10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骆越花山岩画

宋 泉

花山岩画这一古老的,带着神秘意味的视觉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征了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神灵问题的思考与实践,体现了地域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体验和审美情趣。随着现代话语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花山岩画的神圣性与独有性赋予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以绘画、雕塑、音乐、诗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跨时空地将花山岩画的元素重构于人们的视野,延续着历史的传奇,沟通远古与现代民族文化认同的情感。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以花山岩画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既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亦是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构。

一、花山岩画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构建

“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花山岩画的产生与距今两千五百年的骆越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岩画无疑成为骆越人文化生活最好的保存载体,他们将生活形态、心灵信仰,以及对世界的初步认知刻录在崖壁上,以岩体的恒存对抗时间的流逝,形成了今天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作为早期的视觉艺术,花山岩画的主体以“蹲踞式人型”——这一抽象性、概括性的表意符号——组合成仪式化的场景,其所指显见是骆越人对蛙形图腾的原始崇拜,意在通过群体的仪式化行为唤起族群身份认同。这是早期骆越文化通过岩画艺术构建的一种“文化场”。

民族文化精神的构建是通过一个群体享有的共同属性(如神话、祖先、象征符号等)聚合而成的,文化群体通过各种机制成为“想象的共同体”。花山岩画由神秘的象征符号、巫术仪式构成一个神圣的“宗教场域”,寄托着骆越先民对自身力量的幻想,并以此凝聚族群的精神意志。而全球化趋势对这一远古的“想象的共同体”的影响从空间基础、文化传承、精神结构等方面逐层消解开来。

二、全球化与花山岩画的艺术重构

随着艺术媒介的不断发展,以崖壁作为创作材质的绘画形式逐渐被画布、纸张等更为轻便的介质取代,使崖壁画也随即在历史长河中沉寂。直至20世纪80 年代,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民族文化被多元文化日趋消解和改变,甚至于遮蔽与疏离了人们与曾经生存地方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而在早期社会中,人类的认同建立在部族神话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它们靠个体成员的记忆口耳相传,解释着人类内心深处的追问:“我们是谁?”和“我们从哪里来?”。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融合、文化霸权带来了深刻的文化焦虑——自我身份确认的焦虑。这种文化焦虑成为激发当代创作者对地方文化表达的一股力量,进而将花山岩画这一古老的艺术掘地而起,通过多元化、符号化、现代化的方式进行重构。

1949 年12 月,《广西日报》创刊。20 世纪70 年代,该报副刊公开征集刊名,最后以“花山”为名,刊登了不少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1981 年,广西最早设立的文学大奖也命名为“花山文学奖”,此时的“花山”已经超越“岩画”的范畴,成为广西文化精神的代言,是广西民族文化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文化自觉。此后,文学界与艺术界均以“花山文化”及“花山符号”为题材开展了系列创作,如杨克创作的组诗《走向花山》、聂震宁的小说《岩画与河》等文学作品,以及祖籍为广西武鸣的美籍华人画家周氏兄弟在北京举办的《王者归来》作品展等。花山岩画在作家和艺术家手中重构为另一种艺术交流语言,发出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召唤。同时,花山岩画的“蹲踞式人型”在城市雕塑、工艺品、建筑装饰、文创产品……甚至动漫、3D、VR 等现代形式的实体或虚拟的载体中均有呈现,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符号。

在全球化语境下,以花山岩画为原型的艺术实践成果,不仅是创作者对全球文化同质化的“抵抗”,同时也是广西文化人对自己民族身份艺术化的重塑。对花山岩画重塑的实践性意识“是本体安全感的认知依托和情感依托,而本体安全感又是所有文化中大部分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时至今日,全球现代性的进程依然持续,花山岩画这一传统事物的现代回归,及其背后所隐藏的强烈认同情感,无疑与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花山岩画符号化重构的反思

文化符号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塑造和重新塑造,符号的意义也会被用来定义某一类型的文化身份,赋予新的观念和内涵,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审视我们的民族文化符号,哪些优秀的传统精神应该得以传承和保留?新的象征意义如何编码进原有的民族文化符号中?如何赋予文化符号衍生品新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值得艺术创作者将民族文化符号再现之时深入思考的问题。花山岩画符号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从“宗教场域”到“艺术场域”的转化再生,祛魅的花山岩画符号,在全新的载体中宗教意蕴被逐渐消解,审美意义日趋丰富,其符号的消费价值也大于其在远古时期整合社会的功能价值。在文化产业化的今天,文化在一定层面上成为力图实现资本增值的商品,“消费系统并非建立在对需求和享受的迫切要求之上,而是建立在某种符号(物品/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作为曾经让骆越先民诗意栖居的花山文化,只有在承袭民族优秀的精神气质的基础上,不被消费社会所滥用,才能永葆其神圣的精神魅力。

猜你喜欢
骆越花山岩画
China builds digital image database for 72 petroglyphs
花山欢来啰
歌海(2023年4期)2023-11-01 23:55:04
骆越•印象系列设计
南宁市博物馆馆藏西周铜盘赏析
骆越花山岩画的稻作文化解读
民族学刊(2017年3期)2017-07-20 15:16:20
花山请你来
歌海(2017年3期)2017-05-30 15:39:38
我在花山等你来
歌海(2017年3期)2017-05-30 15:39:38
花山恋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孜孜荣岩画
西瓯、骆越的出现、分布、存在时间及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