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平
2016 年7 月,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意义重大。左江花山岩画以独特的地貌环境、极为雄伟宏大的画面、独特的岩画图像符号、独特的岩画语言表达方式、独特的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等特点在中国乃至世界岩画中独树一帜。
花山岩画申遗的成功只是开始。如何进一步做好研究和保护工作,让花山岩画及其所代表的花山文化永远传承下去,考古人责无旁贷。近10 年来,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崇左市相关文博机构,组织专业团队(主要是笔者负责),围绕左江花山岩画的研究和保护做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为花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考古学力量。
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先民们绘制的。如此规模宏大的“艺术画板”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笔者带领的考古团队,从申遗开始之日起就在左江流域开展考古工作,截至2021 年12 月,共发现了100 多处遗址,遗址的类型包括台地贝丘遗址、洞穴遗址、岩洞葬墓、土坑墓、城址等,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汉代各个阶段的考古学文化。由于人类活动存在延续性,要想对左江花山岩画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研究工作就必须从这些存在于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留下的遗存开始切入。团队通过对这些遗址位置、性质、规模、分布等信息的分析,大致还原出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发展脉络,从而对岩画产生的背景形成了宏观的认识。同时,通过对相关考古遗存与岩画的共时性、历时性研究,从微观上理清了岩画的源头。
花山岩画内涵丰富,它反映了公元前5 世纪至公元2 世纪生活在左江流域的先民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发展面貌,是迄今为止在该区域发现的内涵最丰富、最重要的文化遗存,也是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区域祭祀传统的完美表现。考古发现证明了左江流域的宗教信仰传统由来已久,左江花山岩画所反映的祭祀场景是考古材料所反映的当地早期原始宗教观念和祭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岩画与考古发现的同期其他祭祀内容共同组成了骆越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原始宗教观念。左江花山岩画所反映的祭祀内容在祭祀的传统、祭祀的形式、祭祀的对象、祭祀的目的等方面与广西骆越分布区域内早期考古学材料所反映的祭祀内容基本一致。考古材料与岩画内容相互印证,使岩画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这里包含了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内容维度三个方面。
首先,从时间维度来说,如前所述,考古发现把左江流域的历史前推到了旧石器时代,这为研究花山岩画的历史背景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从空间维度来说,花山岩画的考古学研究虽然重点关注点在左江流域,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左江流域。我们通过研究,从考古学文化方面确定了一个包括左江流域、右江流域、红水河流域在内的共同的考古文化圈。有了这样的结论,原来岩画研究中碰到的很多不能够很好解答的问题就有了答案。
再次,就是研究内容方面的维度,这不仅是指考古材料的丰富为岩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还包括考古工作者对岩画研究的独特视角。例如,笔者将考古材料和岩画进行关联性的研究,就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具有创新性。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了岩画与考古遗存之间多方面的关联,这种关联性是系统的,既包括文化元素的关联,也包括内涵方面的关联,还包括文化元素、文化内涵后面所体现的社会性质、族属等方面的关联。这种关联性研究使左江花山岩画研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对岩画本体的研究固然重要,但一些结论如果缺乏考古材料的证实,其可靠性就无法保证。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左江花山岩画与相关考古遗存的关联性研究”“左江流域考古调查”“左江流域边境考古”等项目,对数万件器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花山岩画的族属、内容、年代、文化内涵、绘画颜料等方面的结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证。因为有了考古材料的支撑,很多结论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笔者在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广西重点研发项目——“广西不可移动文物基础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过程中,专门对岩画类遗产的数据采集进行了研究,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目前最优化的技术方案——激光雷达加近景摄影技术对沉香角岩画、棉江岩画、渡船山岩画进行了包括整个山体在内的三维建模,建模的精度达到了0.05~0.10毫米级,不仅为这三处遗产提供了至今为止最高质量的数字化保护,而且为将来所有岩画的高精度三维建模和展示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采用高光谱技术对宁明花山、龙州沉香角等地点的岩画画面进行了分析和数据采集,为岩画的保护进行了有益的技术探索。
围绕花山岩画(文化)保护与传承,考古人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就目前来说,最迫切的工作有以下几项。
一是加强对作画主人的寻找。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与岩画同期的聚落遗址,因此对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聚落形态、丧葬习俗等方面的问题缺乏研究。这需要考古工作者加大考古调查的力度,引入现代先进技术,采取网格式调查方法,争取有所突破。
二是加强岩画去流问题的研究。左江花山岩画在东汉时期就在当地消失了,但这种文化是不是真的全部绝迹了还是传到了别的地方,需要考古人加强调查与研究。目前有一些线索,比如在我国海南和老挝都发现了与左江花山岩画类似的图像,但他们之间是不是存在传承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做工作。
三是加强科技考古的力度。左江花山岩画研究和保护面临很多问题,有的问题用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岩画成分的进一步分析、岩体的保护、高精图像的数字化采集、智能化管理与监测等,都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考古工作者需要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科技攻关。
总之,考古学研究已经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将来必将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