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太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目前,很多现代民族声乐作品都不只有民族声乐成分,也有很多京剧音乐元素,把京剧音乐元素融入民族声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创作方式,这种融入让民族声乐变得更加精彩。民族声乐除了应用京剧中的咬字腔调和表演形式以外,还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这些不同的元素给声乐作品注入了新的力量。这样的创新融合形式无论对京剧还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民族声乐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同时,它也是我国人民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从广义上来看,民族声乐主要包含三种类型,分别是民歌演唱、曲艺说唱以及戏曲演唱。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民族声乐也形成了一些其他的演唱方式,包括新歌剧表演和西洋作品的民族化演唱等。从狭义上来说,现代人掌握的少数民族声乐就是民族唱法,也是在歌唱过程中能够表现民族特点和音乐特征的歌唱方法,这些所谓的民族唱法不但对中国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形式有必要的传承与发挥,同时,也对西洋唱法有一定程度的吸收。民族声乐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民族和语言的不同,以及地域上的不同都会形成不同特色的民族声乐。以汉族民族声乐为例,韵味浓郁、字正腔圆、声音优美以及情感充沛等是其特色。汉族民歌对演唱者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字正腔圆,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有充沛的情感,只有演唱者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演唱之中,才能让听众体会到民歌所要传达的情感,让听众的内心受到触动,引起他们的共鸣,让更多的人热爱民族声乐。
“京戏”和“平剧”都是京剧的别称。京剧在中国有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的四大国粹之一。早在2001 年的时候,京剧就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包含五种行当:第一种是生行,生行扮演的是不同年龄的男性角色。第二种是旦行,旦行与生行正好相反,扮演的是不同年龄的女性角色。第三种是净行,净行与生行相同,扮演的同样是男性角色,不同之处在于,净行的脸上会画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些,而生行大部分是素脸出场。第四种是末行,目前,末行已经不是很常见了,因为其被归入了生行之中。第五种是丑行,丑行扮演的大部分也是男性角色,分为武丑和文丑两种。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是京剧舞台表演的主要特色,这样的特色对演出者的基本功有一定要求,表演者需要处处入戏,展现京剧的魅力,让观众沉浸其中。
在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京剧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民族声乐发展角度来看,具有京剧元素的声乐作品是推进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融合的重要力量。对当前京剧院中所呈现的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民族声乐中京剧艺术的应用一般表现在戏曲音乐和京剧唱腔方面。从音乐艺术来看,京剧作品中的快板、散板和慢板都是京剧元素的代表。在唱腔上,通过京剧二黄腔和西皮腔的运用,可以展现出民族声乐的特色。一般情况下,民族声乐在演唱过程中都会运用和模仿京剧艺术中的发音和咬字技巧,通过五音四呼和四声阴阳的发声方式对每一个字进行发声,可以呈现民族音乐的韵律感和华夏民族的文化特点,同时,声乐还可以利用完整的气息起到让作品演唱更加饱满的效果。可以看出,京剧艺术对民族声乐的演唱具有重要影响,在民族声乐中借鉴多种京剧元素可以让声乐作品和传统的民族声乐产生很大差别,使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技巧、唱腔运用和音乐本身都充满浓厚的京剧气息,展现出独有的民族特征。
民族声乐和京剧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这种共同之处体现在对文字的表达上,无论是民族声乐还是京剧,都对咬字、吐字有一定要求,这种严格的咬字方式可以表现我国传统的汉语言文化的底蕴。二者的不同也很明显,京剧的妆容一般都较为夸张,更加重视表演形式。而民族声乐重视的是唱腔,注重通过少量的肢体表演配合优美的唱腔表现作品的内涵。将京剧音乐元素融入民族声乐作品,能让声乐在拥有优美唱腔的同时,具有更加丰富的表演形式,让声乐作品更有活力。
京剧表演对发音和咬字极为注重,“字正腔圆”是人们对京剧演唱者的评价标准。戏曲作者在创作曲目的过程中,往往会用一些美好的词句来表达曲目的情感,演唱者要通过正确的发音方式让听众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情感。这种发音方式与我们平常说话有很大区别,在京剧中,一个字的表达要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字头、字腹和字尾,演唱者要对这三个部分的发音形式和时间长短作好规划。字头发音要准确、清晰,字腹发音要稳定,要有固定的支点,发出的声音要悦耳,音调要圆润,要将声音与文字完美融合。除了字正腔圆之外,京剧还有一个重要要求是依字行腔,根据不同的文字音节、唱词音调和文字意思与情感进行腔调设计。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同时做到字正腔圆和依字行腔,才能让曲目的情感表达得更加饱满。这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也非常重要,现代民族声乐同样重视咬字行腔。
拖腔、连腔和滑腔都是京剧表演的重要元素,将这些富有京剧特色的行腔方式运用到民族声乐中,不但可以产生特殊的情感色彩,也能够表达出不一样的民族声乐色彩,此外,哭腔与笑腔唱法也是京剧艺术特有的行腔方式。比如,在民族声乐作品《牧歌》的演唱中,为了充分展现内蒙古民歌的意境和当地的文化特点,演唱者可以在保持民族歌曲演唱情感的连贯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尝试用有连腔的行腔和吐字方式,这样一来,在演唱《牧歌》作品时就能够将蓝天、绿草、羊群联系起来,在听众脑海中呈现出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象,利用京剧的行腔方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看出,结合歌曲内容和情感需求,通过丰富的京剧行腔方法可以充分展现民族声乐的艺术效果,让民族声乐紧紧依靠歌曲情感进行发声,使情感表现更加真实,呈现出惟妙惟肖的音乐风格。
气息的掌握对演唱来讲非常重要,因为,气息是一个人发出声音的基本力量。在京剧里,气沉丹田是歌唱时的基础要求。在中国民族声乐里,气息的运用技巧较为丰富。中国民族声乐的歌手往往能够对京剧中练习气息的方法加以总结并进行吸收,使自身的歌唱气息更加稳定。在吸气的过程中,演唱者要有比较饱满的感受,身体好像成了正在扩张的气球,让喉头和呼吸形成更加自然的状态。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通过气息将声音拖住,可以增加吸气的力量,做到呼吸交融,唱腔就会变得更加委婉动听,然后自如地进行演唱,以实现声断气不断的演唱效果。与此同时,发音标准同样重要,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要做到节奏准确,运腔的时候要从歌曲的整体入手,重视摇板式等板式结构的处理,把京剧元素更好地融合在声乐演唱中。
随着戏曲文化的发展,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声乐演唱风格。但是,任何演唱风格都有自己民族的独特韵味。在咬字的基础上重视演唱过程中的韵味的表达,对于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风格表达都有积极意义。通过对京剧韵味的研究和应用,很多民族声乐作品都表现出了京剧的韵味。比如,《梨花颂》中有一句歌词是“春入泥”,短短的三个字中的“入”就融入了京剧唱腔的韵味。如果没有京剧韵味的加持,仅是平淡地将这三个字唱出来,这句歌词就会显得索然无味。一首歌曲的灵魂就是韵味,将歌曲中的韵味发挥出来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随着我国声乐艺术不断发展,京剧的演唱风格和韵味也逐渐被应用到声乐艺术中,并且,通过艺术家们的灵活运用,使声乐作品展现出良好的声乐特点,比如,在民族音乐作品《故乡是北京》的演唱中,李谷一的倾情演唱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艺术体验,李谷一老师在演唱过程中不仅字音语调把握得很精准,同时感情运用真实饱满,行腔起落有致,伴奏更是完美衔接,给人以扣人心弦的感觉,最重要的是,李谷一的演唱融入了京剧的韵味。
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歌声来表达歌曲创作者的内心情感,而京剧通过表演的形式来传递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表演是一种更加直观和具体的表现方式,如果能将声音和表演相结合,会让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更加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在民族声乐的演唱中加入京剧的表演风格,需要借鉴京剧中的手、眼、身、步、法等,重视与听众的有效互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传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在民族声乐的演唱过程中,自如地运用眼神的变化来表现情感上的转折非常重要,通过眼神之间的交流可以让观众内心更受触动。除了眼神上的变化以外,肢体动作同样可以让观众体会到情感的变化。比如,《梅兰芳》就用兰花指实现了精湛的表演,展现出女儿家的柔美心思和男儿的慷慨气概,这种鲜明的反差效果表现出梅兰芳老师高超的艺术造诣。
京剧的《贵妃醉酒》对于字正腔圆极为重视,整首歌曲中,每一个字的发音都非常清楚,这在民族声乐版的《贵妃醉酒》中也体现了出来。京剧的《贵妃醉酒》有很多的“醉”字,字头要发出“Z”的音,要用舌尖抵住下颚,向外送出气息,形成喷口,这是京剧演唱过程中的独特技巧。声乐的《贵妃醉酒》就吸收了这一技巧,在字头上发出清晰的“Z”字音,在字腹上发“ui”,在字尾上发“ei”,然后,利用拖腔唱出歌词,这样的发声形式让声音更加饱满。除了发音上的借鉴,民族声乐《贵妃醉酒》在表演形式上也借鉴了京剧,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京剧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多种腔调于一身。京剧的表演之中不仅有唱的部分,还有身段、服饰等演的部分,同样的,在民族的声乐表演中,也应该既要有唱的部分,也要有演的部分,民族声乐对于身段没有要求,只需要注意肢体和眼神的变化就可以。在民族声乐版的《贵妃醉酒》中,为了还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演唱者需在动作和眼神的表演上下功夫。而京剧中的这一表演融入了身段的变化,通过卧鱼、绣花等身段表演传达出杨贵妃的情感变化,将杨贵妃醉酒后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民族声乐的《贵妃醉酒》完全可以借鉴京剧的身段表演,这样一来,表演者就可以在形态、动作和眼神上表现出作品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将歌曲中杨贵妃醉酒的形象表现出来,让她的情绪通过眼神的变化让观众有所感知,比如,用失落的眼神来表达人物酒醉之后的惆怅心理,通过挑眉这一微表情来体现人物的妩媚等。
综上所述,在现代民族声乐中加入京剧音乐元素可以让民族声乐在唱和演上更加饱满,因此,业内人士应该重视创新,合理地将二者进行融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