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怡 杨海英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计划未来五年将传承发展路线图。可见,政策的扶持对红色文创发展项目的稳步进行十分有利,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依托现有的文化资源以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前诞生的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在政府和社会的大力宣扬下,使得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随着红色之旅一路高歌猛进,经典的红色文化元素也被赋予了更多内涵。当前,我们需要的是探求一条符合当代观众审美与市场选择的途径,在强调设计与文化、产品和情感的联系性的同时,还进行红色文化的优质输出,并以回收市场的优秀反响为目标,在有效拓展传统工艺的再加工的同时,完成文化创意作品的人本回归。本文将通过时代视角,兼顾实用性、融合性、艺术性和独特性来探求一条融合发展的红色文创产品创新路径。
中国红色历史的跨越和变迁,发展出更符合现代精神的文化元素。现代文化创意产品以其为本,打造出丰富的纹样和形态,给人一种持续、恒久且连续的坚定氛围,在中国国民的爱国潜意识中起着含蓄且持续的作用。红色文化作为现代最热文创产品的主基调,联结着消费者的情感和革命精神主题的升华,在其不断融合、碰撞和革新的同时,其情感输出在国家整体文化向着全面性和稳定性的发展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红色文化元素的提取。红色文化元素也可以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有形的文化元素是指以真实存在的物质载体为借鉴元素,构建红色文化产品中的细节创作。浙江嘉兴南湖边历经百年风雨飘摇的红船,革命圣地井冈山等建筑类遗址,革命先辈在历史中留下的一份完整或残缺的物件,都可以作为红色文化作品采集中的创意元素。无形的文化元素是指在非物质文化层面的一切精神文化元素,是在创作过程中非物质层面的文化元素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和情感,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艺术形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洪流中,不畏艰难、逆风而上地推翻了旧封建主义制度,实现了革命的胜利,其中的革命精神和奋斗情怀都是精神元素的体现。要让红色文化元素在文化创意产品中更加醒目,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复刻方法,比如在复刻“红船”等红色建筑或是对兵器、战时写的日记等特殊物件时,可以在保留现实感的同时,进行适度的夸张和风格渲染,可以应用光影和绘画效果强调红色文化元素,以升华想要表达的主题效果。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资源的整合是指充分挖掘区域内优秀文化资源,在协调和维护各方的利益的前提下,综合时代所向,将原本孤立存在的文化资源碎片整合到更具有时代特性的物体中去。纵观我国红色资源文化,地域性显著,资源较为分散,红色文化在此背景下呈现出多样的文化生态。时代在进步,民众的需求和奋斗的精神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如今抗击新冠疫情的大环境下,地域内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在维护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且能持续有力的发展是红色资源整合的关键命题。为更加有力地推动经济效益的发展,对文化创意产品的要求需要相应提高,提升其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这要求在红色文化产品迭代更新的创作中能够综合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其进行择优与丰富设计,将各地方原本割裂存在的文化碎片,通过系统的资源整合成更有实用性、融合性、艺术性和独特性的文化新生产品,让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承载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的意义。
在当下互联网+与红色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的要求下,商业化趋势正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由于文创产品所承载文化价值和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利润的可观性让系列IP和互联网产业看到了商机。由此,资本开始入驻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许多量产化文创产品也出现了一些文化元素的浅层融合,纹样造型上的“生搬硬套”和“千篇一律”成了文创产品从量产化到精品化、多元化的发展历程中最严峻的问题。
一、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近两年,因建党百年等热点主题的兴起,一系列红色文创产横空出世,并带动了一大批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的IP文创品牌的诞生。作为这类顶级的文化IP在有了成功且套路式的运营和营销模式后,大量生产、宣发、销售,在短时间内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广受民众追捧并引发强烈反响。在设计上,大批量的红色文创产品,“偷懒式”地直接套用了应用广泛的红色文化纹样和造型,设计感观差,形态千篇一律,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在营销热度弥散、新品上架后,大量滞留文创产品则需要降价处理或消费,但“审美同致化”的枷锁却牢牢锁住了红色文化的内核和发扬意义。
二、文创产品发展思路单一。目前,我国对于红色文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思路较为单一,大多数为搭建设计展示平台来吸引受众,通过可视化的文化形象给予公众新鲜感与冲击力,这类沉浸式的文旅让历史也更加具有鲜活性。数字可视化平台随着各地文物博物馆的不同而产生细微的差异性变化,但各大博物馆仍以线下实体店销售为主,文创产品仍然无法摆脱旅游纪念品的定位,其本质也是大同小异。传统红色旅游IP,需要有更细致的品类划分,更完善的物联网技术介入,让受众对某一方面的“非遗”有更深刻的体验。例如,上海浦东新区串联了园区内7个具体验性和沉浸式的红色地标,通过大量的仿古场景布置,在注重场景化的同时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拉近了消费者和红色文化的距离,在情感上驱动消费者购买并使用产品中包含的精神和内涵。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为红色文化传播给予技术赋能,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文化的创意与开发,将可视化的文化形象制作成现代用品,并在物联网上进行营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红色文化通过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具有特有的文化传播和精神教育和提升功能,赢得了公众的一致好评。“思锦”项目借互联网的东风而生,将在线上打造一个拥有丰富红色文化内容的资源数据库,线下调研结合各红色文旅源地,与各高校设计学科联合打造系列文创设计进行互联网售卖,形成一个文化与产业内容嵌合关联、各方利润分成、线上线下良性发展的碰撞概念式红色文化展示与营销平台。
一、推出线上数字红色文化“云观展”。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在“视听说”三个方面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红色文化线上展示平台应围绕视觉传播与传承手段作为主要应用领域展开活动,调用多元的图样和文字元素来呈现优质的审美视觉。例如,在项目平台中通过VR技术来展现中国革命历史云展馆,以“红色”为主基调,在云观展内按时间段展示,通过媒体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处理,通过技术融合而形成独特的视听体验。以妙趣横生的二次创作的故事内容,生动形象的历史形象以及震撼人心的视听感受为基本内容,增强用户在使用平台时体验的鲜活性,使用户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在视觉上以沉浸式的观感来体验红色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从而提升游客思想与红色文化理念的共鸣度。资料形式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化,使互联网在传播上为红色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优良的渠道,为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保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二、联合高校设计学科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纵横丰富,理清并梳理正确且基于史实的历史是当前最值得思考的命题。青年一代作为民族力量的主力,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中人才济济,师生文化水平较高,掌握及拥有现代化的技术及设备,在其环境下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文化,无疑是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最佳平台。除了学习与研究创作技艺外,在进行红色创作产品设计与开发时,应在保持其技艺核心技术的前提下,顺应时代与主流文化,研发出既有独特性又有现代感的创意作品,培养团队去红色文化源地调研并形成结对项目。这要求高校设计师生亲自下乡走访红色革命根据地,提升自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设计出的产品能够充分挖掘情感和思想,才能稳定且持续与红色文化源地形成可持续的技术输出和产品往来。
现阶段,红色文化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性,但是其在人文输出和实用性上还尚有欠缺,缺乏了设计美感。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更高需求和地域性红色文化的推广,“思锦”项目强调阐述叙事性产品设计与红色文化的联系。例如,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项目将结合“百年建党”“理想照耀中国”等热点主题联结地方政府进行联合创作的活动和赛事,构建以故事和相关概念为驱动的红色IP,打造以红色价值观为内核的红色IP,重新塑造红色故事,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在红色文化产品开创中,要积极聚集社会力量,通过具有设定主题的文创产品开发竞赛来帮助文化创意工作者在有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开发“美而实用”的设计品。
一、造型形态构建。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彰显红色情怀,团队以红色文创的方式创建了“思锦”项目以传播红色文化。在项目中主要生产出的红色文创系列丝巾中的文化元素就提取了红色革命征途中的四个代表城市中的城市建筑元素。如在嘉兴主题的丝巾中的主要元素是红船,中间的四个红船按照对称角度旋转的造型形态构建了整个主题画面。布置在丝巾四周的烟雨楼等具有当地特征的元素与具有江南湿润栖息的石桥共同塑造了水调歌头的意境,也象征了往日艰苦岁月已去,而今日太平芳华仍在的内涵,强化主题表达,唤醒消费者的红色记忆。在以上海为主题的丝巾图案创作中,选用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主要元素,以对称式的图形结构和清新淡雅的配色将党的历史和城市文化融合为一体。这不仅在视觉与创意上展示了民族风格,也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重构经典,深度挖掘了文化元素与红色故事的可塑性。为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原创的诗词,“红心思流年,芳华寄锦缎”其意为华夏子女在岁月浮沉且宏观连续的中华五千年岁月中创造了如繁星般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明星,在流年中薪火不灭,代代传承。在传统文化中深挖红色文化精髓,在设计和创作上融入当代思想,红色文化创意作品中专属于中国红色文化的“民族风格”由此而生,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二、立体化输出模式。“思锦”项目的核心构成单元为线上营销,线下营销与跨界营销。其中的线上营销是使用户多点感知文创产品营销信息的重点手段,通过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网络直播等多媒体网状链接传播平台加以实现;实现互联网赋能红色文创开发,转变传统线性链条式传播模式。线下营销包括开辟红色文创产品销售空间,可以通过实地互动直播,让消费者近距离实体感受文创产品。开展中大型红色文创作品展览,积极利用博物馆或革命纪念馆的公益属性进行有效的商业联动输出,以重新构建立体化开发模式。除此之外,项目将分类别、分时间段进行项目的活化,结合地域性特征进行叙事化设计,保留最醒目且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元素进行概念设计,以达到所设计物所运用的红色元素得以唤起当地群众的情感共鸣,针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精准输出价值观,将红色文创产品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发挥至最大作用。
红色文化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创新精神是加强人民群众文化认同感和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当前“泛红色”文化泛滥,为此,未来的红色文化事业,除了在搭建视觉传播与传承平台外,将更加注重文化创意与市场化,立体营销推广。红色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文化融合碰撞而出的新样式,不仅顺应了市场化的潮流,更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思锦”项目的推进,意在让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创新精神在传承中绵延不绝,且历久弥新,形成了独特且强化的文化符号,为中国文化向国际更为广泛的传播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