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的影视传播探究

2022-10-31 11:16陈思华
声屏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黄飞鸿侠义功夫

□ 陈思华

黄飞鸿功夫影视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侠义精神内涵,尤其黄飞鸿这一人物形象所展现出的爱国爱民、正直善良、勇敢无畏的侠义精神是大众的集体记忆。黄飞鸿影视传播持续了大半个世纪,是值得进行历时性分析的研究对象,20世纪50年代是黄飞鸿黑白电影出产数量最多、发展最集中最旺盛的一个时期(共计62部),而90年代是黄飞鸿影视在曲折、沉寂后进入新时期新发展的彩色片时期。因此,这两个年代的黄飞鸿功夫影视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借鉴意义。基于此,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黄飞鸿影视作品中的侠义精神内涵的演变,有助于归纳这两个典型时代中黄飞鸿侠义英雄形象塑造的叙事方法,分析其侠义精神深入人心的原因,结合新时代社会背景与受众心理特质,提出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的黄飞鸿功夫影视创作与传播策略,从而为我国的文化市场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增添色彩,弘扬中华民族的功夫文化与民族英雄精神。

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的演变

黄飞鸿的侠义英雄形象是通过相关功夫影视对其侠义行为的叙事与拍摄塑造出来的,在观察黄飞鸿的侠义精神内涵时,可从其行为及所传达的理念这些角度剖析。据此,通过提取和梳理黄飞鸿影视中“主要矛盾冲突”和“如何化解矛盾”这两大角度的内容,可以看到黄飞鸿的侠义行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如何通过侠义的举措解决问题,从而归纳黄飞鸿侠义精神的内涵。

上世纪50年代黄飞鸿的侠义精神内涵。一、《黄飞鸿独臂斗五龙》。西关一带的黑势力五龙堂强行掳走了歌女胡绮湘之弟胡细牛;黄飞鸿侠义救助,受伤后以独臂斗胜五龙并将他们送往官府治理。二、《黄飞鸿沙面伏神犬》。大粒癦引西洋拳师的猛犬大闹宝芝林,煽动黄飞鸿接受挑战;黄飞鸿先用布巾收服猛犬,大粒癦作恶不成反而被迫捐赠义款。三、《黄飞鸿义救卖鱼灿》。卖鱼灿开武馆授徒帮补家计,却遭鱼市场恶霸豆腐兴欺凌捣乱;面对恶人欺负妇孺,黄飞鸿出手摆平局面并劝勉大家和平共处。由此可见,上世纪50年代的黄飞鸿功夫影视传达的侠义精神内涵为:第一,锄强扶弱,身临险境依然临危不惧,誓要拼搏到底;第二,正直从容,打斗中智勇双全,克制对方,见招拆招;第三,惩恶扬善,使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主张和平友好。

上世纪90年代黄飞鸿的侠义精神内涵。一、《黄飞鸿》。提督官员与沙河帮处处针对黄飞鸿的宝芝林和民团;百姓也处于内乱外患、英美洋枪大炮的混乱环境中;黄飞鸿以武力、智力和魄力坚持不懈地与英美洋人斗智斗勇,与沙河帮血战到底。二、《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白莲教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刺杀洋人,蛊惑人心,扰乱社会;大臣纳兰元述对革命党人赶尽杀绝;黄飞鸿潜入白莲教贼窝,揭破其迷信骗局;打倒大臣,为革命党人安危保驾护航。三、《黄飞鸿之五龙城歼霸》。八国联军侵华,衙门和百姓贫苦不堪,秩序混乱,以张宝仔为首的海盗肆意掠夺钱粮珠宝等财富;黄飞鸿率领徒弟们深入海盗巢穴鳌头堡,打败单眼英、张云麟、张宝仔等乱党。基于此,可提炼出上世纪90年代的黄飞鸿功夫影视传达的侠义精神内涵为:第一,关注社会,关心百姓民生,心系国运,为社会安定贡献自身力量;第二,正直有主见,敢与腐朽官员对抗,重视有志有为的爱国先进人士;第三,不畏外国列强、海盗等恶霸人物,英勇顽强抵抗侵略,保家卫国。

不同年代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的区别与联系。不同年代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既一脉相承,又各具时代特色。其中,上世纪50年代的侠义精神关键词是锄强扶弱、惩恶扬善、以和为贵,90年代的侠义精神关键词是爱国、关注社会民生、顺应时代与革命潮流、不畏列强与恶霸。

上世纪50年代的黄飞鸿侠义精神表达很接地气,直截了当,而且黄飞鸿自身也带有一定的威望。以影片《黄飞鸿义救龙母庙》的片段为例,当弱不禁风的妇女林碧玉被恶人牛王彪强行带走后,其丈夫第一时间是奔向黄飞鸿求助,可见在周边的平民百姓一遇到恶人恶事就会想找黄飞鸿大师出手相救。这一时期的黄飞鸿侠义精神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除恶侠义之举。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1957年“狮王争霸”和1993年“狮王争霸”的对比为例,两部影片的故事内容大概一致,但是90年代的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更加丰富立体——除了惩恶锄奸、扬善立德的侠义举动之外,影片中的黄飞鸿在面对国运日益衰退之时还会衍生出爱国忧国的民族情怀。以徐克导演的《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中的片段为例,当十三姨被百姓误认为是假洋鬼子惹怒众人时,年轻正直的黄飞鸿及时赶到救下被白莲教人欺负的十三姨:

群众A:来者何人?

黄飞鸿:佛山黄飞鸿。

群众B:听说身手不凡啊。(说明其青年时期有一定的名气)

群众C:黄师傅你可真厉害呀,一个能打七八个。

黄飞鸿:其行不正,欺神骗鬼,还说什么保家卫国。(侠义精神+爱国情怀)

由此看出,上世纪90年代的黄飞鸿在电影中的人设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威望的,仅是小有名气,反帝爱国,尽己所能保卫社会的有为青年,慢慢打拼成一代宗师的形象。这也是黄飞鸿展现侠义精神内涵的另一途径。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尽管黄飞鸿的影视形象随着时代变化一直在变,但“侠义精神”始终是其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侠义”也成为黄飞鸿形象的一个重要标签。

黄飞鸿功夫影视传播的社会背景与大众心理分析

“使用与满足”的理论研究指出受众会基于某种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据此理论可知,当大众有收看电视或电影以消遣娱乐的需求动机时,若该作品能满足观众的期待便能与人们产生共鸣与互动,由此获得传播上的成功。黄飞鸿的侠义精神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得益于黄飞鸿功夫影视创作者对黄飞鸿的形象及其精神文化的精心设计和成功吸引观众。一方面,时代变迁使社会背景发生变化,比如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从黑白片到彩色片的传播技术变迁、编导剪辑技术的变化、街景、节庆元素等素材的变动,也会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心理以及黄飞鸿影视的创作与传播,进而塑造出与时代精神相吻合的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另一方面,黄飞鸿的侠义精神内涵是黄飞鸿影视的内核,它取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折射并契合大众的审美和心理,也是大众的文化认同和集体记忆。而且,黄飞鸿影视创作与传播离不开尊重大众的审美与呼声,需要展现出符合该时代精神面貌的黄飞鸿侠义精神,才能够实现“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和“黄飞鸿影视成功传播”的双赢局面。总之,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的变化,关键在于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会环境的变动以及在与大众心理的碰撞和共鸣中不断变化发展着新的内涵。

因此,结合时代变迁下的社会背景条件和大众心理因素,分析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的时代设置和表达的变化过程与原因,可以深入探讨黄飞鸿的侠义精神如何随着影视剧的播出成为坊间众人称赞的优秀品质。

上世纪50年代分析。黄飞鸿体现的是儒家智、仁、勇的美德,武术是用来修身自卫,必要时制止动乱,降伏罪恶,从而维持道德伦常秩序的一种手段,因此《黄飞鸿》片系体现的是一个儒家的精神世界,这一“精神世界”在20世纪50年代的黄飞鸿影片表现得最为典型。该时期影片中黄飞鸿几乎由关德兴主演,现实中他本人是一位少林武术家,当过武术教练,就如影片中黄飞鸿一样,是一位有能力、有地位、有威望的侠士。这一时期的黄飞鸿正义凛然而又封建,符合该时期香港社会的守旧民智,看重伦理道德秩序,是社会仁义道德的保卫者,契合这一时期大众对黄飞鸿这样的英雄人物精神的观影需求与价值观念。在黑白片时期简单的编导与剪辑技术下,黄飞鸿影片情节与对白十分简洁直白,直抒胸臆,使观众一目了然。另外,将侠义举动融于传统习俗之中,是上世纪50年代的黄飞鸿影片叙事策略。这一年代的舞狮、舞龙等传统习俗气息十分浓厚,深受老一辈人的追捧与喜爱。在影片主人公施展拳脚以惩治恶人的时候,结合这些热闹的传统习俗元素,能让大众得到“热闹喜庆的氛围”与“大快人心的感觉”,从而加深大众对黄飞鸿侠义精神的记忆与认可。

上世纪90年代分析。后来,除了黄飞鸿功夫片中一贯的锄强扶弱、击败恶人之外,影视创作者还将黄飞鸿与中国近代跌宕起伏、外忧内患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以徐克《黄飞鸿》系列最为具有代表性,集中展现黄飞鸿与其徒弟如何与外国列强斗智斗勇、见招拆招,以及投身革命的潮流当中的故事。当时香港学生运动此起彼落,香港新生代反殖民地建制、追寻自己的文化身份,在这个社会背景的基础上,黄飞鸿功夫影视系列的主人公满足了内外交困中的香港普通民众的精神渴望,他们渴望生活能够改善,更渴望获得身份确认、心理认同和精神慰藉。因此,这一时期对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的创作和设计其实是回应了当时香港大众炽热的“反殖民、寻自我”的心路历程。上世纪90年代已是彩色片时期,影视拍摄与剪辑技术进一步提升,这一时期的黄飞鸿影视作品也添加更多元素用以丰富情节和画面。因此,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也紧跟社会背景变化,适时而变,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影片还请来李连杰、赵文卓等具有正能量的青年演员担任主演,塑造出青年黄飞鸿不畏敌人、心怀百姓、关注国运的侠义精神,以鼓舞新生代勿忘做一个朝气蓬勃,高瞻远瞩的有理想、有志气、有作为的新青年。

总体而言,上世纪50年代与90年代这两个时代的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都能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相应的创作与调动,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大众需求,因地制宜,积极创新,取得黄飞鸿功夫影视创作与传播的成功,使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适应时代潮流,成为社会历史文化的记忆点与大众的精神食粮。

黄飞鸿功夫影视创作与传播策略探究

关于影视创作中对主人公精神内涵的塑造,我国著名导演谢晋有这样一个观点:“透过对主人公内心的揭示,透过对人物心灵的赞美,使人们看到蕴藏在我们民族之中的强大的心灵美、性格美和境界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由此可见,通过对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的设计与塑造,能让黄飞鸿功夫影视有能与大众产生共鸣的情感,能赋予影视作品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底蕴,也能让我国功夫影视不再流于表面的拳脚功夫和花哨的剪辑技术,从而创作具有文化价值的,能代表我国优秀的民族英雄文化的影视作品,走好中华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与传播的一大步。

通过上面几部分的分析,人们能了解到成功的影视创作与传播是如何磨练出来的,什么时期设置怎么样的侠义精神内涵来吸引观众的兴趣,唤起社会大众的情感。基于此,为了能更好地创作与传播有文化底蕴的功夫影视,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清现状,取其精华,扬长补短,结合新时代社会背景,紧扣时代脉络创作功夫影视;

二、关于剧本创作与拍摄剪辑——要观察当下大众的心理与喜好,尊重、回应大众的精神文化诉求,创作出具有说服力的故事,不断对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加以创新与发展,使作品内容经得起大众的审视;

三、适当添加新元素,并结合新技术进行创作。网络技术的进步能让黄飞鸿的大众媒介叙事更加兴盛,受众不仅可以利用弹幕和留言的方式实现与观众的互动,更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和后台大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和分类,制作更受大众喜爱的影视精品。

结语

对黄飞鸿功夫影视中的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进行时代对比、现状简述以及结合相应的社会背景与大众心理分析后,有以下两项主要发现:一是上世纪50年代的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关键词为“锄强扶弱、惩恶扬善、以和为贵”,而90年代的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关键词为“爱国、关注社会民生、顺应时代与革命潮流、不畏列强与恶霸”,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在观看黄飞鸿的相关影视时理解人物性格以及故事脉络。二是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的影视叙事在这两个年代中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而又各具时代特色,这样的特色是由时代变迁引起社会背景的变化和在大众心理的影响、互动中产生的。这些发现对于从而提出对于黄飞鸿功夫影视如何在新时代创新发展,加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我们要紧扣时代脉络,把握好“经典”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才能让这些影视作品经得起新时代的考验和大众的推敲。

以黄飞鸿为代表的岭南族群英雄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价值,对当下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文化传播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如何继续努力挖掘、发扬黄飞鸿侠义精神内涵的闪光点,创作出更多契合时代价值的、积极向上的、有情怀的功夫电影,这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大众文化传播学议题,也是需要功夫影视行业与社会共同努力做出实质性创新与传播的方向。

猜你喜欢
黄飞鸿侠义功夫
郭沫若的侠义观新论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黄飞鸿电影神化了
功夫猪
功夫猪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竞技活动
功夫猪
功夫猪
展浩然之气,昭侠义之风
还原一个真实的黄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