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彤
被誉为“纪录电影的教父”的英国纪录片导演约翰·格里尔逊认为,纪录片是“对真实素材的创造性处理”,可见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也是纪录片的生命。《辉煌中国》是我国时政类科教纪录片的典型代表作品,它以时事政治为题材,从社会功能角度出发;以真实创作素材将知识传播功能和娱乐审美功能有机完美地结合;以实现传播实事求是、冷静客观的科学精神,达到寓教于乐的传播目的的纪录片,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辉煌中国》共六集,讲述了六十五个成就故事、二百五十个成就点位,内容从小到大,宏大叙事的同时把摄像机镜头对准平民眼中的时代变化,客观生动地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著成果。不同于传统的主旋律纪录片,《辉煌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内容、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它严格遵循纪实原则,将创新的形式与丰富的内容和谐统一,通过身边的故事展示伟大改革成果,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方位总结,具备极强的思想广度和理论深度。本文以《辉煌中国》这部纪录片作为案例,对此类型作品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此类纪录片在创作方面的启示。
影视作品由于其创作手法、表现形式、内容题材等不同,会呈现出各自的审美特征。审美特征是艺术通感审美的基础,只有找到一个切入的点,与审美之间产生联系,才能够让审美通感在艺术间自然流露。《辉煌中国》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专业团队创作与素材众筹相结合的内容美、线上参与和递进体验式传播相结合的形式美以及宏大主题与个人化叙事相结合的意蕴美这三个方面,具体展开如下:
内容美:专业团队创作与素材众筹相结合。对于任何作品的创作来说,内容的审美都是首要的。《辉煌中国》在内容创作上主要通过专业团队创作和素材众筹两种途径,让这个时政类科教纪录片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同时内容更加丰富多元,不仅展示了近几年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还让部分受众参与其中,从更加平民化的视角来展现社会变迁,让受众获得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
《辉煌中国》作为一部时政类科教纪录片,担负着反映时代变迁、展示中国实力的历史使命,势必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这类题材的作品内容容易乏味单一,想要让观众喜闻乐见并不容易。基于此现状,创作团队创新了创作方式,将专业团队创作与素材众筹相结合,一方面团队成员分组拍摄保证创作的高效与精良,另一方面主创团队发布众筹项目,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反映他们身边发生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投稿包括与国家发展主题有关的案例线索、视频、照片等,以这种方式丰富纪录片的内容。在专业团队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八个摄制组共去了三十一个省、市、区,三个月拍摄了大约三千五百个小时的素材,后期创作人员结合众筹素材,从极为丰富的素材中层层筛选,真正用到的还不到总拍摄内容的七百分之一,最后才呈现出观众看到的六集内容。这部作品的内容从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展开,将话语的概述演变成生动形象的影像内容,给观众一种有温度、有高度、有厚度、有广度的呈现。《辉煌中国》是一部新时代的民族影像史记,给无数中国人注射了一剂民族自豪与祖国强大的强心针。除了专业主创团队的精心制作,内容众筹也让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群众,融入了更多贴近生活的故事,让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创作者更加偏向于采用与人民紧密有关的、获得大众认可的素材,增强大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与以往的同类型纪录片相比,《辉煌中国》所展现的内容群众性与政治性相互交融、成为一体,让受众不仅仅只是一个“看客”,而是作为内容的“创作者”参与作品,后期观看过程中,自豪感与满足感更是油然而生。因此,从内容来看,《辉煌中国》带给观众的审美体验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专业团队精心制作展示中国变化,将国家的飞速发展、壮美山河通过屏幕影像呈现出来,呈现了国家这一表现对象的美,让观众有了视觉美的体验;第二,“大故事”与“小故事”“大时代”与“小人物”交织在一起,张弛有度,人文美极具审美体验;第三,专业团队制作声画协调,音乐与风景融为一体,画面构图、色彩运用都十分讲究,除了风景的展现,科技创新的美融入其中,极具艺术美感。
《辉煌中国》内容呈现并不仅仅满足于对真实素材的记录,还充分追求艺术化加工,既尊重和迎合了大众审美也满足了“吸睛效应”,在丰富、充实的前提下还实现了创新,让观众获得了一场视觉盛宴。
形式美:线上参与和递进体验式传播相结合。《辉煌中国》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它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的传统媒体作品,努力摆脱了传统模式,充分借鉴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将公众的线上参与和递进式体验传播进行结合,线上线下联动,增强传播效果,加大公众参与度,使观众获得了全新体验。
《辉煌中国》这部作品在创作之初就发起了“厉害了,我的国”线上主题活动,以此为依托创新作品的运营模式,在制作过程中向社会大众发出邀请,呼吁大家用自己的镜头记录身边的故事,展现自己身边发生的变化,用个人经历来讲述中国故事。此外,主创人员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以此为媒介进行网络交互直播,进行“议程设置”,引起“话题效应”。从创作之初,央视开始每月开展网络直播,在直播中与观众积极交流互动,开展活动的同时也会透露一些关于作品拍摄制作的信息,包括众筹的素材和主创团队的一些拍摄瞬间,还衍生出了相关的视频、游戏、说唱等,从全民找logo合影到手写中国,一直到作品出现在荧幕上,前期的线上参与活动一直在加深着受众的认知,形成大家所关注的话题,由此进行“议程设置”,不断为作品营造声势。央视在直播时,主播把“央视网”说错成“央视碗”,创作团队马上推出“央视碗”纪念品,这个举动获得了网民热评,还引起了“端央视碗,吃中国饭,为祖国点赞”的热门话题。《辉煌中国》正是通过这种线上参与活动,借助新媒体、自媒体平台有规律地进行直播,全方位与观众进行互动,开拓了时政类科教纪录片的新形式。《辉煌中国》所发起的一系列线上参与活动以交互体验式传播的方式扩大受众参与度,让观众自愿自觉参与到传播中去,央视作为传统媒体与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相互补充,还和其他企业形成合作关系,线上参与与线下体验互补融合。制作团队与说唱组合“天府事变”进行合作,完成了说唱音乐作品同名主题曲,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主流文化;与共青团中央合作设计了“厉害了,我的国”网页游戏,游戏中采用一些科幻元素,让玩家沉浸式见证祖国的发展与辉煌;财经频道还与多家网络平台进行合作,推出特色交互体验活动,让“厉害了,我的国”这个中心议题更加深入人心,增强活动主题的影响力;在国庆节当天,中央电视台开展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主题的大型直播活动,直播持续了十个多小时,从早上五点进行升旗到晚上开灯光秀,热烈庆祝祖国的生日。除此之外,国庆节晚上在三十多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上打出了“厉害了,我的国”字样的灯光效果并同步直播,让受众在自己的城市也能感受到中国的繁荣与辉煌。另外,还有一系列的线上线下联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形式,让节目迅速被众人所知,这些形式也让《辉煌中国》这一纪录片成了人们交谈时的热门话题,扩大了这部作品的影响力。
从线上参与、媒体融合到递进体验式传播,《辉煌中国》以全新的形式进行传播推广,让受众从前、中、后各个阶段进行体验与参与,获得了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满足,也开创了时政类科教纪录片形式上的先河。
意蕴美:宏大主题和个人化叙事相结合。作为一部国家时政类科教纪录片,《辉煌中国》的主题无疑相当宏大,但是创作团队通过将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的多维叙事方式,在无数个小人物的故事里折射出宏大的主题,通过小人物体现大时代,共同营造了这部作品的意蕴美。
时政类科教纪录片作品往往由于选材范围太广导致其空有广度而缺少深度。《辉煌中国》的叙事主题同样十分宏大,涵盖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这部作品从选题到制作都避免了单一枯燥的说教式宣传,整体内容十分贴近百姓生活,主创人员通过平民角度、个体叙事,让宏大主题下的内容更加有温度,缩小了它与受众的距离,增添了一份具有人文气息与现实意义的意蕴美。纪录片是对真实素材的再加工,要记录真实的社会生活就离不开人,《辉煌中国》便是以人为出发点,从个人化的平民视角出发来展现我国所取得的一系列发展成果,透过小人物聚焦大工程、从小切口深入大时代的主题,从形象生动的人物史中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史,让作品更加真实的同时也贴近了受众,拉近了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在其中一集中,讲述了西藏一村的第一书记洛措的扶贫故事,片头通过洛措与扶贫“钉子户”的矛盾开始讲述,设置了悬念引起受众的观看兴趣;还有隧道工程师夏荔、家庭医生杨燕等多名普通人物,记录了这些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的人,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增加受众的代入感,引起共情,同时反映出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使命与宗旨。除了多维的叙事角度之外,叙事方式也进行了创新,细节的生动设置上让这部作品更有看点,包括事件细节、镜头画面细节、慢动作与延时镜头等,见微知著,丰富的拍摄手法既展现了各个领域的发展成果,也符合宏大的叙事主题。在影视作品的表述中,国家理想、民族情怀往往容易显得空泛,在这部作品中讲述了六十五个底层的故事、由大众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呈现将老百姓的小故事融入时代的发展中,更加贴近大众,反映人民的真实生活与写照。这种小人物的案例选取比只罗列成就和数据更有温度,用这些故事来打动观众,引起观众情感共鸣,让普通民众能够拥有更加强烈的代入感,显示出这部作品所具有的人文关怀。《辉煌中国》将时事政治与纪实故事进行融合,这种探索和尝试让原本不容易显露情感的主流内容有了情感的表达,让国家的主流价值实现无声传达,受众既看到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震撼场面,也感受到了普通大众在这种变化中心灵与身体的收获与满足,拉近了作品与观众、国家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让观众在情感上对此有了高度的认同感。
时政类科教纪录片《辉煌中国》以具体、通俗的形式来呈现,让宏大的主题与具体的内容进行结合,利用小人物的故事平衡了整部作品的叙事节奏,宏观与微观的交织让这部作品有张有驰,提升了故事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营造了独特的意蕴美。
表现手段科技化。高科技化的手段对于内容美的呈现具有重要意义,时政类纪录片作为主旋律作品,在弘扬主流价值的同时还要具有真实性与科学性。在表现手段上,利用高科技制作来辅助叙事能够使作品的画面更加震撼,内容更加丰富,具有更强的可视性和观赏性。在《辉煌中国》中采用了大量的航拍镜头,俯拍的视角能够让受众有胸怀广阔、气吞山河的审美直觉,能更好地契合宏大叙事的主题,同时还能以镜头的奇观视角来引起受众的注意,保证传播效果。除了航拍外,作品在表现港珠澳大桥合拢的时候,利用CG技术还原了水下的景象,将大桥合拢的技术原理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受众,也展现出了这一项工程所包括的巨大工程量与操作难度。另外,《辉煌中国》中还用到了延时摄影、慢动作、降格镜头等技术,这些镜头的运用使画面更加丰富,打破了原来的枯燥与冗长,也从侧面展示了“中国速度”与“中国效率”。灵活运用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加上深入的调研、精准的选材、丰富的镜头画面与精良的制作,能够让主流作品更加符合社会大众的需求,获得受众的好评。除了以上几种技术手段,适合应用于时政类科教纪录片创作的还有全景式纵横阅览、三维特技、场景重现等手段,能够丰富作品内容的表现语言,扩展镜头的表现空间,强化作品的主题内涵。
叙事角度多维化。近几年来,时政类科教纪录片在叙事角度上更为丰富多元,也更加注重平民视角的应用,从普通民众的角度出发讲述中国故事。但实际上,这类作品在叙事方面还应该涵盖更多的角度。平民化视角能够让作品表达更加真实直观,通过小人物身上的变化映射大的时代发展,除平民化视角之外,这类作品还应该融入专家学者、政要官员等叙事角度,不管是专家学者、政要官员的视角还是平民的视角,都一样是中国人的视角,多维叙事才能反映出社会发展的全貌,才能更有深度、有高度地挖掘中国故事与民族文化,显露出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辉煌中国》也是如此,内容素材众筹的形式让它能够汇聚到多方意见,叙事角度更加多维,看待问题的角度涵盖了国内国际以及各个阶层,整部作品的阐释也不会缺乏支撑,内容坚实又具有科学性,确保内容真实的同时视角丰富,让其更有看点也更有故事性,这也是这部作品能取得如此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以创新式的阐述、多维度的视角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成果,传播了“这一系列成果是由人民共享的成果”这一理念,以多维叙事直观地表达了“中国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主题。
题材内容亲民化。时政类科教纪录片要走亲民路线,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就要亲民化。贴近百姓生活、从受众出发,关注平民大众所关注的内容,然后通过受众需求进行选题与定位。只有立足人民才能以小见大,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体现作品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在媒介发展的今天,亲民化的题材内容更是至关重要。《辉煌中国》便是秉承了“真实才可信、平实才亲近”的创作初衷,用平民百姓的生动故事作为基础来挖掘大的时代发展史,以亲民的题材讲述大的时代,让作品更有感染力,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在《辉煌中国》制作过程中,主创团队深入到群众中去,贴近群众生活,从大众的创作角度去观察、表现人物及故事,这让主旋律作品在创作中更贴近老百姓,强化群众对于纪录片思想情感的表达认知。另外,从平凡普通人的行为中找到闪光点,让普通人以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能够形成此类型纪录片最需要的平实与温度,这便打破了传统时政类科教纪录片的创作模式,更好地展现中国形象,传承历史使命,也让这类纪录片的创作形态得到丰富。由此可见,宏观主题与亲民内容进行结合,才能够让观众喜闻乐见,扩大受众范围,时政类科教纪录片选题内容亲民化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形象塑造多元化。时政类科教纪录片记录对象一般都指向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应该有四个方向: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东方大国、社会主义大国。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一大途径,时政类科教纪录片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因此,在作品创作之初就要对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有一个预设,且力求让我国的国家形象更加多元,让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道德说教,除了深层的理解与思考角度,还要融入多方声音并有所依据。《辉煌中国》这部作品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上十分典型,在创作时通过内容众筹,将镜头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通过作品中的细节来讲述中国故事,通过大的时代故事与小的人物故事进行链接,塑造了中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形象。此外,在这部作品中,列举出了一系列的数据来支撑国家发展变化,展现发展成果,也由此展示出了中国一贯喜欢“用数据说话”、理性客观的负责任大国形象。除了内容的展示,在传播中的途径、效果上同样展示了时政类科教纪录片多元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辉煌中国》为我国时政类科教纪录片如何多元塑造国家形象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示范案例,对其进行充分借鉴与探索,发挥影视作品的特点和优势,能让人们更加客观地认识中国。
《辉煌中国》作为一部时政类科教纪录片,发挥了它“文艺轻骑兵”的作用,其成功毋庸置疑,它的审美特征与创作经验也值得以后同类型记录片探究与借鉴。通过对它的分析,不难发现一部好的作品、一次成功的尝试是离不开平民大众、全民参与的,而《辉煌中国》正是把握住了这一点,打破了过去同类型纪录片宏大叙事的传统,引入了普通老百姓的故事,以通俗、亲民的形式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它的成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让时政类科教纪录片发挥其传播国家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跟紧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创作手法与题材内容,以新颖的视角去表现时事政治,对其进行更加多元的展现,给观众以深层思考的角度,让世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