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江依 王斯栋 惠建平 张凤毫 江京辉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2.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内蒙古 赤峰 024423)
落叶松(Larixspp.)是东北和华北林区的主要树种[1]。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落叶松的蓄积量达9.36亿m3[2]。落叶松力学强度高,天然耐腐性好,纹理美观,能调节室内湿度平衡[3],因此常作为室内装饰和家具制作材料,或作为制浆造纸原料等[4-5]。松木在我国的应用由来已久,如用于廊桥、栈道及木结构建筑,在故宫等古建筑的木构件中,落叶松、硬木松(Pinusspp.)、云杉(Piceaspp.)等为常见树种[6-8]。落叶松的缺点是节子较多、树脂含量高、油漆胶合性能差、防腐处理困难等[9],因此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提高木材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值得探究。
干燥是木材加工利用的关键,但原木直接干燥较为困难且容易开裂。裂纹会导致木材物理力学性能下降,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裂纹会促进吸水,招致害虫产卵,从而对木材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影响其使用年限[10]。原木多采用大气干燥,该干燥方式节能环保,但干燥速率慢,气干2~3年的木料,其含水率仍有30%~40%,远高于我国古建筑维修规范要求的20%。原木含水率高于25%会影响防腐处理和涂饰,容易出现闷腐和开裂等现象[11]。目前以对流换热带走木材水分为原理的常规干燥技术已较为成熟[12],常规干燥前,通常对原木做机械处理,如切割、钻孔、辊压等,以增大其与干燥介质的接触面积,有效释放应力,从而提升干燥质量。董晓璐等[13]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Fisch. ex Ledeb)板材进行辊压预处理,发现弦向压缩径切板和径向压缩弦切板的干燥时间分别缩短了6.67%~23.64%和4.55%~13.02%。涂登云等[14]研究在原木外壁上开深度为3~5 mm的槽,并在常规干燥后采用干球温度60~65 ℃,湿球温度50~54 ℃调湿处理1~2 d,发现该方法可有效减少端裂和表裂,适用于小径速生原木。赵学峰等[15]研究常规干燥落叶松原木得出,中心钻孔处理使空心率达85%以上,可减缓干燥结束时的表裂。王喜明等[16-17]对钻孔后的木材作进一步的研究,在通孔内放入加热棒进行加热,干燥效果较佳,干燥后木材成分基本不变,但抗弯强度下降。Yeo[18]采用常规干燥方式干燥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原木,在长度方向进行中心钻孔,并作深度为直径1/3的单切口处理,发现原木干燥后横截面的含水率分布较对照材均匀,且机械性能未降低。有研究表明,外表面密封处理中心钻孔材可降低拉应力的影响和表裂的发生[19]。中心钻孔去除了部分幼龄材,因此对木材力学强度的影响较小。Park等[20]采用高温干燥和中心钻孔的方式处理沥青松原木和方材,结果表明:中心钻孔材干燥能耗大于板材,而CO2排放量小于板材。胡慕任等[21]研究了原木弯曲度与顺纹抗压强度的关系,认为原木的顺纹抗压临界应力与弯曲度和长细比呈负相关。Lim等[22]对中心钻孔圆木梁在中心点弯曲试验中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钻孔后原木的弯曲性能基本无变化,但其承载力变得更差。
本研究以华北落叶松为对象,采用中心钻孔、钻小孔、切口处理三类10种机械预处理方式,进行常规干燥试验,探讨机械处理对原木干燥质量与力学强度的影响,以期为原木干燥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Mayr),采自内蒙古旺业甸林场。取22 根原木,去皮加工成直径为14 cm、长为90 cm的试样,初含水率约46.4%。另取一根原木锯解成厚6 cm的板材,气干至含水率约12.0%,用于顺纹抗压强度测试。
小型高温干燥试验机(HD74/TAII),ヒFI(Ⅷ)(Ⅴ)fflasド株式会,日本;电阻式木材含水率测定仪(ST-85),上海木材工业研究所;烘箱(101-2A),绍兴市苏珀仪器有限公司;AG-X型电子万能试验机(SHIMADZU),岛津仪器有限公司;电子秤(MTW120),美乐有限责任公司。其中,高温干燥试验机最高温度可达125 ℃,最大风速5 m/s,锅炉蒸汽压力0.6 MPa。
1.3.1 机械处理
对试样进行10种机械处理方式,设置1组对照,重复样均为2个。机械处理分为中心钻孔、钻小孔处理和切口处理。
如图1所示,中心钻孔处理是沿着原木的长度方向,钻孔去除髓心部分木材,设置3个梯度的钻孔直径,分别为50、35 mm和25 mm。对于切口处理,单切口处理深度分别为35、50 mm,双切口处理深度为25 mm,四切口处理深度为12 mm。钻小孔处理是用直径为3 mm的手钻沿径向钻孔,一圈打8个孔,钻孔圈层间隔分别为5、10 cm和15 cm。加工后用石蜡封端处理。
图1 机械处理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mechanical treatment
1.3.2 力学性能测试
原木气干后加工成长900 mm、直径50 mm的4 根小圆柱体,选取无疵的部分锯截成高75 mm的小试样30个。采取9 种处理方式,分别为单切口深10、15 mm和20 mm;双切口深5、7.5 mm和10 mm;四切口深5 mm,切口宽度3 mm;中心钻孔直径7、12 mm。每种3 个重复量,并设置未处理的对照组,参照ISO 13061-17《木材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小型透明木材试样的试验方法第17 部分:平行于纹理压缩极限应力的测定》进行测试,并根据公式(1)和(2)计算试样的顺纹抗压强度。
图2 顺纹抗压试验Fig. 2 Compression test along the grain
式中:W为试样的含水率,%;σW为试样含水率W时的顺纹抗压强度,MPa;σ12为试样含水率12%时的顺纹抗压强度,MPa;Pmax为破坏载荷,N;S为试样的底面积,mm2。S包括两个面积,去除机械处理部分的实际面积S1和名义面积S2。
1.3.3 干燥基准
根据前人研究并在已有试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拟定了原木的常规干燥基准,如表1 所示。
表1 干燥基准Tab.1 Drying reference
1.3.4 干燥速率计算
干燥速率表示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单位时间的含水率变化值[23]。每种处理方式的试样制作: 在距离原木端头10 cm处锯切2 cm厚的含水率锯片2 个。称重后放入(103±2) ℃的烘箱中至绝干,称取绝干质量,计算得到初含水率。对检测的11 根试样称重,计算得到其绝干质量,通过公式(4)计算出终含水率,用差值除以干燥的时间即得到试样干燥速率,结果取平均值,用于分析比较。
式中:m绝为试样的绝干质量,g;M0为试样的初始含水率,%;m初为试样初始质量,g;Mx为试样的过程含水率,%;mx为试样质量,g;V为木材的干燥速率,%/h;M1为木材在干燥初期的含水率,%;M2为干燥结束的含水率,%;ΔT为干燥时间,h。
切口数量和深度是重要的变量,Evans等[24]研究了单一和双重切口对CCA-C(铜铬砷合剂)处理的辐射松(Pinus radiataD. Don)木材干燥质量的影响,发现双切口比单切口能更有效减少开裂。如图3 所示,去除机械处理部分表面积计算得到实际顺纹抗压强度1,并与不去除该部分面积的理论值进行对比。整体而言,实际值略高于理论值,而双切口优于单切口和四切口处理。
图3 顺纹抗压强度Fig.3 Compression strength along the grain
从表2 中顺纹抗压强度1 数据可知,当切口深度总和一定,为10 mm时,双切口相较单切口抗压强度提高了17.7%;随着深度和的增加,当达到15 mm时,其抗压强度增加趋势减弱,较单切口提高了5.6%。深度和进一步增加到20 mm时,双切口每个切口的深度接近半径的一半,此时双切口的破坏程度过高,较单切口的抗压强度减少了4.8%。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吻合。
表2 顺纹抗压测试结果Tab.2 Results of compression strength parallel to grain of wood
切口数量一定,随着切口深度的增加,应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抗压强度呈现先提高再下降的趋势。对比单双切口发现,该趋势在两种处理方式上表达一致。单切口从10 mm增加到15 mm时,抗压强度提高了14.8%;而切口深20 mm的抗压强度相较于切口深15mm提高了0.5%。双切口的变化则更缓和,切口深从5 mm增大到7.5 mm时,抗压强度只增加了3%。当切口深度继续从7.5 mm增加到10 mm时,抗压强度降低了9.2%。中心钻孔处理时,其抗压强度相较于对照组略有降低,但仍是4 种处理方式中最优的。对比中心钻孔直径7、12 mm两组,发现两者的顺纹抗压强度差异较小,可忽略不计。
检测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变化,并计算得出不同机械处理方式的干燥速率。当试样从初含水率46.4%干燥到13.8%时,整体而言,钻孔处理干燥速率大于切口处理,其中中心钻孔的干燥速率最大,平均为0.039 %/h。这可能是因为中心钻孔去除了较多的原木组织,使得原木与干燥介质的接触面积增大,水分移动路径缩短。为进一步探究风向对原木干燥的影响,中心钻孔50 mm处理的原木平行于风向码放,风直接通过钻孔,可以迅速带走水分,干燥速率得到有效提升,相较于中心钻孔组均值提高了41%,相较对照组提高了27.9%。对于切口处理,切口总深度一定,增加切口数量能提高干燥速率。切口总深度为60 mm,四切口干燥速率为0.033 %/h,较双切口提高了32%,较单切口提高了65%。切口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水分散失的均匀度,因而对干燥速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钻小孔处理的干燥速率略高于切口处理,由于孔的数量最多,孔层间距5 cm处理的原木干燥速率最快,为0.036%/h,这可能是因为该处理方式下的钻孔量最大。
干燥过程中,原木直径方向存在内高外低的含水率梯度差,会产生干燥缺陷[25]。 从表3 可知,切口处理的原木干燥质量最佳,钻小孔处理的最差。根据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裂缝对原木分等,其中单切口60 mm、双切口、四切口和中心钻孔35 mm处理方式的原木干燥端裂较少,符合一等材的要求。双切口和四切口具有对称性,水分向四周移动较为稳定,干燥后切口进一步加深,但无端、表裂现象。由于应力的释放较为集中,单切口处理的原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表裂总长随切口深度增加而减小,单切口60 mm试样的表裂总长为对照组的39%,这可能是切口的加深让应力释放更充分。中心钻孔处理方式,表裂总长与孔径大小成正比,孔径50 mm的原木其表裂总长约是孔径25、35 mm原木的1.3倍。钻小孔处理由于钻孔小、数量多,对原木结构破坏较大,干燥后出现了较多的长表裂,孔层间距10 cm时的开裂总长略高于对照组。
表3 干燥速率及缺陷Tab.3 The drying rate and defects
本研究探讨了中心钻孔、钻小孔、切口处理三类10种机械预处理方法对华北落叶松干燥质量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适当增加切口深度能有效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但深度不宜超过原木半径。双切口的抗压强度优于单切口。当切口总深度一定,为10、15 和20 mm时,双切口的抗压强度较单切口分别提高17.7%、5.6%和降低4.8%。
2)中心钻孔类干燥速率最大,切口处理类干燥速率最小。切口深度一定,干燥速率随切口数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切口总深度为60 mm,四切口干燥速率分别较双切口和单切口提高了32%和65%。
3)切口处理的原木干燥质量最佳,钻小孔处理的质量最差。中心钻孔处理表裂总长与孔径大小成正比。
机械预处理去除了原木的部分组织,能有效节约运输成本,且对原木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为木结构建筑用料的加工提供了技术支撑。后续将进一步加大取样量,并选用不同的树种对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