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伟
改革发展亮点
● 山东能源集团跃居世界500 强第69 位,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7521 亿元、利税总额531亿元,年末资产总额7514 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税金均居山东省属企业首位。
● 企业改革做法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公司治理集团层面示范企业”。
● 以优势矿业集团主导整合成立鲁西矿业公司、西北矿业公司、新疆能化公司、新矿内蒙古能源公司,整合组建“四家区域公司”,形成“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一个投资主体”。
● 抓住“三项制度”改革这一要害强力攻坚,构建“三能”常态化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人员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减问题。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伟
改革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山东能源集团因重组而生、因改革而兴,重组前大企业病、管理层级多链条长效率低、整而不合合而不同、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长期制约着企业高质量发展。2020 年7 月,原兖矿集团与原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成立新的山东能源集团,拉开企业改革重组的序幕。
两年来,山东能源集团认真贯彻党中央及山东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以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勇气向改革“深水区”挺进,全方位激发企业内生动力,53 项改革任务全面高质量完成。企业改革做法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公司治理集团层面示范企业”。
科学规范的治理结构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前提。山东能源集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清晰界定权责边界,着力打造现代企业治理体系。
创新“双入双创”党建模式。把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工作全过程,形成以“全面嵌入、深度融入,务实创新、增盈创效”为内涵的国有企业党建特色工作模式,入选全国企业党建十佳案例。积极推进党建入章,做到应入尽入,成为山东省首家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的企业;303 户权属法人单位完成党建入章。实行党委会前置研究,形成党委12 项“研究决定事项”、22 项“前置研究讨论事项”、6 项“负面清单事项”,发挥党委“把管促”作用,对重要人事任免、投融资项目、薪酬分配考核等重大决策权限进行优化调整。
推动董事会“应建尽建”。强化董事会对内部审计、全面风险、合规管理等监督规范职能,明确30 类董事会职权;做深做实4 个专门委员会,配齐配强业务支撑部门,推动委员深度参与决策。优化调整董事队伍结构,坚持外部董事占多数,组建专业互补、结构合理的董事队伍,形成内部董事3 名、职工董事1 名、外部董事5 名“3+1+5”董事会成员格局。全面完成山东能源集团各级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和外部董事占多数改革任务。
2022 年6 月22 日,山东省首台平价海上风机吊装成功
推动经理层“授权放权”。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放权机制,细化做实经理层日常经营管理、非股权类资产处理、内部资金拆借使用等21 类经理层职权,保障经理层合规高效履行职权。
改革有阵痛、不改革就是长痛。山东能源集团坚持先立后破、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坚持机构精简化、产业专业化、区域集约化、资源协同化、文化融合化“五化”方向,推进优化整合往深里去、往实里走,变“物理整合”为“化学融合”,聚指成拳重塑发展优势。
以机构改革搭建“指挥中枢”。总部机关机构实行“全体起立、竞争坐下”,机构减少45%,机关中层干部平均年龄降低5 岁以上。积极推进权属公司“两压一降一优”,累计减少二级机关机构47个、降低规格95个,减少二级机关定员805 人、中层干部定员185 人;减少权属三级单位49 个、降低规格13 个,减少三级单位内设机构223个、管理人员定员1027名,达到了瘦身健体、舒筋活血的效果。
以产业重组实现“横向联通”。破解产供销点多面广、管控难度大问题,打破产业、区域和原二级公司管理架构,推进产业相近板块整合优化,完成营销贸易、物资供应、化工等产业板块整合,积极推进投资金融、安保消防、教育培训、建筑施工、应急救援等专业业务板块整合,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以区域整合打通“纵向关节”。聚焦解决同一区域内原来各二级单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分散布局、没有形成协同效应与拳头优势问题,坚持规范运作、稳妥有序,以优势矿业集团主导整合成立鲁西矿业公司、西北矿业公司、新疆能化公司、新矿内蒙古能源公司,整合组建“四家区域公司”,形成“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一个投资主体”。
以资源协同挖掘“价值金矿”。山东能源集团总部履行战略决策、资本运营、协同共享、风险控制“四个中心”功能,对省外资源开发、手续办理等实行“十个一体化”管理,实施管理、市场、区域、人员、产业、资源“六大协同”,打造集团化管控和市场化运作有机协调的运行体系,内部政策统一性和执行协同性不断提高,规模效应和协同效益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累计实现协同创效65 亿元。
以企业文化凝聚“正声正能”。启动“思想聚合、文化融合”工程,开展“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主题教育,确立“创造绿色动能,引领能源变革”使命,明确“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愿景,形成“安全、创新、绿色、担当、卓越”核心价值观和新LOGO 标识,打造传承文化传统、彰显时代特色、具有国际视野的“1+N”企业文化体系,“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氛围更加浓厚。
三项制度改革是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山东能源集团坚持市场、效率、效益导向,抓住三项制度改革这一要害强力攻坚,构建“三能”常态化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人员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减问题。
搬掉“铁交椅”,推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列出“四个一批”干部类别,按照30%比例评选优秀领导班子和管理干部,对349 名管理人员授荣誉、重奖励,对101名管理人员摘帽子、挪位子。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实现363 户子企业、1182 个经理层岗位全覆盖。围绕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干部队伍结构优化、高端人才引进,创新实施“31789”人才工程和“璞玉”人才培养计划。
打破“铁饭碗”,推动员工能进能出。有效解决富余人员安置、流转、战略转移等问题,开展人力资源“五项整顿”,在册用工由联合重组时的25.8 万人减少到22.97 万人。
破除“铁工资”,推动收入薪酬能增能减。推行宽带薪酬体系,绩效工资占比60%;采取股票期权、超额利润提成、项目跟投等方式,对14 家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实现效益、效率与工资同向联动。
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国有企业深层次矛盾的根本出路。山东能源集团坚持“市场运作、依法规范、增量优先、一企一策”原则,推动产权主体向多元融合转变,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资本控制力。
发挥资产证券化“资本聚合”效应。积极推动优质资产上市,山东玻纤成功登陆A 股,新风光公司成为省属企业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山东地矿摘掉ST“帽子”,形成4 家主板上市、1 家科创板上市、4 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资本市场上市格局,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提升近10 个百分点。
发挥上市平台公司“财富倍增”效应。兖矿能源入选国企改革“双百企业”,市值突破2000 亿元;作为首家在澳洲和香港两地主板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兖煤澳洲公司,仅用四年半时间收回“大圣项目”全部投资。
坚决摒弃传统发展模式,深入实施精益化、市场化“两化融合”管理,以三量(存量、增量、变量)改革破壁清障、止血化瘀,推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
存量改革提升“发展质效”。采取转让、清算、破产等方式,累计清理退出非主业企业、非优势业务企业242 户,盘活账面价值70 余亿元。开展“僵尸”企业治理攻坚,33 户“僵尸企业”全部完成处置;“一企一策”治理重点亏损企业,同口径亏损面、亏损额双双下降10%以上。有序退出经济效益差、灾害程度重、安全保障系数低的落后产能,先后关停退出落后产能矿井6 处,关停小电厂6 家。
增量改革延伸“产业链条”。心无旁骛攻主业,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核心区域、优势产业集聚,完成投资107 亿元,建设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21 个,推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贸易三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裕龙岛炼化一体化、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发展后劲持续厚植。完成内蒙古矿业集团增资控股,新增煤炭资源47 亿吨。积极推进产能核增,累计释放产能4840 万吨/年。
变量改革激活“创新密码”。率先在省属企业中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山东能源集团研发经费年均增幅超过20%。目前已建成5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92 个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拥有69 家高新技术企业、11 家瞪羚企业,400 余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企业创新资源集聚力持续增强。建井施工、综放开采、露天开采、智能化建设等技术引领煤炭行业发展。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制油核心技术,成为国内唯一掌握高温、低温费托合成技术的企业。鲁南化工、东辰瑞森分别成为我省制造业和高端尼龙“链主”企业。
通过国企改革和联合重组攻坚,山东能源集团形成具有山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促进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探索了一条因改革而兴、以改革图强的山能重组路径,增强了企业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底气和韧劲。
在加快保增长做贡献中展现山能担当。山东能源集团跃居世界500 强第69 位,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7521亿元、利税总额531 亿元,年末资产总额7514 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税金均居山东省属企业首位。今年上半年主要经营指标创出新高,实现营业收入4208 亿元,同比增加330亿元;利润总额139亿元,同比增加40亿元;上缴税费240 亿元,同比增加123 亿元。
在保障全省能源安全中展现山能担当。提高煤炭供给保障能力,2021 年供应省内外电煤3000 余万吨,提前完成全省迎峰度夏400 万吨、迎峰度冬500 万吨电煤储备任务。2022 年共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量1.19 亿吨,省内5281 万吨。1-6 月份,省内电煤合同兑现率为100%。完成青岛港租赁项目、鲁西煤炭储配基地一期项目,新增储备能力380万吨,形成710万吨储备能力。
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展现山能担当。坚决扛起国企责任,获得“2021 山东社会责任企业”第一名。联合重组以来,签约应届高校毕业生5659 人,与职业院校订单式委托培养技能工人1327 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技能岗位人员2317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