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美春,申明珠,吕长文,谢小玉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处于信息化时代巨大变革下的当代教育教学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在传统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和多种理念并存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初衷是高校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急迫问题。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大众化加快了高校教学网络化的步伐,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普及已成为推动线上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前的研究虽然有利用超星学习通针对英语阅读[1]、法律案例[2]、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实践[3],但针对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集合理科和文科属性、理论应用分析兼备的课程实践较少。
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课程涉及当今全球最热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多样化的信息和案例、相互冲突的观点和对策和最新最热的资讯,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都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本研究在总结各种教学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引入超星学习通,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课程的教学,以解决当前该课程网络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是西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农学和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目前我国开设该课程的学校有数十所。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而言,掌握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并加以应用,对指导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强,且内容以社会科学的思路为主,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覆盖广,其课程总体框架往往显得广泛、杂乱,且内容相对抽象,因此学生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当前,我校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教学资源仍以教材为主,教学内容比较受限,且教师讲授PPT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十分有限。在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中,学生以被动吸收知识为主,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较低,上课氛围较为沉闷。[4]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学生只能接触到课堂上讲授和教材上的知识,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同时,教师也缺乏充足的时间检查学生的观看阅读情况,更无法对每名学生的学习进行跟踪与帮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更新与完善。因此,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我校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课程一般通过提前录制“PPT+音频”的视频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工作。我校师生对2020年的教学实践的反馈显示,线上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教和学的方式更加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二,重难点可以反复观看。第三,利用学习通后台记录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和进度。第四,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有利于知识拓展。
但是,师生反馈也提出了四点不足。第一,无法通过观察学生对教学的即时反馈进行教学调整。第二,无法直接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乏线上督促方式。第三,缺乏即时的面对面沟通,生生交流减少,不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第四,线上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要求更高,没有课堂上松弛结合的课堂压力,学生可能产生松懈心理,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由此可见,虽然网络课程资源丰富、灵活、多样,但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缺少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课堂氛围难以营造,教师也无法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5]同时,线上教学由于缺乏教师的主导与监管,教学效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期望值。因此,单纯的网络教学并不一定能取得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教学效果。[6]学生更倾向于教师面授为主、辅以在线自学的授课方式,即混合式教学模式。[7]2020年,我校171名学生线上调查的调查也表明,认为网络教学效果更佳的学生仅占14.0%,认为课堂授课效果更佳的占45.6%,还有40.4%的学生认为二者相差不大。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高度融参与性和个性化为一体的体验式学习方式。[6]通过把面对面的课堂讲授式教学和在线课程学习方式有机地结合,融合传统课堂讲授和网络在线教学各自的优点,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监控和启发作用,与此同时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8]混合式教学可以极大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自主学习,显著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8]相关研究也表明,学生在混合式课程中的成绩明显高于纯面授课程和纯在线课程。[6]
由于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在线教学与面授教学混合”的教学模式也转变为“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6]现场教学可采用参与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形式,将教学主旨贯彻到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中。[2]教学视频或课下的讨论主可通过在线教学和移动学习方式呈现。[6]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教学工作。[9]如果能够更充分地使用手机和移动技术,就能变被动为主动,让学习者摆脱时空的约束,实现跨时空的教学。[10]而且,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的混合式教学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增进师生和生生的互动,激发教师讲授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2]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前课后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网络资源的学习,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学习热情,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2]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课程以管理实践为主,且针对资源与环境的热点问题,可收集和讨论的信息多、广、深,非常适合讨论和辩论,可以为师生、生生互动提供充足的资料。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准备线上资源,合理开展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此外,传统课堂教学会对课前预习及课后作业做出设定、安排,由于教师无法做出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学生真正投入预习、复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前、课中、课后衔接不畅。[5]超星学习通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衔接: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课堂内容和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做好预习和自学,还可以查看学生自学情况;课堂上,学生可以合理使用手机查找资料,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参与课堂互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反馈。[4]同时,在电脑端,教师可以统计分析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互动等过程的记录数据,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也便于教学研究和成绩评定的开展。[1]
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本研究课题组以混合式教学理念为基础,采用超星学习通的功能框架,结合本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是对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混合,而且具有多元化的追求,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相互融合及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课题组对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进行系统整合设计,包括课前教学资源的系统收集和提炼、课程中教学与探讨活动的构建与策划、课后复习思考活动的归纳和设计。
1.网络课程资源的归纳和建设
首先,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录制“PPT+讲课音频”,并上传到学习通。同时,教师从相关课程视频中挑选与本课程相关度最高、最新和最好的视频课程资源,包括超星尔雅自带的环境问题分析、中国慕课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作为学生课前的补充自学视频资源。教师提前上传每次课程的PPT,作为课程的预习和自学资料。
2.课前其他课程资源收集提炼
课题组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扩展视频、链接网页、论文、案例等资料和最新的新闻,上传到超星学习通或直接发送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邀请或以任务指派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所需资料的收集、归纳与整理,帮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提供者,转变学习方式,同时提升学生的系统归纳整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课前自学检测题和重难疑点收集
教师通过布置的各单元学习任务及发布课程内容通知,可以让学生了解本章节的学习内容、重点及学习目标。另外,教师也在平台通过测试题、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便课中重点讲解与答疑解惑,进一步规划课堂活动。
1.课堂常规问题与互动设计
一方面,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活动库里的签到功能实现课堂考勤。另一方面,教师设计课程中的常规问答题,通过学生个人发言、课堂抢答、小组讨论、辩论等有趣的课堂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增强课程的互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课程重难点的详细讲解和讨论
根据之前学生自学的反馈和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教师在课堂中对相关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并对测试问题进行讨论和答疑。教师主要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以思考题、简答题和判断辨析题等问题为引导,先邀请学生进行回答,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发表意见。之后,教师再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点评、辨析和讲解。
3.课程综合分组汇报、点评及评分汇总构建
在课程教学后期,教师挑选一些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资源与环境问题,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成因和解决方案,并以海报、报告会、辩论会、小型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
一般的分组汇报评分往往由教师单一做出,缺少学生的参与。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的课程中,课题组构建了综合评分体系(表1),并组织全班每个学生在学习通中参评,综合所有人的评分。该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对自己组别的问题和别人组别优缺点的认识,提升了教学效果。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整体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表1 分组汇报综合评分表
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通知、任务等功能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和提升。教师针对每一次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思考题、作业题等,并提供相关视频或者阅读资料,供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点,并扩展其知识面,提升其对知识的应用分析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或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贯彻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群内通过学习通平台,通过设置评论、讨论和心得体会等活动,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分享见解,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应适当地进行点评,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互动性。
教师可以基于超星学习通中学生学习积累的过程性数据,包括自测题、思考题、课中问答题、课后作业题回答情况,讨论题参与情况,视频等资源观看阅读情况,设置各个指标的评分标准和得分权重,并根据实际的活动数目和积分总体情况调整得分权重和内容项,完成平时成绩的统计和认定。本课题组采用的成绩构成如下:
期末成绩=分组活动得分×30%+课程论文或期末考试得分×40%+两次讨论辨析作业得分×10%+学习通综合得分×20%。
其中,学习通综合得分=看课程视频得分×20%+ 参与讨论得分×10%+作业得分×20%+课程互动得分×10%+任务点按时完成得分×10%+参与投票和问卷得分×10%+参与评分得分×10%+其他加分项10%。
本课题组针对我校2019年接受纯课堂面授教学的60名学生、2020年接受纯网络教学的171名学生和2021年接受混合式教学的54名学生的课程满意调查数据,采用卡方检验(R×C列联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教学方法下的满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χ2= 19.2,p=0.016)。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接受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对课程十分满意的比重显著高于接受纯网络教学的学生,但与接受纯课堂教学的学生的差异不显著,同时接受混合式教学的学生认为课程一般的比例也显著低于接受纯网络教学的学生(表2)。2021年结课后的问卷调查也表明,53%的学生更愿意选择混合式教学,41%的学生选择课堂教学模式,而选择网络教学的学生仅占6%。
表2 不同教学方法和满意程度比例的交叉表
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备一定的操作门槛,因此,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二者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成本来适应该模式。此外,为防止学生玩手机,很多高校都实行无手机课堂。而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必须以手机为媒介,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进行其他活动。因此,教师要注意监督课堂纪律,防止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因注意力不集中,反而耽误课程内容的学习,影响课堂纪律。
此外,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混合式教学会花费学生更多课后自学的时间,但这部分时间又不会算在学时和学分中。如何筛选网络资源以保证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如何更为合理地安排线上自学和线下课堂讲授的内容和比例?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做好前期的准备,并根据后期的反馈和经验教训改善工作,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