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的Meta分析

2022-10-29 03:38瞿先国陈浩施煜禾荣超郭清高越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组间异质性结果显示

瞿先国,陈浩,施煜禾,荣超,郭清,高越

1.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2.复旦大学,上海200433;3.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预防自杀——一项全球要务》,在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死于自杀的约有80万人,每隔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死亡,预防自杀应成为全球健康的重要事务[1]。在健康和心理学研究中,自杀意念是自杀行为研究的重要主题,也是在WHO自杀风险评价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是自杀行为的前奏,是指“有了明确的伤害自己的意愿,但没有形成自杀的计划,没有行动准备,更没有实际的伤害自己的行动”[2]。

由于老年人居住分散,对自杀的话题非常忌讳和敏感,因此老年人的自杀意念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自杀意念逐渐增高,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加[3-4]: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自杀意念发生率约11.5%(95%CI:8.3%~14.8%)[5]。从数量上看,截至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64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约1.91亿,占总人口的13.50%;远高于国际通用的10%的老龄化标准[6]。预计到2050年,≥60岁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4.3亿,≥65岁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2亿。尽管如此,我国对老年人自杀意念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加强我国老年人自杀意念问题的研究,对预防老年人自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研究者从心理健康、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面几个角度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本文将利用Meta分析,比较影响因素的相对危险度,以期探寻降低自杀意念的针对性方法,为制定老年人的自杀干预策略提供可行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 研究类型:国内公开发表的现场流行病调查;② 研究对象:老年人(年龄大于60岁);③ 结局指标:明确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评估老年自杀意念倾向。

1.2 排除标准

① 未采用定量分析;② 不符合纳入条件

1.3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文检索词:“老年人”和“自杀意念”,采取主题词和关键词结合的方式,查找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相关文献。

1.4 统计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OR)为效应分析统计量,区间估计采用95%置信区间(CI)。运用卡方分析(χ2检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若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1,I2<50%),则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反之,则运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采用倒漏斗图来评估纳入研究文献的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通过检索,初步可纳入的文献有55篇。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后,得到23篇。阅读全文后,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排除最后得到13篇[7-19]。排除研究对象不符合9篇,主题不符合22篇,定性研究11篇。

2.2 抑郁影响分析

共有12篇文献报告了老年人抑郁情况,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001,I2=90%,结果显示存在组间异质性,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两组间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14.07,95%CI(8.96,22.11,P<0.0001],表明抑郁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抑郁组是非抑郁组发生自杀意念的14.07倍。见图1。

2.3 慢病影响分析

共有6篇文献报告慢病罹患情况。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33,I2=14%,结果显示未见组间异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两组间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2.13,95%CI(1.85,2.44),P<0.001],表明慢病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是未患慢病组发生自杀意念的2.13倍。见图2。

2.4 经济条件

共有7篇文献报告经济情况。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23,I2=85%,结果显示存在组间异质性,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两组间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2.17,95%CI(1.42,3.30),P<0.0001],表明经济困难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是经济良好组发生自杀意念的2.17倍。见图3。

2.5 独居

共有5篇文献报告居住情况。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19,I2=35%,结果显示未见组间异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两组间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1.44,95%CI(1.22,1.71),P<0.001],表明独居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独居组是共同生活组发生自杀意念的1.44倍。见图4。

图1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自杀意念风险比较森林图

图2 患有慢病组与未患慢病组自杀意念风险比较森林图

图3 经济困难组与经济良好组自杀意念风险比较森林图

图4 独居组与共同生活组自杀意念风险比较森林图

2.6 婚姻

共有8篇文献报告婚姻情况。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03,I2=50%,结果显示存在组间异质性,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两组间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1.49,95%CI(1.23,1.81),P<0.001],表明无稳定婚姻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是稳定婚姻组发生自杀意念的1.49倍。见图5。

2.7 文化程度

共有6篇文献报告文化程度。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002,I2=73%,结果显示存在组间异质性,因此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两组间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1.85,95%CI(1.25,2.73),P<0.001],表明文化程度低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是文化程度高组发生自杀意念的1.85倍。见图6。

2.8 饮酒状况

共有3篇文献报告饮酒情况。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64,I2=0%,结果显示未见组间异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两组间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95%CI(0.45,1.97),P=0.87],表明问题饮酒行为与自杀意念无统计学关联。见图7。

2.9 日常活动能力

共有4篇文献报告日常生活能力。各研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为P<0.001,I2=96%,结果显示未见组间异质性,因此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两组间自杀意念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6,95%CI(2.33,3.27),P<0.001],表明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是日常活动能力正常组发生自杀意念的2.76倍。见图8。

图5 无稳定婚姻组与稳定婚姻组自杀意念风险比较森林图

图6 文化程度与自杀意念风险比较森林图

图7 饮酒状况与自杀意念风险比较森林图

图8 日常活动能力与自杀意念风险比较森林图

2.10 发表偏移分析

以抑郁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主要指标绘制漏斗图(见图9),结果显示倒漏斗图存在不对称性,提示纳入的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但考虑该领域研究目前仍然较少,故依然存在参考价值。

图9 文献发表偏倚漏斗图

3 讨论

自杀意念是反映自杀意愿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降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是研究预防自杀的重要课题。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抑郁[OR=14.07,95%CI(8.96,22.11)]、慢性病[OR=2.13,95%CI(1.85,2.44)]、经济困难[OR=2.17,95%CI(1.42,3.30)]、独居[OR=1.44,95%CI(1.22,1.71)]、婚姻不稳定[OR=1.49,95%CI(1.23,1.81)]、文化程度低[OR=1.85,95%CI(1.25,2.73)]、日常活动能力下降[OR=2.76,95%CI(2.33,3.27)]是老年人自杀意念的重要危险因素。

近年来,对于自杀意念的精神卫生问题研究也逐渐增多,多数学者认为抑郁可能是导致自杀意念的关键因素[20]。Yen认为,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其自身很多因素呈现相关性,诸如性别、学历、婚姻状况、生活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21],不排除本研究其余人口学特征的因素实际为影响自杀意念的伪变量,即人口学特征促使抑郁进而影响老年人使其产生自杀意念。多研究表明长期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身心遭受打击更严重,容易滋生轻生的念头[22]。另有其他研究表明,经济来源少和经济困难的中国农村老年人更易产生厌世情绪,进而产生自杀意念[23-24]。宋剑锋等人的研究表明,在配偶去世1年内,其自杀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其中,失去配偶对男性的危害程度要高于女性[25]。孤独是老年人普遍的心理现象,若长期处于独处的空间,会产生消极情绪,诱发心理疾病,降低生命质量,从而导致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增加[26]。文化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也对自杀意念有一定影响。不少研究表明,文化程度的低下和生活能力低的老人有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进而产生自杀意念,促使自杀的发生[18]。

由于本研究检索数据库有限,总体报告文献数量较少,因此对自杀意念的分析总结不可能囊括目前所有因素。除此,饮酒等行为同样也被报道与自杀意念发生率有关[11]。

综上所述,老年人抑郁、患有慢性病、经济条件困难、独居、无稳定的婚姻、文化程度低下、日常活动能力下降是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这在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群表现的更加明显,相对于没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来说,其自杀风险增加了15倍。因此,向社区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寻求治疗以缓解抑郁是预防自杀抑郁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对患有慢病的老年人重点心理干预。除此之外,政府和社会应当给予经济困难、独居或者没有稳定婚姻的老年人和家庭给予关爱和支持,结合社区开展兴趣班等来提高老人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并对生活起居困难的老人给予社会支持和帮助。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组间异质性结果显示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异质性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冲击分析
基于收入类型异质性视角的农户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研究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最严象牙禁售令
A Study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e Rockwater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