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泳宇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在城市交通方式中,步行是一种低碳绿色的出行方式,它不消耗能源,又不产生污染,步行在所有交通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任何其他出行方式的基础。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一直关注城市活力的建设和绿色出行方式的建立,规划建设以步行功能为主的商业街道也成为重庆市步行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针对城市商业街道步行空间的调查与改造研究也具备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本文以民族路路段为研究对象,运用PSPL法对重庆市商业街道步行空间进行研究与讨论。
PSPL调研法(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调研法)是丹麦著名城市规划师扬·盖尔教授创建,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和市民生活状况的评价方法[1]。PSPL调研方法包括对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两方面的调研。城市中各种类型和尺度的公共空间是调研对象,调研核心是公共空间中的人及活动。
PSPL调研法具体由公共空间分析、公共生活调查、总结与建议三部分组成。公共空间主要分析城市现存的公共空间情况,包括有哪些公共空间、环境情况等;公共生活调查包括不同公共空间是如何被使用的,人们进行什么样的公共活动。具体调研方法包括地图标记法、现场计数法、实地观察法等。在步行空间与步行体验维度中,PSPL调研结果能合理清晰地评价公共步行活动与步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国内外街道步行评价的新兴方法[2]。本文将基于PSPL调研法结合重庆街道实际情况展开步行空间的调查与研究。
民族路是渝中区著名的商业步行街,与民权路、邹容支路相邻。于1940年兴建,以街道中心处的抗战胜利纪念碑作为主要的标志性景观。
改革开放后,民族路开始向商业型步行街转变,在道路周边逐渐规划出了成片区的商业建筑。使得民族路从传统的抗战文化街道转变为一个以时尚商业街性质为主,融合了历史与现实、抗战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统一体。
根据民族路的主要功能节点和与之交汇的主要道路情况,选取了A,B空间及1~6截面进行空间调研(见图1),并以9:00~20:00每一个小时为单元,对每一调研对象进行10 min的记录与统计。
2.2.1 道路D/H值
调研路段全长550 m,解放碑至民权路段宽35 m,两侧建筑高约40 m~50 m,D/H值略小于1,空间压抑感较弱。解放碑至临江支路路段宽约50 m,但两侧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D/H值远远小于1,人行至其中空间的压抑感十分强烈,但两侧植物的种植使得建筑的压迫感有所缓解。整体上看,研究路段D/H<1,空间稍显压抑,但由于其步行街风格为现代商业步行街,四周高楼耸立,风格紧凑,加之步行街宽度较宽,且种植有高大乔木丰富空间层次,其空间的整体感受仍旧良好[3]。
2.2.2 周边环境资源
调研路段临街建筑均为商业建筑,业态多样,其中路段西侧以大型商业购物综合体为主,东侧多为高大的写字楼建筑,建筑内部环境多样,包含餐厅、酒店、摄影、美容美发、通讯邮政等功能;路段与邹容支路交汇处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解放碑,吸引着各地游客自行或成团前来观看。
2.2.3 沿街立面质量
通过对实际街道沿街立面进行拍摄,以调研街道每100 m的建筑入口数量和立面风格为标准对街道沿街立面进行评价,由高到低划分为A~E 5个等级(见图2)。结果显示,街道在解放碑至中华路路段沿街立面质量相对至北路段较高,其东侧沿街立面由于开发店铺的数量远远高于其他街道区域;在靠近解放碑的街道两侧,沿街店铺多为时尚奢侈品专卖店,虽然其建筑入口数量不多,但由于其高品质的商业立面风格吸引了来往行人驻足拍照,其质量品质也相对较高;而在解放碑至北路段,沿街店面性质多为宾馆、银行以及部分正在施工无法进入的立面,其入口相对较少且立面丰富度与趣味性较低,故其沿街立面质量相对较低,影响了该区域街道的活力[4]。
2.2.4 景观设施现状
调研街道整体景观保持时尚现代的商业风格,中心广场上的人民解放纪念碑成为整个街道的空间中心与精神象征。由解放碑至民族路段,街道几乎没有乔木种植,也没有休息设施,只有硬质化道路及路灯、指示牌等基本街道家具,在中华路与之交汇的路口处设置有一处花镜及花坛隔离带。由解放碑至北,部分街道两侧有高大乔木遮阴,并有少量座椅供来往行人休息,整个街道每隔8 m设置一个照明灯具,保障了夜间行走购物的安全性[5]。
2.3.1 步行活动调查
对调研区域的步行出行进行调查,统计街道不同横截面的人流数据有助于分析街道实际步行活动的密度。
图3表示调查街道6个截面在9:00~20:00每隔1 h记录10 min的人流数量。由图3可知在1~6截面中,3,4,5截面由于位于邹容支路交汇处以及五四路、八一路方向,其附近商圈、餐饮的繁盛使得其截面人流量总数较高于1,2,6截面。其中,6截面由于位于城市道路交汇处,人车混杂,附近商业建筑相较其他路口吸引力较低,其人流量相对最低,4截面位于解放碑至五四路段,其周边“LV”“GUCCI”等大型奢侈品旗舰店、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使得行人来往频繁,为6个截面流量之最。
2.3.2 停留活动调查
对A,B空间进行停留活动的调查与统计。图4表示A空间不同时段停留活动的人数,可以发现人群大部分集中停留在A空间四个路口靠近解放碑的区域,其人群类型以中青年居多,老人次之,儿童人数相对较少,总停留人数在15:00~16:00,19:00~20:00数量最多,其中,中青年与儿童人数在晚间达到峰值、老人的停留活动则多出现在午间时分。
图5表示B空间不同时段停留活动的人数,B空间大部分停留活动集中在有植被与座椅的区域。与A空间相似,人群类型以中青年居多,老人次之,儿童人数相对较少。在不同时段的停留人数上,由于周边多为商业建筑,晚间的停留人数最高,峰值时主要停留人数类型仍以中青年为主。
A,B空间在停留总人数上,A空间由于其景点性质,有大量拍照、旅游团的游客,其停留人数远远高于B空间,同时,儿童和老人的数量相对B空间也明显增多。在停留活动的类型方面,A空间的活动类型丰富程度相对B空间更高,出现组团旅游解说、互相拍照、儿童嬉戏等社会性活动,而B空间相对A空间活动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为在座椅上休息等自发性活动。
3.1.1 沿街建筑层高较高,空间封闭性强
商业街道民族路路段的现状D/H调查显示,商业街道普遍存在临街建筑层数较高的问题。虽其步行道路宽度较高,但两侧的超高型建筑仍使得街道D/H值普遍小于1,造成街道步行空间开敞度不够的问题。但由于其道路宽度较高,故能种植较为高大乔木丰富立面实现的层次感,使得其空间的压抑氛围有所缓解[6]。
3.1.2 能够实现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的综合旅游体验
商业街道周边建筑多为商业写字楼和大型综合商场,可以为行人提供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且快捷方便。其中,以解放碑为中心的民族路段,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商业氛围互相融合,区域的综合旅游体验更胜。
3.1.3 沿街立面质量较高,建筑开放性入口多
由于周边建筑的商业性质,故其建筑底层多为大小商户,开放性入口数量多。部分区域的商户还设置有户外座椅和凉棚供行人停留,极大程度地刺激了街道的活力。同时,不同商户所独有的店铺外墙立面设计使得街道立面景观丰富多彩,对行人的吸引力大幅增加。
3.1.4 街道设施数量充足但缺乏与环境相符合的精致细节
商业街道的设施类型丰富且数量充足,能很好地保障街道的舒适度与安全性,但部分街道设施如座椅、灯具、垃圾桶的细节设计稍显乏味,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有待提升。
3.2.1 较大的步行人流量,夜间游玩人数较多
商业街道的步行人流量相较于其他类型街道较高,主要为前来消费的中青年群体,且人流量高峰期普遍出现在夜间,各大商铺的室内灯光与室外照明共同营造了商业街道繁华的夜景景象[7]。
3.2.2 休息、停靠等自发性活动较多
商业街道上产生的停留活动多数集中于树池、座椅等休息区域,且产生的活动也多为休息、停靠等自发性活动,故此类型空间的营造对商业街道服务的提升尤为重要。
由于商业街道周边建筑大多为较高层商业建筑,若街道步行空间宽度较窄,则很容易产生空间拥挤、压抑感较强的现象。故在空间尺度的改造中,应首先确保街道宽度能保障大量人群通行的同时尽量拓宽。同时,在街道步行空间两侧,可适当种植较为高大的乔木,丰富街道空间的层次感,降低周边建筑对街道的压抑感。
在公共空间的改造上,应保障空间的高度开放性和容纳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尺度为适宜。空间内部尽量避免有高私密性的区域,尽量减少高大挡墙的应用和密集植物的种植[8]。
商业街道的沿街立面多为商业店铺等开发性入口较多的底界面构成,其活力为三类街道最高,但同时,由于其沿街分布大量不同性质的商铺,其立面风格比较容易显得杂乱,故在沿街立面的改造中,应以统一立面风格,增加立面停靠设施为主,可通过增设沿街步行休息空间并统一其景观形式达到目的。
在商业的街道交通改造上,由于其大量的步行人流量,对步行空间的尺度及安全性都要求较高,故以商业步行街形式为最佳,尽量避免车辆的进入。在部分需要车辆通行的区域,可设置障碍物阻隔车辆进入步行区域,同时控制车行道的宽度,降低车辆的行驶速度。
对商业街道而言,其步行空间的地面铺装材料在风格上需要与周边商业建筑保持一定的相似性,打造出具有整体感的商业氛围;休息类设施一般设置在中心绿地、建筑周边空间、树阵空间中;在照明设施的设计上,需要对其灯具的风格与造型进行精细化的打造,在灯光设计中也可具备艺术性;标识系统需要做到最大化的辨识度,并能高效准确地为行人提供导向信息,提高商业街道步行交通的秩序感;防护控制设施多利用通透程度较高的挡墙,保障造型美观的同时提高视线的通透性,从而提升安全性。各类设施之间可以进行功能的结合,灵活转变为街道的艺术景观。
在城市街道空间的研究中,可以运用PSPL法对商业街道进行调研,通过现状的总结与相应的特征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相应的人群需求,从而树立商业街道的改造目标与详细改造方法。希望通过此策略的提出,为渝中区商业街道的步行建设提供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