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芳,敬龙军
冰雪运动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大背景下,从小众运动逐步迈入大众消费领域,我国冰雪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冰雪产业是以一种冰雪资源为基础,与相关产业相联系的新经济,包括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制造业等冰雪相关的产业[1]。在大环境的培育下,冰雪产品所蕴含的价值是巨大的,冰雪产业潜力将非常可观,也将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结合各产业而言,新时代的冰雪产业是新型带动型产业,于旅游、文化、交通、制造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促进意义重大。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冰雪产业推到了一个峰值阶段,但是能将热度保持多久,就需要理性思考,冰雪产业系统属于体育产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种系统的形成过程是伴随着冰雪产业发展的行为过程。基于此,根据AGIL模型对其四种不同的功能进行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困境,提出改进建议推动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更高更远的发展,以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冰雪产业。
著名的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是结构功能学说的代表人物,其著作《社会系统》对结构——功能分析理论作出系统阐释并不断加以发展,帕森斯认为任何一种组织即为一个社会系统,而社会系统又包含了多个小社会系统,社会组织由行为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组成,这四个子系统之间互为依存、互为影响,四大体系具有适应(adaptation)、达成目标(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的功能,这些功能简称为“AGIL”,从而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运用该理论观点对各个学科进行理论研究。冰雪产业是一个复杂行动系统,四大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外部政策,目标、资源和内部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将此模型应用于我国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通过帕金森AGIL理论模型来分析当前作为动力产业的冰雪产业发展困境,推动我国冰雪产业持续发展的进程。
图1 AGIL模型理论框架图
AGIL理论认为适应功能是系统存在的先决条件,一个社会系统要适应外部环境,并从环境中获取可利用的资源,才能维持其自身的发展。当前在体育强国和冬奥会的大环境下,冰雪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子系统,其适应功能主要表现为适应国家强力推进冰雪产业发展和市场刚需。在国家冰雪政策上,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具体指出加快推动冰雪健身休闲业、冰雪竞赛表演业、冰雪装备制造业三个方面,至2025年实现冰雪运动基础更坚实、普及程度大幅度提升、经济实力极大提高、产业体系较为完善的发展格局。冰雪市场方面,在强有力的冬奥背景下,冰雪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结合各产业,新时代的冰雪产业是带动型产业,于促进旅游、文化、交通等相关产业的促进意义重大。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已上新台阶,产业链基本呈完整闭环式,冰雪产业已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北方地区地区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冰雪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坚持“雪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拓展冰雪市场实现资源转化的目标,将北方冰雪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北方地区冰天雪地,南方地区也是应势而上,在市场需求下,北冰南展亦是势在必行,当前南方地区的冰雪运动开展初具规模,冰雪产业的影响力与重视程度日渐提高。在将来我国冰雪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通过促进冰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达到社会和经济的双赢,实现我国冰雪产业战略规划,从而达到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
AGIL理论模型指出目标达成功能其表现为一种过程,行动系统需要根据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确定发展目标,对内外资源加以利用来实现目标,即包涵确立和实现目标两个部分,具有导向性,给行动系统指明前进方向和提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即构建久而深的发展模式,稳而进的发展格局。《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提出到2025年总规模要达到一万亿元,初步形成冰雪产业体系的总目标,初步冰雪产业体系即基础方面是场地设施,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冰雪运动场地来作为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核心内容是大众休闲健身和竞赛表演,实现冰雪产业+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以多元化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带动层面是冰雪体育旅游,丰富冰雪产业业态,发挥辐射作用作为冰雪产业重要保障;支撑层面是冰雪装备制造,挖掘冰雪制造产业集群的潜力,培育品牌企业作为冰雪产业的发展动力。因此冰雪产业在满足广大群众的冰雪需求的同时,要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发挥好目标的导向功能,充分利用冬奥红利、政策支持、市场效应、冰雪氛围等资源实现预期规模和建立产业体系的目标,要以更高效高质量的要求完成发展,助力冰雪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在发展进程中要充分发挥目标达成功能。
AGIL理论模型指出任何社会系统都是由不同部分、不同资源共同构成,资源功能是实现整个系统内部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系统的资源整合是整个系统能量流通的源泉,是实现系统目标的基础。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中,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社会资源,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一般来说,在一个社会体系中,资源的整合就是主要对其内部的人力、物力、资金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发挥适用功能和目标功能,进而推进整个社会体系的完善。实现冰雪产业这个行动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引导,社会各部门主动参与,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及时协调与配置资源解决发展中的矛盾。第一,要使冰雪产业的发展高质量化、可持续化,核心在于高质量的人才,正所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例如教练员、技术人员、裁判员等担负着传授、指导、组织、执行、管理等责任,对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发展起直接作用。第二,稳定的资金支持是冰雪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我国冰雪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冰雪企业投入启动资金,扶持企业入门,缓解融资压力。第三,基础设施是冰雪运动开展的基本要素,合理的场地布局和冰雪运动场地的标准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冰雪产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以均衡配置,经济适用为原则,通过多元主体整合与优化多方资源,平衡协调系统资源,满足冰雪产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AGIL理论模型认为模式维持功能是指外内部环境需要共同认同的文化或制度,主要强调文化在维持中的重要性, 突出精神、理念与制度等文化因素的作用。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文化维持模式,“冰雪文化”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活动的人们,基于冰雪生态环境而产生或创造的以“冰雪”为标志的生活方式。对于推动冰雪经济发展质量、推进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冰雪产业要持续发展的关键即铸牢冰雪文化,让大众感受冰雪运动的内涵与灵魂使其获得更持久的影响力。中国的冰雪文化是由特殊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所孕育而生,例如堆雪人、打雪仗、看冰灯等冰雪娱乐活动培育了乐享冰雪的生活方式,更深层次的体现着我国冰雪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冰雪文化以冰雪自然环境为基础不断完善与更新,适应着时代更替与社会发展,当今的冰雪文化已经由生态文化拓展到人文内涵,由开放、合作、包容的创新意志以及纯净、无畏、坚毅的精神特质构成了当代冰雪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在数字时代里,虚拟现实、虚拟演播等技术已广泛运用,助力冰雪突破季节和地域的约束,成为冰雪文化发展的有力支撑,创新文化传承的新形势,在与数字技术融合的过程中,冰雪文化又迎来了进一步升级。冰雪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知与运用的一种实践经验,这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推动我国的冰雪产业走得更稳,良好的冰雪文化氛围有利于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普及全民冰雪意识和推动体育强国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冰雪产业政策的运行方式是由政府进行宏观指导,地方政府执行。早在2016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要促进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10月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速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三亿人上冰雪”、全面实现冰雪产业的发展目标,2021年10月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出完善冰雪产业区域发展体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高量发展,从总体上看,大部分的政策来源于党中央、国务院,宏观政策已为冰雪产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保障,但各省各地方是否有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颁布因地制宜的微观政策,又是否将政策逐步落实促进冰雪产业持续发展,从政策实施有效性的综合评估得分情况看,即政策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我国冰雪产业政策有效性实施效果的综合得分相对较低[2]。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适配性与持续性尚显不足,特别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宣传、政策解读、覆盖人群、平台建设与政策认同等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在冰雪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和冰雪消费者权益保障方面的政策仍然有空缺,政府的“有形之手”对于冰雪装备制造业缺乏支持,以此导致难以形成产业链的良好循环,冰雪装备制造缺乏核心竞争力,冰雪产品品质无法得到质的提升。现阶段我国冰雪产业的法治建设与实际发展存在差距,在管理中存在权责不清、越界管理、市场与民众纠纷等矛盾[3]。市场的管理政策亦是有待加强,冰雪项目中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急需完善,发展冰雪运动与冰雪产业的目的带动冰雪消费,促进冰雪经济,是满足人民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只有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了保障才能促进持续消费与持续发展。
目标达成是指行动系统积极地调动系统内部各种能量,以实现总体目标。当前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目标是要初步形成一个冰雪产业体系,以基础、核心、重要、关键四点建立与形成冰雪产业体系。其一,基础设施不健全;目前我国室内、室外运动场地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尽管在数量上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其规模与规范化水平仍处在起步阶段[4]。在场馆建设上,北方自带地域优势、历史色彩,因此南北方在这一方面很难做到资源均衡,但纵观全局,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其二,核心冰雪产业需拓展;冰雪产业以冰雪大众休闲健身和竞技表演为核心,大众的普及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冰雪休闲产业应该是一种兼具非竞技性、休闲娱乐性、兼具当地民俗特色的经营性冰雪体验活动。但在冰雪市场上却有部分是为了迎合市场产生了一些低俗恶劣性的休闲体验产品,这种短期效益是无法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我国仍然缺少观赏性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冰雪体育赛事,竞赛表演市场的规模不大,绝大多数的冰雪赛事以政府拨款、俱乐部组织、上缴报名费的形式举办,目前暂未形成市场化职业赛事体系。其三,冰雪体育旅游引擎不够;体育旅游产业是体旅之间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个交叉产业,冰雪运动小镇作为冰雪旅游的有形载体,有利于丰富冰雪行业的业态,发挥出良好的辐射效应。对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稳定等方面起重大促进作用。目前,冰雪旅游已逐步被广大游客所接受,但总体上看,由于我国冰雪旅游起步较晚,冰雪旅游项目建设的创新不足、总体战略规划不完善、宣传力度不精准、冰雪旅游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使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有待加速提升。其四,冰雪产业支撑能力较弱;“冰雪装备”是指从事冰雪运动者所用的最终消费品,也是用于冰雪运动场所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的统称,我国的冰雪产品在技术和创新方面与进口产品有一定差距[5]。企业在关键技术上缺乏共同合作,对当地品牌的技术开发和品牌培育不够,忽视了核心技术的研究。冰雪行业的支持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纵向产业链条。因而也是实现持续高质发展的重点突破方向之一。
当前冰雪产业的整合功能发挥得不够充分,由于国家、政府、企业、市场之间缺乏深度交流,导致各类资源无法实现有序整合,只有人力、财力、物力协同发挥作用,才能引导整个冰雪行业的生产要素层次不断提高。人才是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紧缺,人才紧缺已严重制约了整个冰雪运动的发展。冰雪人才数量层面。冰雪产业镇中多地欠缺专业型人才,有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滑雪教练的需求量将达到1万人。对比其他运动项目,我国冰雪运动的专业选手的总体人数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人才质量层面,从现实出发,初级教练员占很大的比重,而中级以上的教练员数量很少,目前,我国冰雪运动教练员的整体素质、职业能力不能适应我国冰雪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数量、质量上有待提高。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冰雪人才培养体系,致使整个行业的人才总量无法适应现代冰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财力资源作为企业经营的基础与产业链的核心,物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财力资源的物化。在冰雪运动和冰雪行业发展的初期,对冰雪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需要进行投资,构成了开展冰雪运动的物质环境,当二者低于基本的需求时, 必然限制冰雪产业的规模、数量和质量,在《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文件中规定对冰雪场地实施减税免税优惠,给予各项资金支持。国家对于冰雪企业的财力支持力度较大,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冰雪产业中,社会资本和金融投资不足,冰雪产业发展的融资方面存在的缺口。目前我国冰雪制造业的量已有提升,但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财力资源应为冰雪设备创新提供精准支持,夯实冰雪产业发展基础。
冰雪运动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它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闪耀着的灿烂光芒渐渐黯然失色。我国传统冰雪文化弥足珍贵,是中华民族美好的冰雪情感与古老的冰雪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民族认同感、归属感、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6]。历来就对冰雪赋予特殊情感,古有诗人王昌龄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高尚纯洁的品格;后有伟人毛泽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豪迈的家国情怀;现有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表达对2022冬奥会的美好愿景。我们的传统冰上运动包括冰上蹴鞠、冰上争鞠、拖冰床、冰上摔角等等,每一项运动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发展轨迹,但现代冰雪运动的发展源起于欧洲,通过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可以看出我国的冰雪体育文化的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各方面的底子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群众基础差,而在这种顶级的体育赛事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尤为重要。同时反映了我国对传统冰雪文化的挖掘和拓展是不够的,冰雪文化大众化普及度不高,物质文化方面首先是场馆的硬件设施,我国在普及冰雪的基础上,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其次,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区域发展不均衡,冰雪运动是一项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我国的冰雪运动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地,北方地区的冰雪运动在各方面总体发展水平优于南方,随着我国实施“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方针,在某种程度上优化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然而我国的冰雪运动仍处于初级阶段,各个区域的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基于此,统筹规划铸牢冰雪文化,实现对冰雪运动的文化认同势在必行。
四位一体的AGIL模型,互为影响,构建了一套物质资源丰富、目标明确、系统间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冰雪产业作为一种复杂的行动系统,它的产生、发展、成熟和继续发展需要始终具备适应、目标达成、整合和维模的功能。部分关于冰雪产业的研究中,缺乏对整体系统的宏观考虑,冰雪产业出现了适应功能、目标达成功能、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弱化的发展困境,基于此立足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以期破解发展难题,结合 AGIL模型的四大功能,提出了我国冰雪产业可持续的路径(图2)。
图2 我国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图
3.1.1 宏观政策持续推进,地方政策分区落实
一个系统要稳定运行离不开相关制度的加持,在政策制定与具体实施过程中,主基调应以支持和保护为主,建立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的大局意识,从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积极建立互相匹配、互相促进、激励反馈的长效机制,冰雪产业正处于融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政策实施的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各省市积极落实上级政策,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提高政策深度与精度,凸显政府政策可操作性,保持政策的系统性、持续性、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1.2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重构政府与冰雪市场的关系,支持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税收优惠、转移支付、助力小微企业脱困等支持方式。对于掌握核心技术和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大转移支付和支持力度,整顿市场秩序,严打虚假广告和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建立公平有序的冰雪市场,让市场主体真正感受到政府温度,享受到政策红利。保护冰雪消费者权利,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为广大冰雪用户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服务,切实维护与切实保障冰雪者的正当权益,最大层面地发挥出政策的保障作用。
3.2.1 加大场地设施供给,优化配套设施建设
各地积极推进上级政策,根据当地经济水平、自然环境科学的规划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有计划建设新型综合冰雪场地,拓宽冰雪场馆规模,在规模与数量上满足不同水平冰雪运动爱好者的需求,北方地区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应不断扩大已有冰雪场地规模,根据地理、气候、交通、经济等因素,建设有一定影响力和规格的新型综合类冰雪场地,南方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城市数量较多,因此在南方合理规划建设集冰雪文旅、冰雪赛事、冰雪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室内冰雪场馆不仅可以提高南方大众冰雪运动参与度推动南方冰雪产业转型,还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2.2 提升核心产业水平,实现产业互动融合
全面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北冰南展,东进西扩”的国家战略,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开展冰雪赛事,体育赛事是体育本体产业的核心,是为大众服务的体育产品[7]。通过开展高水平竞赛表演业扩大冰雪运动影响力,充分利用冰雪资源优势,推动冰雪健身休闲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实现冰雪+的产业联合发展,例如场馆服务、培训教育、体育旅游等健身休闲业,打造精英品牌。组织好冰雪竞赛表演,促进办赛主题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积极推动和组织高水平的国际冰雪运动,与此同时社会各级广泛支持举办冰雪赛事活动,满足各类冰雪爱好者的体育需要,拓展冰雪赛事赞助性广告,提高办赛质量,促进冰雪产业影响力。
3.2.3 促进冰雪旅游牵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冰雪旅游既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也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和文化品牌。冰雪旅游是冰雪产业的重要分支,冰雪旅游以丰富、亲民、服务性等特点对推动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8]。随着我国雪运动价值已实现转变,由竞技夺金转向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冰雪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9]。以冰雪旅游为主线,制订冰雪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组建发展联盟,发展基金。科技赋能,创新旅游项目,创造虚拟冰雪体验产品,打破条件限制,借力现代新兴科技的融合,对5G等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升游客体验感。各省市扩大冰雪旅游影响力,集聚冰雪体育旅游专业精英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构建冰雪旅游的公共服务体系,创造重视冰雪、参与冰雪的社会氛围。
3.2.4 加大协同创新力度,高效发展装备制造业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指出,要支持国内自主品牌的冰雪运动设备,积极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提高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能力,加速我国冰雪运动装备国产化。推动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刻不容缓,首先,有关方面要积极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运营,努力形成具有规模和规模的装备制造业,通过科学的培训、精准的营销等途径打造有影响的品牌,有效的培育出冰雪装备制造的骨干产业,来实现冰雪制造业做大做强,生产水平提升的目标。其次,加大对冰雪产业的资金研发支持,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战略伙伴关系,在生产、营销、品牌建设方面进行协作,助力高水平装备制造业。
3.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精英人才体系
资源整合是整个系统内部的能量源泉,确保行动系统的正常运转。在社会与市场之间要建立沟通平台,及时对资源进行补充与协调,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资源共享。首先,对人才资源进行补充,专业人才对冰雪产业发展有直接影响,应当通过政策引导社会支持建立人才鼓励机制,确保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健全的培养机制。针对冰雪管理人才、冰雪教练、冰雪服务人员等进行分类培养,通过联合高校实现冰雪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育、组织建立教练员协会对教练进行专业培训及系统考核,致力培养专业的冰雪运动教练员、基层服务者要加强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培训。最后对于冰雪运动文化传承人,做好保护和培养工作,使优秀的冰雪人才在冰雪运动中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不断发扬光大。总而言之要整合跨专业人才,实现人才迁移,形成交叉培养体系。
3.3.2 拓宽冰雪建设渠道,突破物质局限性
整合资金与物资,有力的资金保障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冰雪产业发展形势迅猛要求国家进一步完善免税政策与加大资金投入,引导与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冰雪产业,推广政府和社会合作,纾解发展难题。具体来说,加强金融投资、扩大信贷支持,成立冰雪产业发展基金,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场馆,联合培养冰雪精英等,继而推进财力和人力对物力的创新支持,提高产业生产力,加大对场地、装备等基础资源的投资力度,对现存的冰雪场地设施进行升级,扩大其功能,以冰雪装备“强体”。最后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使之成为一个有序整体,协调发展。
3.4.1 借助冬奥重要契机,营造冰雪运动氛围
百姓对于冰雪运动的有效认同,既是落实相关政策的关键,也是促进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对冰雪文化的认同[10],为冰雪产业铸基造魂,把握好冬奥会的契机、丰富冰雪文化活动、加强冰雪文化的推广、营造冰雪运动氛围,切实保障冰雪运动融入各行各业,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冰雪运动,促进冰雪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首先加强冰雪体育文化的推广,通过举办冰雪赛事,在赛事中融入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冰雪运动添上中国色彩,积极营造良好的冰雪运动环境,积极推广冰雪内涵。健全市场机制,通过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推动冰雪运动的健康发展。
3.4.2 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培育冰雪文化产业
发掘、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冰雪文化,丰富冰雪文化深层内涵,注重继承和吸收国外优秀文化,走好对外开放道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冰雪体育产品,以文化为导向,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链条,推动冰雪运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新渠道,探索新的发展途径。致力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合理运用已有的冰雪体育优势资源,缓解区域发展不协调,积极挖掘潜力资源,并合理推动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资源。对中国冰雪体育文化资源相对丰富、但产业发展条件比较脆弱的地区,有选择性地加强资源整合。对冰雪体育资源没有市场化利用条件的地方,对其冰雪资源进行创新培育,即通过挖掘体育产业资源和市场,争取形成冰雪体育文化创意产品等重点产业链。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深入,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建设也迈出新步伐,冰雪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存在与发展必然与我国的体育产业存在适应、目标、整合、维模的互动,在实践上与AGIL模型相契合。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冰雪产业已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十四五”规划的到来为我国的冰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在危机中创造新机,在变局中谋得新机,把握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