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茗珊,许凤英
体育场馆为群众的体育锻炼提供了场所,是推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中坚力量。2021年,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中广泛关注体育场馆问题,提出到2025年要建设更加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随着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体育场馆领域的问题重新成为学者以及社会严重的热点问题。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2000-2022年我国体育场馆相关专业文献,借助 Cite Space软件绘制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的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问题进行梳理,以期理清研究脉络,从而为体育场馆领域研究做出参考。
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将主题词设为“体育场馆”,时间设为“2000——2022年”,来源类别设为“SCI核心期刊、CSSCI”,检索日期为2022年5月,共检索到1350条结果。经过对检索出的结果进行筛选,将学科具体为“体育学”,剔除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终保留1254条结果。
本研究主要采用Cite 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绘制与国内“体育场馆”问题研究相关的科学知识图谱。本文将导出的1254篇文献导入Cite Space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此方式梳理出体育场馆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希望能为我国体育场馆可持续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发文量的历时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等动态演进过程[1]。本文对2000年以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与体育场馆主题相符合的文献进行数量统计。
由图1可知,自2000年以来我国体育场馆领域文献发展趋势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始起步阶段(2000-2002年)、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8年)、稳步发展阶段(2009-2013年)、多元化发展阶段(2014-至今)。初始起步阶段,体育场馆相关研究还在逐步摸索阶段,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大部分学者的关注点主要放在体育场馆暴露出的问题上,多与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对于其他领域还未有涉及。在快速发展阶段,该领域相关的文献数量持续呈上升趋势,在2008年出现了一次爆发性增长,发文量历史性的达到79篇,迎来了该领域的小高峰。在该时间段正值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期,奥运会中各个项目大型场馆的建设问题以及对于其赛后利用、赛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学者的重点关注,使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的各项研究得到了发展。
在稳步发展阶段,学者对体育场馆领域相关的研究热度不减,年发文量基本平均在80篇左右,在2012年达到了该时间段的峰值,发文量高达99篇。体育场馆领域的发文量在2014年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始终在可接受范围内上下浮动,从这时起学者开始对体育场馆领域的单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逐渐进行合并分析,寻找新的创新点。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群体不仅能衡量某研究领域科研活动繁荣与否,还可以表征学科或理论研究的方向[2]。本文将2000-2022年度发表文献的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为作者(Author),绘制出体育场馆研究领域的作者网络共现图谱(见图2)。其中,作者与图中的节点相对应,节点及作者字体的大小与作者发文量息息相关,而连接各个节点之间的线则象征着其合作联系,连线的密集程度与作者之间合作密切关系相关。
图2 2000—2022年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研究的作者共现图谱
由图2可知,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研究中最大的作者合作关系网是为以陈元欣和王健为主的研究团队,多数学者都与该研究团队有着合作研究。该团队主要对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运营管理在进行企业化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公益性、政府职责、企业盈利、人才培养和政策衔接的问题[3]。
除此之外,还有以陆亨伯为主的研究团队,其研究主要涉及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及模式问题,该团队提出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外包是改革的趋势之一,构建服务外包风险识别与规避机制有利于减少相关风险[4];以黄海燕为主的研究团队,其研究主要涉及体育产业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问题,该团队提出推进体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体育产业数字化治理水平等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5]。除了研究团队之外,还有大量学者都是独立完成研究,对体育场馆领域进行多元化研究。
由表1可知,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研究领域发文频次最高的学者为陈元欣(71篇)其次为王健(30篇),这两位学者的研究团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网。根据观察中心性指标发现,该领域学者中只有陈元欣有着0.01的中心性,其他人的研究没有中心性,这一点现象表明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的研究具有方向多、热点转换快的特点,可能对同一个研究方向的稳定研究较为缺乏,各个方向的研究没有得到延续、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没有得到持续的追踪和发展。
表1 2000—2022年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研究的作者共现情况
载文作者机构分布反映出不同高校和机构在该学术领域的资源水平及普及范围[6]。本文将2000-2022年度发表文献的时间切片设为1年,节点类型设为机构(Institution),绘制出体育场馆研究领域的机构网络共现图谱(见图3)。根据图中节点以及机构字体的大小我们可以找到该领域的重点研究力量,而节点之间的连线可以得到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网。
图3 2000—2022年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研究的机构共现图谱
由图3可知,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由体育院校的多个院系、师范院校及综合类大学中的体育学院来完成的。每一个节点表示为一个研究机构,图3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场馆研究领域中共有498个代表机构的节点,而连接机构的线仅出现了279条,这一现象表明目前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密切,相当一部分研究机构始终处于独立研究的境地,这会导致科研资源共享不足,致使研究成果融合不彻底,无法发现新的突破点。在国家号召北京冬奥会场馆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个研究机构应当积极进行交流,推进共享资源及促进研究成果的融合研究,使得我国体育场馆研究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根据2000-2022年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研究发文量前16名的机构共现情况(表2)得知,华中师范大学(85篇)、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38篇)、北京体育大学(31篇)、首都体育学院(23篇)、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18篇),对体育场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合图3可以看到,华中师范大学作为体育场馆领域研究的中坚力量与多数机构有着密切合作,该机构主要对于体育场馆的运营及设施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上海体育学院对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以及体育管理方面的方向也进行了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对学校体育场馆以及体育场馆推动全民健身的方向进行了探索。
表2 2000-2022年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研究机构发文量情况
由于关键词是一篇文献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其反复出现的程度可以反映出该关键词是否为其所在领域的研究热点[7]。所以本文对2000-2022年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研究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表3),其中由于本文的研究主题为体育场馆,所以体育场馆出现的频次最高,共计197次;除去体育场馆,体育产业位列首位,频次为144次;体育经济位列第二,频次为128次;体育管理位列第三,频次为74次。通过分析频次较高的三个关键词,可以看出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的研究热点偏向于提升场馆的经济效益,注重社会与经济价值方面的研究,旨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使体育场馆能够可持续发展,从而解决体育场馆不被充分利用的问题。
表3 2000-2022年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
运行 Cite Space软件并导入1254篇文献的信息,将2000-2022年度发表文献的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为关键词(Keyword),绘制出体育场馆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网络共现图谱(见图4)。
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图4)、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排名表(表3)以及样本文献的属性,对2000-2022年以来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归纳,分析出目前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相关研究可归纳为四个研究热点,分别是:体育场馆对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与社会开放问题、体育场馆对全民健身战略开展的促进作用。分析这四个热点问题的相关文献,可以得出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图4 2000—2022年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1)体育场馆对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该热点主要涉及体育场馆、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体育消费四个方面,体育场馆经济效益的提升与体育产业有着密切联系,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我国体育消费的升级,从而改变居民总体支出结构,促进人们对于美好生活需求的实现。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向是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而体育场馆则是向智慧体育场馆进行转变,从而实现传统体育场馆的功能再造与价值升级[8]。
(2)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所产生的问题。该热点主要涉及体育管理、体育设施、体育赛事三个方面。随着我国体育政策内容由重场馆建设到重赛后运营的转变,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管理机制的改革和运营机制的创新成了该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规划、设计、施工主要以某一赛事为主导,忽略赛后承担运营责任部门和单位的参与[9]。现如今随着智慧体育场馆的兴起,其运营管理问题也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对国外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经验进行研究总结之后,付紫硕、陈元欣提出可以通过智慧化升级改造优化运营管理,将技术应用与场馆运营相结合,发掘更多的商业模式,为用户创造更舒适的体验,提升场馆运营效益[10]。
(3)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与社会开放问题。该热点主要涉及学校体育、体育资源、社会开放等方面。我国现在面临着健身场地无法满足人们健身需求的现实问题,而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恰恰是能够缓解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部分学者提出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应采取第三方参与管理的方式,剥离学校责任主体的管理责任风险,从而增强部分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积极性,同时增补社会力量参与经营[11]。经过分析发现,资金不充足、管理模式不健全、社会信任缺乏都是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及社会开放应解决的问题,学者可对此进一步研究探索。
(4)体育场馆对全民健身战略开展的促进作用。研究早期,便有学者提出体育场馆应全方位地向大众开放,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挖潜,既可以吸引更多的大众来参加体育锻炼,为举办基层比赛提供场地服务,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大型体育场馆是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统筹推进场馆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和迫切。体育场馆数字化、智慧化对于全民健身战略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多数学者提出通过大数据分析定期提供体质监测报告并开具运动处方,助推场馆服务提质升级,实现运动过程数字化、管理方式社群化,提升群众健身参与的便捷性和场馆开放的有效性[13]。
突现词是指通过监测频率增长快速的关键词,以此来判断研究兴趣的突然增长,因此关键词频率激增可视为这一领域的新兴研究前沿,从而便于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新趋势和热点动态[14]。运用Cite Space软件中的突现词分析功能,分析学者对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的关注热点及其时间变化趋势,可以得出这个时间段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图5)。最终,测算出2000年-2022年间我国体育场馆研究领域前20个突现词,可以看到现状与对策问题研究年限最早,由此得知,在2000年学者对体育场馆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初期,但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
图5 2000-2022年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研究突现关键词共现图谱
“体育管理”、“数字经济”以及“体育产业”这三个关键词突现至2022年仍在继续,“体育管理”一词至今已持续7年。通过进一步了解,可以得知公共体育场馆、大型体育场馆以及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问题自2015年起都是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几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探索智慧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方式,从而激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热忱,落实全民健身这一政策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之一。经过研究发现,我国学者认为国内智慧体育场馆运营已具备可行条件,但仍然存在智慧化程度和体验质量较低、转型改造面临风险、场馆运营方认知受限、硬件与软件系统整合困难以及缺乏国家与行业标准等困境[15]。针对这些困境,学者通过吸取国外成功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的经验,得出初步解决建议,提出立足用户服务,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场馆管理,提升运营效益;引入专业技术公司,提高智慧场馆建设水平;大力改造职业体育场馆,提高竞演消费水平;试点先行,树立智慧体育场馆标杆[16]。
在后疫情时代以及新科技革命持续推动的影响下,“数字经济”以及“体育产业”两个突现词在2020年出现在大众视线中,至今热度不减。进一步分析了解到,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的另一个研究前沿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学者研究可知体育产业数字化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与体育产业相融合,提升产业效率的发展过程,其本质在于体育企业运作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体育产业数字化有利于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体育企业的竞争力[17]。体育产业数字化能够极大地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
近年来,疫情常态化问题始终困扰着大众,因为疫情的出现,使智慧体育场馆以及体育产业数字化问题成为了当下需要迫切应对的热门话题。“体育管理”、“数字经济”以及“体育产业”这三个突现词仍会持续下去,且围绕这三个关键词来展开的有关体育场馆的研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前沿。
本文运用 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2000—2022 年中国知网收录的体育场馆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的文献研究经历了初始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之后,已经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发文量在到达峰值后进入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2.我国一部分科研人员之间已经具有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网,但是较多的科研人员仍然在独立进行研究,相互之间缺少合作与密切交流。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的研究特点为方向多、热点转换快,各个方向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没有更加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3.目前我国该领域科研机构主要是由体育院校的多个院系、师范院校及综合类大学中的体育学院来完成的。我国大部分机构之间关系网较为分散,仅少数存在合作。研究团队之间缺少对于研究成果的融合研究,这导致了科研资源共享的不足,无法得出该领域的创新性研究。
4.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归纳与总结得出体育场馆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体育场馆对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共享与社会开放问题以及体育场馆对全民健身战略开展的促进作用4个方面。
5.通过分析突现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研究热点,得出目前的研究前沿为探索智慧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方式以及数字经济时代下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1.在我国成功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奥运会之后,体育场馆的相关研究又受到了广大学者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18]。”在对冬奥体育场馆的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国内外奥运会场馆以及冬奥场馆的成功案例进行总结学习,同时结合我国自身体育场馆的现实条件,从而寻找成功道路。不仅仅是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我国其他赛事的体育场馆的运用也应受到重视。
2.伴随着我国举办冬奥会的热潮,“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战略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国应大力推广智慧体育场馆的应用以及宣传,维持群众对于体育锻炼、体育健身的热忱,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此时机,我国学者将会持续重点关注高校体育场馆的智慧化发展以及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热点话题。
3.建立我国体育场馆领域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其可持续发展是极为重要的,我国学者在该方向的研究较少。评价指标体系在反映体育场馆领域不同发展的客观现状的同时,还为日后制定有效的决策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