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星(西安西电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内部控制工作的不完善将可能导致企业管理面临巨大的风险。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企业只有优化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针对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可行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改进财务管理水平,防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本文针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采用恰当的方法防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方法,企业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使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按照既定规划开展。
当前很多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不完善,各岗位在工作过程中不主动配合财务内部控制的工作,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在管理环节也没有加强对人员的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在管理环节不主动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认为仅需要当财务风险发生之后再应对就能实现对风险的管理。
财务内部控制要求企业针对重要的财务管理环节进行优化,但是很多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活动不完善,没有针对主要的控制环节进行优化,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沟通要求企业优化信息管理机制,针对信息传递的各环节加强管控,但是很多企业的财务信息沟通机制不合理,在内部财务信息难以得到及时传递,在外部企业也不主动了解税务机关等方面的信息。
很多企业的内部监督主要是依靠财务部门开展的,导致财务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针对自身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予以解决,不利于提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第一,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优化组织架构,确保各项岗位权责实现有效分配,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环节要求,促使各部门实现合理分工,并对各工作岗位实现制约,防范员工在过程中由于工作不严谨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企业需要结合职责分工体系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保障各岗位实现相互牵制,并针对关键岗位通过定期轮岗的方式进行管理,防范关键岗位产生舞弊的可能性[1]。为了促使企业对各岗位实现权责的有效分配,企业还应该对内部的岗位制定岗位说明书,通过岗位说明书的方式明确员工的具体工作任务与工作要求,对于关键岗位要选择直接具有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并定期对关键岗位开展轮岗。
表1 A企业财务风险评价表
第二,完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部分,企业需要重视企业文化的管理,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的发展相关联,让员工对企业文化形成认可,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内部的员工作为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的人员,内部各员工需要了解企业文化的要求,通过改进自身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要求,从而在工作的过程中主动按照财务内部控制开展工作。
第三,在企业内部建立防舞弊机制。舞弊指的是企业的员工利用职权之便侵占、挪用企业资金资产或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记录等方面的问题,反舞弊作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明确反舞弊的程序和原则,明确各部门在反舞弊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权限,规范反舞弊工作的程序和处置措施,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进行重点管控,明确舞弊可能发生的环节及防范的要点。并且企业需要对客户、供应商等提出诚信合作要求,对于发现企业内部员工舞弊的行为鼓励其举报,通过举报的方式,针对可能存在舞弊的问题进行细致调查,将舞弊的问题及时提交给企业的管理层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存档。同时企业需要将反舞弊要求纳入员工手册中,明确反舞弊工作的具体要求,让员工在工作环节自觉按照反舞弊工作要求开展管理,自觉抵制工作中不合规的行为,提高员工职业操守,并将反舞弊工作的相关政策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针对可能发生舞弊的问题向全体员工通报,从而有效防范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评估指的是系统性地识别、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序应对。企业需要针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识别,认识到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环节。若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将可能给企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针对财务活动的各环节做好信息分析,保障企业的财务工作有序进行。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企业在风险管理的环节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健全管理规划,并加强对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沟通,采取恰当的管理策略,以全面质量管理、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需要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合理确定企业的风险管控目标,并促使企业的各层级人员积极沟通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让员工了解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通过签订任务书的方式将风险管理的要求确定下来。企业通过健全风险识别机制,能够针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细致分析,并且需要将风险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式,结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2]。例如A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的环节,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分析,并通过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由企业内部经验丰富的人员对风险进行评价,定量分析按1至10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高或影响程度越大。
企业在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采取恰当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应对,结合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战略规划,采用规避、承受等方式实现对风险的应对。规避指的是不从事某种活动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当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够承受重大投资失败的损失,企业就选择不开展该重大投资,防范重大投资失败给企业带来风险的可能性。风险控制指的是采用恰当的方法,对于无法完全规避的风险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或影响程度的方式,例如针对企业应收账款变为坏账的风险,企业通过合理开展赊销,将应收账款变为坏账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企业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制定恰当的风险应对措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防范。首先,企业需要明确预算管理的组织设置。为了确保企业的全体成员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针对预算管理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组织架构进行优化。预算的决策层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和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到其中,负责开展预算管理的最高决策工作。在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作为预算的日常管理部门,需要对企业的各项工作日常管理进行管控,让企业的财务部门主导,其他部门成员参与其中。同时企业需要明确预算管理的执行要求。各职能部门作为预算管理的归口部门,需要在预算工作中落实自身的管理要求,主动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的各环节当中。其次,优化预算的编制流程。企业在预算编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各部门的工作规划,明确各部门工作的要求,在编制过程中要求各部门主动参与到其中,确保各项预算数据更加合理,从而确保企业的预算指标更具有可行性。再次,优化预算执行。企业在预算执行时,需要严格开展执行审计程序,将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预算开展过程中产生的重大偏差,需要及时进行优化,调整自身的工作规划,防范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可能产生的问题。企业在预算执行差异分析时,需要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判断预算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当预算产生例外事项时,需要分析具体的成因,只有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不可预见影响时才能对预算进行调整,防范对预算随意调整而产生的问题。最后,优化预算的考核。预算考核需要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考核,将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纳入考核范围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做到奖罚分明。
第二,改进企业的会计控制机制。首先,明确会计岗位的责任,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企业需要对自身的会计岗位进行细致梳理,明确财务经理、财务主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出纳等岗位的工作要求及岗位职责,确保会计人员的各工作岗位得到有效管控。其次,完善资金的支出审批流程。企业在资金审批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审批工作的具体要求,对于金额在一定范围内的可以由企业的总经理审批,而对于金额较大的需要进行联签的方式审批方可执行。
第三,优化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在固定资产的管理环节企业需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并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对固定资产变动、增加等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统一编号,确保当固定资产在发生流转等状态变动时能够及时更新相关的信息。其次,优化固定资产的盘点。企业在固定资产盘点时,需要进行定期的抽盘和全面盘点,对于重大固定资产应该定期进行抽盘,防范重大固定资产遗失的可能性。对于其他资产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并将盘点结果录入盘点清单中,针对盘点差异需要出具盘点差异报告,明确具体的成因并落实差异产生的责任。
第四,优化资金管理活动。货币资金作为企业的血液,企业除了做好资金核算工作之外,还需要保障货币资金安全,防范资金被挪用或流失等可能性。首先,企业需要优化投资方式。在当前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为了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企业需要合理开展融资,除了银行借款这一融资方式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应收账款保理等方式开展融资,获取多元化的资金,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其次,加强对资金收支的管控。企业在资金收支的过程中,需要针对销售加强管理,针对销售合同、销售计划、定价表、销售发票等进行及时检查,针对应收账款情况进行分析,并定期发放对账单,针对金额不符的情况查明原因。在付款时,需要确保相关支付的申请符合工作要求且程序合规、批准权限合理,未经审批的资金支付凭证不予办理。在销售回款管理时,需要对回款的指标落实具体的责任,明确应收账款回收的要求,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
第五,完善税务管理。企业在税务管理时需要优化税务申报及税务风险管理流程。首先,在增值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增值税计算符合企业的实际,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税负,通过恰当的税务管理机制,防范增值税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及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增值税的税务管理工作需要核对税额与账务是否相符并确认签字,每月需要对税款计算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检查进项税票的抵扣是否真实。其次,在所得税管理时需要保障所得税申报程序合理且计算准确,防范所得税计算错误给企业带来不必要损失的可能性。所得税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确保手续费合理,确保所得税的相关资料真实且符合管理要求,在为企业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所得税的税务管理水平。
信息沟通机制要求企业全面收集各类信息,并采用恰当的方式将各类信息进行及时传递与沟通。信息传递是内部控制工作的保障,通过财务信息的顺畅沟通,能够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顺利实现,并通过优化企业的信息管理渠道,促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得到及时分析。同时企业需要改进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财务信息的需求[3]。首先,企业需要畅通内部信息传递的渠道,在内部信息传递方面,企业的基层要向管理层传递财务报告,报告财务管理情况及经营情况;管理层需要定期向基层传递财务工作的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方面的情况。其次,在外部信息管理方面,企业需要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企业的管理情况。例如企业在税务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及时与税务机关开展沟通,能够掌握税务机关对企业的要求,防范企业的税务工作违背税务机关要求的可能性。
内部监督机制主要涉及审计部门,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企业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由董事会直接领导,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机制,针对财务管理环节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重点审计,并且需要加强对审计队伍的建设,审计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各项工作知识,还需要了解企业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保障审计人员提出的审计意见能够被企业的管理层所应用,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类财务风险,并帮助企业解决财务风险。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企业只有实现对风险的有效分析,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方式,财务内部控制要求企业通过恰当的财务管理流程,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合法合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