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模式建构

2022-10-28 05:17张莉莉崔志慧滨州职业学院
灌篮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职生核心技能

张莉莉 崔志慧 滨州职业学院

一、高职体育核心素养要素构成及内涵

2016 年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强化学校健康教育,注重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健康行为的引导,使健康促进得到应有的保障”。纲要要求学校体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递也要加强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成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明确了体育学科未来人才培养方向: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挑战,对人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开朗、自信、善于与人交往与合作的性格;在竞争中要善于控制情绪,镇定自若、应对自如;更需求在困难的条件下克服焦虑、耐受挫折,勇于进取、坚忍不拔;需要在团队工作中学会担当、负责、合作、尊重;这些优良品质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据高职生的岗位工作特点,密切结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从体育文化、运动养成和体育精神三个维度及健康知识、体育技能、运动兴趣、运动能力、体育道德、体育传播六个要素构建适合高职体育素养培育的模型框架。三个维度紧密连接,内容层层递进,形成育体、育人、育心的深度融合。体育知识和技能是体育课程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所必备的文化养料;运动兴趣和能力的养成是造就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习惯一旦养成运动能力将会伴随终生;体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运动不仅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展现体育精神。体育精神主要由坚忍不拔、团结协作、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等关键词组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共源性,体育精神贯穿于运动实践中,是体育课程教育的精髓和升华。

图1

体育核心素养的要素构成及内涵(如图2):

图2

二、影响高职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分析

以“健康中国”和体育核心素养为关键词进行相关文献资料检索,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或对体育教学有资深研究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走访和电话访谈、同时对我院体育教师和大一844 名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对目前高职体育教学现状的相关问题进行收集并整理,从教师、课程、校内环境、社会环境四个层面,对高职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职体育教育的目标实现在于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态度及参与度更多取决于体育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运动技能水平、教学水平、责任意识及人格魅力等因素,可以说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原因。

(二)课程模式的影响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课程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施。要培养一个人全方位的体育核心素养,使用一种领域或单一的课程模式为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均无法保证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全面发展。从课程实施角度看,一种课程模式可以重点只培养一种核心素养也可以培养多种核心素养,因此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应运用多样化的课程模式。

(三)校园体育环境的影响

1.物质环境影响

众所周知,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所必备的物质条件。主要包括运动场馆、运动器材、场地布局、空间范围等要素。随着科技的发展,体育设施更加智能化,学生对智慧体育的兴趣更加浓厚,如果在学生兴趣和学校场地、师资条件及文化氛围结合中找到突破口,体育课的魅力就会因丰富的形式和内容而增加,通过外部环境的赋能,能够进一步充实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储备,提高体育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理念形成有力支柱。

2.体育文化影响

体育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在学校作为引导学生走向文明与健康的同时,还承担着精神引领的作用。学校独具特色的体育赛事品牌,如“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赛事活动,以及校内外赛事活动的长效机制,能够提高体育在校园文化和社会上的影响力,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无论何种身份(参加者或观赛者),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内化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将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四)社会环境影响

重视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不仅涉及学校体育,还需要社会资源及力量的配合。现阶段我国正大力推动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要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和自觉运动的习惯,需要校外社会环境的引入。

三、高职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课程模式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高职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实现的相关因素分析,构建“岗位主导、体教融合、文化熏陶、内化提高”四位一体的课程培育模式。该模式是“岗位+运动+文化+精神”的有机融合。突出岗位特点,以体育课堂为主渠道采取“育体+育心”的教学方式培养塑造学生的体育品格,以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社团活动、体育文化节等内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在文化熏陶中厚植精神沃土,三者相互促进和影响,经过教育内化为:养成、习惯和品格,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岗位主导

高职教育具有强烈的职业导向,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学生是否适应岗位需求。不同的职业对于体能和技能的需求各有侧重。依据不同岗位工作特点,设计开发岗位所需的运动技能和健身保健知识,发展相应的体能,掌握相应的体育保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职业素养,对坚持终身体育,提高预防相关职业损伤的能力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体教融合

体育作为塑造人的重要手段,既在“体”更在“育”。“体”是指通过身体练习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育”是在运动中培养学生造就坚韧、勇敢、自信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毛泽东早在《新青年》杂志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伟人将体育的真意凝练到极点,首倡三育并重的育人观,其思想精髓一直激励着我们:体中育德,德才兼备。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体育为德智二育之根本,”教育应以“养成坚强之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体育家马约翰先生说:“体育是产生优秀公民的最有效、最适当、最有趣的方法”。蔡元培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伟人和教育家们高度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认为体育在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及优秀品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体教融合这一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时,更加重视“体”与“教”在精神与价值层面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体教融合中1+1>2 的育人效果。

(三)文化熏陶

体育是一种身体活动,更是一种精神载体。体育文化的精神实质在于培养人的健康心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亲身感受转换为无形的教育力量并厚植内心。体育文化熏陶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传统体育特色、品牌赛事、社团活动、校运动队、体育文化节、体育宣传、体育讲座等形式多样受众面广泛的群体活动。通过各种赛事活动设立体育明星、运动达人、体育特色班级等典型,同时学校要加大体育故事的宣传报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体育明星的正能量,树立运动员和体育教师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让身边优秀的人和身边正能量的事时时处处浸润和点燃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有目的的影响学生的意志和行为。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形成“多元发展,人人参与”的校园体育文化,厚植精神沃土。

图3 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模式图

(四)内化提高

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拼搏、乐观向上、责任担当、诚实守信等良好行为和思想品质;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去超越所学的知识技能,实现学生体育情感和健康行为的养成并内化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最终将内隐与外显活动相结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内化提高的含义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通过体教融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体验中建构起对体育的认识、感悟和态度,实现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从而内化为运动养成。二是通过目标引领,拓宽体育的育人价值,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体验和获得技能之外的价值,实现知识内化的同时能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体育情感。三是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密切相连,使学生认识到健康知识与今后真实生活相联系,是自我必须掌握的知识,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高。

四、高职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实施中,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社团活动、体育文化节等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搭建多方联动的课程教育平台。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等手段,构建以发展高职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图4 高职生体育核心素养课程模式实施策略

猜你喜欢
高职生核心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拼技能,享丰收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