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运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近年来,大众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体现出国家文化自信重建的战略意义。新时代,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遭到严重挤压,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数量众多。实践证明,传统技艺能够提升新时代浙江旅游文化内涵,使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播。然而,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进行笼统的研究,新时代浙江传统技艺的保护与旅游活化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制约和影响着其产业化的发展。运用生产活化、生活活化、艺术活化、旅游活化等多种文化再生产模式进行转型升级,是传统技艺振兴的重要方式,因此要正确认识新时代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重要性,加大浙江传统技艺旅游活化研究力度,探究其创新发展路径,为浙江旅游业发展作出贡献。
传统技艺是文化遗产重要的类型之一,它是社会历史文化沉淀的民族文化记忆,在不同的学科研究范围内,“传统技艺”这一术语的内涵和拓展不同,包括工艺、手工艺、手工技艺、传统技艺、工艺文化、工艺美术等内涵,术语释义丰富,可以真实地展现出当地的社会生活、物质生产及文化需求状况。
“活化”又称激发,它能使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拥有新的生命和用途,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求。遗产活化是对有形或无形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综合的开发,遗产活化方式多种多样,旅游活化是其活态保护与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遗产旅游活化则是对遗产用旅游方式进行活化利用,并达到活态保护遗产的目的。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利用是以传统技艺为载体,通过内在的旅游开发在更大范围上提高人们的认知,加深人们对传统技艺文化遗产的认同,使传统技艺文化得到活化与利用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传统技艺总是依附于一定的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环境不断更新改变,传统技艺需要不断适应新环境,迭代出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新政策推动下,传统技艺再生产虽然重获生机,但却又极易走向另一端“异化”倾向,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陷入诸多困境,必须在现代社会寻求转型发展路径。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的活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满足新时代人们的文化和审美需求,同时还肩负着促进我国不同区域民族特色传统技艺发展的使命。传统技艺得到政府、学界、社会等高度关注,在多种活化方式中,旅游活化是社会与经济效益较突出、受众面较大的一种方式。探讨传统技艺的延续、保护、传承甚至再生,可以提升国民文化自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为了证明旅游活化是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再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能够促进传统技艺文化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尝试以浙江传统技艺利益主体图谱为基础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提出假设命题,对利益相关者进行问卷调研,建立模型数据并对结果模型进行可靠性分析与验证。
1.基本假设一
对传统技艺文化遗产的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认知诉求、社会诉求、经济诉求、文化诉求四方面(见表1)。
表1 利益诉求表
2.基本假设二
基本假设二为传统技艺旅游活化开发中,政府、企业、传承人、专家与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平衡因素和利益诉求的逻辑假设。传统技艺旅游活化过程中,各种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作用与竞争,将传统技艺文化转化为文化与社会资本,与市场经济相关联,利用传统技艺文化推动新时代相关行业经济发展,满足各利益主体的诉求(见图1)。
图1 旅游活化相关者逻辑假设
1.实证方法
一是田野调查法。本文主要采用专题性的田野调查法,涉及内容宽泛,包括收入来源、宗教信仰、文旅生活、传承现状、社会习俗和自然环境等。田野调查法的调查表问题由旅游动机、享乐体验、新奇体验、文化体验、参与体验、知识体验和游客满意度等变量构成,同时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对传统技艺活化的建议等。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专家咨询法,确定观测量表的主要变量方向(见表2)。
表2 田野调查基本情况单位:份
二是数理统计分析法。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的路径模型在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与从业者的文化认同中采用数理统计分析进行验证。消费者的文化体验通过旅游动机、体验和满意度等变量进行分析,为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从而为统计决策和创新策略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三是结构方程法。采用结构方程法来研究利益主体对各自利益的诉求程度。选取大量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对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相关利益主体关系层次分析和各利益主体利益诉求概念进行检验。在数据模型中,问卷设计分为六大类人群,变量为8个,针对每一个大类人的问卷分析的研究样本至少有60个,所以总样本数量至少会达到480份,超过研究者关于样本数的分析和归纳。
2.结果分析
通过对已有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四大诉求中,社会诉求不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内容,但是可以发现政府对于社会诉求的关注度最高。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消费者感受传统技艺文化内涵,又承担着部分生产者的角色,推动传统非遗产品向当代审美发展的转变,生活方式与时尚美学的引领、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的权衡、使用与情感体验等要素构成了消费者参与模式的因素。分析可知,借助传统技艺,能够增加新时代浙江传统文化内涵,使浙江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播。让新时代浙江传统技艺的创新发展模式适应市场、融入市场,在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同时,还可创造新市场,赢得更多的消费者,促进新时代传统技艺文化融入浙江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文化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 引导。
处理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与旅游活化同传统技艺传承之间的利益关系是诸多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传统技艺旅游文化再生产过程中涉及社会力量、地方政府、市场、企业、大众媒体等利益主体,在传统技艺旅游活化场域中利益相关者是相互作用与相互竞争的关系。影响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与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成本、旅游产品功能及环境氛围等,要在文旅融合政策的推动下,打造浙江“旅游+非遗”产业共融发展新业态,重塑“传统技艺文化-资本-旅游”转化路径,打造新的生产关系,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构建“政府-市场-资本-传承者”的互补机制。首先,由政府在引导过程中给予战略规划、法律保障及资金投入,构建新的传统技艺与旅游经济产业价值链,如引导浙江绍兴黄酒小镇、“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等项目建设。其次,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和企业资本参与度,由市场发挥主导调节作用,充分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动文旅经济价值的实现。再次,充分考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整体利益诉求与内部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的分歧,满足各利益主体之间不同层次的合理诉求,实现价值共创与资源整合的共融共赢的合作关系。
在保持创造性转化生产的基础上,创新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当代生活功用。随着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转变,应使传统技艺走进生活,更加贴近实际。可以借助新媒体宣传非遗旅游,使传统技艺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个性化消费过程中完成自发传承、自我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如象山海洋文化生态传承保护区的创建、浙江曲艺书场工作的试点推进及传统工艺工作站的 启动。
在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以生活化传承为导向的发展过程中,要突出发展传统技艺与民众生活的深度关联性。首先,推进教育体系优化提升,促使传统技艺文化遗产融入教育各个阶段。例如,引导中小学传传统技艺美育课程建设,提高应用型高校传统手工艺课程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大师、传承人及手工艺师进课堂计划;发展旅游与文化学科专业,实现资源共享。其次,融入人们日常审美与生活。创新传统工艺产品设计,紧扣“生活化”的特质:稳定的技艺风格,技艺“范式”,形态、纹饰、色彩、材质等;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使其成为人们当地生活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传统工艺文化元素的提取进行文创与日用品的创新设计,实现传统技艺文化遗产融入现代 生活。
文旅市场是传统技艺文化产品的交换场所,可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新时代浙江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中,通过创造性转化,提升传统技艺类文化产品的价值。首先,加快数字化改革速度,完善顶层规划设计框架,创新构建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媒介融合、数字化传播、人工智能应用等改革总体框架。其次,实现数字赋能提升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产业迭代发展。主要途径有升级旅游与文化产业数字化平台、加快虚拟现实跨场景应用系统与开发线上文旅服务平台等。再次,构建传统技艺文化产业数据预测模型。搭建统一的数据仓库,以精确的数据建模进行虚拟化市场预测,通过数据分析,推动传统技艺文化遗产的更新迭代,满足相关利益主体的多样化需求。
现阶段,要实现新时代浙江传统技艺内在活化和可持续发展,就要提高人们对其的认知与认同,发挥旅游活化、生活化传承和创造性转化的积极作用,实现浙江传统技艺与市场取向及大众化文化生活之间的协调,从传承保护到适应市场再到创造市场,促进浙江传统技艺文化遗产健康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