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礼仪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2-10-27 15:52:23罗晶
成才之路 2022年26期
关键词:开放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罗晶

摘要:开放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教育模式决定了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必定与普通高校不同。文章分析开放教育礼仪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体对策,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为开放教育礼仪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开放教育;礼仪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6-002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开放大学“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项项目“开放教育礼仪类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xkd2021zx06)的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实现思政元素与知识技能、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及精神追求的深度融合,把“德育”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学生的意识观念及行为规范。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教育中积极探索“能够实质性地介入学生个人日常生活的教育方式,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境遇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即将各专业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与思想政治充分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实现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开放教育禮仪类课程以“德”为本、以“敬”为核、以“仪”为行,其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礼仪运用能力,因此,其在课程目标上与课程思政理念是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主要体现为理论传递与价值导向深度融合,发掘可以培养大学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政治素养、责任意识的内容与案例,提高大学生明事理、辨是非的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全方位发展,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开放教育礼仪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礼仪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取向深度契合

首先,传统礼仪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和睦相处的社会伦理,以及守望相助、相互扶持的人情社交礼俗等与现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精神吻合,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其次,礼仪教育强调秩序与规范,从大处着眼,礼仪就是“天地之序”,从细微处看,无论餐饮、上下车、握手、递交名片、进出电梯等都需要遵循相应的礼宾次序,因此,礼仪在维护个人、家庭、行业、社会秩序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礼仪教学是对课程思政提倡“德育”的具体践行,例如在仪容仪表方面要端庄、得体,在言谈方面要谦恭、文雅,在行为举止方面要文明、优雅。从表面看,礼仪似乎是一套彬彬有礼的外在行为准则,但是内里却体现着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价值取向。可见,礼仪教学和课程思政在目标上同向而行,高度契合。

2.课程思政是礼仪类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

(1)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礼仪类课程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缺乏现场感及真实的场景体验,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礼仪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能使学生在真实案例共享和实操演练过程中更好地发现、分析和理解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探求问题的具体解决途径。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有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礼仪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深挖和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能够发挥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社会道德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爱岗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程思政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开放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工作理应受到同等重视。开放教育的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模式及教学载体等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开放大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更为复杂。目前,开放教育礼仪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课程组织存在困难

根据近年来统计面授教学出勤率及网上教学听课率可以发现,成人学生因为已步入职场,工作繁忙,利用闲暇时间来校听课和线上互动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随机到校听课,获取知识的连贯性较差,甚至会因为工学矛盾或学习困难而放弃学习;开放教育教学对象已进入社会,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然形成,行为习惯也已养成,且部分学生因年纪较大,学习的持久性和专注力都有下降趋势,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难以保证

当前,开放教育办学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很多学生存在“唯学历”倾向,不重视课程思政,认为课程思政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无关,与职场工作关系不大,因而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意愿较弱,即使参与了,也因网络软件和平台的操作技能所限,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

3.忽视实操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许多礼仪教师没有意识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日常授课重知识、轻思想,只关注礼仪知识及技能,如仪表仪态、站姿走姿是否达到要求等,却忽视隐含在礼仪背后的责任意识、价值观、爱国热情、文化自信是否养成等。这样,学生就无法触碰到礼仪这门课程的内涵,难以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4.礼仪类课程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不足

部分礼仪类课程教师讲授课程时缺乏思政资源的知识储备,只是单纯利用课本或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没有将礼仪知识与社会价值观、传统文化及历史发展很好地融合起来,无法提供与礼仪紧密关联的思想政治隐性教学内容。还有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维度和抓手。开放教育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开放大学因为前述特殊的教育特点,在具体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时存在着没有准确提炼出“思政元素”、教学目标不明确、思政教学资源不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与落实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式、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

1.提炼“思政元素”,明确礼仪类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提炼“思政元素”。综合学生现有状况和企业用人需求两方面的因素,礼仪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与素养、优秀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等四方面予以深挖和提炼。例如学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和中外民俗礼仪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对“礼”的重视、遵循和守持以及与其他国家民俗民情的对比,提高学生对本国的文化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思政元素充分彰显;讲授日常交往礼仪时,教师可以强调与人交往时所需体现的尊重、诚信、恭谦、协作等准则是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讲授商务活动礼仪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晰应聘、拜访、接待、会务、差旅、宴请等各环节所透露出来的严谨、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等,是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将理论知识的講解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意识。2)将提炼出来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渗入教学中,提高学生明辨事理的能力,使思政教学与专业教育同向而行,提升课堂效果和育人质量,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3)促进学生品德优化、专业深化、技能强化、首岗适应、转岗顺利、长期发展,实现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

2.围绕“思政元素”优化礼仪类课程教学内容

在礼仪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将中国传统美德与现代礼仪素养相贯通。可以将包括个人仪表礼仪、日常交往礼仪、办公礼仪、商务公关活动礼仪、商务沟通礼仪、中外民俗礼仪在内的六大模块作为该课程的育人主线,将思政内涵渗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价值观和精神素养得到全面优化。

(1)思政元素与个人仪表礼仪相融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商务人员在职场的正装穿着及搭配,职场发型及面容修饰,正确的站姿、走姿、坐姿等行为体态。引导学生打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养成职场人士内外兼修的职业素养。

(2)思政元素与日常交往礼仪相融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称谓礼仪、介绍礼仪、名片礼仪、握手礼仪、拜访礼仪、接待礼仪等。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日常交际所需具备的礼节,形成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与人为善的品质。

(3)思政元素与办公礼仪相融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办公环境的布置、办公室人际交往礼仪、会务礼仪及求职面试礼仪。让学生在办公场所能表现得恰到好处,提高学生的综合办公能力。

(4)思政元素与商务公关活动礼仪相融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商务谈判礼仪、危机处理礼仪、商务仪式礼仪、宴请礼仪等。让学生掌握出席或举办正式商务活动及仪式所需具备的礼仪规范,能自如应对商务谈判或危机,树立认真、严谨、热情的服务理念,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5)思政元素与商务沟通礼仪相融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交谈礼仪、电话礼仪、电子通讯礼仪。引导学生掌握如何有礼貌地接打电话及使用其他通讯工具,学会在服务过程中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形成规范和有效沟通的服务品质。

(6)思政元素与中外民俗礼仪比较相融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我国不同地区及国外不同国家的礼仪风俗与禁忌。引导学生弘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平等理念和礼仪之邦的文化自信,加深对我国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面对不同的国情所体现的不同价值观念能予以尊重、理解和包容。

3.围绕“思政元素”建立礼仪类课程教学资源库

开放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为远程在线教学,因此礼仪类课程思政教学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及时更新网络学习资源,利用教学案例库、试题测验库、教学论坛等,把思政教学元素融入教学资源库,使学生在远程学习中主动接受思政教育。

(1)围绕“思政元素”搜集教学案例,形成教学案例库。礼仪类课程中蕴含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道德修养、行为范式、职业素养等和课程思政的要求是同向而行、相辅相成的。例如建立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案例库,彰显其“道德规范”效用;搜集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达到规范大学生“行为举止”的作用;搜集商务活动或仪式的经典案例,发挥其“职业素养”的作用等。

(2)围绕“思政元素”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实时总结,形成教学案例随记。教师可以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典籍如《周礼》《礼记》中汲取精华,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比如讲解中外民俗礼仪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明礼仪进行讨论,思考“尊老爱幼”“克己复礼”“矩步方行”“入乡随俗”“礼尚往来”等传统礼节应如何发挥积极的作用等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积极回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并形成教学案例随记。

4.围绕“思政元素”创新礼仪类课程教学方法

开放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有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学习时间更具弹性、沟通方式更加多样,教学对象不受年纪、工作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等。因此,开放教育礼仪类课程思政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多种教学方法交叉融合,努力与学生的学习特点相适应。

(1)围绕“思政元素”开展课堂教学。教师要主动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案例互动法、情景模拟法、示范训练法等,利用微课、慕课、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直播课程等教学平台,做到线上线下思政教学资源的优质输出。要将线下面授和网络直播作为教学的主渠道,在常规面授课的基础上,借助直播课,开展课程介绍、重难点突破、作业辅导、期末考试复习等阶段的教学。还要上传公开课视频,为未及时观看直播课程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保障。除此之外,还可以引进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下面授、网络直播、网上答疑和资源更新有机融合起来,为礼仪课程开展课堂教学提供多样路径。

(2)围绕“思政元素”开展课外教学,多种方法和渠道促进教学实践。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法、体验法、自主学习法、知识拓展法、互相监督法来巩固和延伸思政教学。例如学生在课堂之外相互监督,及时纠正不符合礼仪的不良行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掌握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在商务仪式上践行课堂学习成果,有礼有节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自主学习国外地区的风土人情、礼仪禁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差异,形成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利用假期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将所学礼仪知识践行于实际生活中。

5.构建科学合理的礼仪类课程“课程思政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远程教学更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交互,全面完善的教学评价应综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的效果反馈,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出礼仪类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就与不足,继而推动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一方面,要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等方式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政目标是否有机融入教学目标,是否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有效的思政元素,授课过程中是否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远程网络技术。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是否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指导自身的行为举止,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各种场合做到以礼待人。

总而言之,开放教育礼仪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要明确开放教育的特点,在此背景下确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库,创新教学方法,确立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价值熏陶、行为塑造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认同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从而促成其由内而外的转变,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目标,让学生在职场中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颜珺.高校礼仪教育“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J].陕西教育,2021(07).

[2]婁迎军.基于开放教育企业文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2).

[3]刘桂萍.高职院校“社交礼仪”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定位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2).

[4]袁文韬.开放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研究———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为例[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04).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Etiquette Courses in Open Education

Luo Jing

(The Open University of Shaanxi, Xi’an 710119, China)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special education mode of open education determin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ust be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etiquette courses in open education, and th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term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curriculum resources,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etiquette courses in open education.

Key words: open education; etiquette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开放教育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开放教育会计学专科实践教学解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策略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3:27:13
“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教育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7: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