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 年新冠病毒肺炎在全球爆发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全球已经有约1.3 亿人确诊感染新冠,死亡病例总数超过500 万,极大地冲击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秩序,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民生遭遇重创。国际社会纷纷提出加强防控合作,推动药物和疫苗研发,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物流行业地位进一步凸显。在这关乎全人类命运、全球发展的关键节点,高质量人才的教育问题凸显,各领域各专业纷纷意识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教育创新成为教学教改优先发展的着眼点。在后疫情时代下,如何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实践,打破原有教学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实现物流人才的全球化、信息化、专业交叉化,对新形势下高质量物流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更高挑战和更新要求。
彭岩等针对后疫情时代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人才培养、精益师资和专业影响力提升的多维策略,并通过新技术应用、创新实践、多学科交叉等方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霍楷等围绕疫情背景下高校创新型设计人才培育模式展开研究,结合专业教育、时代科技、跨际视野、德育美育四大角度的人才培养经验,提出结合科研竞赛、科技赋能、平台合力、素质育人的培养模式。范金波等对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食品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提出探索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搭建阶梯式实践平台、构建进阶式实践体系、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来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李玮等在梳理传统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存在弊端基础上,提出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学科体系、创新培养机制、推进国际化培养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途径。巨心怡面向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挑战,从培养对象、培养模式、培养方式等角度,结合行业需求、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在线学习等提出人才培养对策。刘建明等围绕疫情背景下药学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深化教学方式改革以及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展开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张继明从重大疫情应对语境出发探讨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强化大德与公德教育的工作重心,将加强科学教育作为重要基础,以优化专业教育模式、强化通识教育质量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
本文结合已有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及物流行业前沿需求,从疫情带来物流人才培养新挑战出发,面向后疫情时代物流人才新需求,探讨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以期满足后疫情时代高素质复合型物流人才培养需求。
(1)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足
后疫情时代,随着现代化、智慧化物流技术和装备的不断发展及深入应用,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不仅要求具备行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物流专业教师自身的物流行业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不够,教学过程中侧重理论教学,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弱化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培养,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成为物流人才培养的一大挑战。
(2) 多元复合型物流人才不足
现代物流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持下,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复合型的,复合型人才体现在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虽然传统工科学生是行业变革的生力军,但综合素质普遍不强,缺乏系统的物流知识,对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了解较少,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特别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发能力强的多元复合型人才,“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物流工程专业人才而言,既要懂得物流技术,又要懂得物流管理;不仅要掌握物流工程技术,更要学习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知识,了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数字化等新技术。如何有效应对物流产业发展需要与人才培养滞后的矛盾,培养出多元化复合型物流人才,成为了又一大挑战。
(3) 人才培养急需工程教育范式变革
对于后疫情时代物流行业而言,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将掀起新一轮的革命,迫切要求高校顺应新工科建设背景需求,对工程教育进行系统性、全局性的范式变革,在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实现转变,培养人才能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工程教育创新发展。范式变革要在对工程教育自身有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理解企业痛点和需求,这是做好工程教育的重要依据。同时,工程教育改革要回归到工程本体,以专业为出发点和归属,通过计算赋能等策略提升人才培养素养。高校如何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合理进行工程教育范式变革,通过工程专业实践造就新型工程专业人才也是物流人才培养的一大挑战。
行业人才需求是新工科教育的逻辑起点,企业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企业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新需求。后疫情时代物流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与演进。物流是推动国家商业模式深化创新与持续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呈现出规模化、全球化、差异化、跨界化、智慧化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愈发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观念的国际化物流人才。新形势下行业发展对人才提出新需求,要求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后疫情时代加速转型的物流行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后疫情时代,物流行业发展急需高素质、数字化、复合型技术人才。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出现用工成本增加、订单减少、对口人才缺乏等问题。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眼下不少物流企业正在或已经实现了从传统作业模式向智能物流模式过渡的转变,急需技能型、数字化人才。后疫情时代,为应对物流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要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进行变革,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面对后疫情时代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从创新课程设置、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在线教育和竞赛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力争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物流人才。
(1) 创新课程设置
后疫情时代,物流行业将越来越倚重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跨越式发展。物流工程人才培养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创新创意思维。以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重点探索可以与新兴技术紧密结合,同时适当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学科内容的课程体系结构,适当加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具备更宽广的跨学科知识视野,拓展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加强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校企双赢的有效措施。眼下多数企业希望进行产学合作,并愿意为高校提供教学资源和见习实习岗位。高校作为知识传递的桥梁,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校企联合办学,从实践追踪、过程管理、效果反馈等多角度落实学生进企业实习实践的全过程。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利用企业资源为师生提供专业实践操作平台,既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也培养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将所学知识与企业所需有机结合,企业通过合作可以获得适合自己的物流人才。校企合作让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实践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的成本,是一种双赢。
(3) 拓展在线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开拓了大量线上教学路径,在线教育储备大量的教学资源与丰富的教学经验,打破了原有教学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为多途径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结合线下面授教育优势特性,拓展在线教育,充分利用多样化新媒体平台,在拓展眼界的同时,提升专业综合素养。后疫情时代,人才培养以线上线下课程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推进,通过互联网平台载体,进行名师讲坛、学术论坛、线上研讨等活动,不断加强国内外高校学生交流,搭建不同高校间专业联合课程,通过跨校际、国际合作实现思维碰撞与交流探讨,了解国内外物流行业最新发展状况及趋势,让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更具国际视野、更加多元化。
(4) 竞赛驱动创新能力培养
目前,物流工程专业相关学科竞赛大多依托企业真实案例场景设置赛题,要求学生从多领域、多学科、多角度融合所学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在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将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依托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系列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围绕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以下举措:以不同级别赛事为引导,形成渐进式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推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团队培养为依托,形成长期竞赛培养运作模式。
后疫情时代下物流行业正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跨越式发展变革,新业态下物流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和新需求。围绕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以及工程教育范式变革等新挑战出发,结合新形势下物流人才新需求,从创新课程设置、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在线教育、竞赛驱动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人才培养策略,力争培养出符合后疫情时代背景的现代物流高素质复合型物流人才。后期将针对所述培养策略的实践效果展开应用探究,以期提升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