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中药材加工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2-10-27 04:19田润娴
物流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中药

中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依赖性低、价格相对便宜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型冠状肺炎在全球肆虐,在西医没有特效药的背景下,中医的治疗效果引起世界的关注,以甘肃道地药材为主药研发的中药制剂,对于疫情的治疗和防控发挥重要的作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 个主要中药材品种中,定西有135 种,占37.2%;中医药常用的130 多种中药材品种中,定西有97 种,占75%左右。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道地药材受到人们的青睐。

1 定西中药材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步扩大,2020 年达到164.7 万亩,有较大规模中药材加工企业52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 家,省级龙头企业16 家,通过新版GMP 认证的企业22 家,个体加工户3 000 多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5 万吨;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100 万吨,仓储品种320 多个,年周转量达200 万吨;有中药材经营企业500 多家。

通过对11 家年加工产值大于2 000 万元的企业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经营范围主要是地产中药材的种植、购销、仓储、中药饮片加工、植物原料提取、中药配方颗粒代制、植物液汁及浸膏、固体饮料、中药材检测服务等。其中大部分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药材购销业务和饮片加工。少数几家规模和产值具有优势,其余企业产值差距不大,且经营范围趋同性强。11 家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加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产值如表1 所示。

定西具有特殊的地理优势,道地药材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产量逐年增加,仓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依靠原产地的优势加工企业产值逐年提高,整体呈现良好局面,但作为道地药材重要产地,与其他药材大省的加工产值相比,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实属有限。加工企业主要业务为初级原料加工和常规饮片加工,没有紧盯市场的需求开展业务,大多数企业以传统的加工方式加工和售卖初级加工品,或者为其他制药厂代加工初级原材料,在药材供应链上处于源头供应方,没有真正进入供需循环系统。整个行业对药材加工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出现的新业态缺乏精准研究。本文基于这个出发点,在对药材加工的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定西市药材加工的发展思路,为决策者提供制定政策的参考,为业界发展拓宽思路。

2 定西中医药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链不流畅,经济效益偏低。2020 年定西市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加工企业73 户,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1 户,规模以上企业29 户,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 亿元的企业6 户。全市中医药工业企业总产值44.48 亿元,其中29 户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30.15 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2 亿元。总体来看,一是业务量不断扩大,加工能力相对提升,初级加工占比高,缺乏高附加值加工。还存在一部分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加工形式以简单设备和人工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对自家生产的药材进行粉碎性的加工和切片加工,原材料的质量和加工环境缺乏监管,加工的产品一般以比较低的价格流入市场。全省中药材产后初加工量不足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大部分药材仍以原料出售,产业链偏短,缺乏延伸服务。二是加工企业主营业务趋同化严重,业务单一,缺乏创新和科研投入。三是产业链短,增值能力弱。现有的初加工主要是产后清洗挑选、切片和饮片加工,中药材有效成分分离提取等精深加工企业占比很低,缺乏与科研院所及医院的深度合作。

表1 11 家中药材加工企业经营范围调查表

2.2 药材质量缺乏有力监控,加工的产品不达标。中药材的种植以农户家庭和签约式的基地种植为主,完全规模化种植的比例不高,由于农户缺乏科学种植观念,同时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药材种植分散,缺乏科学的规范化种植技术和生产标准依据,标准缺失极易引发药品安全系统性、区域性风险。重茬连作,滥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重金属、农残超标,生长年限不足,采收时间不当等。致使加工原料的质量不能保证。对岷县、定西和陇西三个县的家庭加工作坊走访发现,作坊存在药材存放不科学、环境卫生不达标、机器设备落后、包装物不环保等问题。药材烘干过程中一些非正常手段也屡禁不止。职能部门对相关农资品投入使用没有明确的规范,对于容易造成农残超标的农药使用缺乏监管机构监督,流通加工环节监管不到位,致使进入市场的部分中药材原料和切片,缺乏严格品质检测和安全指标控制。有药品检测业务资质的公司比例过低。药材的品质处于中低水平,药材价格上不去,种植户和企业的收益增加不明显。

2.3 中药新药研发相对滞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陇药“甘味”品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中医药新产品研发力量有所提高,与省级医院研发的新药品种不断增加,基本都在各研发单位内部消化使用,没有推广出去。获得批准的国家级中药新药品种仍然偏少,而新产品中除少数产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外,大部分仍处于试用阶段。新药开发相对滞后,缺乏“拳头”产品,药材深加工的优势没有显示出来。

2.4 中药材初级加工占比高,未形成一体化产业链。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整体科技含量比较低,除佛慈中药制药集团、奇正藏药制药集团、甘肃省“独一味”药业公司等少数国营和民营大中型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较先进外,大部分中药企业生产经营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与GMP 的要求差距明显,大多数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技术人员,工艺流程粗糙,精深加工开发不足,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药材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3 延长产业链,推动中医药加工企业提质增效

目前药材的加工主要集中在中药切片和打磨粉末,辐射面有限,对产业的发展缺乏带动作用,在做强饮片加工的基础上,发展中药提取和养生,加大制作药剂、颗粒以及药渣再利用。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发展新的增值性强的业务,开拓新领域。

3.1 做大饮片加工。加强现有饮片加工企业的整合提升和GMP 改造力度,在已认证通过22 家的基础上,加快其他企业的改造认证力度,依托广药白云山、冯了性药材、中天药业、奇正药业等中药饮片骨干企业,以甘肃陇药标准化生态产业园及甘肃陇药产业孵化园项目为主,推行统一仓储、包装、标签、票据、质检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由粗放中药饮片向精制中药饮片转变,打造药材质量过关、包装符合药材保鲜、质检符合行业标准的饮片产业。饮片的加工在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前提下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根据不同消费群体推出多样化包装设计,满足不同生活场景的需要。营销渠道不再是专注于零售药店,加入时尚消费场所,吸引高消费人群的关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增加饮片加工的收益水平,为加工企业赢得更大商机和更高盈利。

3.2 做精中药提取。鼓励中药提取企业引进高新技术,加速与科研单位合作并促进成果转化,增加中医药产品附加值。通过高新技术引进,结合传统提取技术,大力发展医药中间体提取,促进中药提取物规模化,培育壮大中药原料提取物产业。同时,积极适应中药生产企业原料前处理产地化趋势,引导一方制药、三迪植化、民康生物、琛蓝医药、甘强医药等中药材提取企业加大技改扩能力度,形成规模效应,打造当地中药原料药生产基地。进一步脱离以售卖药材和粗加工为主的初级产业链,不断增强产业的增值效应,借力科技和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3.3 做优现代制药。立足定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资源,按照中医理论指引和实践为指导,结合市场需求,依托中药制剂、中成药生产骨干企业,与省内各大医院合作生产已经被省药监局批准的制剂,充分发挥现有的产业链优势,进一步调整结构,以制剂转型升级、产能有效利用和产业规模的扩大为发展方向,以红芪口服液、参芪散结丸、芪甲利肺胶囊等国药准字号产品为突破口,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装备,优化生产工艺,加大科研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培育有一定自主研发能力的现代制药加工企业。

3.4 做强复方颗粒。推动中药经典验方、医院制剂配方等复方剂型转化,扩大复方颗粒中成药生产规模。抓住国家中成药配方颗粒生产在甘肃陇西先行试点的机遇,以卫生系统审批的中药经典验方、医院制剂配方等复方颗粒成果转化为突破口,扩大参芪颗粒、参芪咀嚼片等复方颗粒生产研发和生产规模,推动保健颗粒产品产业化开发。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颗粒型陇药品牌。

3.5 做优保健康养。用活药食同源政策,鼓励九方药业、千金药材、冯了性、明治药业、保和堂等企业开展药膳食品健康类产品研发生产,开发正平胶囊、参芪颗粒、草本养生茶、金祺茶、红花籽油、黄精煲、滋补火锅底料、参芪口服液、银杞宝、归芪胶囊等中药材保健产品,研发以当地特色中药材为主的膏方、药膳、药酒、药茶、药枕、药浴、功能性食品等中药材保健养生产品,开发苦荞茶、葛根茶、菊宝茶、决明子茶、陇原四珍、陇原三宝、即食党参、党参醋、养生药膳等中药材药食并用产品,结合李氏故里中医药健康城建设,推动产品展示体验和示范推广,打造陇西中医药康养品牌。

3.6 做足药渣利用。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药药渣废弃物进行动植物饲料、生物有机肥、营养花卉栽培土生产,推进中药渣高值化开发、中药渣絮凝剂和活性炭、中药渣可燃气体开发等,实现“变废为宝”,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生态化、持续化发展。

4 加快物流体系和产品溯源系统建设

4.1 依托物流园有效实现供需衔接。药材产业链不能止于药材种植和加工,还需要物流来实现供应和需求的有效衔接,药材的储存和配送必不可少,高效的物流对于降低中药材产业链成本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依托专业的药材物流园实现中药材原料和加工品的科学储存和准时配送,药材及其相关产品不同于一般消费品,对储存的条件有一定的温度和适度的要求,有些制剂产品在配送时有严格的实效性。加大物流园硬件设施、冷链物流和配套服务满足药材及药品的储存、配送、流通加工和运输包装,以物流园为媒介搭建供需双方的桥梁,改变传统松散露天场地交易模式,既能保证药材的安全储存,又能为供需双方提供交流的平台。

4.2 打造在线平台助力产业智能化。传统的交易模式成本高,时间跨度长。解决的途径是线下交易和线上交易相结合,保持一部分原有交易形式的基础上,职能部门引荐与已有电商交易平台合作或者自建在线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最便捷的交易,对于已经有合作基础的交易双方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线上交易的优势是智能性强,信息的流动性好,供需双方通过平台的数据随时统计出不同品种药材和切片储量、成交量、成交时间、流向地域等信息,这是把握市场动向的有力依据。加工企业不再是盲目的根据储存原料的量来决定加工的量,不按照需求来生产导致的后果就是产品积压,储存成本增高,有保质期的产品损失更加严重。在线平台有第三方的金融机构,有效杜绝货款拖欠现象,有效保证供应链上各方利益的平衡,有助于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3 依靠科技和互联网逐步建立中药材溯源系统。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国际和国内都发布了相关的通则及等级标准,药材的交易越来越有章可循。要有稳定的药材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借助科技和互联网,遴选市场上符合甘肃省中药材种植特点的产品解决方案,从种植环节信息备案开始,到药材的初加工、包装材料、储存条件和药品检验等建立电子追溯系统,将其品种信息、产地信息、农药残留及二氧化硫残余量、其它有害元素等形成二维码印制在药材或者切片的包装上,购买者通过扫码即可获得商品的多种信息。达到来可查、去可追的效果。试点成功后可将定西作为甘肃省中药材认证体系试点地区加以推广,既能督促中药材种植户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也能起到监督药材初加工企业使用合理科学手段进行加工,有效降低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在加工阶段产生。对整条供应链有序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科技手段和万物互联技术约束种植者和加工企业的不规范操作,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中药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