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智慧物流配送发展研究

2022-10-27 04:19郝书池
物流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粤港澳大湾

0 引 言

智慧物流以“数字驱动”“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为根本,以可视化、可感知、可追踪、可监测、可调节为特征,以“资源聚集、服务协同、价值提升、多方共赢”为宗旨,通过推进物流产业数字化变革、智能化发展和网络化转型,重塑物流产业分工和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物流产业新生态,推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据预测,2025 年国内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政府相关部门也对发展智慧物流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政策也在近几年密集出台,如表1 所示。

尽管智慧物流驱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增强,但其高能耗导致碳排放激增也带来了PM2.5 升高和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业界和学者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绿色智慧物流的发展。智慧化和绿色化是未来物流业发展的两架马车,绿色化可减少仓储、运输、生产、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活动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智慧化可提升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绿色智慧物流从绿色环保、智慧管理的角度提升物流系统各环节的价值,都是以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来产生最大的价值,从而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起步晚、发展快,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占物流成本比重过半的物流配送环节,在资源聚集、信息共享、协同服务、智能运营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是物流领域发展最后的一块短板;再加上配送环节的包装、运输以及网点建设都会对环境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绿色智慧物流配送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1 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绿色智慧物流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包锋构建了城市绿色智慧物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社会效益指标包括节约能源贡献率、降低污染贡献率、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比率、可回收资源消耗比率、产业贡献率、城市形象贡献率,经济效益指标包括降低成本贡献率、回收再利用比率、技术创新贡献率、政府支持贡献率、货币资金收入比率。董泽构建了涵盖包装、流通加工、装卸、仓储、信息处理、运输、配送等环节的绿色智慧物流评价体系。二是实施对策研究。陈豪采用二元选择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碳排放是建立智慧物流的外生政策变量,智慧物流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抑制碳排放。金伟提出构建绿色智慧物流网络、开展城市绿色配送行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推进雄安新区绿色智慧现代物流体系发展。霍秀秀认为发展绿色智慧物流能提高城市总体运行效率,提出加大新能源的推广使用、大力发展物流信息产业、提升物流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意识等对策。

表1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

虽然2015 年商务部就通过建立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来推动智慧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借此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2018 年交通运输部也组织开展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来减少配送环节的碳排放。但关于绿色智慧物流配送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不多,李彦林提出推行无车承运、推广新能源配送车辆、让铁路参与城市配送等绿色智慧物流配送策略。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发展绿色智慧物流配送有明显的绿色减排效应,但是评估指标和方法还未形成共识;此外,发展绿色智慧物流配送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到运营管理模式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也亟待研究。

2 粤港澳大湾区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总面积5.61 万平方公里。2020 年末大湾区总人口达8 617 万人,GDP 总量约为11.86 万亿元,人均GDP 约为137 605 元,进出口总额31 548.50 亿美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6 386.51 万标准箱,机场客运量10 146.7万人次,机场货运及航空邮件量765.9 万公吨,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66.1%。其中土地面积、人口、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机场客运量、机场货运及航空邮件量、港口货柜吞吐量位居四大湾区之首,本地生产总值超过三藩市湾区排名第三,但人均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排名靠后。

表2 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主要经济指标(2020 年)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领先的消费品和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从其物流成本构成来看,配送成本占比52.4%、运输成本占比34.9%、管理成本占12.7%,末端物流配送已经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在国家和区域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交通基础设施、港口航空货运设施等物流运输网络建设方面日趋成熟,配送领域智慧物流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由于部分物流企业在产品、包装以及物流设施标准化建设方面落后,导致大湾区物流配送中心出现运输周期较长、商品库存较高、出入库效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等种种问题。二是物流大数据整合水平有待提升、智慧物流生态圈尚未形成导致末端配送效率不高。三是包装垃圾不能有效处理,汽车尾气排放居高不下,托盘、周转箱等物流工具尚未普遍循环利用,导致配送环节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因此,做好绿色智慧物流配送能力评价,快速发展智慧物流配送技术、创新物流配送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已成为大湾区物流配送领域的迫切需求。

3 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智慧物流配送发展对策

3.1 实施绿色智慧物流配送能力评价

周文娟从经济、资源、技术、政策和环境指标五个方面构建绿色物流配送指标体系。裴爱晖构建了包括绿色发展环境、绿色设施设备、市场主体培育、绿色物流运作4 个一级指标的城市绿色配送评价指标体系。王兰敬从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仓储管理、人才培养和智能配送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智慧物流配送能力评价体系。而绿色智慧物流配送能力评价既要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又要注重智慧物流技术的运用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既要兼顾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又要考虑物流系统整体效率的提升;既要考虑企业内部能力的提升,也要考虑外部环境的支持。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绿色智慧物流配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 所示。

表3 绿色智慧物流配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2 发展先进绿色智慧物流配送技术

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提质量、增效率、降成本”物流产业目标,完成区域“最后一公里”的智慧物流配送价值链再造,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借鉴国内外配送领域智慧物流技术,粤港澳大湾区配送领域的智慧物流技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AR/VR、GPS 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等设备信息,获取货物准确位置,提高分拣效率,减少无效人工作业;加强物品、设备与互联网的对接,以实现物流配送的网络化、信息化、智慧化、集成化、智能化和柔性化发展。二是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物流配送企业通过内部信息数据的储存分析,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智能决策,提供配送路径优化、智能配载、智能包装等业务运行的最佳方案。也可以借助智慧物流配送行业云平台对配送订单信息与配送企业的资源进行自动匹配,减少装载率低、返程空驶等问题。菜鸟的数智化技术不仅能优化快递管理和快递员的工作流程,而且在包裹产生时就能计算出最佳配送路径。苏宁通过智能包装方案自动为订单商品选择包装材料类型、确定包装方式和尺寸,提供装箱顺序和装箱位置的方案。京东的北斗系统实现了对人员和车辆的行车路线、位置、时间、速度、油耗、里程和停车点全方位动态监测。三是应用5G 技术。推进基于5G 的智能驾驶运载工具,大力发展商用新能源无人配送车,采用无人车编组、无人仓、无人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实施物流配送。2018 年京东无人分拣智能机器人、无人配送机器人、无人仓投入使用,无人机全国运营调度中心落成并启动常态化配送。2019 年苏宁也推出了“5G 卧龙”无人配送车。四是发展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建立起能够提升信任度的交易机制,依靠区块链技术将货物从提货、装载、运输、配送到交付整个流程清晰记录在链上,确保信息的可追溯性,从而避免货物丢失、错误认领、伪造签名等事件发生。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实行线上线下“一品一码”管理,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的产地溯源、质量安全检测记录、行政处罚记录等信息都能智能监控。

3.3 创新绿色智慧物流配送运营管理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现代新都市,需要通过创新绿色智慧物流配送运营管理模式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效率。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行公共配送模式。城市公共配送网络是在政府总体规划下,以城市物流配送需求为导向,由政府或者政企共同出资建设、使用和管理,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城市公共配送模式如图1 所示。

二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发展云物流配送模式。云服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一方面运用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建立物流配送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资源的组织、管理、监控与共享,实现“分散资源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借鉴云服务的思想建立配送中心和需求方“多对多”的配送服务关系,并利用云物流配送平台根据客户的配送需求提供最优的配送服务方案,实现“集中资源分散服务”,能有效实现配送资源的统一调度、配送任务的动态分配和配送过程的实时监控。云服务模式下的配送网络如图2 所示。

图1 城市公共配送模式

图2 云服务模式下的配送网络

三是发挥共享经济的优势,试点众包物流配送模式。在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将配送工作通过平台外包给社会群体,众包人员利用空暇时间从事配送工作获得报酬,并通过平台对配送服务进行反馈。目前京东、美团等头部企业都进行了探索,也有闪送、快递100、on my way 等中小品牌参与进来。众包物流模式基本流程如图3 所示。

图3 众包物流模式

3.4 健全绿色智慧物流配送发展的体制机制

绿色智慧物流配送的实施需要强化行业发展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要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开展智慧物流配送业务提供政策依据和发展环境。首先,加强绿色智慧物流配送标准化建设。以政府职能部门主导,企业为主体,对接国内外物流标准,共同完善配送领域的物流规范标准化、信息标准化、技术标准化、设备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建设。确保标准合理可落地,也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还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其次,完善绿色智慧物流配送相关法律法规。为有效破除绿色智慧物流配送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物流配送行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建立环境保护、员工关怀、市场准入、专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第三,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绿色智慧物流配送涉及工信、国土、交通、城管、环保、科技等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造成管理职责不清晰、投入分散、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专门机构和统一联盟的方式将分散决策、分散投资统筹起来。第四,制定绿色智慧物流配送支持政策。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要求,制定一系列针对性支持政策,并细化政策要求,确保政策落地。如深圳专门出台了《城市配送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在国内率先对纯电动运营车辆进行资助,而且特别明确了要持续优化新能源物流车辆通行和停靠环境。最后,培养绿色智慧物流配送专业人才。加强政府、行业、企业以及高校的共同协作,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创新开放的人才培育平台,制定与绿色智慧物流配送发展需求相关的课程体系,培养出行业实际需要的具备物流基础知识,掌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高素质人才。

4 结束语

物流配送是物流领域发展最后的一块短板,绿色物流配送是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智慧物流技术有助于物流配送提质增效,希望在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智慧物流配送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借助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努力实现绿色智慧物流配送,为物流产业实现智慧化、绿色化、数字化奠定基础,助力区域新兴战略性物流产业颠覆式创新,推动粤港澳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粤港澳大湾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基于Flexsim的饮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优化研究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直企物流配送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