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录元
(甘肃省武威第十七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促进网络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以视频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具体来说,微课资源就是紧紧指向教学难点、重点、疑惑点等,以此作为中心搜集与其相契合的教学资源,最终以短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其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资源,也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契合了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教师对微课资源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过了微课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程度、应用效果。与传统的“口述”“粉笔+黑板”教学模式相比,微课依托信息技术平台,属于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彰显出较大的应用价值。但在调查中发现,微课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非常少,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教师尚未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者”,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以教材内容为参考,将其中的知识点一字不漏地传递给学生。还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对微课认知不够,甚至将其等同于多媒体教学。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极大地束缚了微课资源的应用价值。
基于新课程下的要求,教师无论是在设计教学方案还是组织课堂教学时,都应尽力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时刻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实。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微课开展教学时,由于对其认知不够全面、深刻,常常误认为微课教学就是播放视频、播放录像,引导学生在观看中学习即可,唯独忽视了微课教学中师生、生生的沟通和互动。如此,学生在单向观看的过程中,不仅容易产生疲惫、厌烦的情绪,也无法在互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等,难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微课是在教育信息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该教学手段依托于信息技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常常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重难点进行。微课视频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分钟,但其制作流程却十分繁杂。具体来说,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不仅要加强学科素养、教学内容、学情分析,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借助专业的软件进行制作、编辑。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制作出来的微课质量比较低,难以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如此,严重制约了微课资源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效果。
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微课属于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唯有依托一定的职能终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情等,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才能彰显出微课资源的教学价值。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对微课资源认知有误,致使微课应用出现了明显的单一性,即:基本上都是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旨在化解重难点、补充资料等,忽视了微课资源在自主学习、分层教学、课后复习等环节中的应用,致使微课资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微课资源的内涵,科学设计微课内容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唯有精心设计微课视频,不断提升微课制作的科学性,才能更好地满足课堂教学要求。具体来说,制作微课内容之前,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材分析。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旨在提升教学质量,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微课之前,应提前做好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并据此设计出与学科素养、学情相契合的学习目标,合理把握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精准把握微课的切入点。
第二,学情分析。新课改视域下,明确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向学生的认知发展区设计出针对性的微课视频。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应结合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观察、测试结果,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谈等方式,了解当前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认知思维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等,设计出与学生学习需求相契合的微课视频。
第三,遵循原则。基于微课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还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简洁性与实用性。在设计微课时,必须要精简脚本,选择最为简短的语句,将知识点精准地表达出来。同时,还应关注微课的实用性,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其次,知识性与趣味性。基于微课的特点,在设计微课时,还应关注其趣味性,将声音、图片、视频等资源融入其中,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点进行转化,以便于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完成既定的知识目标。最后,完整性和独立性。微课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常常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通常,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可包含多个微课,这些微课共同组成了某一节的教学内容。同时,每一个微课又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属于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第四,灵活制作微课。基于微课的特点,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还应灵活运用多种专业化的软件和平台,包括:电子白板、录音设备、录屏软件等,确保微课的质量,以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包含诸多环节,唯有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微课资源科学、合理地融入每一个环节中,才能充分发挥微课资源的价值,产生1+1>2 的效果。
第一,利用微课优化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是前奏和开端,其虽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非常小的时间比例,但却是一节课的基调。可以说,教师采用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纵观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常常借助提问旧知识的方式进行导入,甚至没有任何导入,直接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在这种情况下,严重制约了课堂导入的价值。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可将课堂导入与微课整合起来,借助微课的特点和优势,真正提升课堂导入的质量。具体来说,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紧紧围绕初中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等,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音乐、动画等素材,设计出相应的课堂导入视频,旨在集中学生注意力,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例如,在“Flash”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在优化课堂导入时,就借助了Flash 动画的方式,将本节课将要学到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基于Flash 动画的特点,其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微课视频的观看中感悟到Flash 动画的趣味性,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二,依托微课突破重难点。初中阶段学生面临最大的学习难度就是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其中不仅包含大量抽象性的理论知识,也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在小学阶段并未接触到相关的知识,对信息技术常常是一空二白。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常常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状,以往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反复强调、反复讲解,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在重复性的讲解中产生厌烦的情绪。面对这一现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可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知识,精心设计微课,将具体的操作步骤、操作要领等直观地展示出来。同时,教师可在微课资源的辅助下,指导学生在下课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需求科学选择播放速度、暂停、回放等方式观看微课,真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精髓等。
例如,在“Flash”相关知识点教学中,Flash 动画制作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就可以此设计微课,将Flash 动画制作的具体步骤、制作关键点、制作中的注意事项等明确展示出来。如此,学生在微课资源的辅助下,真正掌握了Flash 动画制作的流程,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第三,借助微课优化课后复习。面对初中学科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应及时开展课后复习工作,促使学生在课后复习中深化所学的知识点,并在复习反思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后复习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在完成某一个章节内容之后,还可灵活借助微课这一方式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关键点等直观地呈现出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课后复习。例如,在“制作简单的动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就借助了微课这一方式开展课后复习,促使学生在观看中真正掌握制作简单动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复习展开反思,引导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上,融入一定的新元素,制作不同类型的动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了知识的灵活运用,也促使学生在制作、反思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真正满足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第四,利用微课拓展教学内容。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从“教教材”的理念中解放出来,灵活运用现行的教材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以及现行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补充与其相关的生活化内容、学科前沿内容等,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PPT 演示文稿制作”的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科素养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就立足于教材上的内容,将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资料进行了整合,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如此,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促使初中生在丰富的学习内容中,发展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第五,微课助力分层教学。正所谓是“花开万朵,各有千秋”,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参差不齐。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即便是在同一个教师的教学中学习效果也参差不齐。以往,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设计同一的教学方案、选择同一的教学手段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师面临的学生人数比较多,且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难以在有限的课堂中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致使班级中学生的成绩出现了“两个极端”的现象。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旨在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可借助微课这一方式,结合班级内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情况、学习特点,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微课视频,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实现所有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用电子表格处理问卷调查”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所不同,教师就结合班级中学困生、学中生、学优生的需求,设计出低级、中级、高级微课视频,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需求开展学习。如此,可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均可得到成长和发展。
第六,微课引导自主学习。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摆在所有学科教师面前的任务。基于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教师可灵活借助微课的引导,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预习等。例如,在“用图表直观表达数据”的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几个微课视频,包括:折线图、条形图、散点图、柱形图等,并辅以通俗易懂的解说,使得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反复播放、快进、慢放等方式观看微课视频,直到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充分发挥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并将其与课堂教学融合到一起,已经成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重点。基于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唯有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立足于微课的内涵特点,将其与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充分发挥微课资源的助力价值,彻底将信息技术从传统“无效”“低效”的模式下解放出来,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