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咏梅
(甘肃省静宁县德顺小学,甘肃静宁 743400)
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新版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得到了关注和重视。而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是为了探索主题图的有效应用方法,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学习资源、指明学习方向,以此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果。以下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主题图的价值和策略展开简要分析和探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一方面,针对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展开教学活动,学生会在解读和分析主题图的过程中提炼出图中包含的知识点和核心思想,并将其逐步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这就丰富了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促使他们建构起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知识网格;另一方面,主题图的应用也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以主题图为载体和依托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主题图中的趣味化元素和数学知识,这就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僵化学习模式,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数学概念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那么学生在生活或者更高阶层的数学学习中就能更加灵活自如地运用数学概念,反之则容易出现概念混淆、解题中运用错误等情况。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解析主题图,帮助学生在解析主题图的过程中呈现数学概念,让他们在分析教材图例时了解图中蕴含的信息,引导他们从图中提炼出一般性的概念和理论,帮助他们总结出图例中包含的数学规律。由此,小学生对基本性概念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进一步巩固数学基础。不过,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教材中的主题图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仅仅将教材图例视为引入数学话题、导入数学课堂的一种形式,只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是创设情境时才会引进主题图,既没有从图中提炼出数学规律,也没有从形象化资源出发明确数学概念的内涵,所以主题图的教学价值就被严重削弱,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通过例题或是死记硬背记忆概念,其学习和记忆效果自然不佳。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薄弱、概念学习效果差的现状,教师可以在全面了解主题图的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和解读主题图,在课堂中用多媒体将教材中的主题图展示出来,再围绕主题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分析图例内容、提取图例信息的过程中归纳和总结数学规律,再将其翻译成数学语言,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驱使他们将具象化的图例资源转化为抽象化的一般概念,帮助他们建构数学概念体系,并形成立体化和网格化的数学知识结构。基于此,概念教学的效果就能逐渐增强,小学生的知识基础也会更加牢固,为未来更高难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通常蕴含着大量的生活元素,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关注并分析其中的生活元素,那么学生的生活经验就会被调动起来,其知识理解力和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都能明显增强。所以,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中引入数学主题图,让学生在分析主题图中的故事情节时调动生活经验,促使他们将自己的现实生活与主题图中的生活故事进行对比;还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将问题与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分析主题图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认识到数学学科知识的奥妙和趣味性。可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一些教师对主题图的作用和价值重视程度不足,极少对主题图进行分析和解读,多是越过主题图直接开展教学活动;还有一些教师即使认识到了主题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没有将图中的生活化元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只是将其作为独立的教育素材,导致学生既不能深入了解图中的信息,也不能利用主题图展开高效学习。这就抑制了主题图教育功能的发挥,也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实效。对于学生学习效率低的问题,教师可以将主题图视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是熟悉的事物入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与主题图中的故事情境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在生活中回顾旧有知识、调动生活经验,促使他们在生活情境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以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教师还可以将主题图融入到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学生能够在调动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强化学习效果,并借助情境内容展开思考,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主动探索知识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化为主要特征,尚未转化为抽象化思维,他们很难充分理解抽象化的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尤其是在学习重难点知识时,他们会遇到极大的学习阻碍,这就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也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所以,为了化解数学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准确使用主题图,让学生在图画清晰、数据翔实和信息全面的主题图中了解重难点知识的内涵,促使他们在形象化资源中形成抽象化思维,帮助他们渡过学习难关。由此,学生就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提高对数学学习的效果。然而,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也会在课堂中引入主题图,但是他们通常将其作为导入环节的一种导入资源,以主题图为话题开启课堂教学,而没有准确地将其与重难点教学内容相结合,也没有引导学生从图中归纳和提取信息。在这种教学形式下,知识点与主题图的联系不紧密,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有一些教师认识到了主题图的重要性,但在应用时却存在明显的问题,多是将主题图以场景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互动。这导致大部分学生仅仅将主题图作为一种图画资源,却没有将其视为学习资源,不重视对其展开探究,忽视了它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明确教学重难点,并挖掘主题图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只有教师对主题图深入了解,才能有效地实施和运用主题图。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与主题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明确重难点、破解重难点,帮助他们搭建知识结构,促使他们有针对性地化解学习困境。教师还可以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找出主题图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再依次展示这些知识形成的过程,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重难点知识的过程中准确使用主题图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信心,使他们更加自如地应对学习难题。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引进数学文化,那么学生对数学规律、概念等的把控力就能有所增强。所以,为了在数学课堂中自然地渗透数学历史和文化,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主题图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童话故事等类型的主题图中了解数学公式和概念的来龙去脉,促使他们明确数学知识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价值。与此同时,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历史文化还有助于他们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但是,在过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对数学文化和历史的重视程度不足,既没有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也没有利用主题图呈现数学文化,只是单纯地将主题图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导致小学生很难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和公式的产生规律和来源。基于此,为了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图渗透数学文化,先合理筛选图中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将本课之外的干扰因素剔除掉,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编排,以此来增加主题图的趣味性,再借助多媒体或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中静止内容动态化,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概念的产生历程,促使他们在解说、演绎和绘制主题图等环节和流程中了解图例中蕴含的文化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过程中必备的素养,只有具备问题和反思意识,他们才能真正发掘数学知识的真谛和本质。可见,质疑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此,为了启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合理地应用数学主题图,根据主题图和基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问题,遵循以问促思的原则,让学生在分析图例、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并在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明确数学公式和概念的具体应用方法。由此,学生掌控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就能有所提升。不过,在对过往的数学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大部分数学教师没有根据主题图设计数学问题,也没有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引进数学学习任务,更没有将启发学生问题思维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学资源,也降低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速度,不利于他们形成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对其未来学习和生活也有一定的阻碍。针对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教材中的主题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体验,感知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变化等,这样学生可以更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而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启发问题意识的过程,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提问和精准提问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促使他们深入分析和探索主题图中包含的数学规律。而后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和追问下会对主题图中的知识产生疑问,进而深入探索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加强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总之,小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并在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得到不断增强,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数学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科目,只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统一,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才能与预期中的标准相吻合,而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才能不断增强,数学课堂质量也才能得到质的飞跃。因此,为了锻炼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技能,教师可以精准引入主题图,让小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借助主题图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促使他们在教师创造的实践环境中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由此,主题图中的情境就能转化为现实情境,而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技能也会不断增强。然而,在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多重压力下,大部分教师不会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更不会从主题图出发展开数学实践,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理论知识讲解上。这种只重视理论知识、忽略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使得小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无法提升实践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从理论教学出发,将主题图中的情境转化为真实的实践场景,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将教材中的图画文本知识转化为现实元素,使学生加深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由此,学生就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的具体应用方法,还能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并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完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主题图是顺应课程改革趋势的一种表现,它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明确主题图的概念、内涵和实际应用方法,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主题图的辅助和支持下学好数学概念、破解重难点知识,进而提高学生个人和学生群体的数学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