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之网
——论菲利普·罗斯短篇小说《世事难测》中的权力话语

2022-10-27 10:29金万锋邹云敏
关东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规约规训伦理道德

金万锋 邹云敏

《再见,哥伦布》是罗斯借以成名的中短篇小说集,蕴含其后期作品中不断出现的文学因子,如犹太性、身份、权利、认同、反讽等,是读者理解罗斯整个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参照。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拟对这个集子中的短篇小说《世事难测》加以分析,借助剖析这个短篇中的权力运作方式,来揭示这一文学母题在罗斯文学创作中的原型意义。

一、规矩与惩戒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已经指出了规矩的重要性。在孟子的眼中,社会需要规约,只有在规约的辖制下,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否则社会将处于失范状态,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对于规约的体认与接受是一个文化现象,存在于所有文明形态与文化范式中。早期最为直观的表现,是人们对伦理道德的关注与强调。伦理道德作为规范人类行为的一套规约,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出现、发展,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规范并调节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障人类社会的有序运行。

但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更多发挥着规约和监督作用,缺乏强制性约束力量,无法满足社会对惩戒的需要,因而便有了法律的出现。法律以法条的形式,通过其强制执行力,有力地规范着社会人的行为表现。对于无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人,法律通常会借助国家机器对其进行惩戒。

二、《世事难测》中的规约叙事话语

(一)自我凝视:内化的价值观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处于各种关系之中,因而需要根据时事的易变来进行自我调整,以使自己的言语行为符合相应的社会规范与权力话语模式,使自己的身份符合具体的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不断接受并内化社会价值观念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而自我不断反观、反思、反省,自我凝视的过程,便是价值观念进入主体的有效途径,也是其不断接受并内化权力话语运作方式的过程。《世事难测》中的叙事者“我”正是通过这种自我凝视、自我发现的过程,渐渐意识到全景敞视规约的存在及其宰制作用,从而在社会中建立了自我的身份认同。

(二)他者凝视:我—他的互视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时刻都生活在关系中,也时刻都在打量着彼此。人通过这种互为他者的凝视来确认彼此的身份,藉此来明确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并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决定自己的行为,以此保证社会权力所具有的规训作用。

(三)“老大哥”的眼睛:权力之网

奥威尔《一九八四》中无处不在的老大哥,代表着绝对的权力与绝对的权威。现实生活中,由权力所编织的网络,也在不同层面“凝视”着网络中的个体,并影响和规诫着人们的生活,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意识到,在他们的周围,全景敞视规约无时无刻不在保证权力的顺利运作。

权力的网络不仅规训着学生,对学校老师也同样发挥着作用,不过更为严酷。拉苏先生深得学生喜爱,认真负责,守信有礼。他在1935年入读州立蒙克莱尔师范学院时加入了共产党,这一行为被四周环伺的“凝视”的眼睛所捕获,被记录在案,后在“麦卡锡主义”肆虐的年代,成为他被认定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罪证”,导致他被纽瓦克教育厅解聘,职业生涯被迫中断,生活也陷入困境。档案作为规训的有利凭证,决定着被记述者的命运。

三、结语

金万锋,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后。2004年-2015年工作于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研室,曾任英语教研室副主任。

猜你喜欢
规约规训伦理道德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无人值班变电站保护信号复归方式的改进
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规约—开放”任务教学模式探讨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摄影表征、权力与规训
刍议师范生伦理道德的养成
康德《论教育学》自由与规训的关系解读
试析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的“失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