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声音弘扬革命文化
——六上第二单元学习任务群的研制思考

2022-10-25 01:09韩国权王金涛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标革命课文

文 韩国权 王金涛

统编教材六上第二单元共安排了五篇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口语交际是练习演讲,习作内容是记叙多彩的活动。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实施后,如何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开展本单元的教学?建议可以围绕以下四点进行实践。

一、紧扣主题,构建学习资源群

2022 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内容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本单元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因此,可以抓住关键词“历史的声音”,来切入整个单元教学。

本单元人文主题属于革命文化类,对此2022 年版课标这样指出:“主要载体为革命家和英雄人物的代表性作品,有关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方面的作品。”以“历史的声音”来分析单元五篇课文,分别为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声、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时的壮烈之声、开国大典时宣告新中国成立的自豪之声、革命战士对未来憧憬之声和为战友牺牲发出的愤怒之声。从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革命史的角度去看,资源相对有限。即使综观整个统编教材,革命文化课文也没有按新中国革命史的发展历程进行编排。而2022 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依托学习任务群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

因此,在小学最后学习阶段完全可以围绕“历史的声音”这一主题构建学习资源群,以新中国革命史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搜集并整理那些值得铭记的声音,通过“革命传统事件”“节日”“代表性作品”来帮助学生构建关于新中国革命史的概念。在学习资源群的构建中,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对本单元课文的合理化调整。长征的时间是1934 年10月到1936 年10 月,狼牙山五壮士英勇事迹发生在1941 年秋,开国大典是1949 年10 月1 日,《灯光》记叙的事件发生在1947 年,《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个故事发生在1952 年10 月12 日,此外单元课文后的链接中,《菩萨蛮·大柏地》写于1933 年,《毛主席在花山》发生在1948 年,《狱中联欢》的背景时间是1949 年革命胜利前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则可以把本单元的课文重新排序。

二是对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题材的其他课文进行梳理。筛选出发生在战争岁月中的课文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有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0 年),五下《军神》(1916 年),六下《十六年前的回忆》(1927 年),二上《八角楼上》(1927 年),一下《吃水不忘挖井人》(1928 年),二下《朱德的扁担》(1928 年),五下《清贫》(1935年),三上《手术台就是阵地》(1939 年),四下《小英雄雨来》(1941 年),四上《梅兰芳蓄须》(1941 年),六下《为人民服务》(1944 年9 月8 日),五上《冀中的地道战》(1944 年),二上《刘胡兰》(1947 年1 月12 日),六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1948 年),五下《青山处处埋忠骨》(1950 年),四下《黄继光》(1952 年10 月)。

三是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搜集教材之外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声音。如1912 年辛亥革命、1919 年“五四运动”、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皖南事变……也有关于革命文化的作品,音乐之声如《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文学作品如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毅的《梅岭三章》等等。并适时建立阅读链接,扩大构建学习任务群,如将“五四运动”呐喊之声、抗日战争抗争之声融入到《开国大典》的任务学习中。

构建学习资源群的目的就是为了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了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自主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资源的构建、筛选、分析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的过程。

二、依据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

格兰特·威金斯在《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中认为:“教学是达到最终目标的一种手段,规划要先于教学。成效最高的教学在开始时就明确预期学习结果并且还要有学习真实发生的证据。”因此,在他逆向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就是明确预期学习成果。

对比之前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单元所达总目标与基于学习任务群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见表1)

表1

分析上表中五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就是革命英雄的英雄主义,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资源群中的相关联文章也都体现这样的思想,因此,需要以总目标第一条“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概括。2022 年版课标理念下更重视学生在关于革命文化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能力培养,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阅读、欣赏革命领袖……运用讲述、评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业质量”描述中“能主动阅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能用多种方式记录、分享阅读、参观、访问的经历、见闻和心得体会”;“课程评价”建议中“关注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等。根据以上各种描述及要求,结合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整体规划与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三、围绕要素,设计学习任务群

在对学习任务群的阐述中,有两个关键词要注意,分别是“逻辑关联”和“语文实践活动”。这就告诉我们,任务群之间的各项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活动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且活动具有实践性。

根据六大学习任务群的定义表述,以及单元教学内容和主题,将本单元学习任务群定位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主题定位为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在这一主题下可以设计四项活动:重听那些声音、铭记革命历程、致敬心中英雄、难忘风雨岁月。

活动一:重听那些声音。集中梳理以“口号”的形式出现的“声音”,感受“声音”中饱含的革命激情,如“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等。同时让这些激情昂扬的“声音”串联起革命历史的主要脉络,在“面”上铺开,在“点”上用力,感受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活动二:铭记革命历程。让学生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根据学习资源群中提供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将新中国革命历程进行梳理,挑选出重大事件或代表性作品,形成一个中国革命历史发展图,这不仅帮助学生对所有文本进行了梳理,也帮助学生加深对革命历程的艰辛坎坷的认识,从而激发其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活动三:致敬心中英雄。这个任务是将口语交际与之融合,在演讲中将语文要素的理解与运用转化成学生自发的学习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从革命英雄引申到那些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引导学生关注到身边的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回归语言运用的真实场景,能够让他们看到语言运用和生活的真实的关联,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关系。如疫情爆发下最美逆行背影、隐姓埋名为国家科研做出贡献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好本职工作的人。

活动四:难忘风雨岁月。这个活动是将本单元的写作进行了创新设计,由写一次多彩的活动改为参观革命纪念馆,并将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或者是网上云游革命纪念馆的过程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表达出来。如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对于纪念馆中呈现的众多场景,学生要选择印象深刻的进行描写;对于整个参观过程的叙述,要有重点、有次要、有省略。

这四个活动之间充分体现了“逻辑关联”与“语文实践”。在内容上,是从单个学习资源的使用到整体学习资源的运用,是从文字资源走向生活资源;在核心素养发展上,是从形象性语言表达向抽象性概括发展,从口头表达到书面综合表达的全面提升。在要素发展的层次上也是具有逻辑关系的。对点面结合由认知到尝试表达,再到以口头表达的方式来练习,最后在文字表达中自主化运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调整完善。应该说每个活动都是建立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之上,又都是为实现最终教学目标而服务。前两个活动更多的指向文学阅读,后两个更多的关注创意表达。

2022 年版课标中提出学习任务群要具有情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这些在本学习任务群中均有体现。如“重温那些声音”这个活动,在“革命赞歌”这一主题下,首先设置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任务,如“六一”儿童节,可以开展一次活动,讲讲革命英雄的故事。围绕“想一想怎么样让弟弟妹妹被你的故事深深吸引住呢?”的具体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性在铭记革命历程活动中就有所体现,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学习语文,也是美术、历史、德法、数学的综合学习与运用。实践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致敬心中英雄”“难忘风雨岁月”这两个活动,都是学生将语文学习由书本化转变为实践性。练习演讲前,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书本,而是主动思考:“讲给谁听?讲什么人物?他的精神品质是什么?我该如何表达?”这样的过程是学生将线状的知识在演讲中充分综合运用,正如郑国民教授所说,“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动态的实践”。

四、结合目标,评价学习程度

目标制定、任务群制定,解决的是将学生带到何处、用什么带学生、怎么带等问题。而评价则是适时反馈把学生带到什么地方了、有没有到达目的地。根据教学目标以及2022 年版课标中评价建议中的描述,制定具体的评价量表。(见表2)

表2 中评价标准都是从2022 年版课标课程目标、学业质量描述以及学习任务群实施描述中提取出的关键词,并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以真实情境任务的实施完成来评价学生在单元任务群中的学习表现,促使学习整体能力达到预期状态。这种评价体现的是基于学习任务下的,是学生核心素养最直观、最真实的反馈,更加强调学生将所学东西独立地应用到新的情境中迁移内化。相比单纯的知识检查与评价,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综合化。学生是在具体情境中完成任务的,知识的储备与运用、思维的分析与判断、语言的选择与表达、情感的形成与表现都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得以训练。二是实践化。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已有技能以及形成的价值观借助在具体情境下的实践活动中综合体现,单纯的知识或技能无法确保学生自如地应对各种任务。三是个性化。各种任务的完成首先是基于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生对人物、事件的认识分析、评价表达都具有个性化,采取的方法或形式各具特色,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课标革命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中国的出行革命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背课文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