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血栓抽吸术治疗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2022-10-25 06:17王勇王梁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新疆喀什844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滤器下腔血栓

王勇,王梁(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新疆 喀什 84400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发生在患者下肢静脉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常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1]。目前认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或者血液高凝、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或是患者静脉壁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等,活动后可加重病情,患肢高度肿胀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动脉痉挛、闭塞,导致患者缺血性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安全[2]。因而对于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缓解患者病情,减少对患者造成影响。目前,临床对于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常采用药物抗凝血治疗及手术治疗方式,其中采用血栓抽吸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简单,且费用较低廉[3]。但采用血栓抽吸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反复多次的抽吸,容易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且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4]。有学者指出,在对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血栓抽吸手术治疗之前,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捕获静脉中较大的血栓,进而降低患者发生严重栓塞情况,利于改善患者预后[5]。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血栓抽吸术治疗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86例,其中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治疗的1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单纯的血栓抽吸术治疗;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1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78例、女65例;年龄2~68(45.37±4.67);发病时间1~3(2.24±0.41)d;体重指数18.12~27.44(23.20±1.01)kg/m2。观察组中男77例、女66例;年龄29~67(46.02±4.51);发病时间1~4(2.26±0.44)d;体重指数18.11~28.10(23.12±1.21)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6]中的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相符合患者;(2)经超声检查下肢静脉显 像清晰;(3)发病时间≤7 d;(4)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本项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症或手术不耐受患者;(2)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存在免疫功能缺陷;(4)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5)精神疾病患者;(6)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及沟通障碍患者;(7)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8)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行单纯的血栓抽吸术治疗,主要步骤为:对患者腹股沟区进行常规消毒,铺上无菌单后,于患者腹股沟韧带下方进行盲穿,并回抽注射器,能抽出少量血液即表明穿刺成功进入含有血栓的静脉中。然后将超滑导丝送入,经过血栓插入至下腔静脉,并跟入管鞘注入造影剂观察患者血栓具体位置、情况,观察清楚后,用充盈球囊导管将导管头端延伸至患者静脉血栓远端处,随后打开球囊,将血栓拉出至导管鞘内,反复多次,并使用注射器将导管内的血栓吸出,在此过程医护人员须注意操作要轻柔,避免血栓脱落或者造成对血管内膜细胞的损伤。

1.3.2 观察组 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血栓抽吸术治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主要步骤为:让患者取仰卧位接受治疗,先进行术区消毒,完成后铺上无菌单,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随后采用赛丁格法进行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动脉管鞘,并经动脉鞘置入造影导管,在导丝引导下将造影导管置入下腔静脉的下端,观察患者血栓具体位置、情况,明确下腔静脉血流是否通畅、双侧肾静脉开口位置。同时,对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测量,若测量中发现下腔静脉直径>3 cm,将不能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反之则置入静脉滤器,做造影明确肾静脉开口,未见下腔静脉血栓后,可以置入交换导丝,在交换导丝的引导下,将静脉滤器置入,并在双肾静脉下方的1~2 cm位置处将滤器释放,释放后再次进行造影,观察滤器的位置是否正确,未发生偏移、倾斜等情况,完成后撤出动脉鞘,对患者进行止血压迫。在患者完成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血栓抽吸手术治疗,血栓抽吸术治疗方式、方法同上述常规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治疗结束后,进行5~7 d的抗凝溶栓治疗及抗生素治疗。

1.4 临床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2)静脉通畅情况:根据Porter-Moneta评估标准于手术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静脉通畅情况进行评估,完全通畅计为0分,部分通畅计3分,不通畅计5分,分值越低患者静脉通畅情况越好。(3)复发情况:于治疗结束3个月后回访并记录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复发情况。(4)周径差:分别于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5 d后采用皮尺测量患者臀下横纹处及髌骨下缘下10 cm处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临床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对治疗后两者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表现为患者静脉通畅改善程度大于80%,下肢肿胀消退,周径明显缩小,下肢肌张力恢复正常。有效:表现为患者静脉通畅改善程度介于40%~80%之间,下肢肿胀程度逐渐消退,周径有所缩小,下肢肌张力有所恢复。无效:表现为患者静脉通畅改善程度低于40%,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0%,高于对照组的8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静脉通畅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静脉通畅情况评分为(3.02±0.35)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06±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率为4.20%,低于对照组的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患者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比较(±s,cm)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比较(±s,cm)

?

3 讨论

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患者血栓形成的症状可轻重不一,主要取决于患者受累静脉的部位、发生血栓阻塞的程度及范围,其中患者在急性发作时期,会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周围皮肤稳定增高,沿着受累静脉可摸到有压痛的索状物,且出现色素沉着,经久不退[7]。患者病情在急性发作期具有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造成患者肿胀等特点,若未及时进行治疗,患者疾病进展可出现严重的动脉痉挛、闭塞,导致患者缺血性坏死,甚至会引起患者出现严重且凶险的肺血栓,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而对于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尽早进行相应的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临床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预防其发生肺栓塞,特别是在病程早期,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有效减缓患者病情进展[8]。其中对患者进行血栓抽吸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操作方式较为简便,费用较低廉,但由于采用血栓抽吸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反复多次的抽吸,容易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无法将所有血栓完全清除,容易造成患者在接受血栓治疗后复发,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9]。因此,除对于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血栓抽吸外,还需对其进行一定的抗凝药物治疗及植入滤器,从而拦截血栓。

据相关研究显示,对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手术介入治疗之前,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拦截大块的血栓,降低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几率[10]。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对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血栓抽吸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出现肺栓塞等情况,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主要原因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一种介入微创治疗,其主要作用是能够通过导丝、导管,穿刺股静脉置于下腔静脉内,进而阻断下肢大块的静脉血栓进入患者肺动脉形成肺栓塞,降低患者病死率。同时,对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植入施下腔静脉滤器后,其对患者正常血流速度无明显影响,且在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治愈后,可对下腔静脉滤器进行回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较小。

近年,随着介入水平及介入耗材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临床可采用多种介入方式对患者进行取栓,其中血栓抽吸术将导丝导管推送至血栓的远端,随后沿导丝采取双腔取栓导管,能够逐渐将血栓吸出[11]。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静脉通畅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对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血栓抽吸术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静脉中的血栓,促进患者静脉通畅,减少患者再次复发下肢静脉血栓。主要原因为:对患者进行血栓抽吸术治疗,手术操作较简便,在置入造影剂的情况下,可多次对患者进行血栓抽吸,利于将患者静脉中血栓吸出,进而促进患者静脉通畅。同时,手术介入治疗之前,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拦截大块的血栓,且长久置入并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因而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复发。

同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常规组患者(P<0.05),该结果提示对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血栓抽吸术治疗,可有效缩小患者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降低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主要原因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属于一种微创介入手术,其在植入时创口小,且在患者体内后,对患者影响较小,利于患者改善预后。同时,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在患者后期治疗预后时,可促进抗凝血栓药物与血栓接触,扩大血栓治疗药物的反应面积,减少患者药物的使用量,降低药物对患者产生影响,使得患者下肢功能尽快恢复正常,进而缓解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12]。

综上所述,对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加血栓抽吸术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畅通患者静脉,缩小患者大腿周径差及小腿周径差,降低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且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再次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滤器下腔血栓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自制圈套器技术取出疑难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自清滤器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