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云鹏
老年期发生的抑郁症即为老年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持久性、显著性心情低落,如反应迟钝、思维迟缓及意志活动减弱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类或者妄想等精神病性临床表现。由于我国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也呈现出日益升高的态势[1]。老年患者药物代谢能力及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度均较差,药物漏服等现象普遍存在,给病情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病情控制措施以促进其病情缓解并使其认知功能获得改善[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6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所选对象自2018 年5 月~2020 年4 月进行治疗,研究和分析予以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 年5 月~2020 年4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与《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药物治疗解读[3]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相符;②患者年龄≥60 岁;③HAMD 评分≥18 分;④患者及其监护人同意参与本次研究;⑤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重度免疫功能障碍者;②合并脑心肝肾等重要器质性病变者;③合并双相情感障碍者;④有严重自杀倾向者;⑤入组前1 个月接受激素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或者抗抑郁药物治疗者。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60~89 岁,平均年龄(73.45±5.09)岁;病程3 个月~19 年,平均病程(7.76±4.01)年。实验组男23 例、女20 例;年龄60~88 岁,平均年龄(72.06±5.13)岁;病程5 个月~20 年,平均病程(7.81±4.0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帕罗西汀治疗方案,起始用药剂量为20 mg/次,口服1 次/d,逐渐缓慢增加用药剂量,最大应用剂量为40 mg/d,4 周为1 个疗程,连续用药2 个疗程。实验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方案,起始用药剂量为5 mg/d,口服1 次/d,逐渐缓慢增加用药剂量,最大应用剂量为20 mg/d,4 周为1 个疗程,连续用药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参考HAMD 评估临床疗效,治愈:HAMD 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减少幅度>75%;显著进步:HAMD 评分较治疗前减少50%~75%;进步:HAMD 评分较治疗前减少25%~49%;无效:HAMD 评分较治疗前减少<25%。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3.2 对比两组HAMD 评分 治疗前及治疗后2、4、8 周评估患者HAMD 评分,评分>7 分即为抑郁,分值越高则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HAMD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 周,两组HAMD 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周,实验组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 周,两组HAMD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D 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抑郁症为老年人群常见精神类疾病,由于老年人群机体免疫力及代谢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也随之降低,对于抗精神疾病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此外,受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受损等因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抑郁症带来了诸多干扰和困难[4]。
老年抑郁症患者多合并其他慢性躯体性病变,在进行抑郁症治疗的同时还必须服用其他药物,药物之间容易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治疗风险显著升高,因此,需要为患者提供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确切的药物[5]。
帕罗西汀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等疾病的治疗中,与氟西汀、多虑平、氯丙咪嗪、阿米替林、丙咪嗪等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物相比,帕罗西汀起效更快且耐受性更好,可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5-HT)转运体,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HT 再摄取产生抑制作用而发挥抗抑郁效果[6]。但是该药物以肝脏为主要代谢途径并最终经肾脏排出体外,因此,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用药依从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为临床常用5-HT 再摄取选择性抑制剂,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有效抑制神经元再摄取功能,促进突触间隙5-HT 水平升高,使中枢神经5-HT 神经功能获得强化,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对于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改善也有重要价值。该药对肝脏药物诱导性不明显,具有蛋白结合性低以及多类肝脏药酶同期代谢等特点,对去甲肾上腺素影响较小,还可显著降低多巴胺摄取量,更加适用于老年人群[7,8]。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HAMD 评分在治疗后获得更加明显的改善。马建英等[9]研究中,应用帕罗西汀治疗方案的患者治疗后2、4、8 周HAMD评分分别为(18.8±5.4)、(13.6±3.9)、(9.6±3.3)分,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方案的患者治疗后2、4、8 周HAMD评分分别为(16.5±4.6)、(11.9±5.2)、(8.5±3.0)分。治疗后2 周,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HAMD 评分低于接收帕罗西汀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治疗后2、4、8 周HAMD 评分分别为(19.03±4.24)、(14.24±4.19)、(8.55±3.02)分,实验组治疗后2、4、8 周HAMD评分分别为(16.09±4.15)、(11.02±4.03)、(8.27±2.98)分。治疗后2、4、8 周,两组HAMD 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周,实验组HAMD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艾司西酞普兰能够缩短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时间,加快患者病情缓解。
综上所述,帕罗西汀及艾司西酞普兰在抑郁症治疗中均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明显,而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