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收缩”视角下乡村发展路径研究
——以山西长治平顺县佛堂村为例

2022-10-25 08:25廖雪妤宋正江
华中建筑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佛堂人居宅基地

龙 彬 廖雪妤 李 静 宋正江

在乡村振兴背景指导下,广大乡村的发展被国家赋予了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激励下,乡村肩负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国内不断对乡村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与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之一。但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率的提高,大量乡村居民涌入城市,使得乡村常住居民减少,大量老人和小孩留守乡村,乡村收缩成大势所趋。在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下,乡村的快速收缩带来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大量土地闲置荒废、农村经济水平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精明收缩”的视角来看乡村收缩,以山西长治平顺县佛堂村为例,提出相应的策略。

1 “精明收缩”概述

1.1 “精明收缩”理念由来

“精明收缩”来源于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快速膨胀后逐渐萎缩的欧美国家,主要针对城市由于人口减少而引起的经济产业衰落、建成环境荒废等问题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2002年,由罗格斯大学的弗兰克·波珀教授及其夫人首次对“精明收缩”进行定位,即更少的规划——更少的人、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1]。“精明收缩”理念在国外虽没有系统化的研究,但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如今正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有的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1.2 “精明收缩”本土化发展

随着国内发展速度渐趋平稳,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以上,我国人口老龄化、房产泡沫等问题逐渐凸显,大城市还在保持一定的增速,但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地区已经开始逐渐收缩。早在2011年,黄鹤就已经根据“精明收缩”理论及策略在美国的实践而得出其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提出从产业、经济、空间等方面着手,有效降低未来可能的收缩过程中经济、社会及生态成本[2];2014年,徐博等通过对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城市收缩现象的观察与研究,总结出全球城市收缩形成机制的一般规律即去工业化、全球化、郊区化等历史与现实问题,并从中得出对中国应对开始面临的城市收缩问题的启示,即积极面对去工业化影响、让市场决定城市规模、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以防止无序发展、采取对应措施以实现城市经济繁荣与农村发展进步动态平衡[3];龙瀛等利用两次中国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收缩城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提出未来的初步研究框架[4];张学良等同样利用两次人口普查数据识别中国城市收缩现状,从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三个维度分析收缩城市的发展状态[5];张京祥等通过城市收缩的国际研究探索出中国本土化的策略[6];此外,孟祥凤、张学良、高舒琦、杜志威等对城市收缩现象进行了具体案例的分析解读[7-10]。

1.3 “精明收缩”理念对国内乡村规划的指导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乡村发展越发重视,更多的学者将目光从城市转移到乡村,“精明收缩”理念开始逐渐运用到乡村规划指导中来。在规划理论方面,赵民等对农村人口和人居空间的变化进行概念界定和量化分析,认为“精明收缩”是一种在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实质性减少、农村人居资源合理退出和优化重组的一种人居空间发展状态,并提出“精明收缩导向下的农村规划策略”[11];游猎在赵民的研究基础上,构建农村人居空间变迁模型,并引入“空间惯性”概念,认为精明收缩是政府通过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有计划地对农村人居资源进行空间调配[12];罗震东等认为精明收缩是在有条理、有意识的规划引导下,促进乡村社会的空间重构与治理重构[13]。在规划应用层面,部分学者以“精明收缩”理念为导向,探讨具体的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规划模式,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及路径思考[14-21]。

目前国内对“城市收缩”和“乡村收缩”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但将“精明收缩”理念运用到乡村规划中来的研究还有所欠缺,综上所述,乡村精明收缩是顺应如今城市及乡村发展的趋势所提出的有利于乡村精明有序发展的思想,以其为导向对乡村发展进行的研究顺应时代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在乡村精明收缩的视角下,通过对佛堂村的收缩现状分析,从空间、资源、产业及人居环境四个方面的收缩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研究旨在为佛堂村精明发展提供思路,为我国乡村精明收缩规划提供参考。

2 佛堂村收缩现状

佛堂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虹梯关乡东北,距虹梯关乡约22km,对外交通目前仅有一村道连接至县道670(图1),不方便的交通对村内发展制约较大,形成了佛堂村人口、产业及空间的收缩现状。

图1 佛堂村交通区位图

2.1 人口现状

佛堂村地处长治市东部,全村设8个自然庄,主要为上断水、下断水、庄果岭、堆臼圪道、上磨山、前 、佛堂、老碾圪道,全村共有77户、184口人,平均每个自然庄不超过10户人,呈现人口基数少、分布散的现状。根据佛堂村历年人口调查,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3‰,村内人口正在逐年减少,且留守在村内的大部分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主要经济来源是在家务农。19至50岁的青壮年由于城镇内就业机会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多选择外出务工,从事的职业多为体力劳动,技术含量低,且并不长居村内,有发展有知识的村民选择搬离村庄、定居城内,村内青壮年人口迅速流失,徒留老人和小孩,目前未脱贫贫困户47户,96人,占村内总人口一半以上,村庄缺少活力,再加上基础设施不到位、人居环境较差,更多年轻人涌入大城市,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佛堂村人口收缩严重,空心化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

2.2 产业资源现状

佛堂村为太行山南段中山地貌类型,拥有丰富的自然大地景观,村内森林覆盖率高,山大坡广、灌木丛生、林木苍翠、小气候多的环境特征给植物类药材和动物类药材的生长繁衍提供了独特的条件,村内生长着著名中药材10多种,尤其潞党参、连翘、黄芩、欧李、柴胡等中药材质量优良,因此,佛堂村又被誉为“天然药库”。但村内现有农业产业形式单一,以简单农作物种植为主,并没有规模化地种植本地盛产的中药材。

佛堂村内的人文资源也十分丰富(图2),村民依托独特的自然地貌,经过砌石垒堰,形成了盘绕山间的一块块太行旱作梯田,梯田与村庄之间是由一条条石造天梯小径连接。此外,佛堂村人民就地取材营建房屋,形成地方文化浓郁、景观风貌独特的夯土房、石板房、砖瓦房、土石砖木混合房等极具地域特征的百年老屋建筑群。村内还蕴涵着深厚的戏曲、音乐、舞蹈、游艺和技艺传统,主要继承延续和发展的这些文化传统的有上党八音会、庙会、节庆、集会表演的民间广场舞蹈,还有扛妆、转灯、四景车等地方特色突出的乡村广场艺术。但是村庄现有旅游产业比较落后,没有将现有的人文资源好好利用以发展成为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

图2 佛堂村周边旅游资源图

佛堂村本身资源条件较好,生态本底良好、气候舒适宜人,建筑特色突出、文化遗存丰富,人文活动多样、农耕产品特色,但是村内没有有效利用这些资源,造成了没有主打产业、特色不突出、现有资源逐渐萎缩的产业收缩现状。

2.3 土地利用现状

佛堂村面积766.67h m2,建设用地占总用地面积0.93%,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高达386m2(图3),远超山西省村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150m2。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大,主要是因为佛堂村现有居民以及进城务工的农业户口居民对村内土地的黏性极强,自古以来“安土重迁”的思想根深蒂固,使村民不愿轻易搬迁,即使有的村民已经没有居住在村内,也不愿放弃现有的宅基地。且现有的村民宅基地分布零散,导致公共基础设施布点困难,现存的公共基础设施如卫生室、活动室、公共厕所等使用率低。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土地空置、废弃现象严重,基础设施资源及建设用地浪费,影响了村庄内人居环境水平。

图3 佛堂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3 佛堂村发展策略

3.1 空间精明收缩

我国现有的宅基地产权制度具有特殊性,一是其呈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权属性,且具有无偿性、继承性和保障性;二是宅基地扩张和新建具有强自主性;三是宅基地不可流转处置。在特殊的宅基地产权制度下,再叠加我国城乡并未完全统一的户籍制度,以及大多数村庄对宅基地管理不严,致使部分农村新增人口可以拥有宅基地,即使长大后前往城市定居也不会轻易放弃现有宅基地,同时村内老年人口所持有的宅基地又能够由后代继承[22],使得村内的宅基地只增不减,造成极大的浪费以及许多废弃土地的出现,给乡村规划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更有悖于本文乡村“精明收缩”的初衷。因此,乡村空间精明收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起乡村宅基地相关的制度并实施落实,以减少土地浪费、破坏人居环境的情况频繁出现。

在佛堂村居民点布局规划中,将现有的8个自然庄合并迁建至3个主要居民点,分别为庄果岭、佛堂、老碾圪道(图4)。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规划更加强调生态修复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本次规划将佛堂村新增的建筑宅基地与已废弃的宅基地进行置换,将零散分布的废弃用地恢复为基本农田,既保证农村整体建设面积不变,又将宅基地整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村庄后续发展。

图4 佛堂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图

3.2 人居环境精明收缩

方案中将三个集中居民点进行合理规划,由于本来人比较少,规划中居住的房屋均为传统民居建筑改造,不新建楼房。对各居民点的规划区内的外在形象进行塑造,游步道、各景点以及入口广场等重要节点进行布置及设计(图5);对居民点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如排水管道的搭建、电力电信管网的整治、公共厕所的修建等。此外,通过分析居民点内现状建筑的结构和质量,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分类整改(图6);对村内道路、院落、公共空间等外部空间进行整治;改造建设旅游服务中心以及扶贫安置房等重点整治建筑。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在人居环境整治时,对无障碍设施的布置尤其重视,通过设置坡道以及在村委会附近布置医疗点、养老院等设施的方式,体现出规划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关照。集中居民点的人居环境的提升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大大提高其宜居性,对村民产生吸引力,使周边散居的居民能够自愿搬到集中居民点去,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佛堂村的精明收缩进度。

图5 庄果岭入口广场

图6 老碾圪道居民点建筑整改分类图

3.3 资源精明收缩

乡村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究其原因,一是村庄居民人口太少,且多为老年人,对村内资源没有有效利用的意识,同时也没有精力对村内资源整合利用;二是村内经济条件太差,村委会没办法使村内资源变现成有利于村内发展的“金山银山”;三是村内必须依靠政府主导下的乡村规划,才能从政策上、方案上、策略上将村内现有的生态、人文、建筑等可利用的资源转化为可以盈利的产业及旅游资源。

佛堂村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将现有资源分类整理,提取最有用的资源发展产业,其余资源适当保存保护,以期后续使用。在佛堂村规划中,将村内自然资源有效利用起来,配合旅游开发以及规模化种植,将太行旱作梯田作为游览必经之路,设置生态观光路线(图7)。同时利用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资源,发展精品民宿,打造国内外游客感悟太行山乡传统民居文化和生活的最佳体验产品。重点挖掘、重新赋予佛堂村村落文化艺术和技艺以新的生命力,是佛堂村旅游发展增添魅力的一个重要源泉。

图7 村域旅游及线路规划

3.4 产业精明收缩

佛堂村现有产业特色不显,没有主打产业,规划将佛堂村产业规划定位为“农旅一体,产村融合”,以实际出发,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关键要素整合,旨在发展一三产联动,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现代农业为辅的多元引导产业。根据佛堂村地形地貌、现状资源条件以及未来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村民意愿,规划将整个村域划分为八区:庄果岭旅游综合服务区、佛堂农耕文化乐享区、老碾圪道摄影写生区、旱作梯田带、传统农业种植区、生态养殖区、生态涵养区。

在泛旅游产业和精明收缩思想指导下的佛堂村农旅一体化发展,形成以旅游产业为主体,观光农业为支撑,养生产业、休闲产业、创意文化产业、加工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为补充,共同构建的产业结构。在第一产业布局上,整合村内的其余基本农田,种植潞党参、连翘、小米、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满足居民生产生活要求。位于传统农业种植区及居名点附近的山林中,发展林下养殖,以土鸡,山羊为主。在一三产联动布局上,以观光农业为主。培育、种植柿子、小米、桃树、梨树等多种兼备观赏性及经济性的植物。利用农业造景,形成结合种植、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梯田休闲农业带(图8)。为村域内其余保护山林,延续山林风貌,同步配合旅游业发展。

图8 村域产业布局规划

结语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乡村收缩却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不仅是对乡村的考验,同时也是乡村从粗犷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的一次机会。因此,在乡村规划中需要以“精明收缩”为目标导向,在空间上要合理合并居民点,建立乡村宅基地相关制度并实施,引导村民向环境更好的集中居民点聚集;在资源上要善于应用现有资源,整合发展为规模化产业、旅游资源等;在产业上要一产和三产联动,做到农旅一体、产村融合;在人居环境上,对村内集中居民点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及对相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完善,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无障碍系统以及老年人文娱活动场所,使村内老人甘愿集聚在一起,引导乡村“精明收缩”。乡村“精明收缩”既顺应乡村收缩的大势,又着眼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国内收缩村庄的规划提供一些思考,但由于不同地方的乡村也有着不同的现状和机遇,因此在乡村规划的同时,也要考虑因地制宜的进行“精明收缩”。

资料来源:

文中图片均为项目组绘制。

猜你喜欢
佛堂人居宅基地
最美城市“绿化带”
产品力时代,保利发展控股全面进阶健康美好人居
香港一佛堂出现“群聚感染”
加强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美丽登封”建设
方云妍?丁思程?单子伊
这些情况下,不得流转农村宅基地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
子女不是农村户口能否继承宅基地
股市
世界人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