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勰婷,张熠扬,肖馨平,姚依松,刘春梅
(1.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100;2.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 招远 265400)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复合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有5.37亿糖尿病成年患者,其中中国确诊患者人数高居世界首位,另外有5.41亿成年人因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正处于患Ⅱ型糖尿病的高风险中。[1]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长期的糖尿病病程管理中,极其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研究表明,相较普通人群,Ⅱ型糖尿病患者患抑郁的风险可增加24%,[3]而焦虑症状患病率达9.0%~57.9%。[4]本研究探究Ⅱ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影响因素,为关注患者临床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以2021年于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山东省招远市中医院就诊的17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被调查者经主治及以上级别医生确诊为Ⅱ型糖尿病;②被调查者能够理解量表内容并独立完成自评量表;③被调查者已被提前告知调查目的并自愿配合受测。
制定统一的问卷与指导语。调查员需提前告知患者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现场指导患者完成问卷填写和回收,并及时核查所收回的问卷,避免出现漏填、空白选项等,确保问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居住情况、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数值、餐后2 h血糖数值、并发症情况共7个维度。
2.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ssion Scale,SDS)。原型是W.K.Zung编写的抑郁量表,用于评定受测者是否有抑郁倾向及抑郁程度,能够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该表信效度较好,Cronbach’sα=0.85。[5]量表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1级(没有)至4级(总是)4个等级计分,每个项目相加总分即原始粗分,再将粗分乘以1.25就可得抑郁标准分。患轻度抑郁的标准分范围为[53,62],中度抑郁标准分范围为[63,72],重度抑郁标准分范围为[73,80]。标准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3.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原型是W.K.Zung编写的焦虑量表,用于评定患者过去一周的焦虑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该表信效度较好,Cronbach’s α=0.82。[5]量表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1级(没有)至4级(总是)4个等级计分,每个项目相加总分即原始粗分,再将粗分乘以1.25就可得抑郁标准分。患轻度焦虑标准分范围为[50,59],中度焦虑标准分范围为[60,69],重度焦虑标准分范围为[70,80]。标准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所有数据通过双录入后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共纳入样本173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88例。轻度焦虑患者17例(9.80%),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无焦虑患者157例(90.8%)。轻度抑郁患者17例(9.8%),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无抑郁患者156例(90.8%)。焦虑评分(33.50±9.95)分,抑郁评分(37.39±10.96)分,见图1。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数据显示,患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与不患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而糖尿病患者性别、其病程长短(初诊患者、5年以下、5~10年病程及10年以上)和其测得的餐后血糖值(7.8 mmol/L以下、7.8~11.1 mmol/L及11.1 mmol/L以上)三种影响因素与发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χ2检验结果
数据分析可知,经SAS、SDS测得焦虑与抑郁症评分与被测者性别、空腹血糖值的二次方、病程值长短的二次方、是否存在糖尿病并发症显著相关(P<0.05),见表3。
表3 Pearson相关性检验
以焦虑症、抑郁症评分为因变量,以性别、病程值的二次方、空腹血糖值的二次方、是否存在糖尿病常规并发症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空腹血糖值的二次方、是否存在糖尿病常见并发症是影响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的重要因素,见表4。
截至2021年,糖尿病全球死亡人数高达670万,[1]其中,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属于以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为主要的病理特征的Ⅱ型糖尿病。[6]研究认为,患者病情的进展、加重,以及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均可能加重以抑郁、焦虑情绪为主的心理障碍。
本研究中,焦虑评分(33.50±9.95)分,抑郁评分(37.39±10.96)分,明显低于毛芳[7]等人的研究。考虑原因可能是山东省招远市经济发展较好,人民生活满意度较高。并且,本研究所选病例来自内分泌门诊与病房两部分,患者病情与病情控制情况平均水平较好。
本研究显示,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与被测者性别、空腹血糖值的二次方、病程值的二次方、是否存在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根据Pearson相关性检验,我们发现是否存在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相关性最强,这与汪佩[4]等人的研究结论相符。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的并发症越多,受到病痛折磨的可能性越大,经济负担也越重,以至发生焦虑、抑郁的可能性越高。在糖尿病的众多并发症中,末端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肾病通常被认为是致抑郁症的最强危险因素。[8]
我们发现,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可能性更大。[9]参与本次调查的女性患者多数处于45~55岁,大多面临着绝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的困扰。[10]女性患者在此年龄阶段雌激素波动明显,家庭、社会、机体变化以及身心负担加重,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高秀花[11]等学者认为,病程长短可以作为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焦虑、抑郁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是,我们的数据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的二次方与其焦虑、抑郁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即随着Ⅱ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的加长,其患焦虑和抑郁的风险有上升趋势,但并不能直接认为二者呈简单的正向线性关系。推测相关关系并非完全一致的原因可能有:①研究量表设置病程选项跨度较大(初诊、5年以下、5~10年及10年以上)。②样本数量纳入较少。严格的饮食控制、长期的身体管理、多种并发症的逐渐出现等情况都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最终导致抑郁、焦虑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值的二次方与其焦虑、抑郁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众多研究表明,伴抑郁、焦虑的多种慢性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无抑郁、焦虑的患者,[12]但导致这种结果的机制并不清楚。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血管的炎症反应可能也参与了上述过程。[13]
本项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一,作为横断性研究,且纳入样本量不足,存在一定的误差。第二,本文没有纳入血糖检查的结果,所以不能进行后续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第三,本文没有纳入糖尿病并发症的种类与数量,因此作为实况研究,只能得出相关性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