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婚姻满意度与幼儿社会技能的关系: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2022-10-24 09:54:18雷玉菊张莎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养婚姻协同

雷玉菊,张 慧,张莎莎

(湖北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社会技能(social skill)是指个体通过学习获得、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能够有效且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的能力,[1]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学龄前是幼儿社会性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发展社交并获得社会技能,从而为其加入同伴群体、入学准备、未来学业发展以及社会和行为发展奠定基础。[2~3]而社会技能的缺失将阻碍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发展,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如缺乏自信、适应困难、羞怯和社会退缩等。[4]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论指出,[5]家庭是个体生活的重要微环境系统,家庭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婚姻关系质量、家庭功能以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重要家庭环境变量。[6]那么,这些家庭环境变量是如何影响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呢?又有怎样的内部作用机制呢?如父母婚姻关系质量是直接作用于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还是通过影响其他家庭环境变量——家庭功能、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而间接影响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呢?家庭系统理论溢出假说(spillover hypothesis)亦指出,父母在婚姻中的积极和消极体验会溢出到养育活动中,使养育更加积极或消极,进而影响儿童的适应性发展结果。[7]良好的婚姻关系[8~9]和家庭功能[10]有利于父母在教养子女方面协同合作,而父母积极的、支持的协同教养亦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11]基于此,本研究依据家庭系统理论和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对湖北省574名3~6岁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反映夫妻子系统关系质量的婚姻满意度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及其内部作用机制,验证家庭系统理论中的溢出假说,进而为提升幼儿社会技能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支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湖北省襄阳市三所公立幼儿园3~6岁儿童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02份,在剔除作答率低、作答不认真的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574份,有效回收率为95.35%。其中,男孩319名,女孩255名。小班148名(男80名,女68名),中班221名(男125名,女96名),大班205名(男114名,女91名)。幼儿的平均年龄为(60.79±10.58)月龄,其父母的平均年龄为(32.47±4.56)岁。

(二)研究工具

1.婚姻满意度问卷。采用Olson(1981)婚姻质量问卷中的婚姻满意度分量表的中文版,[12]测量父母的婚姻满意度。该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分值越高说明父母对其婚姻关系的满意度越高。在本研究中,父母婚姻满意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

2.家庭功能量表。采用由Shek等(2002)编制的中国家庭评估工具(The Chinese Family Assessment Instrument,FAI)的中文版,[13]来测量幼儿所在家庭的家庭功能情况。该量表共33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分值越高说明幼儿所在家庭的家庭结构和功能越好。在本研究中,家庭功能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

3.协同教养量表。采用由Stright和Bales(2003)编制、刘畅等(2013)修订的协同教养量表,[14]测量父母的协同教养水平。该量表包含不支持协同教养、支持协同教养两个子维度,共14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方式。在本研究中将不支持协同教养进行反向计分,分值越高表明父母的协同教养 水平 越高,协同 教养 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

4.社会技能评定量表。采用孙圣涛(2016)编制的幼儿社会技能评定量表(家长版),[15]测量幼儿的社会技能水平。该量表包含自控性、主动性两个子维度,共32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方式,分值越高表明幼儿的社会技能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自控性、主动性两个子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和0.84,幼儿社会技能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

(三)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在征得园方、班主任及家长的知情同意后,在开班会时,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主试和班主任共同向家长说明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问卷填写完成当场收回,父母未到由其他家庭成员带回,父母填写完成于第二天交给班主任。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分析,并使用Hayes(2013)[16]的SPSS宏程序PROCESS,分析家庭功能、协同教养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幼儿社会技能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Mod6)。

二、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本研究一方面采用匿名调查、部分题目反向计分方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采用Harman单因素法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的分析和检验。[17]结果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有9个,第一个因素解释的累计变异量为19.45%,远小于40%的临界值,表明本研究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计算父母婚姻满意度、家庭功能、协同教养和幼儿社会技能的平均得分情况,并将各变量的平均得分进行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父母婚姻满意度与家庭功能、协同教养、自控性与主动性分维度以及幼儿社会技能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幼儿所在家庭的家庭功能、父母的协同教养、幼儿的自控性、主动性分维度以及幼儿社会技能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父母的协同教养与幼儿的自控性、主动性分维度和幼儿社会技能总均分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1 婚姻满意度、家庭功能、协同教养及社会技能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相关分析

(三)家庭功能、协同教养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依据Hayes(2013)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的Bootstrap法(样本5 000),分析父母婚姻满意度在家庭教养中的溢出效应,即家庭功能、协同教养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幼儿社会技能发展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16]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详见表2):父母婚姻满意度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幼儿的社会技能水平(β=0.16,95%的置信区间为[0.08,0.24],p<0.01)。当纳入家庭功能、协同教养之后,父母婚姻满意度能够正向预测家庭功能(β=0.39,95%的置信区间为[0.31,0.47],p<0.01),家庭功能对协同教养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47,95%的置信区间为[0.40,0.55],p<0.01),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协同教养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8,95%的置信区间为[0.11,0.25],p<0.01),协同教养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的社会技能(β=0.24,95%的置信区间为[0.14,0.33],p<0.01)。此时,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幼儿社会技能的直接预测作用不再显著(β=0.03,95%的置信区间为[-0.06,0.12],p>0.05)。而家庭功能、协同教养中介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值(详见表3),表明家庭功能、协同教养水平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幼儿社会技能发展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81.97%,间接效应值为0.13。该间接效应包含三条路径(详见表3和图1):①父母婚姻满意度→家庭功能→幼儿社会技能,家庭功能的单独中介作用,该路径的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28.48%,间接效应值为0.05;②父母婚姻满意度→家庭功能→协同教养→幼儿社会技能的链式中介作用,该路径的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27.21%,间接效应值为0.04;③父母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幼儿社会技能,协同教养的单独中介作用,该路径的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的26.31%,间接效应值为0.04。

表2 中介模型中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表3 中介效应路径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

图1 家庭功能、协同教养的链式中介模型图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父母对婚姻的满意度越高,积极、和谐的夫妻关系对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这一结果与已有研究发现的反映夫妻关系与质量的父母婚姻满意度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家庭环境变量一致。[18]家庭系统理论的溢出假说对父母婚姻满意度和促进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提供了解释视角。溢出假说认为,由夫妻关系引起的情绪情感会迁移到亲子关系中,通过影响亲子互动,进而影响儿童的社会技能发展。[19]具体而言,夫妻关系不良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表露更多的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亦会溢出到亲子互动中,他们对孩子更严厉、更多控制,破坏亲子关系,从而导致儿童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19~20]阻碍儿童社会技能发展。而健康的婚姻关系会触发父母表露更多的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促使父母更敏锐地觉察到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温暖、鼓励与支持,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从而对儿童的适应和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1]社会学习理论也对父母婚姻满意度会促进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提供了解释。婚姻满意度水平较高的父母在面临家庭冲突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儿童以父母为榜样不仅能从中获得问题解决策略,还能学会如何正确地交流和表达情感等社会交往策略,应用于同伴、师生互动情境,从而提高其社会技能。[10]

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家庭功能和协同教养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幼儿社会技能发展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包含三条路径,家庭功能的单独中介作用,家庭功能、协同教养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及协同教养的单独中介作用。其中,路径一,家庭功能的单独中介作用,即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影响反映家庭系统运行状况、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庭的环境适应能力的家庭功能作用于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这一结果既验证了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即良好的家庭功能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10]又契合了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即父母婚姻满意度作为家庭远端环境因素通过影响家庭功能进而影响儿童的社会技能发展。家庭系统理论提出,夫妻关系是影响家庭成员和谐关系建立的情感基础,是影响家庭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基础,对家庭生活正常开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2]父母对婚姻的满意度越高,家庭系统中的父母、子女成员之间越亲密,越容易促使家庭成员感知到幸福和谐的家庭功能,进而促进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生态系统理论亦指出,家庭功能作为微观系统的家庭环境变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3~24]因此,父母的婚姻满意度越高,越能促进良好家庭功能的形成,进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

本研究还发现,家庭功能、协同教养在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果既丰富了父母婚姻关系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验证了已有研究发现的协同教养在父母婚姻关系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之间起中介作用,[8]又能够清晰地说明家庭系统理论中夫妻子系统和亲子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具体而言,父母婚姻满意度水平越高,家庭系统中的父母、子女成员之间能感受到更多的亲密,其家庭功能会越好。[23]良好的家庭功能促使父母在家庭中承担相似的、共同的、互补的角色,在教养子女过程中更多采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协同教养策略。[25]而积极的、支持性的协同教养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的社会性发展,[26]低水平的协同教养与儿童的内外化问题显著相关。[27]此外,根据依恋理论,[28]对婚姻满意度较高、家庭功能和谐、协同教养水平较高的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对孩子的需求更敏锐,能更加快速并积极地进行回应,他们更尊重孩子的自控性和主动性,给予更多的温暖、鼓励与支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孩子与家庭成员间的安全依恋关系会激发其更主动、自信地探索外部世界,进而促进社会技能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论模型和家庭系统理论的溢出假说,重点关注家庭环境与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关系,探究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儿童社会技能的影响以及家庭功能、协同教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相关研究者深入了解家庭环境与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关系及其内部作用机制,亦为从家庭干预角度提升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然而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样本量相对较少且区域相对集中,今后可收集更多区域数据以增加外部效度;二是本研究中大部分数据均由幼儿的母亲填写,幼儿父亲填写的数据较少,未对比分析父亲和母亲分别感知的婚姻满意度、家庭功能、协同教养对幼儿社会技能发展影响的差异,未来可以通过收集父亲和母亲的完整家庭数据深入分析家庭环境变量对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教养婚姻协同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34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教养方程式
妈妈宝宝(2018年9期)2018-12-05 02:19:48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01-28 10:49:06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1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27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湛江文学(2015年10期)2015-01-03 08:06:37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