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卷子《疗服石医方》文献研究

2022-10-24 03:19张诗敏李玉清
关键词:医方方剂证候

张诗敏,李玉清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355)

《疗服石医方》为敦煌遗书残卷,虽残损较多,但因年代久远、内容翔实等特色,仍不失为一件十分珍贵的古代文献。目前国内学术研究大多集中于该卷条文的校释注解与临床应用,为充分发掘其中的丰富内涵,本文通过详析该卷条文内容,并与相关经典医籍一一对比研究,以求深入探讨其文献价值、学术价值。

1 基本考证

1.1 藏印溯源

《疗服石医方》一卷残本,以影印本收录于近代学者罗振玉所辑《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1]。在首页右下角自上而下依次钤有罗氏之“罗振玉印”“抱残翁壬戌岁所得敦煌古籍”两方白文藏书印,规整清晰。据此,可溯其来源。

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组织清理莫高窟第16窟时,发现墙壁后有一密室,洞内堆满了各种经卷等文物,此即后来的第17窟,即震惊世人的藏经洞。1909年9月,法国人伯希和携带部分敦煌遗书抵京,出示给罗振玉、蒋黼等学者,敦煌遗书从此进入学术界视野。为此,罗振玉撰写了《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一文发表于《东方杂志》,这是中国第一篇关于藏经洞出土文献的文章。随后,身为学部参事的罗氏向学部汇报,建议安排藏经洞文物运送京城收藏。10月5日,学部给陕甘总督发出《行陕甘总督请饬查验齐千佛洞书籍解部并造像古碑勿令外人购买电》,这是藏经洞被发现近十年后,朝廷第一次下达保护令。经过整理清点,多次被列强豪取掠夺的藏经洞文物尚存8 000余卷。此时,主管运送的是甘肃布政使何彦昇。文物进京后,先是被直接拉到了其子何震彝府邸,何氏组织收藏家李盛铎等人挑选私藏了部分精品后,方送学部。1922年,何震彝所藏为罗振玉所收购,面对残书黄卷,年近花甲的罗氏陡增感慨,乃自号“抱残翁”,又刻“抱残翁壬戌岁所得敦煌古籍”以纪其事[2]。

罗振玉于1922年3月11日致王国维书信中曾言:“弟近得敦煌残卷四十,《庄子·田子方篇》及《老子天应经》在内,中有《大乘起信论释》及《广释》(唐人撰)二卷,皆佚籍也。又有残历书、户籍、晋人书陀罗尼咒及道经四种、符咒三种,《春秋后语》少许、《百行章》残卷……”同年3月22日,罗振玉再次致信王国维:“前购何氏所盗敦煌残卷,略为清理。”[3]罗氏书信中所言“《百行章》残卷”等皆同《疗服石医方》辑录于《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

据此可知,此卷子即是宣统二年(1910)藏经洞遗书运抵北京时为何氏所私藏者之一,但此卷由何时成为残卷已不可知。然当初何氏私藏乃是经藏书家精挑细选出来的,《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所辑《论语集解残卷》《老子道德经残卷》《维摩诘经解残卷》等,皆是学界为之瞩目的重大发现,《疗服石医方》能同时被何震彝、李盛铎挑选出来,说明其非常看重此书的文物、学术价值。

1.2 关于书名与篇目

《疗服石医方》不见于古代志书等历史记载,首尾均缺,无书名、著者、撰录年代等具体信息,然仍是十分珍贵的医学和史学文献。卷子所题《疗服石医方》,是罗氏据其内容拟定。马继兴先生《敦煌古医籍考释》则称《疗服石方》,是以罗氏所拟之省减[4],沈澍农教授《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新辑校》沿用此名[5];丛春雨先生《敦煌中医药全书》则沿用了罗氏所拟[6]。

关于卷子内容,《疗服石医方》第3页第5行有“解石方第七”的字样,并在其下注云:“合二十七条”。这是该卷子唯一一项关于原书书目的重要信息。结合其前后内容看,此残卷分属两部分:第六篇的后半部分和第七篇前半部分内容。而第六篇仅存后20条,不显篇名,内容论述了服石药之毒副作用所致诸病症状及调制法。第七篇篇目为《解石方第七》,所存部分为解“服石”所致不良反应之方剂。据此可知,一是原书至少有7篇内容;二是注明了第七篇为27条,而仅存前16条,可见,此篇后面尚有11条已遗失,而其后是否还有篇目,则无从知晓。

2 文献对比分析

2.1 佚名之第六篇

《疗服石医方》第六篇的现存内容,着重对因服石发动证候从诊断、护理、服药、解救方法等角度进行了论述,共计20条。论其基本体例,一是言服石发动证候,述其所存在的症状;二是分析和阐述此发动证候所产生的原因;三是提出将养治疗之对策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食疗以及一些外敷将养之法等。同时,还强调了一些注意事项。

通过条文对比分析,此篇所列辨证施治条目大多于医学典籍中相传承。其基本内容可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六“解散病诸候之寒食散发候”[7]32-40,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十二“服诸石药及寒食散已,违失节度,发病疗之法合四十五条第三”[8]257-272,王焘《外台秘要》卷三十七“饵寒食五石诸杂石等解散论并法四十九条”[9]1024-1050,北宋时日本医家丹波康赖《医心方》卷十九“服石发动救解法第四”[10]425-449等处。其中,《诸病源候论》《千金翼方》《医心方》除第16、17条外,其余18条均有相近条目;《外台秘要》则是除第13、16条外,其余18条亦均有相近内容。可见,此卷子当与上述医籍的服石发动篇内容属于同一体系的不同传本。

同时,第14条“或石发动饮酒不解”所记内容与上述诸医籍所载皇甫谧治疗自身服石发动证候得愈的记述相近,现列之如下(详见表1),且《诸病源候论》《医心方》有“吾尝如此”的第一人称表达,而据《隋书·经籍志》所载:“梁有《皇甫谧曹歙论寒食散方》二卷,亡”[11],或许此为皇甫谧《论寒食散方》之佚文,经传抄而存世,尚待进一步考证。

表1 “或石发动饮酒不解”条目内容对比

由于这些条目是一种并列关系,论述次序无甚要紧,是以没有固定次序。从条目罗列次序看,成书时间相对较早的《诸病源候论》与之更为接近。其中,《诸病源候论》是出现在第20~49条之间,并且前12条顺序一致。《千金翼方》则是出现在第12~42条之间,范围更靠前一些,次序不一;《医心方》出现在第5~49条之间,范围、次序变化最大。

此外,与上述诸医籍相比,此篇内容文法简洁明了,语言简练,用词遣字多有不同。在所叙内容基本相近的情况下,该卷子平均每条用字不足30字;而上述诸医籍文字内容平均每条用字在39~44字间,既显示了时代的相近性和传承的紧密性,又展现出了与此卷子的相对差异。

2.2 解石方第七

此篇所列16首方剂,沿袭传统体例,规整有序,基本是由方剂名称、治疗证候、用药用量和制法服用四部分构成。其中异同点列之如下:一是方剂命名。前14首均以用药为之,9首以首药取名,5首以主药合称;而后2首则是以所疗称名。二是3首没有记载治疗证候,其中第15首则在方剂名称中有所体现,名为“疗服石人疮方”。三是第5首方药与方剂名称、主治证候均不相符,显示了在抄写过程中出现了名证与方药之错简。四是制法服用内容详备完整,仅在最后一首缺佚未完。

2.2.1 基本考析

通过检索对比,此篇所存16方在一些传世中医典籍中部分有所呈现,或相符,或相近。检索《诸病源候论》卷六“解散病诸候之寒食散发候”、《千金翼方》卷十五“解散发动第三”与卷二十二“解石及寒食散并下石第四”、《外台秘要》卷三十八“乳石发动热气上冲诸形候解压方五十三首”、《医心方》卷二十等处。对比以上典籍,以《千金翼方》为最,有14首相近相类,其中,卷二十二中13首、卷十五中1首;其次,《外台秘要》9首;《医心方》则是对这些典籍的引述,不作统计。此卷子后二方则在诸医籍中不见有相类方剂。

表2 《疗服石医方》“父咀”用语统计

3 临床应用价值

在此卷子的遗存中,除了第七篇录有16首方之外,第六篇亦记载了多种将养之法,于现代临床以及养生康复等方面仍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3.1 内服法

3.1.1 药物治疗

第六篇中涉及了三黄汤、含朴硝咽汁、栀子汤等3方,加解石方第七,共载用药19方。这些疗服石方剂组方精炼,配伍简单,便于加减,疗效显著。鉴于治疗服石发动证候的病理特点,这些方药多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腑泄热、涤肠和胃、滋阴补气等临床效果。譬如大三黄汤,此方用于治疗“热实痞逆”之石发证候,重在除“实”。方以“三黄”之苦寒泻火燥湿,清热解毒,荡涤肠胃,通便泄热,辅以芒硝咸寒,则坚化结散,邪以得降。于是,热实得除,痞逆驱散,而口目得以清润。而对于石热较甚但实逆较轻者,可服用小三黄汤。

3.1.2 饮食调摄

疗服石非常注重中医学食疗养生之传统,意在通过饮食来调节人体的机能,以抗御和预防服石发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在所存20条证候将养中,有14条提出了冷食、冷饮、热酒、白酒糜兼着酥等治疗措施。譬如,对于“食冷不可下”者,是因为长久冷食所致,当以“白酒糜兼着酥”疗治。因服石后提倡“将冷”,即用寒法,是以易伤阳气,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载“脾主口”[19],口主摄食,脾主消化,口唇、口味与食欲,常可反映脾气的状况,是以言“口中不知味故也”,口舌无味乃是脾胃不和之反应,体内生寒,当采用温运之法。“白酒糜”为高梁、大麦、米等酿酒后的剩余部分,即酒糟,性辛温,具有活血化瘀、温中散寒之功效。《本草拾遗》云其“主温中冷气,消食杀腥,去草菜毒,藏物不败,糅物能软,润皮肤,调脏腑”[20]。“酥”则味甘,具有养阴清热,益补气血,止渴润燥之功效,以补石发时机体所耗津液,充养血行。二者相辅,温中驱寒,补气益血,润燥化滞,机体得以阴阳平衡,饮食复常。

3.2 外治法

针对服石发动证候的特点,亦有14条采取了水洗、冷洗、小便洗、湿布浴、冷石熨、磨刀石末外敷、脚践冷地等颇具实效性的外部治疗措施。譬如,对于“手足痛,诸骨节痛如解,身体又发痈及疮结”者,由于内热积聚阻碍了气血的运行,从而引起关节的疼痛,故用水洗与冷石熨相结合的方法以化解内热,畅通气血,从而止痛。该方法简洁便捷,易得实效。如果病情严重,痛甚而数日不解,则“取磨刀石,火烧令热,投酒中,石即破裂,然后臼中捣作末,以水和涂痈上”,此是磨刀石经酒淬而有活血祛瘀之功效,亦是杀菌消毒之措施,通过水和涂敷痈上,从而进一步增强舒筋活血之疗效,消散痈疮,以解病痛。

3.3 数法并举

为提高将养效果,针对证候特点,其中18条采取的是或药食结合、或内外结合等多种治法并举的疗养措施,亦有相宜并行的选择性措施,还提出了不得用热药等注意事项。譬如,若“鼻中作段(毈)鸡子臭”是由于患者衣服过厚而生内热之故,所以首先要尽快换薄衣以散体热。同时,还提出了详细的吐纳疗法:“鼻中徐徐畜取冷气,还缓缓于口中吐出热气”,并言此法在临床中“甚良佳也”。通过冷气的蓄取对鼻腔加以熨疗,通过热气的呼出进一步加快内热散发。通过这些简便方法的结合并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于临床、养生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服石之证候,属于石药毒副作用引起的人体不良反应,而三黄汤之类属于清热解毒之方剂,因此,其解毒化瘀、泻浊行滞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诸如矽肺、铅中毒等诸多现代病症的临床应用的研究参考,以发挥其新的社会功效[21]。

4 结语

《疗服石医方》历经多处辗转,已为残卷,目前虽已下落不明,但所幸当中内容得以流传于世,其于医学、史学等多个领域仍然有着十分珍贵的学术价值。通过探析其中的学术特色、对比相关医籍文献等可以看出,其与《诸病源候论》等医籍中的服石内容相似,或许在传抄中有所变化,但其主体应是一致的,当是同源。尽管现代服石所致病证少有发生,但其对诸如矽肺、铅中毒等诸多现代病症的治疗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医方方剂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张仲景柴胡方方族组方规律研究*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良医拒传方
良医拒传方